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心计学:改变命运就要从心修炼
18104500000009

第9章 有心才能有幸福——顺势而为,灵活变通是王道

做事莫做绝,给自己留条后路

俗话说:“过头饭不吃,过头话不说。”在现实生活中,在待人处世方面,万不可把事情做绝,要时时处处为自己留下可回旋的余地,就像行车走马一样,一下子走到山穷水尽的地方,调头就不容易了。

反观生活中那些总是把话说得太满的人,一定会表现出极端性格。凡是极端的人,基本上不愿妥协,损失掉灵活变通的机会。世事如棋局,局面是会瞬息万变的,不把这种情况预计在自己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很多时候就会令自己尴尬。所以,在做人做事的过程中,切忌把弓拉得太圆太满。

人生的不快常常是毫厘之得失,半步之短长。世上每个人都有各自的生存原则和实际情况,用不着看重别人的议论和评价,也别去干预别人。时刻保持一颗容人之心,凡事给人留有余地。万事不饶人,怨恨别人,不原谅别人,只会使自己更难过,只能加重自己的负担,使自己不快而已,不会给别人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宽容待人,给自己留一点余地,给别人一个台阶。

要学会异地而处,多想想自己的不足。知足知不足,有为有弗为。做事明辨是非,留有余地的人,才是一个明智的人。

留有余地虽然只是一个小细节,但是却能决定成败。给自己和别人留有一丝余地,才能让自己在生活中进退自如。

三国时期,诸葛亮7次生擒孟获,最后却又把他放回去了。有人会说,他很傻,抓一个人费了那么多的时间和精力,最后却“放虎归山”!其实,如果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就不然了,诸葛亮这样做,不仅给自己留下了余地,也给孟获留下了一条退路,深谙用人之道的诸葛亮知道,想要一个人为国家心甘情愿地效力,就要让他心悦诚服地降伏。果然,在第七次释放孟获时,他终于甘心归降认输,诸葛亮此举也成为了一段传世佳话。

留有余地,换句话来说,就是不要用尽。清人《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记了“四不尽”,即“功不可立尽,官不可做尽,恩不可施尽,寇不可杀尽”。意思是说,功要立尽了,就会功高盖主,皇帝和功臣都会很不安,碰上老实的郭子仪还好,要遇到狼子野心的司马懿,那就免不了一场腥风血雨。而官至极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看似荣耀盖世,其实危机四伏,君臣猜忌,必有一番死斗。高到无官可封的年羹尧,没想到后来一天被降十八级,最后还是被赐死。恩不可施尽,就是对人以恩惠的时候不要一股脑的帮助到底。寇不可杀尽,则有两层意思,一是穷寇勿追,逼得他走投无路,会和你拼命;二是“鸟尽弓藏”,敌寇杀完了,将军谋士们也就离死期不远了。这些个“不尽”,都有道理,同样也有些明哲保身的味道。

郭子仪是唐朝中期的名将,他在平定安史之乱等战役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复兴唐室的元勋。唐代宗非常敬重郭子仪,并将女儿升平公主许配给郭子仪的儿子郭暧。

有一次小两口吵嘴,郭暧看不惯妻子摆出一副公主的样子,就愤懑不平地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仗着你父亲是皇帝吗?你父皇的江山还是我父亲打下来的,我父亲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才没当这个皇帝!”升平公主听到郭暧出此狂语,气得立即回宫禀报皇上。

唐代宗听完女儿的哭诉后,不动声色地说:“你是个孩子,有许多事你还不懂。你丈夫说的都是实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仪保全下来的。如果你公公想当皇帝,早就当上了,天下就不是咱们李家的了。”他劝女儿不要抓住丈夫的一句话,乱扣“谋反”的大帽子,要和和美美地过日子。在唐代宗的劝慰下,公主消了气,主动回到了郭家。

郭子仪知道这事后,吓坏了,他听说儿子口出狂言,几近谋反,即刻令人把郭暧捆绑起来到宫中面见皇上,请皇上治罪。可是,唐代宗却和颜悦色,一点也没有怪罪的意思,反而安慰郭子仪说:“小两口吵嘴,话说得过了点,咱们当老人的不要认真了,不是有句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吗?装作没听见就行了。”唐太宗的大度宽容使郭子仪放宽了心,感激涕零。

正如故事中的人物一样,有时候别人的无心过失不应当斤斤计较、得理不让,宽容处之,自然不会烦恼。生活也会因为相互的包容而更加美好。

另外,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我们很难做到不求人,也很难不被人求,所以无论求别人办事,或是答应为别人办事,还是拒绝他人,都要注意把话说得留有余地。此外,表扬人,批评人,调解事端,解决冲突,应付尴尬局面,调解不满情绪,乃至布置任务,汇报工作等,都应当留有余地。只有留有余地,才能自如地进退。

