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中医祖传的那点儿东西(1)
18110000000024

第24章 张景岳,诊病如神的望诊大医(3)

那个时候张景岳刚从部队退下来,揣着大明政府发的军功章就回家了,估计前来串门的老战友也少不了,这是退伍军人的特点嘛,结果喝了酒就闹肚子,有的时候泻得非常厉害,连着病了好几年,“其势已窘”(看看古代的名医自个儿患病时的情况)。

人家张景岳自个儿读的书也多,就把以前古代各个医家论述的治疗酒泻的方法都找出来了,什么朱丹溪的,什么薛立斋的,都拿出来看,然后看着合理的,就试着服用。

这些人里面,朱丹溪认为酒是热毒,所以用的是凉药,黄连什么的,薛立斋用的是补脾的药,反正各有说法。

张景岳按照这些说法,服用了什么理中丸、金匮肾气丸、补中益气汤、六君子汤等,都没有效果。

张景岳算是真没办法了(技穷力竭,若无再生之望矣)。

此时的张景岳,心情很是复杂,就这么一个小小的闹肚子,居然把自己给彻底地难住了?

他很不甘心,于是就潜下心来,仔细地琢磨,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琢磨的结果是:他认为这个病是命门火不足造成的,需要峻补命门。

于是,他自己创立了胃关煎、右归丸、一气丹等方子,服用了一年,最后把自己的病彻底给治疗好了(当然,他把酒也给戒了)。

右归丸现在在药店里都有卖的,可谁也想不到,它原来是张景岳治疗自己的酒泻时创立的。

下面我把这几个方子给大家聊聊,因为张景岳的方子特实用,他对中医临床的贡献非常大,在现在的《方剂学》教材中,除了医圣张仲景的方子,收录数量第二多的,那就是张景岳了。

先说胃关煎,这个方子是用来治疗脾肾虚寒导致的泄泻的。有的人闹肚子,就是一见凉就闹,早晨吹了冷气,喝了凉啤酒等一定会泻,张景岳的胃关煎是治疗这个的。方子组成是:熟地、炒山药、炒白扁豆、炙甘草、焦干姜、吴茱萸、白术。

我把这个方子给大家解一下:方子里面的第一味药是熟地,这很让人奇怪,您说这不是补命门的吗?命门是肾阳啊,怎么出来一个补肾阴的药物呢?

而且,张景岳说这味药在这里少用可以用三五钱,多用可以用一两,这么大的量,是干什么的呢?

原来,张景岳是精通《易经》的人,中医里面有句话,叫“医易同源”,这个观点就是张景岳明确提出来的,其他人说得都含含糊糊的,张景岳小时候的国学功底厚啊,他深知阴阳互根的理论。中国古代哲学认为,阴阳是互相转化的,是互根的,一个方面的生发,是以另一个方面的发展为基础的,这是一个非常聪明的系统观,它很恰当地解释了矛盾对立双方的依存关系。所以在中医里,认为阳气不足,也会导致阴气不足,而阴气不足,也会导致阳气的不足。换成现在的话说就是,物质基础的不足,也一定会导致功能的不足,好比油灯里的油少了,那么火苗燃烧的时间也会变少。

所以,张景岳提出了一个中医里面的千古名句,这句话是学中医的人必须会的,就是“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而生化无穷;善补阴者,必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而泉源不竭”。在临床中,你反复琢磨这句话,确实有提纲挈领的感觉,很是受益。

张景岳对熟地那是十分地看重,因为熟地“大补血衰,滋培肾水,填骨髓,益真阴。专补肾中元气,兼疗藏血之经”,而且张景岳认为熟地可以入脾经,滋养脾阴,所以是一味兼顾脾肾的药物,在这里,熟地可以补足脾肾之阴,使得阳气的生发有了物质基础。

干姜是味辛热的药物,可以温中散寒,起到止泻的作用,炒焦后尤其可以起到收敛的作用;吴茱萸温中下气,方子里只用了五六分,非常少,但是可以起到暖肝经的作用,因为中医认为这个泻是和肝经有关的;白术、山药和白扁豆都是补脾的,我们以前讲过了,对于脾不足的人,这些药非常好,很平和,可以自己磨粉,熬成糊喝;方子里的炙甘草是坐镇中州的,起到补脾胃的作用。

总的看来,这个方子有补脾胃的,有温中的,但是最高明的用法就是使用了熟地,起到了从阴转阳的作用,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思路。

那么右归丸是怎么回事儿呢?我们现在药店里卖的这个药,是用来治疗什么的呢?原来,这是张景岳的《景岳全书》里的新方八阵中补阵里的方子,组成是:熟地、炒山药、炒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

