书城亲子孩子,老爸陪你玩故事书
18242500000018

第18章 丁宝成长书架+私房书单100种(6)

74.《进城》,林秀穗 著,廖健宏 绘,明天出版社。

这本绘本的故事的原型是著名的中古寓言《抬驴》,早就有过非常成功的动画片。而这本由夫妻合作的绘本之作创意很有特点,故事中一路上发表看法的人们,不再是没有名气的“群众演员”,而成了“著名人物”:孙悟空、林黛玉、张飞、武松、八仙……这当然是这本绘本最大的亮点,但给孩子读的时候,处理不好也可能显示不出这一创意的特点。因此,我建议在给孩子看这本绘本前,其中涉及的人物和故事应该先给孩子讲过,并且让孩子对相关的人物形象有个大概的了解。这样的话,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才会有一种如逢故人的感觉。不然,边讲故事边介绍那些人物,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接受起来效果不好,一来是故事经常要被打断,二来是容易形成比较乱的印象。

75.《皮卡西随身绘本》(第一季),西蒙纳·南丁斯迈尔等 著,安娜·苏斯等 绘,李晓旸等 译,贵州人民出版社。

“皮卡西”是德国图书出版人卡尔森创始于1954年的漫画人物,后来成为在世界范围都颇有影响的童书品牌。与其他童书不同,“皮卡西”的特点是小,10厘米见方,小孩子拿在手中很方便,也很容易携带,真的能做到“随身”。

每辑6个系列48本,非常过瘾,可以让孩子看个痛快。我给丁丁买回来的是第一辑。像大多数男孩一样,丁丁非常喜欢其中的“海盗宝盒”系列和“我的第一次”系列。我们带着丁丁外出的时候,经常会从这套便携的书中挑出几本,随时翻看。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等文字故事类

1.《大头鱼在雨天和晴天》,王一梅 著,人民文学出版社。

这是儿童文学作家王一梅的作品集,我当时在图书馆看到,借回来给丁丁读了几个晚上,短篇故事大部分读完了,较长的读完了《糊涂猪》。如果是给较小的孩子读其中的作品,我建议还是找来那种绘本版的来读,一个故事一本,字少图多,孩子会更喜欢。为这样可爱的故事多花点钱,我觉得也是值得的。

这些故事有童趣,但也不乏深刻的主题和做人的道理。但可贵的是,故事中没有像一些男性儿童作家那样,对成人世界直接揭示和批判,而能够把深刻的洞察始终包裹在可爱的、柔柔的儿童故事当中。比如《猫的演说》中,其实透着对冷漠的人际关系和危险的现实生活的质疑,但故事中这个背景是模糊的,我们感受到的只是猫与狗无言的友情。《胡萝卜先生的胡子》,把一个“做好事不留名”的主题讲得多么可爱有趣啊。

2.《爱上读书的妖怪》,【韩】李相培 著,白明植 绘,田志云 译,新蕾出版社。

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由钱柜变成的柜子精,发霉的钱味儿是它的最爱。在和其他两个妖怪——笔记本精和扫帚精寻找安家之地时,遇到了一位学者,为了和学者争得“风水宝地”,它们接受学者的挑战,去为一副对联找到下联。

最后,它们虽然没有赢过学者,却爱上了读书。而得到风水宝地的学者,建起了一个“妖怪图书馆”。在有趣的故事中,带着孩子体会书的乐趣和魅力,是这本书最有价值的地方。

3-4.《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哈利波特与密室》(“哈利·波特”系列),【英】J.K.罗琳,人民文学出版社。

在前文中我曾经讲到过,我给丁丁读这两本书是在他3岁的时候,4岁前就读完了第二本。但他全听懂了吗?其实未必。在当时,是读书这个行为,而不是书本身吸引孩子。4岁之后,我也试着开始读《阿兹卡班的囚徒》,小家伙就坐不住了。而且,由于其已经超越了一般童话特点,具有了魔幻题材作品那种阴暗感,对比较小的孩子来说是不太适合的。所以,虽然把这两本书列在这里,而且,我也像全球亿万青少年一样喜欢“哈利·波特”系列,但是我要强调:给孩子读这套书要考虑一下。不过,截取一些片段读给孩子还是不错的选择,比如第一次上飞天扫帚课、魁地奇比赛场景等等。

5.《包蕾作品选》,包蕾 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

我小时候的书现在还在身边的不多了,这本《包蕾作品选》是我一直珍藏着的。如今,很多孩子以及年轻的爸爸妈妈可能都不知道包蕾先生是谁了。但是,我相信,没有人没听说过《猪八戒吃西瓜》。