对自己和对方都要留有余地,即使最强势的谈判高手,也会适当留给自己或对方回旋的余地。万一把自己弄得下不了台,这种尴尬会在谈判双方的心理上导致微妙的变化,甚至影响胜负的天平。

抓不住机遇,神马都是浮云

聪明之人之所以能够获得命运更多的青睐,能在机遇来临之时牢牢地把握命运,那是因为他们较之其他人进行了更为漫长而充分的准备,在各个时期都在警醒自己,不断地寻找和创造机会。因此他们比其他人多了一双发现时机的眼睛。

据说,日本绳索大王岛村芳雄当年到东京一家包装材料店当店员时,薪金只有1.8万日元,还要养活母亲和3个弟妹。因此他时常囊空如洗。有一天,他在街上漫无目的地散步时,注意到无论是花枝招展的小姐,还是徐娘半老的妇人,除了都带着自己的皮包之外,还提着一个纸袋,这是买东西时商店送给她们装东西用的。他自言自语:“嗯!这样提纸袋的人最近越来越多了。”岛村芳雄这样一想,整个心就被纸袋和绳索占住了。

两天后,他到一家跟商店有来往的纸袋工厂参观。果然,正如他所料,工厂忙得不可开交。参观之后,他怦然心动,毅然决定无论如何非大干一番不可,将来纸袋一定会风行全国,做纸袋绳索的生意错不了的。岛村芳雄虽然雄心勃勃,但苦于身无分文,无从下手,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他,最后他决定到各银行试一试。一到银行,他就对纸袋的使用前景,纸袋绳索制作上的技巧,及这项事业的展望等说得头头是道,但每一家银行听了他的打算之后,都冷冷淡淡地不愿理睬他,甚至有的银行以对待疯子的态度来对待他。岛村芳雄决定把三井银行作为目标,连续几次前去展开攻击。然而他的热心,在三井银行也没有得到同情,起初态度冷淡得连他的话都不愿听的职员们,过了几天,对他的蔑视的态度就逐渐表面化,终于耐不住厌烦地大发脾气,一看到他就怒目而视。有时他一来,大家就发出一阵哄笑来取笑他,有时干脆把他赶了出去。

皇天不负苦心人,前后经过3个月,到了第69次时,对方竟被他那煞费苦心、百折不挠的精神所感动,答应贷给他100万日元。当朋友和熟人知道他获得银行贷款100万日元后,纷纷借给他资金,就这样他很快就筹集了200万日元的资金。

于是岛村芳雄辞去了店员的工作,设立凡芳商会,开始绳索贩卖业务。他深信,虽然他的条件比别人差,但用自己新创的“原价售销商法”干下去,一定能在竞争激烈的商业界站稳脚跟。首先,他前往产麻地冈山的麻绳厂,将该厂生产的每条45厘米长的麻绳以5角钱大量买进,然后按原价转卖给东京一带的纸袋工厂。

这种完全无利润反赔本的生意做了一年之后,“岛村芳雄的绳索确实便宜”的名声远扬,成百上千的订货单就从各地源源而来。接着,岛村芳雄按部就班地采取他的行动。他拿着购物品收据前去订货客户处诉说:“到现在为止,我是没赚你们一分钱,如果这样让我继续为你们服务的话,我便只有破产这条路可走了。”客户为他的诚实所感动,心甘情愿地把交货价格提高为5角5分钱。

同时,岛村芳雄又到冈山找麻绳厂的厂商商洽:“您卖给我每条5角钱,我是一直照原价卖给别人的,因此才得到现在这么多的订货。如果这样无利而赔本的生意让我继续下去的话,我只有等关门倒闭了。”冈山的厂商一看他开给客户的收据存根,大吃一惊,像这样自愿不赚钱做生意的人,他们生平头一次遇到,于是就不加考虑,一口答应供给他的麻绳每条只收4角5分钱。如此每条赚1角钱,每天的利润就有100万日元。

创业两年后,他就名满天下,同时把凡芳商会改为公司组织,创业13年后,他每天的交货量至少有5000万条,其利润实在难以计算。现在的袋子绳索更是讲究,有塑胶带、缎带、绢带等,每条卖价5日元左右。有些高级品的利润更为可观。

很多人工作很努力,却得不到上司或老板的认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不能准确地捕捉到成功的机会。我们之所以一直抱怨自己没有得到更好的发展是因为我们自身,因为我们根本就没有先见之明,不能捕捉到成功的时机,做任何事情完全不想要做得更好,只是一味完成任务。在他们看来,“把事做完”胜过“把事做好”。因此,他们总是不成功。

成功人士的眼睛都是雪亮的,因为他们善于捕捉信息、抓住机遇。一句话,把信息和机遇变成成功的资本。可以这样讲,是否随时做好准备捕捉信息、抓住机遇,成为衡量你成就事业大小的一种手段。

