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简单逻辑学
18107600000021

第21章 跟逻辑高手学招——思维的演练,突破逻辑博弈的瓶颈(1)

人生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一次逻辑博弈,如果想快速提升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那就要跟逻辑高手好好学习一下,他们能帮助你活跃思维方式,突破思维瓶颈,克服思维盲点,掌握思维窍门,提高思维水平,让你的人生更上一层楼。

历史使人明智,诗词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深刻,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培根(英国哲学家)

“不傻装傻”的生存智慧

一直以来,“装傻”都是很受推崇的一种处世智慧,其实,它也是一种逻辑博弈的智慧。心里明白却故意装傻,那样并非就真是傻瓜,而是一种大智若愚的表现。

为人处世最忌讳的就是恃才自傲,得理不饶人。锋芒太露之人很容易遭人嫉恨,而且更容易树敌。功高震主者则极易招致杀身之祸。所以,从博弈的角度来分析,在处世的过程中要懂得适时“装傻”,尤其是在跟领导交往的过程中,不要刻意显露自己的高明,更不要纠正对方的错误。在为人处世的时候,装傻不仅可以帮自己找到台阶,而且还可以迷惑对手。

19世纪,美国有一个非常有成就的政治家,但他在幼年时却是一个四处流浪的孤儿。他经常在大街上向行人讨钱,有一次,一个人让他在一块钱和两块钱之间做出选择,他选择了一块钱。因此,一些人为了亲眼验证有关他“犯傻”行为的传闻,专门来找他,并让他在一块钱和两块钱之间选择。有意思的是,他每次都选择一块钱。于是,来给他送钱的人越来越多。

有一天,有一位女士问他:“难道你不知道两块钱比一块钱更多吗?”他回答道:“假如我有一次选择了两块钱,就不会有人来找我,让我在一块钱与两块钱之间选择了,我也就讨不到钱了。”

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有时“装傻”是可以带来好处的。

在风云变幻的政治舞台上,可谓是危机四伏,一个人如果想逃避危难,保全自身,适时装傻是个不错的方法。从逻辑博弈的角度来看,“不傻装傻”是一种很高明的谋略,算得上是高招,因为它能够很好地保全利益。用于政治谋略,就是韬晦之术。当形势对自己不利之时,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而实际上却隐藏自己的抱负,掩盖个人的才能,以免引起政敌的警觉,专一等待成就大业的时机。

三国时期,曹操与刘备“青梅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是个典型的例证。

刘备早已有兴复汉室的抱负,只是当时力量太弱,根本不能跟曹操抗衡,而且还处在曹操控制之下。于是,刘备装作每日只是饮酒种菜,不问世事。

这一天,曹操请刘备喝酒,席间曹操问他谁是天下英雄,刘备说了几个名字,都被曹操否定了。忽然,曹操说道:“天下的英雄,只有我和你两个人!”听曹操如此说,刘备吓得惊慌失措,生怕曹操了解自己的政治抱负,甚至连手中的筷子也掉在地上。幸好出现一阵阵炸雷,刘备急忙遮掩,说自己被雷声吓掉了筷子。曹操见状,大笑不止,认为刘备连打雷都害怕,成不了大事,之后便对刘备放松了警觉。后来,刘备找机会摆脱了曹操的控制,并最终建立了蜀汉政权。

从逻辑博弈来分析,一个有才华的人只有做到不露锋芒,才能既有效地保护自己,又等待机会展露自己的才华。跟人交往的时候,不仅要摒弃盲目骄傲自大的不健康心理,凡事不要太张狂、太咄咄逼人,更要养成谦虚容忍的美德。所谓“花要半开,酒要半醉”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鲜花盛开娇艳的时候,很容易瞬间被人采摘而去,所以盛开就是衰败的开始。人生也是如此,当你志得意满时,切忌趾高气扬,目空一切,不可一世,否则很容易被别人当作出头鸟打!

在现代社会,跟领导相处有时也需要故意“装傻”。这里的“装傻”是指不炫耀自己的聪明才智、不反驳领导所说的话。要做到这一点是很不容易的,必须要有很好的演技才可以。“装傻”之人说话都有一定的目的性。他明明想往东,却故意傻乎乎地向西走;明明自己想破口大骂,却故意傻乎乎地去夸人;明明要称赞人,却故意傻乎乎地去训斥人;明明要吃糖,却故意傻乎乎地去拿盐。这样做的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东南西北一块侃,红黄蓝绿一起调,稀里糊涂的你就分不清到底是真傻还是假傻了。“装傻”一定要做到傻得恰到好处,傻得不失分寸。

