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幸福心计学:改变命运就要从心修炼
18104500000008

第8章 低调的幸福——韬光养晦,过淡定而雅致的生活

为人处世要知深浅

不管你承不承认,那些表现出色,也不需要老板来指点的人,并不一定能得到重用和认可,甚至不被上司喜欢,因为面对你的完美,上司无法发挥他的指导作用,无法显示他的才干,而你也就不会和进步或改正什么词挂钩,这时候,完美就是你的缺点;倒是那些大错不犯小错不断,又喜欢和上司接近的人容易获得更多的机会,因为他们给老板预留了发挥的空间,让上司很有成就感,即便日后升了职也会被骄傲地冠名为“我培养出来的”。有时候,满足一下上司的虚荣心也算剑走偏锋的一招。

人力资源专员Jessica入职5年,能干又努力,工作认真,做事漂亮,人缘极佳,但奇怪的是尽管工作出色,可仍旧原地踏步,难上青云,倒是那些不如她的同事却接二连三地升了职。

Jessica很能干,多次得到领导的表扬,但上司就是不喜欢她。Jessica在小节上从不顾及上司感受,比如:每次开会老板都指定Jessica做会议记录, Jessica整理出来后从来不会让主管米琪过目就直接上交老板,因为老板夸她有妙笔生花的文案整理功夫;她帮其他的部门做事,从不事先请示米琪是否还有更重要的工作分配她做,就自行接下,也不管这事会不会留下什么隐患,所以她是得到了好口碑,米琪倒显得有些小气。部门要买个投影仪,米琪让她询价作比较,然后准备购买一台,Jessica拿到供应商资料后多方比较,自作主张就订了货,还对米琪说出一大串理由,好像她做事是多么的圆满。

在看到又一个同事加薪升职后,Jessica叹道:“唉,上司真是瞎了眼了。”

渴望在职场中得到晋升,这本是人之常情,但如果为了晋升,锋芒毕露,抢了上司的风头,就得不偿失了。那么,如何做才能让自己避免抢上司的风头呢?

第一,当你有机会和自己的上司一起去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要注意自己的身份,时刻以上司为主,不要抢上司的话头,除非上司要求你发言。当然,说的时候也要谨慎,按照与上司商定的思路去说,对于上司的发言,可以补充,提供论据,但绝不要和上司唱反调。

对一些你不能支持上司的主张,但又是重要的事情,也不能轻易抛出,最好让上司自己去斟酌。总之,一定要谨言慎行,不要把它当成是自我表现的舞台,否则很容易弄巧成拙。

第二,如果你和上司一起给员工安排工作,上司安在主导位置,你要做的就是解释与补充,不要同上司争执,也不要试图影响和改变上司的决定,更不要在上司面前显示你可以充当共同决策的角色。这种时候,你要维护上司的权威,而你的表现也是上司放权给你的重要参考。

第三,当你和上司一起参加酒会或其他公共活动时,要让他成为公众关注的中心,不要抢了他的风头。有的职场新人在这种场合对自己很放松,不知不觉中抢了上司的风头,最后影响到自己的前途,这是很不合算的事情。

第四,这点非常重要,就是千万不要出现越级汇报的事情,这是职场中的大忌,这种行为令很多上司深恶痛绝,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与上司发生冲突。因此,一定要从工作流程上规范自己,不要稀里糊涂地就断送了自己的前程。

被别人比下去是令人恼恨的事情。如果你的功绩超过了自己的上司,这对于你来说不仅是蠢事,甚至还会产生致命后果。所以,即使立了功,也绝对不能居功自傲,独享荣誉,而是要恰到好处地把功劳让给自己的上司,把众人的目光引到上司身上。

在工作中我们要切记,多给上司预留指导空间,身为下属,一定要表明自己的识时务,安分守己,让领导感到自己始终是在一个更高的级别上,他的地位没有受到威胁。

锋芒别外露,小心栽跟头

做人不可过分外露自己的才华,更不可自恃才高,动不动就表现,否则是会被人忌妒的。如果一个人富贵而为人太刻薄寡恩,就会陷入苦海,丧失生活乐趣。人有才智而无正气,以此傲人愚人,正应了“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俗语。因此,聪明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人做事都不要锋芒太露。