常常有人感慨:“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也能……”他们把自己的命运系在一个未来的机会上,他们当然不会成功,他们可能至今仍然在抱怨自己的命运。

罗丹说过:“生活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生活中不缺少信息和机遇,而是缺少捕捉信息和机遇的能力。如果有了敏锐的眼力和创造能力,即使没有机会,也能创造机会。

捕获机会的愿望,人皆有之,但在生活的道路上,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成功的机会。原因就是机会偏爱“有准备头脑”的人。

装傻是一种难得的境界

有时,表现得对一切都明白,精明过人,并不一定是好事。要知道,认真过了头在外人看来就是犯傻。所以,凡事不那么较真, 不仅对事情有利,同时也能使场面圆满,皆大欢喜。

俗话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事实也的确如此,一个人过分认真未必是一件好事。生活当中,有的时候装得迟钝一些、傻一些、糊涂一些,往往比过于敏感对你更有利。

当我们在强大对手的高压之下,在面临危机的时候,藏巧于拙、装装糊涂,往往可以避灾逃祸,转危为安。

其实,聪明是一笔财富,关键在于怎么使用。真正聪明的人会使用自己的聪明,深藏不露,或者不到火候时不轻易使用。一个时时处处事事显露精明的人,不会取得别人的信任、同情和爱护、栽培,因此也不会取得真正的、伟大的成功。

《红楼梦》中的宝钗就是一个很会装糊涂的人。在生活中,宝钗并不像黛玉一样真情流露,而是常常把自己的聪明隐藏起来。她表面上“随分从时”、“罕言寡语”,一举一动显得“端庄贤淑”,一切做法完全符合封建“淑女”风范,但实际上她熟谙世故,城府极深,“来了贾府这几年”,虽然表面不言不语,安分守己,实则“留心观察”,因此即使是在荣国府这个人事复杂、矛盾交错的环境里也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甚至就连那个几乎忌恨一切的赵姨娘也赞她:“很大方”、“会做人”。这其实都是她“装愚守拙”的结果。她凡事本着“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为人处世原则,从来不刻意表现自己,不像黛玉那样用尖酸刻薄的话语指出一些事情的真相,总是充耳不闻,揣着明白装糊涂。

宝钗的聪明是一种很隐秘的聪明,史湘云要起诗社的时候,因为没有钱,宝钗便趁机要替史湘云设东,告诉湘云要从自家带东西来款待大家,但出门的时候却叫一个婆子来说:“明日饭后请老太太、姨娘赏桂花。”“聪明”的宝钗表面上是帮了湘云的大忙,但实际上却是给另一段“金玉良缘”的一次打击。她借口请大家,实则是为讨好真正掌权的封建大家长。她的“糊涂”恰恰是她的聪明之处,因为她的“糊涂”,家长才将她嫁给宝玉。

事实上,揣着明白装糊涂是一种达观、一种洒脱、一份人生的成熟、一份人情的练达。糊涂处事、精明做人可以给人一种平和的感觉,从而在吸收别人精华的同时,为自己的前途添加动力。

人生难得糊涂,贵在糊涂,乐在糊涂,成在糊涂,一时的糊涂,一世的成就。纵观古今中外,绝大多数仁人志士立身处世,均离不开聪明与智慧,而其聪明与智慧有时则需通过“糊涂”来体现。人的聪明程度有高低之分,糊涂程度也有真假之分。假如一个人小聪明,就是真糊涂假智慧;如果一个人大聪明,就是假糊涂真智慧。虽然玩小聪明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情,但若把大智慧隐匿于糊涂之中,则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可以说,糊涂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门学问。

装傻也是一门学问,糊涂处事、精明做人的生存哲学虽然有点保守,却大有可取之处。

学会沉默,不战而胜

你或许能够发现,低调者的“不言”不是不会“言”,而是会言而不言。在某种场合,沉默也是一种很好的进攻方式,有了适时的“沉默”会显得更有力量。

有些时候,我们会发现,在许多场合,一个人的好口才往往发挥不了作用,甚至还会适得其反,这对人们之间的交往是十分不利的。这时,如果你缄口不言,反倒更有利于与人打交道,这就是“沉默”的力量。

荀子曾说过:“言而当知也,默而当知也。”即由发言而论及核心,可谓“知”;保持静默同样能达到核心的,也可以称得上“知”,他所要表达的意思是,无论雄辩或沉默均是相同的。有时候无需开口说话,利用表情、眼神、举止、态度,等等,也能充分地表达意念而接触到核心。现实社会复杂多变,有时候不开口比开口更有效,所谓“沉默是金”,利用沉默的效果,往往会产生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正所谓“此时无声胜有声”。

在洛克菲勒的一生中,曾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闯入了洛克菲勒的办公室,直奔他的写字台,并用拳头猛击写字台的台面,大发雷霆地说:“洛克菲勒,我恨你!我有绝对的理由恨你!”接着那位不速之客恣意谩骂了几分钟之久。办公室所有的职员都感到无比气愤,以为洛克菲勒一定会拾起墨水瓶向他掷去,或是吩咐保安员将他赶出去。然而,出乎意料的是,洛克菲勒并没有这样做。他停下手中的活,和善地注视着这一位攻击者,那人越是暴躁,他就越显得和善!