有时,“装傻”可以更好地保全自己的利益。在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军长驱直入。在此生死存亡之际,曾经在国内战争时期担当大任的老将们,比如,铁木辛哥、伏罗希洛夫、布琼尼等,首先挑起敌前指挥的职务。但面对新的形势,他们渐感力不从心。时势造英雄,一批青年军事家,比如,朱可夫、华西列夫斯基、什捷缅科等,相继崭露头角。这中间,老将们思想上不是没有抵触的。

1944年2月,苏联元帅铁木辛哥奉命前往波罗的海,协调一、二方面军的行动,什捷缅科以参谋长的身份同行。什捷缅科早听说这位元帅对总参部的人抱怀疑态度,思想上有个疙瘩,心想:“命令终归是命令,只能服从了。”

等上了火车,吃晚饭时,一场不愉快的谈话开始了,铁木辛哥先发了一通牢骚:“为什么派你跟我一起去?是想来教育我们这些老头子,监督我们的吧?白费劲!你们还在桌子底下跑的时候,我们已经率领着成师的部队在打仗,为了给你们建立苏维埃政权而奋斗。你军事学院毕业了,自以为了不起了!革命开始的时候,你才几岁?”面对这番近乎侮辱的言论,什捷缅科老实地回答:“那时候,刚满10岁。”接下来,他又平静地表示对元帅很尊重,准备向他学习。最后,铁木辛哥说:“算了,外交家,睡觉吧。时间会证明谁是一位什么样的人。”

他们在一起共事了一个月之后,在一次晚间喝茶的时候,铁木辛哥突然说:“现在我明白了,你并不是我原来认为的那种人。我曾想,你是斯大林专门派来监督我的……”后来,什捷缅科被召回时,心里还有一些遗憾。时间又过了一个月,铁木辛哥亲自向大本营提出要求,调什捷缅科跟自己共事。

什捷缅科在受辱之时装傻充愣,过了铁元帅关,从而表现出后生的谦卑及对老人的尊重。懂得装傻者绝不是傻子,显得木讷憨厚方是最高智慧者的聪明之处。许多时候,一个人如果想得到别人的敬重,他就必须掩藏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生活中,你不妨学会做一个懂得“装傻”的人。古人常说“大智若愚”,这的确是为人处世的上策。“装傻”也不一定是真的弱智,问题在于针对谁,或许有时“犯傻”能给自己带来更多好处。作为一个有才华的人,你应该适当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但切忌刻意展示自己的全部才能。逻辑博弈的法则告诫我们,才华显露要适可而止,做人不要锋芒太露,要有一些“不傻装傻”的智慧。

“老公,我希望你喝水嘛……”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偏爱别人对自己的赞语和关心之语,没有人会对鄙视自己的人抱有好感。可以说,尊重和荣誉是一个人的第二生命。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皆反感批评,因为生硬的批评话语,特别是当众批评会使人有失尊严。

半夜两点钟,老婆温柔地把老公从睡梦中摇醒,亲切地问:“老公,你想不想喝水?”

“不想,”老公坚决而肯定地回答,然后再次进入梦乡。

过了一会儿,老婆又好心地摇老公:“老公,你会不会口喝?”

“不会,我刚刚不是说了吗?”翻身继续睡。

“你刚刚是说你不想喝水,现在,我问你会不会口渴?”

老公想撞墙,“我能不能不要喝水?”

“老公,我希望你喝水嘛……”

“好好……喝水,喝水……”

“你去喝水的时候,可不可以顺便帮我倒一杯。”

上面的故事中,妻子两次叫丈夫起来喝水,不知情的还以为娶了这样的老婆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呀!这么体贴的女人不多见哦!呵……再琢磨一下,你就会发现妻子是一个善于运用逻辑学的女人,她第一次把丈夫叫醒,发现丈夫不想喝水,他不口渴,就不会起来倒水,他不倒水,自然也就不会给妻子倒水了。第一次不成功,就第二次。于是,才有上面的对话“老公,我希望你喝水嘛”。因为老公要喝水,没有人给倒,所以,他要起身自己倒水,并顺便帮妻子倒一杯。

有些人,想得到别人的帮助时,他就会表面上夸奖此人一番,因为人人都喜欢听好听的话。假如这个人实在没什么可夸的,你又想得到他的帮助,该怎么办呢?你只有学会用明褒暗贬的说话方式,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

有位胖大嫂喜欢听奉承话,并因为这个而远近闻名。一天,有个穿街走巷,叫卖砂罐的小贩,因为口渴想讨点水喝,恰巧这时经过胖大嫂的门口,他想到她爱听奉承话,于是,便放下担子,满脸堆笑地对大嫂说:

“好嫂子,我想讨点水喝。”然后奉承道:

“哇!你像17、18、25,宛如罐中的豆腐;又像两岁的白萝卜,叶里梅花香扑扑!”胖大嫂一听,心里就像喝了蜜一样。她连忙给卖砂罐的倒了一杯茶,递上一支烟。临走时,还奉送两颗大馒头。

不一会儿,胖大嫂的丈夫回来了,问她为啥这么高兴,她颇为得意地把卖砂罐赞她的话对他说了一遍。丈夫听后叹了口气说:“唉!我看你是被奉承话迷了心窍,17、18、25,加起来是60,是说你上年纪了;罐中的豆腐是发了霉的,叫霉豆腐;两岁的萝卜都是筋,只能做种子;叶里梅花已成了梅子,是一副酸溜相!”