如果你很有才华,某些方面又有一技之长,请不要急于露出锋芒。如果你只是以普通身份而不是以领导身份到新单位去的,那就更不能锋芒太露。一个人新到一个单位,就像一粒石子投入一潭平静的池水,往往会引人注目,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在别人的视野之中。你锋芒太露,又没有可靠的人际基础,就很有可能遭人反感。锋芒太露的表现主要有两种:一是动不动提意见、发议论、出点子,想方设法要改变原有的运行机制。二是对自己看不惯、别人却早已习惯的事情进行批评和指责,经常以否定的姿态出现。这两种,在别人看来,都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你高明,就意味着别人的无能,这就难免陷入别人非议之中。因此,即使你确实比别人高明,可以慢慢地等待人际关系基本协调后,再提出不迟。欲速则不达,这是成功者的经验之谈。

如果你事事都想极力表现自己,锋芒太露,注定不会有好的结局,看看下面这个故事就知道了。

苏东坡是宋代有名的文人,年轻的时候,他仗着自己聪明,颇有点恃才傲物、锋芒凌人的架式,为此王安石给了他一点小小的惩罚。

一次,王安石与苏东坡在一起讨论王安石的著作《字说》。当他们讨论到“坡”字时,王安石说:“‘坡’字从土,从皮,‘坡’就是土的皮。”苏东坡笑道:“这么说,‘滑’字就是水的骨喽!”王安石又说:“‘鲵’字从鱼,从‘ ’,合起来就是鱼子。四匹马叫做‘驷’,天虫写作‘蚕’。古时候的人造字,是有它的含义的。”东坡故意说:“‘鸠’字是九鸟,你知道其中的原因吗?”王安石不知道苏东坡是开玩笑,连忙虚心向他请教,东坡笑着说:“《毛诗》说,‘鸠鸠在桑,其子七兮’。加上它们的爹妈,一共是九个。”王安石一听,不说话了,心中暗暗觉得东坡虽有才,但不免轻狂了些。

过了不久,苏东坡由翰林学士贬为湖州刺史,3年期满,又回到京城。回京后他便前往丞相府拜访,由于王安石还在忙所以只能在书房等候。东坡一人等得无聊,便四下打量起来,看到砚下一叠整整齐齐的素笺,上面写着两句没有完成的诗稿,题着《咏菊》。他看了看笔迹,认得是王安石的,于是取过诗稿念了一遍:

西风昨夜过园林,

吹落黄花满地金。

念完之后他连连摇头:“原来这两句诗都是胡说八道。”为什么呢?原来一年四季的风都有名称:春天为和风,夏天为薰风,秋天为金风,冬天为朔风。这首诗开头说“西风”,西方属金,这应该是说的秋季;可是第二句说的“黄花”正是菊花,它开于深秋,最能和寒风搏击,而且即便是焦干枯烂了,也不会落花瓣,所以说,“吹落黄花满地金”,不是错误的吗?

苏东坡为自己发现了这个谬误而得意万分,兴之所至,他忍不住举笔蘸墨,依韵续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

说与诗人仔细吟。

写完,便骑着马回住所了。

过了不多久,王安石出堂来到了书房,坐定后,他一看诗稿,马上皱起眉头:“刚才谁到过这里!”

下人们忙禀告:“湖州府苏老爷曾来过。”王安石心下直犯嘀咕:“这个苏轼,遭贬3年仍不改轻薄之性,不说自己才疏学浅,敢来讥讽老夫!明天早朝,待我奏明皇帝,给他来个削职为民。”但转念一想:“他不曾去过黄州,见不到那里菊花落瓣,也难怪他。”于是他细看了一下黄州府缺官名单,那里缺一个团练副使,第二天便奏明皇上,把苏东坡派到那里去了。

不管何时,为人处世还是低调些好,要学会掩其锋芒,深藏不露。俗话说,“谦受益,满招损”,才华出众而又喜欢自我炫耀的人,必然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吃大亏而不自知。真正的智者是低调处事,善于隐匿,深藏不露的人。

但生活中的大多数人都有着强烈的张扬自己的表现欲和卖弄自己的兜售欲。而这两种欲望常常会使自己心态失衡,举措失体,并很容易引起别人的侧目和反感,导致自己陷于被动的人际环境中,进而造成磨难不断,运途多舛。

一个人的才华如果不懂得收敛就会如同一把火没有灯笼的遮挡,要么被熄灭,要么灼伤自己。如果你是一块金子,那么就慢慢绽放出自己的光彩吧;如果你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就悄悄展露吧。

如果你不懂处事的圆融,做事太过招摇、直白,不给人面子,终究会因为树大招风,引来不必要的麻烦。

甘于充当“配角”

配角,一个不怎么受欢迎的词语,因为它似乎是“不被重视”的代名词。生活中几乎没有人能够坦坦荡荡地说出“我愿意做配角”之类的话,尽管它也是必不可少的。在一个电视剧中,主角只有少数几个,而配角却有很多。

配角看似是不起眼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演好。做配角,不仅需要精湛的演技,更需要过人的胆识、超凡的勇气和坚韧的毅力。当你不可能成为主角时,那么,为何不尽全力将配角演好呢?