那位无理之徒被弄得莫名其妙,他渐渐平息下来。因为一个人发怒时,遭不到反击,他是坚持不了多久的。于是,他咽了一口气,他是准备好了来此与洛克菲勒做争斗的,并想好了洛克菲勒要怎样回击他,他再用想好的话去反驳。但是,洛克菲勒就是不开口,所以他也不知如何是好了。

末了,他又在洛克菲勒的写字台上敲了几下,仍然得不到洛克菲勒的回应,不速之客只得索然无味地离去。而洛克菲勒呢,就像什么事也没发生一样,重新拿起笔,抬起头来,轻轻地一笑,丢过去一个得意的眼色,好像是在说:“干吗那么着急走啊?回来尽情地发泄吧!”然后,继续他手上的工作。

如果一个人处在情绪失控的状态下,那么,任何反驳的语言都是让他难以接受的。对他的无礼采取沉默的方式,便是给他最严厉的迎头痛击。

在生活中,有些人遇到麻烦的时候,常常会唠叨不止,殊不知这样却暴露了自己的弱点。“不言”就是沉默,会让别人琢磨不透你,会让别人对你心生畏怯。因此,“不言”不是屈服、不是退让,而是一种缓兵之计,是为了给对方一些镇定下来的时间,这样所有的问题就不再那么复杂了。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反法西斯的三位巨头,即英国首相丘吉尔、美国总统杜鲁门与苏联主席斯大林在波茨坦进行会晤。在会议期间,杜鲁门别有用心地对斯大林说道:“美国已经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式杀伤武器,其威力比最先进的导弹要大得多……”他的话语暗示出这种新武器就是原子弹,且不断重复着原子弹的杀伤力问题。说完之后,杜鲁门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斯大林的面部表情,渴望能够从那张沉稳得犹如一潭静水的脸上看出一些变化。然而,杜鲁门却失败了。坐在不远处的丘吉尔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他从另外一个角度对斯大林的神态进行认真观察,但结果却与杜鲁门一模一样。

这件事情过后,丘吉尔对杜鲁门说道:“自始至终,我一直在盯着他的一举一动,但他却没有丝毫的变化,似乎是在聆听你的谈话,仿佛对你们的新型武器早已略知一二。”原本,杜鲁门与丘吉尔准备以此要挟并恐吓斯大林,企图在战争结束时多得到一些好处,但见到斯大林无动于衷,不得不到此为止。

事实上,斯大林当时的神情完全是装出来的,对于杜鲁门的暗示,他听得明明白白,但他竭尽全力控制自己的情绪,以沉默的策略来消磨对方的锐气。显而易见,丘吉尔与杜鲁门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正是由于他们被斯大林的沉默不语所瓦解……由此可知,沉默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可见,学会沉默,也是做人做事的一大艺术。

在频繁的交流中,没有什么比长久的沉默更令人难以忍受,也没有什么比适时的沉默更加重要。不论气氛多么尴尬,都不要主动打破沉默。当对方被你的沉默所征服的时候,就是你的成功之时。

放低自己的姿态,主动示弱

人不应该示强,而应该示弱,这才是最高的做人境界。或许,你可以很强,但是你也要懂得在适当的时候隐藏自己的光芒,向众人“示弱”。因为弱与强,在某种时候,收到的效果截然相反:示弱,让人处于强势的地位;而逞强,则反而处于弱势的地位。

强者示弱,无论对于自己还是对于弱者,都能有所收获。强者以弱者的姿态行事,人自然会谦虚谨慎,别人也乐意接受。如此,则强者更强;而弱者,则能从中获得慰藉、平衡,从而在心平气和中自觉向强者学习。

一个真正甘心示弱的人,必是一个豁达大度、宽宏大量的人,一个充满人情、充盈智慧的人,并是一个处世浅浅而悟世深深的人。

其实你的示弱并没有什么损失,反而会给予别人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善于低头的人是厉害的人,越是强悍的人,示弱的威力越大。越是事业成功的人,越要懂得示弱,少一些咄咄逼人,少一些斤斤计较,会让别人更轻松,也更惬意。