这个方子是根据金匮肾气丸打的底,张景岳觉得金匮肾气丸里有泻的成分,但是有的患者肾阳非常虚,根本就不用泻,所以他就把金匮肾气丸里面的茯苓、泽泻、丹皮三味泻药给去掉了,他说这样补的力量就专一了,然后加上了补的药物。

张景岳同志对这个方子很是推崇,因为中医认为肾阳在右,肾阴在左,所以张景岳给这个方子起名叫右归丸。而这个方子也成为了后世温补肾阳的经典方子,对于肾阳确实不足的人,这个方子的效果是非常好的。

这个右归丸对老年人肾阳虚引起的膝关节退行性病变(老化)、骨质疏松等证都有效果,对肾阳虚引起的阳痿、遗精也很有效果。对女同志的一些阳虚证也很有好处,很多妇科专家也经常用这个方子。我国的已故妇科大师罗元凯就极其推崇张景岳,甚至他的整个妇科理论都是从张景岳这里发展而来的。

但是我在临床应用的时候,发现这个方子也有个弱点,就是通的力量不够。一下子补进去以后,人体受不了,所谓“虚不受补”是也。所以有的患者反映服上以后腰开始痛了,这个时候我通常用桑枝10克、丝瓜络10克,这都是通络的药物,让患者熬水,然后用这个水来送服右归丸,就起到了补而不滞的作用了。

在治疗好了自己的酒泻以后,张景岳同志的心并没有完全安定下来,他在49岁的时候(公元1612年),又开始出去游走江湖了。

不知道江湖上到底有什么,让他魂牵梦绕的。

而这次在江湖上的一个经历,却让张景岳如梦初醒,从此放弃一切,钻研医术,并懂得了医道的真正含义,最终成为一代大家。

而在此之前,张景岳都把医术当做一个好玩的事情,懂很多,却没有细心钻研,更没有达到悲天悯人的至高境界。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网友互动

dajiene问:

罗兄说到了中医诊断学,正好我在自学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中医诊断学》,给人的感觉是,就是死记硬背。比如五色主病,我好容易记住了,然后观察旁边的人,却很难准确分辨出什么浮沉、清浊、微甚、散搏、泽夭,而且这样学诊断很空洞,好像离开了阴阳五行似的,罗兄能不能指点一下?

罗大伦答:

中医望、闻、问、切,望排第一,古人对中医的四诊做了概括:“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所以,望诊是中医最高的境界,给你讲一个我遇见的高人吧。

前几天遇到了一位高人,经过如下:那天我给一个患儿看病,患的是皮肤病,在四肢的肘窝处有湿疹,因为孩子脾胃弱,曾经服凉血解毒的中药半年左右,没有什么效果。我给用八珍糕加味调理脾胃,服药2个月后,现在胃口不错,湿疹很少发作。我上次听家长说孩子脾气急,于是我今天给开了方子,疏理肝气,并开始治疗残余湿疹。

这是下午两点的事儿,两点半时,在同一地点我约了望诊大师王老师聊事情,正好遇见,我就对孩子说,来,让王爷爷看看怎么样?

结果让我吃惊的事情发生了,王老师让孩子(七八岁)坐下,看了孩子的脸几秒钟(准确地说应该在3秒左右),就说:“这孩子,病了好几年了,脾气很急,容易发火啊,体内的湿气也太大了。”

我目瞪口呆,这些都是我费了半天力气得来的诊断信息,人家在三秒钟内搞定,而且只是通过望了一眼,佩服啊!

然后,我把我的治病思路和王老师讲了,他认为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以前没见过王老师诊病,这次开眼了,看来中医学问深如海啊!以后一定多多向王老师学习。我也是学诊断的,望诊也很熟悉,中医的“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绝技,现在很少有人有了,那天算是看到了,才知道真有人到达了这个境界啊,敬服!打算让王老师好好给我点拨一下。

罗大伦:

这两天忙着和望诊大师王老沟通,昨天再次见识了他的功力。他来北京电视台商量讲座内容,面对众多编导,我让他看看大家的情况。他眼睛凝神看了一下诸人,然后挨个指出病症。他叮嘱某个小伙子以后千万不要喝酒,并问:“你是哪里人?”小伙子说是东北人,王老说明白了,说这个小伙子胃热,小肠有热。我事后问小伙子,原来他每天吃饭都要喝一瓶啤酒(我以前都不知道);然后王老说某个女孩子月经不调,痛经,那个女孩子连连点头,后来一再问王老如何治疗;王老又说某个女孩子肝气不舒,胃痛,别人都大吃一惊,说她特活泼啊,结果女孩子开始涨红了脸自己点头,说她就是心思特重,别人可能都不知道,而且自己的胃确实在痛。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一望之下判断出的,看每个人的时间不超过三秒,这些人就生活在我的身边,我都了解得不准确,可见境界确有高下之分。现在明白什么叫“望而知之谓之神”了!