众所周知,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当他踏上月球的那一刻,全世界人类都在为他欢呼。阿姆斯特朗还说了一句话:“我个人跨出的一小步,是全人类跨出的一大步。”这句话成为当时世界各地家喻户晓的名言。但是,人们几乎把所有的光环都戴在了阿姆斯特朗的身上,而忽略了另一位宇航员奥德伦。他也登上了月球,只不过在时间上比阿姆斯特朗晚了一点点。

后来,在庆祝登陆月球成功的记者招待会中,一个记者突然向奥德伦问了一个很特别的问题:“这次登陆月球的过程中,是阿姆斯特朗先下去的,他是登陆月球的第一人。对此,你会不会觉得有些遗憾?”面对这个有点尴尬的问题,奥德伦并没有慌张,而是很有风度地回答道:“但是大家不要忘了,我们回到地球时,我可是最先出舱的。所以,我是第一个由别的星球来到地球的人。”听了他的话,在场的人都笑了,纷纷给了他热烈的掌声。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配角的重要性丝毫不比主角少,因为主角可能靠剧情和人物性格取胜,但配角却只能靠演技。现实生活最能说明问题,看看现在的一些影视作品,大凡配角多是由老戏骨来饰演的。因为和主角相比,配角往往容易被人们忽略,而只有他们具备了精湛的演技,才能留住观众的视线。事实也证明,好的配角往往能够为作品增添不少活力。

雨果曾经说过:“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主角有“最优”,配角同样有“最佳”,二者不可厚此薄彼。

从前,有兄弟两个靠做生意为生,哥哥主要负责在店里接待来往的商人,弟弟则主要负责货物的清点及运输,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幕后工作”。每次看到哥哥在人前光鲜亮丽地出现,弟弟心里就很不平衡,他觉得自己的才华被埋没了,每天所做的都是一些小事情。

有一天,哥哥吩咐弟弟把后院的杂草清除一下,弟弟十分不情愿地去了。天气十分炎热,不一会儿他的衣服便被汗浸透了,他不禁抱怨道:“可恶的小草,假如没有了它们,后院一定会比现在漂亮一百倍,我也不用这么辛苦了。看看你旁边的鲜花吧,它们才是院子里的风景呢,你们这些小草真是扎眼得很。”一棵刚刚被拔起的小草听到了弟弟的抱怨后,说道:“你认为我们十分不起眼,影响了院子的美观,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其实我们也是大有用处的。我们把根伸进土中,下雨的时候我们能防止泥土被冲走,干旱的时候又能阻止大风将沙土刮跑。当然,这些鲜花很美丽,可是好花也要绿叶衬,若是没有小草,它们也不会得到人们那么多的称赞。你是不是也该想起一些我们小草的好处呢?”

听了小草的话,弟弟不禁对它们肃然起敬,一棵小草都没有因为自己不起眼而抱怨,但自己却整日因为不能出人头地而愁眉苦脸,岂不是连一棵小草都不如吗?想到这儿,弟弟擦去额上的汗珠,下定决心以后要将自己的幕后工作做得更好。

人们大多都将注意力放到了鲜花的身上,却忽视了绿叶。人人都想成为一棵能够遮天庇阴的参天大树,但却总在抱怨为何只是一株毫不起眼的软弱小草。很少有人想过:如果大家都做了大树,那么这个世界还有秩序吗?小溪固然毫不起眼,但它的勃勃生机一样是人们的最爱。当你具备了甘当配角的意识时,就会发现不管自己是什么,生活都是美好的。

有了绿叶的陪衬,鲜花才会更加漂亮;有了平凡人的陪衬,伟人才会显得更加耀眼。所以,没有必要去羡慕主角,也不必为自己是个小小的配角而感到自卑。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把目光放在那些成功人士身上,很少有人会注意在基层默默工作的清洁工、农民工。没有他们,哪里来的高楼大厦?没有他们,道路怎会如此干净?他们就像是城市里的绿叶,而城市就是盛开的鲜花。只有这些绿叶尽职尽责,鲜花才会开得灿烂,开得美丽。