元君和倩倩是同一个公司的白领,虽然两人年龄相当,但是她们在公司的受欢迎程度却是大大不同。平时倩倩非常注重自己的职场形象,在公众场合绝对不哭,即便是工作上受到上司批评,也是一副坚强的姿态,是典型的“战士型”,这样的女人通常是天生的铁娘子。倩倩一直很满意自己能够像男人那样去战斗,上司敬重她,下属害怕她。不过她也常常因为自己不服输的个性,遇到事情不肯向别人低头求助,弄得自己身心疲惫。

而元君则不一样,虽然她的能力和倩倩不相上下,但她从不表现出自己很“强”的样子,做什么决定总是和大家一起商量着来,有时为了鼓励失败的下属,还会将自己以前的失败经历告诉他们,并且让他们不要泄气。有困难的时候,会委婉地向对方说,总会有很多人在她身边帮助她。

古语道:“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在处世的时候,偶尔的示弱并不会被对方当成无能的表现,相反,示弱才是最坚强的表现。特别是在你希望得到别人帮助的时候,更应该试着去低头,主动向别人展示自己的弱点,这样才能以此来拉近和大家的距离。但是同样地,要切忌不要让人觉得你太强势,难以靠近。很多过来人都说,善于低头的人才是最聪明的人。

无论哪一种形式的示弱,都应做到适度适时。过度示弱,给人的感觉是虚伪或真正的弱小,而真正的弱小是没有价值的。示弱应适时,该示弱的时候就示弱,不该示弱的时候就不能示弱,应讲究原则和把握火候。示弱最好以强大的实力做后盾,才更显其豁达和从容。而且示弱也要选择恰当的机会,当你自己得意之时适当示弱,可以保护其他人的自尊心;别人失意时示弱,显得“彼此彼此”,让人感到“人皆如此,我又何恨”,从而得到安慰;别人赢得成功、荣誉,得到物质利益,在表示祝贺的同时,勇于承认这方面实在“自愧不如”,可保护别人的好胜心和荣誉感。示弱就是低调的一种方式,但同时又是克敌制胜的法宝,越是强悍的人,示弱的威力就越大。表面能示弱,包含了一个人的人品、道德、心胸和修养。示强或者示弱,其实可以衡量出一个人的文化素质和处事方法。同时,示弱是一种智慧的显现,它不是妥协,而是一种理智的忍让。也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定地站立。

示弱有时候也是一种有益的处世之道,当你学会放低位置、降低姿态,让弱者获得充分的人格尊重,那么同样地,别人也会用尊重的目光来看待你。

当你碰到一些麻烦时,懂得向别人示弱和善于示弱,就能够更加有效地掌控和运用外部资源,能够更加充分地调动周围的保护欲望,甘于为你奉献。做人要知道适时示弱,才能成为最大的赢家,才能在人生路上一步步通向成功。

示弱并不代表真正的“弱”。生活中示弱,可以是个别接触时推心置腹的长谈,可以是幽默的自嘲,也可以是在大庭广众之中有意以己之短,托人之长。如果你碰到的是个有实力的强者,他的实力明显高于你,那么你不必为了面子或意气而与他争强。一旦硬碰硬,虽然有可能战胜对方,但毁了自己的可能性更大。因此不妨示弱,以化解对方的戒心。

凡事都要留退路

《孙子兵法》说:“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意思就是说:当与敌人力量相当时,要迎击敌人;当力量弱于敌人时,要能躲避敌人,要善于退却,在力量弱小的情况下,勉强应战,就会被强敌活捉。要保存实力,就必须懂得后退的道理。

毕竟,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阻力,都会遇到与强者的竞争,甚至会遭到强者的排挤,这时退一步,往往会是你做事的转折点。这样做不仅仅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实力,而且避免了以硬碰硬的后果。

唐初的重臣李勣,本是李密的部下;而在当初起兵时,李密与李渊父子之间,是勾心斗角的两部,只是李密后来被王世充打败,他才随故主投于李渊父子的麾下。此时天下大势已趋明朗。李勣懂得只有取得李渊父子的绝对信任才有前途,于是他安排了这样的行动:把他“东至于海,南至於江,西至汝州,北至魏郡”的所据郡县地理人口图派人送到关中,当着李渊的面献给李密,说既然李密已决心投降,那我所据有的土地人口就应随主人归降,由主人献出去,否则自献就是自为己功、以邀富贵,而属“利主之败”的不道德行为。李渊在一旁听了,十分的感慨,认为李勣能如此尽忠故主,必是一个忠臣。李勣归唐后,很快得到了李渊的重用。但是李密降唐后心怀怨望,不久竟又反唐,事未成而“伏诛”。按理说,一般的人到了这个时候,避嫌犹恐过晚,但李勣却公然上书,奏请由他去收葬李密——唯其“公然”,才更添他的“高风亮节”,假设偷偷摸摸,则可能会有相反的效果——“服衰经,与旧僚吏将士葬密于黎山之南,坟高七仞,释服散”。表面上看这似乎有碍于唐天子的面子,是李勣的一种愚忠,实际上李勣早已料到这一举动的神效。果然“朝野义之”,公推他是仁至义尽的君子。从此李勣更得朝廷推重,恩及三世。

