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新加坡中小学教育特色与借鉴(发达国家教育特色与先进教育思想借鉴)
18210400000014

第14章 分流教育和双语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体系(4)

但是,自1987年以来,新加坡在小学定向阶段的EM2课程以及初中的快捷课程和普通课程都规定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和教学用语,把母语作为第二语言,即意味着母语只是一门语言课程,而不是用作教学用语。这对学生平衡、顺利地掌握双语是不利的,导致了一种不平衡的双语现象,学生成了功能性的单语人。同时加剧了新加坡以英语作为优势语言,弱化母语的趋势,不利于保留民族文化和东方传统价值观。近年来新加坡政府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失去母语也就失去了民族根的可能后果。因此,政府近年来大力发展华文教育,发起了华语运动,以改革有失的双语教育制度。他们采取一系列的措施鼓励学生学习华语。这是一个很有远见的教育举措,它使每一个接受教育的新加坡人能更容易地实现东西方文化的融合,又使新加坡各族人民维护住了他们东方传统文化的根。

新加坡中小学的双语教育与分流教育的结合的教育体制,使学生不仅能在亚洲,乃至整个世界确立自己的发展方向。

二、对我国教育的启示与借鉴

国际课程促进协会和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主办的第一届世界课程大会,华东师大课程所所长钟启泉教授在大会做了《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与行动》的演讲。他指出,中国内地正在开展从“控权”到“赋权”,从“大一统”到“多元化”的新型课程文化的创造。由于旧有课程文化所造成的形形色色的思想障碍和陈规陋习,目前,课程改革面临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主要有:1)重点中学政策问题。今天,重点学校的幽灵还在中国大陆游荡。在课程改革时代,“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应当是基础教育责无旁贷的使命,因此,重点学校政策必须停止;2)教师专业化的定位问题。教师专业化建设正经受着“工程化”驱动“专业化”、“行政化”驱动“专业化”、“技术化”驱动“专业化”的干扰和支配;3)研究性学习的困境。现行的研究性学习思路封闭、内容干瘪、混淆视听,存在功利主义与精英主义、知识主义与技能主义、活动主义与经验主义的倾向。

中国的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为了实施全民素质教育,提升国家的创新能力,提升在全球的竞争能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单从这一点来看,双语教学与分流教育相结合的成功做法有必要在教育改革实施中进行探索。

(一)示范高中的办学应明确高素质的精英教育的方向

1.精英教育的成功与否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是一个国家保持竞争优势的重要保证。从中国教育的国情出发,示范高中总量、质量要从严把关,作为优质教育资源应全力以赴办好高中,与初中部彻底分离,而且要国家扶持,让社会每一个阶层的最优秀学生不分贫穷、富有,都有平等地接受精英教育的机会;应杜绝将示范高中作为“摇钱树”,搞变相创收或成为政府“减负”的基地。

中国在这方面也不乏成功的探索。福建省2001年省级教科研课题阶段研讨会期间,福州八中作为福州最优质学校的代表和被考察对象,从 1998年开始创建示范高中时,与初中部脱钩,高中每一年级从8个教学班扩大到 14 个班,只有少数缴费生,实行学分制,包括必修课与门类齐全的选修课,2002 年就达到 112门课程,研究性学习颇具特色。

2.精英教育应面向未来,走向世界。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的三个面向可以说是站在世界的视野来关注中国的教育发展。精英教育的目标应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示范高中如何适应这一要求应努力探索,使精英教育面向未来,走向世界。

下面以石室中学的成功探索为例。

2003年厦门市“十五”首期校长提高培训期间,在考察四川石室中学时,深深体验到精英教育是如何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成都石室中学是中国名校,是中国第一所官办学(汉代),具有很深的文化底蕴,英才辈出,包括前中科院院长郭沫若等六位中科院院士。王绍华校长说:“重点中学出成绩是一种必然,这是政府大投入与政策倾斜的结果,升学率的 100%应不是目标,这是规定动作(姑且用体操用语来打比方),还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我们有自己的自选动作,在实验性、示范性、开放性上下功夫。”

石室中学的办学特色:1)高中实行学分制,包括必修课与门类齐全的选修课,修完学分可提前毕业,可提前参加高考;2)进行双语教学,除英语外,各学科每周开一节用英语为教学语言的课,提高学生各科的英语水平,体现了名校办学面向世界的理念;3)与国外名校进行师生交流,已经实行了17 年。第 3 条确实很有特色,学生进了石室中学,等于取得了到国外名校就学的通行证,外籍教师来校任教,校内教师到国外任教,为期各一年,使得双语教学能够落到实处。因此,学生的外语能力特别突出。在高三毕业班中,就设置了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留学班,毕业后直接到国外上大学,并设有“国际交流部”直接开展国际交流事务。

3.改革高校招生制度,为高素质的精英教育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高素质的精英教育需要高校招生制度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否则,应试性的精英教育将难以改变。在这一点上可以参照欧美著名学府的做法,划分出一定比例的招生名额进行单独招生考试,不仅考查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时加强综合能力的评价和考核,使示范高中的教育真正走向高素质的教育。

(二)进行双语课程教育的可行性探讨

石室中学的成功有力地证明了示范高中进行双语课程教育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对于其他高中和初中实施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是存在的,比如采用原版教材开设科学课程选修课,如美国最权威的研究性学习教材《科学探索者》可采用原版与中文版相结合的形式,但其中很重要的条件是对教师的培训。

(三)其他高中和全部小学、初中应走向全面的素质教育

精英教育固然必不可少,但一个国家全民素质的提高更多的要依靠实施全面的素质教育。而我国目前是所谓的“精英教育”是牺牲大部分学生的素质教育为前提,即所有的中小学都在全力以赴地培养“精英”。培养出来的所谓的“精英”的“品质”还是会考试,其他素质是很难令人乐观的。

从均衡发展的观点来说,高中除示范高中外不再评级,初中、小学也不应有示范、达标的评定。因为这些评估经常以教学成绩作为主要杠杆,使参评学校更加追求功利,因为追求升学率是所谓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最直接体现。而真正的课改的核心——课堂教学改革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只有小部分学校、小部分教师在做,总让人觉得新课程理念很难大面积付诸实践。针对学校的各项评估不仅重复,而且要应付很多教育以外的评估检查,浪费了时间,占用了学校有限的资源。所以基础教育应走向全面的素质教育,否则中国的素质教育可能要走很多弯路,耗费的时间和成本都是巨大的。

综合实践的课程应引起重视并得到进一步加强,校本课程应在活动类课程下工夫,让学生社团活动面向全体学生,积极的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

(四)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推进素质教育

教育过程,从知识、能力层面来说,是一个不断产生学习层次差异的过程;学生在整个基础教育阶段的发展,从考试层面来看,成绩衡量的只是知识、能力。以分数为惟一杠杆作为中考、高考的招生依据,是新课程实施,推进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我国正在探索考试改革以推进新课程,推进素质教育,同时应借鉴新加坡及欧美教育中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考察,新加坡高中招生就很重视学生社团活动能力评价及各种竞赛、比赛情况的参考。

在应试还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素质教育往往成了一种附属品,追求考试成绩往往成为一所学校快速成名的捷径,教育往往丧失其最核心的价值——为人的终身发展服务。新加坡应试的成分很浓,但新加坡的分流教育体现了教育更关注人的不同层次、不同层面的发展,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

通过对比,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改革作出了自己的思考。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