我是在丁丁3岁多的时候给他读这本书中的故事的。如果是在丁丁5岁后再给他听,我估计他听不进去,因为没有图画嘛。其实这本书适合小学高年级的大孩子自己来读。不过,我当时给丁丁读的时候,因为丁丁还没有像后来接触很多的绘本及图画书,所以对书中的故事还是挺感兴趣的。包蕾先生的语言和孩子没有隔阂,但又不是任溶溶先生的那种口语化。他的风格精致、有文采,但不会让孩子感到不好接近。十几岁的大孩子,可以好好把包蕾的作品作为学习写作的范本。

6.《孩子,你慢慢来》,龙应台 著,文汇出版社。

很难想象这本书能够列入童书书单中。更何况,我给丁丁读这本书中的篇章,还是在丁丁两岁半的时候。不要觉得丁丁只是傻傻地听而什么都不懂呀,其中的一篇《葛隔和底迪》,在读这本书的那段时间里,丁丁每天都让我读一遍。读了若干天,我都快吐了,丁丁还是乐此不疲。我隐约觉得,是兄弟俩在一起那种有趣的种种引起了当时只有两岁多的丁丁的兴趣。书中的图片也是可以拉近与孩子距离的工具。比如,有一张弟弟飞飞光着屁股站在镜前的照片,丁丁就很感兴趣,每次读的时候,都要翻到那一页看一看。

通过这本书我认识到,为孩子选书,当然要以童书为主。但是,最重要的还是书中的童趣。如今,充斥货架的很多所谓童书其实是缺乏童趣的陈陈相因之作,而始终有童心的作品,哪怕是出自成人之手,也同样可以吸引孩子。

7.《小动物大智慧》,郭泰 著,李汉文 绘,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丁丁3岁多的时候,曾有一段时间几乎天天让我给他读这本书。说实话,我不是非常理解一个3岁的小孩,怎么对这种比较纯粹的说明文感兴趣呢?后来我感觉,原因可能有几方面:第一,两页篇幅讲一种动物,对孩子来说比较适中;第二,孩子其实不只对故事感兴趣,对知识一样有着天然的兴趣。

读这本书的时候,那些在生活的周围比较容易找到的动物,尽量让孩子看到。这样会更加深孩子的认识。书名是《小动物大智慧》,“智慧”体现在每篇结尾处的几句评点。我倒是不建议和孩子过分强调这几句评点内容。

而对于大一些的孩子,可以引导孩子自己表达对某种动物的感想,而不必囿于作者的解读。

8.《舒克贝塔航空公司》,郑渊洁 著,21世纪出版社。

我十一二岁的时候,在一本童话选上读到一篇叫作《舒克和贝塔》的故事。

后来知道,那篇故事是《舒克贝塔航空公司》的开篇部分。当时我很感动,于是,在丁丁3岁的时候,我把这本书读给他听,丁丁挺喜欢的。郑渊洁先生对传统儿童故事中相对固定的角色关系进行质疑,从而让孩子对真实的社会有一定的认识,我觉得是很有价值的。我当年也是感动于那篇故事中不一样的、充满人情味儿的猫鼠关系。

不过,“童话大王”那老愤青的一面常常使他在童话故事中“夹带”对成人世界灰暗面的直接批判,我觉得这对十几岁的孩子都为时尚早,何况对于几岁的孩子呢。于是,当我为丁丁读到这个系列第三本《五角飞碟》,看到里边直接写到成人世界的种种钩心斗角甚至不正当男女关系的时候,我断然停止给丁丁再读下去。还是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多留有一些美好的东西吧。

9.《小猪唏哩呼噜》,孙幼军 著,裘兆明 图,春风文艺出版社。

小猪唏哩呼噜是童话作家孙幼军笔下的一个重要人物,这本书是唏哩呼噜作品的集结。给大一点的孩子读或由孩子自己看,这种集子很合适,不过要是给5岁以下的小孩子读,不妨多花点钱,买那种一个故事一册、图画很多的版本。

孙幼军先生的故事写得很有趣,也很有童心。比如《唏哩呼噜和蛇》中,唏哩呼噜和蛇的相识,是因为唏哩呼噜误把蛇当作裤带系在了腰上。我给丁丁读这个故事的时候,丁丁对这富于想象力的情节很感兴趣。唏哩呼噜还有种种值得孩子学习的地方,如重友情、守信用、遇事沉着而不畏惧……我们当然要让孩子体会到。不过,孙幼军先生创作中经常出现的对那种高高在上、对孩子缺乏尊重的家长作风的批判,我们在读给孩子的时候要有个思想准备,这些情节其实更适合家长自己反省。