低调是为了更好地出击

苏东坡说:“古代圣人要做一件大事时,一定要先置身暗处观察明亮处其他人的行动,自己保持静默从而细心观察别人的动作。这样所有人的情形就都真实地呈现在自己眼前了。”面对敌手,尤其是资历比自己老而水平比自己低的敌手,隐藏实力,后发制人是更好的操作方法。

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即位伊始,便受到内外的瞩目,因为他的祖父、父亲两代国王都很有作为。楚国上下希望他能继承父、祖遗志,开疆拓土,使楚国更加强盛;而邻近的小国则是战战兢兢,危不自安,甚至连中原的大国秦、晋也都密切注意楚国的动向。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楚庄王即位后,根本不理国政,每日里在宫中听音乐,饮美酒,与妃妾们寻欢作乐,或是率领卫士于深山大泽打猎,一副标准的荒淫无度的形象。

楚国的大臣们自然不甘心楚国前两代国王奋斗的成果就此毁灭,纷纷入宫劝谏,楚庄王置之不理,我行我素。后来听得烦了,干脆在王宫外立一道牌子,上写:敢入谏者死。严令之下,楚国的大臣们大概觉得还是保命要紧,真的没人敢再劝谏了。

楚庄王日以继夜,荒淫不已,一连持续了三年。国王不理朝政,下面自然乱作一团:权臣们借机树党争权,谄谀小人们则逢迎拍马,捞取官职,贪官们更是浑水摸鱼,中饱私囊。楚国的政治一下子陷入了混乱无序的状态,而忠臣贤良只有扼腕叹息的份儿了。

楚国的大夫伍举实在忍不住了。他决定入宫进谏。不过他也不愿意拿自己的头往刀刃上撞,于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

他入宫见到楚王时,楚庄王正左搂郑姬,右拥越女,一边喝着美酒,一边听乐师们奏乐。见到伍举,楚庄王问道:“大夫是想喝美酒,还是要听音乐?”伍举笑道:“臣既不想喝酒,也不想听音乐,而是听人们说大王智慧过人,所以想请大王猜个谜语。”

楚庄王知道伍举是要借机进谏,但既然伍举没明说,自己也不点破。伍举便说道:“在楚国的一座高山上,停落一只大鸟,它羽毛五彩缤纷,异常华丽,可是三年来它既不鸣叫,也不飞走,臣实在不明白其中的原因。”

楚庄王沉思片刻,说道:“这不是一只平凡的鸟,它三年不鸣,是在积蓄自己的力量;三年不飞,是等待看清方向。这只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你去吧。你的意思我都明白了。”

伍举听完楚庄王的解释后异常兴奋,他出宫后告诉自己的好友,同是楚国大夫的苏从,国王是很有头脑的人,他是在等待时机,而绝不是一个沉溺酒色的荒淫君主,看来楚国还是大有希望的。

几个月过去了,楚庄王不但没有丝毫改变,反而更加荒淫无度,苏从感到受骗,他全无顾忌,舍身直闯王宫,直言进谏:“您身为国王,不理国政,只知道享受声色犬马之乐,却不知道乐在眼前,忧在不远,不久就会民众叛于内,敌国攻于外,楚国离灭亡不远了。”

楚庄王勃然大怒,拔出长剑,指着苏从的鼻尖,厉声叱道:“大夫不知道寡人的禁令吗?难道你不怕死吗?”

苏从凛然正色道:“假如我的死能让君王悔悟,能让楚国富强,我的死就是值得的。”

楚庄王看了苏从半晌,忽然扔下长剑,双手抱住苏从,感慨道:“我等的就是大夫这样忠于国家,不怕死的栋梁。”他挥手斥退歌男舞女,与苏从谈论起楚国的政务。苏从这才惊异地发现,国王对国家上下的了解比自己还要多。

楚庄王随后发布一系列政令,把那些权臣政客,谄谀小人,贪官和不称职的官员该杀的杀,该罢职的罢职;把那些包括伍举、苏从在内的忠于国家、有才能、刚直不阿的人提拔上来。楚国的政治从污浊混乱一下子变得清明而富有活力。

楚庄王待国内基础巩固后,不仅继续开疆拓土,平定了周围附属小国的背叛,而且挺进中原,夺得了霸主地位,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即位时,楚国的情况表面上看起来不错,但实际上却有隐忧,权臣夺利,小人充斥,群臣良莠不清,忠奸难辨。楚庄王为了消除心腹隐患,从而走上中原霸主的地位,采用了异乎寻常的隐晦手段。他把自己装扮成一个荒淫君主的形象,不仅解除了周围国家对自己的戒心,更消除了群臣的顾忌,让他们尽情施展自己的手段,露出自己的庐山真面目。在苦等三年,摸清了所有的情况后,猝然施展霹雳手段,将楚国政治振刷一新,从而达到“大乱后大治”的目的。