李白有一句耐人寻味的诗,“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则揭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保藏用晦的处世法。这是指在一些特殊的场合中,人要有猛虎伏林、蛟龙沉潭那样的伸屈变化之胸怀,让人难以预测,而自己则可从容行事。

有一年香港政府财政拮据,便想出了一个对策:把中环海边康乐大厦所在的那块土地进行拍卖。消息传出后,很多人都纷纷赶来参加投标。不过,真正打这块地皮主意的,在香港只有英国的渣打银行和李嘉诚的长江实业有限公司。

李嘉诚内心有自己的打算,他考虑到,这块地皮虽好,但也需要个底限,否则买回来也是亏本。李嘉诚经过充分考虑,报上了28亿港元。几次竞标都败于李嘉诚的渣打银行,这次为了挽回面子,豁出了老本,报出了42亿港元的价格。

他们认为李嘉诚为争这一地皮必定会拼命抬价。结果,当然是渣打银行获胜。正当银行上下举杯欢庆时,打听消息回来的人说,李嘉诚的报价比他们少了14亿。在场的渣打银行人员一个个脸色顿时变得死灰,总裁的酒杯也吓得掉在了地上,大呼上当。

李嘉诚精打细算,忍住了黄金地段的巨大诱惑,了解渣打银行势必与己一分高下,果断地抽身而退,避免了对手的锋芒。如果忍不住,把老本压上,则可能会落个失败,又有何价值呢?

可见,高手相搏,如果对方实力比较强大,千万不要忘记保留实力的策略。躲避敌人的锋芒,不可逞一时之勇,否则最终会导致两败俱伤,自食恶果。

在商场上,如你遭到对方新产品上市攻击,而对方较强,问题不能正面解决时,可以先退一步,避敌锋芒,再寻求解决之法,最终击败你的对手。一家经营稳妥并且业务量直线上升的企业,在面临无法预知的未来时,最好的办法就是以退为进,避敌锋芒,以保存自己的实力,再厚积薄发,转守为攻。如果整个市场形势不景气,对未来也没有很好的预见,就要紧密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注意稳扎稳打,暂且收敛激进的锐气。

假如你是个弱者,想与强者对抗,在挑起竞争前,第一步要考虑的是你的退路。要记住,“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以退为进。

凡事都要为自己想好后路,以备不时之需。这种处世方法,在人际关系比较复杂的情况下,不失为明智的选择。

保持耐心,把冷板凳坐热

做人就应该像弹簧,能拉长也能缩短,能忍辱也能负重。人要是缺少这种弹性,就会变得很脆弱,不堪一击。

忍耐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积蓄,一种毅力,一种精神。该忍则忍,该让则让,这是人生的一种境界,是成功的一个希望。

俗话说:“心不慌,神不乱。”凡事只有稳住内心、不慌乱、不显露出来,才不会给对手可乘之机。而要做到沉得住气,首先就要有宽阔的胸怀和忍耐的智慧,其次要有一颗自信的心。当时机不成熟时,绝不贸然出手,而是静待时机来临再一举破敌,这样才能成就大事。

时机不是你想要就有的,相反,更多的机会是在你准备尚不充分,或者条件不太成熟的时候到来的。这时候是耐着性子观察分析还是贸然出手,可反映出决策者的能力和气度。

李嘉诚说:局势如何,应以大势而定,如自身实力强弱、市场低潮或景气等,而不能被一时困难所迷惑。在大势有利于我时,如果实力稍弱,也可一拼;在大势不利于我时,唯有忍耐才是上策。

先前,和黄洋行总裁祈德尊已开始在腾出的黄埔船坞旧址的地皮上发展地产,按港府条例如果要将工业用地改为住宅和商业办公楼用地,就必须补地价。此时正处于香港地产高潮时期,按当时地价计,该用地需要补地价28亿港元。

李嘉诚觉得,如果补地价,成本有些高了,所以暂缓黄埔花园计划。他认为以后地价成本可能会降低,而现在时机不够成熟,他决定等时机成熟以后再动手。1983年,等了两年的李嘉诚发现地产出现了低潮,于是正式与港府进行谈判,结果李嘉诚以3.9亿港元的地价费用获得该地段商业住宅开发权。李嘉诚选择的时机可谓恰到好处,一下子就节省了补地价费达24亿港元之多。这也就是说,屋村工程尚未开工,他已大大赚了一笔。