10.《精灵鼠小弟》,【美】E·B·怀特 著,任溶溶 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是怀特的三部儿童文学名著之一,因曾改编为同名电影而影响甚大,讲述了一个长得与老鼠一般的男孩被一个家庭收养为次子后发生的故事。后来的同名电影其实是把重点放在了原著中并非主线的鼠小弟和家里的宠物猫从对立到和解的关系上。原著的重点是鼠小弟和一只小鸟玛加洛如何建立深厚的友谊,玛加洛走后鼠小弟如何开着玩具车历尽艰辛去寻找。

我在丁丁5岁的时候给他读了这本书。本书前文我曾写到了书中一个鼠小弟当老师的章节由于“夹带”了作者对教育的批评而成为孩子理解的难点,这个章节我认为是不适合给幼小的孩子读的。这个章节之前,丁丁很喜欢这本书,但由于这个章节的“搁浅”,丁丁的兴致有些削弱了,但还是认真听完了全书。

因此,我建议给较小的孩子读这本书的时候可以选读,如进行帆船比赛的部分,肯定会吸引孩子的。

11.《拉维尼娅的魔法指环》,【意】比安卡·皮佐诺 著,【意】埃曼努艾拉·布索拉蒂 绘,朱胜蓝 译,新蕾出版社。

一个脏兮兮的广场卖火柴女孩,无意中获得一个能把一切变成大便的指环,是该笑还是该哭?她又会怎么样去使用呢?这是一个寓言式的童话故事,又是魔法世界和童话世界的跨界元素汇集,读起来就像书中仙女的装束一样有趣。不过,它的“恶心”程度也是其他故事难以比拟的。这种趣味,对小孩子来说,可能是一种吸引,也可能是一种拒斥。一个网友在我的推荐下给女儿读这个故事,女儿也听,但不兴奋。我想,这可能是触及到了女孩爱干净的天性。

相比之下,丁丁倒是对书中到处都是的“便便”很感兴趣。

给孩子读完这本书,可以向孩子认真请教一个问题:如果你有这样一个指环,你会怎样使用?会不会像拉维尼娅一开始那样,动辄用这玩意威胁别人以获得好处?我儿子的回答是不会用,但似乎不是觉得这样不对,而是他不需要。

那么,如果真的需要呢?你会不会保证不用它做坏事?这是童书的深刻之处。

12.《怪老头讲故事之玫玫和她的布娃娃》,孙幼军 著,新世纪出版社。

怪老头童心不辍,书中若干故事想象很有趣,比如蛮横自大却又蠢又笨的狮子,以为遮住了自己的洞,别人也就照不到太阳。5岁的丁丁对此哈哈大笑。

这些故事的姿态够低,不是那种“嗯,小朋友,你听着,我给你讲故事了”那样的语气,而是在尽量以一个孩子的角度来叙事。当然,毕竟是大人写的,有些地方,“大人”的痕迹还是有的。特别是像《亭亭和小猴子》这样的篇目,涉及父母之间的隔阂与互不认同,对孩子的影响未必是正面的,最好不给孩子读。

书中有些“功能化”的篇目,写的不着痕迹,没有大道理,效果很不错。

比如《妮妮画猴》。我特意在儿子去学画的前一天读这个故事。第二天上课前,我说:“好好画,不要像妮妮画什么不像什么,搞的小猴子不敢下树。”儿子开心地说:“放心吧,不会的!”。

13.《好孩子幼小衔接桥梁书》(5-7岁),段立欣 改写,学习出版社。

这种以幼儿园与小学阶段衔接为概念的书不少,中外皆有。有一回,我想找关于马头琴传说的故事书,正好这一套当中有,就买了下来。给丁丁读过后,丁丁挺喜欢。于是就陆续又买了几本。特别是其中的阿凡提分册,那些睿智的故事,非常吸引孩子。

这套书选择的故事很不错,都是著名的中国神话和传说,每本语言量适中,我一般半小时能读完,孩子上学后自己看也比较方便。配图量较大,也比较精美,起到了从读图到读字的“桥梁书”作用。

14.《365夜故事》,鲁兵 编,少年儿童出版社。

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之后的人,对这套书应该不陌生,很多人家里可能还都留着已经残破不全的《365夜故事》,而在旧书交易网站上,这套书的精装版甚至已经到了六七百元。如今,效仿“365夜”模式的作品难以统计,但从故事质量上能和这套书相媲美的还真是不多。这也难怪,这套书是在当年教育部用优秀儿童读物来“救救孩子”的号召下,少儿社编辑、儿童作家鲁兵带领编辑同事撒大网、精挑选的成果,付出的努力不是如今的不少效颦之作所能想象的。

丁丁4岁之后,我就经常会把这本书读给他听,只是书拿在手中的时候要格外小心,因为已经基本散架了。读着那些熟悉的故事,有时候仿佛自己回到了儿童时代,忽然反应过来才意识到:我现在是在为儿子读这本书。于是,两个人的童年仿佛重叠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