胖大嫂听了脸都气青了。

明褒暗贬就是说的话字面上听是在夸奖你,但仔细一琢磨,实际上是在挖苦你,贬你。

民国初年某省会考,一个考生的作文很差。阅卷老师却给了这样的评语:“清似黄河,大有高山滚鼓之势。”复审者不解,问其缘故,老师答道:“请问黄河什么时候清过?这里明明是说文章浊吗!再说高山滚鼓,发出的不是‘扑通扑通’(不通不通)的声音吗!”

复审者懂了,原来这位老师用的是明褒暗贬的笔法。

人们听到褒扬的语言,心里就如同喝了蜂蜜一般甜,甜蜜的使人心里很舒畅:人们听到贬斥的语言,心里就像喝了苦药,苦得让人无法接受。而褒贬相寓的进谏术,如同在苦药表层涂抹蜜糖,外甘内苦,易于吞服,能收到忠言不逆耳,兼听利于行的良好效果。

春秋时,陈国国君陈侯耗费财力修筑凌阳台,还没有建成就已处死了好几个人,后又借口把三个监工的官吏抓了起来要处死,群臣无人敢进言劝阻替监工求情的。这时正好孔子到了陈国,他听了这件事,便在跟陈侯登台观望时上前祝贺说:“这个凌阳台建得多么宏伟壮观啊!陈王,您多么贤德啊!从古到今,凡是圣人修筑台室,未有不杀一人就能修成这个样子的。”

孔子贺陈侯的这几句话尖锐泼辣。按照常理,有贤德的君主都是珍重民命,爱惜财力的。陈侯贪图奢华,浪费财力,又草菅人命,应该属于暴虐的君主,孔子却反而赞扬他有贤德,并奉送给他一句“拿不动”的话——自古建台室的君主都免不了要杀人。陈侯贪图享受大建台室而又肆意杀人,又如何能称得上有贤德呢?孔子正面赞,反面刺,使得“陈侯默然,使人赦所执吏”。

任何人都不喜欢批评,那些君临天下权倾一切的人更是如此,所以明智的谏臣都深谙明褒暗贬之道。假如不讲究一点进谏艺术,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换汤不换药,说对自己有利的话

其实,换汤不换药是一种逻辑谬误,指为了使一个本来不受欢迎或别人不接受的观点受人欢迎或被接受,想办法给这个观点换一个好听的名称或说法。虽然是非形式谬误中的一种,但换汤不换药却是交际中的必胜招数。

现在,成语“朝三暮四”多用来形容那些常常变卦、反复无常的人,其实这并不是它的原意,它最早指玩弄手法欺骗人。“朝三暮四”出自《庄子·齐物论》。一个玩猴子的人对猴子说:“早上给你们吃三个橡子,晚上给四个。”猴子听了都发起怒来。后来,玩猴人又说:“早上四个,晚上三个。”猴子们便一齐转怒为喜。只不过换了一种说话的方式,猴子就欣然接受,这种说话技巧对人类适用吗?

有一则阿凡提为皇帝解梦的故事。

皇帝做了个梦,梦见有人把他的牙齿全都拔光了。从梦中惊醒后,皇帝再没睡好。第二天,皇帝把梦讲给群臣听,问有没有人能解。丞相道:“陛下全家将比陛下先死。”皇帝听了勃然大怒,下令重罚丞相。这时,阿凡提来到皇宫。皇帝又把梦对阿凡提说了一遍,问他主何吉凶。阿凡提回答说:“陛下将比你所有的家属都要长寿。”

皇帝听了很是高兴,赐给阿凡提一件锦袍。

“死”是个令人忌讳的字眼,而“长寿”是令人高兴的字眼,当然,阿凡提的话并不意味着皇帝会增寿。丞相的话跟阿凡提的话都属于关系判断,彼此之间是等值的。类似上面这样换汤不换药的故事,在生活中还有许多。

英国有一则嘲笑吝啬鬼的笑话,叫做“‘给’与‘拿’”。

乔治有一位爱钱如命的朋友,有进无出,从不给人一点东西。一天,乔治约他和几个朋友在河边散步,谁知吝啬鬼突然滑进河里了。朋友们都跑过去救他,其中有一个人跪在地上,伸出手并大声喊道:“把你的手给我,我拉你上来。”可是,虽然已经被水淹得两眼发白,吝啬鬼还是不肯将手伸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