购得建筑用地后,李嘉诚并未立即开始兴建黄埔花园屋村。他打算等地产市场转旺时再着手,以便卖个好价钱。一年后,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中英联合声明》,香港前景骤然明朗,恒生指数回升,地产市场开始繁荣起来。到1984年底,李嘉诚正式投资40亿港元,开始兴建黄埔花园屋村。整个黄埔花园共占地19公顷,由94幢住宅楼组成,总面积约760万平方英尺,共11224个住宅单位,另外还有一座面积170万平方英尺的大型商厦。这是香港有史以来规模最宏大的屋村工程,也是当年世界上最大的住宅屋村。据专家估计,整个项目,可获利60亿港元。如此高的回报,实属少见,这让地产界同行们称羡不已。

地产低潮时补地价,地产转旺时又大兴土木,地产高潮时再出售楼宇,一步一步,环环相扣,足见李嘉诚有着高超的驾驭时势的本领。

可见,在局势明显不利或形势不明时,要保持谨慎,克制住内心的冲动,静候时机成熟再出手,可获成功。

大部分人的性情都是比较急躁的,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往往沉不住气而心浮气躁,以至于使事情越来越糟,使自己损失惨重。因此,做人要想成就大事,就要学会忍耐、学会稳重,凡事都要先沉住气,再相机而动。

俗话说,“小不忍则乱大谋”。生活中的事情就是这样,只要不是什么原则问题,最好做到能忍则忍,特别是在日常工作中,一时的冲动往往会导致日后的悔恨,实在有些得不偿失。与其说这是一种勇敢,还不如说是一种莽撞。人只要活着,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一些有意无意的伤害,任何人都是如此。所以,聪明的人总是尽可能地迁就对方,这看似懦弱的举动其实正是生存的智慧。既能让你避免耿耿于怀地自我折磨,又能让你维持健康的人际关系。

条条大路通罗马

某些以鱼类为食的鸟类,其嘴的形状,直直的,上下两部分都又长又宽阔。吞吃食物时,有的常常把捕到的鱼儿往空中一抛,让鱼头朝下尾朝上落下来,然后一口接住咽了下去。这样的吃法可以使鱼在通过咽喉时,鱼翅的骨头由前向后倒,不会卡在喉咙里。

社会复杂多变,人心叵测,为人处世,与人交往也一样会碰到各种“刺”,这个时候便不能一条道走到黑,而应该想办法兜个圈子,绕个弯子,避开钉子,这是做人应该具备的策略和手段。连鸟类都会“把鱼倒过来吃”,聪明人更不会赤膊上阵,硬碰钉子,让刺卡在喉咙中。

罗马有一位很有成就的女商人伊尔莎,她在回忆自己的成功时,总是忘不了父亲在她几乎走向绝境时给予她的警告。

当时,父亲带着她离开了罗马的家,来到市郊的一个小镇,并带她爬上了一座很高的教堂塔顶。伊尔莎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带她去那儿。父亲温和地对她说:“往下瞧瞧吧,孩子!”伊尔莎鼓起最大的勇气,朝脚底下看去。只见星罗棋布的村庄环抱着罗马,蜘蛛网一样的道路条条都通向了罗马。

父亲慈祥地说:“好好看看吧,孩子。你看,通往罗马的路不止一条。生活也是如此,当你发现走这条路达不到目的地时,你就走另一条路试试!”聪明的伊尔莎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于是在以后的道路上不断走出了新境界,创造出新的生活。

条条大路通罗马。取得成功的方法很多,不一定非得在一棵树上吊死。变则通,通则久。知变与应变的能力是一个人的素质问题,也是现代社会办事能力高下的一个重要标准。办事时要学会变通,不要总是直线思考,放弃毫无意义的固执,这样才能更好地办成事情。

有一位编辑向一位知名作家约稿。那位作家一向以难于对付著称,所以这位编辑在去他家之前,感到既紧张又胆怯。

开始并不成功,因为不论作家说什么话,这位编辑都说“是,是”或者“可能是这样的”,无法开口说明要求他写稿的事。他只好准备改天再来向他说明这件事,今天随便聊聊天就结束这次拜访。

突然间他脑中闪过一本杂志刊载有关这位作家近况的文章,于是就对作家说:“先生,听说你有篇作品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了,是吗?”作家猛然倾身过来说道:“是的。”“先生,你那种独特的文体,用英语不知道能不能完全表达出来?”“我也正担心这点。”他们滔滔不绝地说着,气氛也逐渐变为轻松,最后作家竟答应为编辑写稿子。

这位不轻易应允约稿的作家,为什么会为了编辑的一席话,而改变了原来的态度呢?因为他认为这位编辑并不只是来要求他写稿的,不仅读过他的文章,对他的事情也十分了解,所以不能随便地应付。