王老不出诊,我问他为什么,他说要集中精力把这些古人的不传之秘整理出来,写成书,传下去,让所有的医生都会,大家去治病,这样比自己多治疗几个患者要有意义。

其实,王老是中医世家,他的本领是在以前临床中锻炼出来的。以王老的功力,现在出诊,绝对是患者如云的,但是他的想法确实让人佩服。

昨天我看了他写的资料,其实很多内容在中医诊断学里都有,只不过以前不大相信这些就可以作为诊断依据,现在发现,还真都是有用的。

王老告诉我说:张景岳、徐灵胎等都是色诊的高手,他们都留下了详细的面部色诊图谱,我当时就在想,张景岳、徐灵胎等人,其实一看患者,大概的病就知道了,所以才诊病如神啊。

这几天自己要好好地悟一下。

混沌之后:

追了这个帖子这么久,学了不少东西。尤其读了张景岳治吴参军的医案,颇受启发,最明显的就是我歪打正着,居然把老公的咳嗽治好了。原来一直以为老公得的是热证,仔细看过舌象和询问症状,才发现是寒证。喝了一天的桂圆红枣枸杞水就明显见效,再多喝几天就基本好了。

采纳了网友冲虚子的意见,让他多摩擦后腰,有时间出来晒晒背,每天在空调房待得身体一团寒气。

老公看我一本正经地给他忙活,还笑话我:“别以为在网上看几篇帖子就是半仙儿了。”不过咱不跟他计较,呵呵。

冲虚子:

不用摩擦,手搓热了扶着两腰就可以了,坐着、睡着、走动都可以做,脚心发烫了,就是水火相济的开始,自然呼吸,两腰有点火烧的感觉即可,这样气血自动顺经脉导至脚,身体也就上下通畅了。清气上扬,浊气下沉,一切自然而然。

afreegull_hunan问:

罗老师,您好!看了您的帖子,深感中医的博大精深,远超吾辈所想。我也身患一疾,深为头疼,我将症状跟您讲一下,您看能用中医治否:我今年30岁,4年前的夏天,因为房间空调对着我的左腿吹了一个月时间,那年冬天,我就感觉到我的左腿膝关节里面有点酸冷的感觉,从此以后,只要温度转冷,左腿膝关节就有点酸,在空调房里或冬天非常明显,只有戴上护膝让温度升高才感觉正常,我去看了西医,拍片也看不出原因。虽然现在年纪不大,没什么明显副作用,但我担心年老之后会加重,请问如何医治。我应属于火体,容易出汗,冬天只要稍微运动,身体就发热。望罗老师百忙之中释疑,不胜感激!

罗大伦答:

朋友,容易出汗未必就是火体,出汗很多时候是自己身体卫气不足的表现。我觉得您的发病原因其实很清楚了,是因为一次寒邪的入侵导致的,显然是有寒邪留滞于经络。如果是在戴上护膝后才能缓解,那说明情况还是很严重的。你可以用散寒祛风的方法把寒邪驱散出去,否则日后必然为患,你可以到附近找个医生,根据体质开出方子。

我在这里可以告诉你一个小方法,你可以去药店买这个方子:透骨草30克、伸筋草30克、桂枝10克,每日一服,熬水,然后用药汁来泡脚,最好用热毛巾蘸药汁也热敷左边的膝盖。这个方法可以坚持一段时间,我给一些患者用过,效果还不错,你可以试试,不知回答是否满意?

诗画书三绝问:

常年坚持吃梨对消渴(糖尿病)真有治疗作用吗?这个偏方是我从介绍叶天士的一篇文章中看到的。偏方是否也是因人而异?

罗大伦答:

应该是因人而异的,如果是虚寒型的患者,就不大适合这样的偏方了。而且古代的消渴不一定是糖尿病,这两者的概念有一定的交叉,但是不完全重合。

在现在的糖尿病患者中,刚刚患病的时候,有些患者会出现消渴的症状,比如口渴,中医叫上消;有的特别能吃,叫中消;有的是小便特多,这叫下消。但是很多患者过了一段时间,这些症状就消失了,但是糖尿病却更重了,有的患者干脆就没有经过这三消的阶段,所以两者不是完全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