有一个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该怎么办?”小沙弥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我往旁边去。”往旁边去!多么显而易见的答案啊。人生的路不但很长,而且有很多我们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道路,让自己获得新的生活。

人生的旅程,有我们想象不到的复杂和困难。当这条路越来越窄,甚至到了穷途末路之时,我们可以改变一下自己的走向,走向旁边的路,通过迂回前进的方式,同样能到达自己的目的地。要知道,路的旁边还有其他的路。

当你碰到难题时,应该想办法兜个圈子,绕个弯子,避开钉子。当你发现走这条路达不到目的地时,你就走另一条路试试。采用迂回的方式,一样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

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

相信很多人都曾听过这样一句话:“不争馒头争口气。”这影响了很多人的处事观,事实上,人不一定在所有的时候都要保持高姿态,只有适当地以柔弱示人,懂得以柔克刚,学会避害,人生路上才会走得更加顺畅。也就是我们所谓的“审时度势,识时务者为俊杰”。其实避害只是相对形势而言的,是当自己处在不利位置时可以采取的一种必行之策。人的一生中,不可能事事时时都强势,在低谷的时候,选择避害可以让你变得更强。

《孙子兵法》中有一段话这样说:“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始如处女”讲的就是“示弱守柔”。可以说,向敌人展示自己的柔弱确实是一个迷惑敌人而避害的良好手段。

《三国演义》中有一段“曹操煮酒论英雄”的故事。当时刘备落难投靠曹操,曹操很真诚地接待了刘备。刘备住在许都,在衣带诏签名后,也防曹操谋害,就在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此迷惑曹操,放松对自己的注视。一日,曹操约刘备入府饮酒,谈起当今时事,议起谁为当世之英雄。刘备点遍袁术、袁绍、刘表、孙策、刘璋、张绣、张鲁、韩遂,均被曹操一一贬低。曹操指出英雄的标准——“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刘备问“谁人当之?”曹操说,只有刘备与他才是。刘备本以韬晦之计栖身许都,被曹操点破是英雄后,竟吓得把匙箸也丢落在地下,恰好当时大雨将至,雷声大作。刘备从容俯拾匙箸,并说“一震之威,乃至于此”,巧妙地将自己的惶乱掩饰过去,从而也避免了一场劫数。看到刘备的反应,曹操很高兴,认为刘备如此胆小成不了气候,于是暂时放松了对刘备的警惕,后来终于让刘备寻机脱身,从而出现了刘备、曹操、孙权三分天下的局面。可以说,刘备在煮酒论英雄的对答中是非常聪明的。

刘备藏而不露,人前不夸张、炫耀、吹牛、自大,不把自己算进“英雄”之列,至少在表面上收敛了自己的行为。以当时刘备的实力而言,无疑此举才是最为明智的。

由此可见,在必要的时候,展现自己的柔弱也是一项很好的保全自己的计谋。但是有一些人却不明白这个道理,他们一味逞强,把自己放在高位上,不懂得保持必要的低调,结果不仅打了败仗,甚至连性命也丢掉了。

关羽“大意失荆州”,事实上,关羽的失败并非是大意造成的,而是由于他的性格弱点——过于示强,不懂避害造成的。

关羽在镇守荆州时,东吴吕蒙做了大都督,他早就想夺回荆州,但是他知道用强攻肯定是夺不下来的,便在关羽的刚愎、狂妄、好强的性格弱点上打主意。正好那时关羽带兵在外面攻打樊城,吕蒙就谎称自己有病,让东吴当时一位尚名不见经传的孺子陆逊代替了自己的位置。陆逊刚一上任,就用友好的言辞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并备了厚礼,然后毕恭毕敬地遣使拜见关羽。吴国示弱的做法无疑让狂妄的关羽放松了警惕,他还嘲笑孙权说:“孙权见识短浅,竟用孺子为将。”那时的关羽丝毫没把陆逊放在眼里,认为陆逊无论如何也奈何不了荆州,就把荆州守兵抽出来攻打樊城,结果致使荆州失守。

可以说,荆州的失守完全是因为关羽自以为是的性格造成的,而吕蒙以柔弱的形象示人,结果他成功了。从很大程度上说,决定这场战事成功与失败的关键就是两位将军是否懂得避害的问题。

一些急于显露自己才能和实力、处处张扬自己的人往往都不会受到众人的拥戴,而一些善于掩饰自己的人却能抓住时机一举成功。

战场如此,商场如此,处世亦如此,不是所有时候的示强都是正确的。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向众人示弱、懂得避害的重要性,才能成为真正的强者。

“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但是你的隐忍要建立在审时度势的基础上,只有聪明的忍让才能让自己忍耐过后更好地出击。聪明的人懂得审时度势,识时务而后发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