世间万事皆由矛盾的两方面构成,软与硬,黑与白,正与邪,男与女,乾与坤……他们不仅共同构成世间万物,还相互斗争不断发展。斗争需要智慧,这智慧就是艺术,就是策略,就是做人做事的方法。

一个聪明的人,绝不会是一个只知道一味逃避的懦夫,因为他了解自己的能力,在厚积薄发中,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他所坚持的原则是:小心潜伏,低调行事,并且不断地将不利条件转化为有利条件。

低调是一种显示为柔弱,但却比刚强更有力的策略。低调者相信:人生不可能时时顺利、事事顺利,挫折与困难在所难免。最重要的是,人不应该逃避懦弱,而要积聚力量,厚积薄发。

狂妄自大只会使你“四面楚歌”

俗话说:“有功莫自大,有才莫自傲。”生活中,所有人都明白这句话蕴含的道理,可是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达到这样一种境界。现实情况是,大多数人都不肯藏起自己的能力与功劳,稍有作为便闹得人尽皆知,自以为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却不知背后挨了多少白眼和谩骂。

孙浩是一家外贸公司的业务员,若论工作能力,孙浩绝对是出类拔萃的,无论是销售技能还是业务关系,在公司里都是数一数二的。每个月的业务评比,他总是稳居第一名的宝座,但时间一长,孙浩就有些目中无人了,说话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提到自己的工作能力,刻意贬低他人,尤其是对待客服人员。

业务员的工作是离不开客服人员的,原本那些客服人员也十分支持孙浩的工作,只要是他的客户打来的电话,他们就会马上积极地进行售后服务。可是,随着孙浩的态度越来越傲慢,客服人员越来越无法容忍他。有一次,他竟然说:“你们也不想想,自己的饭碗是谁给的,要是没有我,你们通通都得饿死!客户之所以会打投诉电话,就是因为你们的服务态度不好!”客服人员虽然嘴上不说什么,但背地里却用实际行动来与他对抗。凡是孙浩的客户打来的电话,客服人员都一拖再拖,最后那些客户只好直接打电话给孙浩。再后来,由于后继服务不到位,孙浩的客户越来越少。

孙浩的失败就在于他恃才傲物,认为自己有本事,就不把周围的人放在眼里,从而引起了大家的反感,最终通过一致反抗让他“摔跤”。这就是教训!事实上,所有的成功都不是一人之力能够达到的,都需要团体的共同努力。自己的才能再高,也离不开团队的支持与配合。所以,千万不要以为自己有多了不起,有了一点成绩就目中无人,否则有一天也会像孙浩一样摔得很惨。

强中更有强中手,一山更比一山高,这也是为什么从古到今人们一直提倡人不可“居功自傲、居才自大”的原因所在。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应该谨记:有才莫自傲。

屠羊说,楚国的一个屠夫,楚昭王落难时,他曾跟着国君一起逃亡。一路上,楚昭王的衣食住行都是屠羊说照顾和解决的。后来,楚昭王复国,为了表示对屠羊说的感谢,便派大臣去问他想做什么官。出人意料的是,屠羊说回答:“当初楚王失去了祖国,我也失去了卖羊肉的摊位,而如今楚王又复国了,我也恢复了羊肉摊,生意不错,还需要什么赏赐呢?”

楚昭王过意不去,再一次下命令,一定要屠羊说领赏。屠羊说又说:“当初楚国战败,不是我的过错,所以我没有请罪。现在楚国又恢复生机了,但也不是我的功劳,因此我也不能领赏。再说,我没有本领,知识又不行,只是因为逃难的时候有幸与国王在一起,如果大王因为这件事情而赏我,实在有违政体,我可不愿意天下人都来嘲笑我国没有法制。”

听了这番说辞,楚昭王更加觉得屠羊说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又派了一个更大的官去请他,还明确表示要任他为三公。但屠羊说依然不为所动,还说:“我知道,官做到三公已经是最大了,比起我整天卖羊肉不知道强多少倍。可是,我怎么能贪图高官而使得大王落下一个滥行奖赏的恶名呢?我一定不能接受,还是继续摆羊肉摊更加心安理得。”

面对从天而降的好运气,屠羊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并不认为自己过去对楚昭王的帮助是很大的功劳,并没有以此作为攀龙附凤的基础,更没有得意忘形忘记自己的身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不居功自大也是保存自己的一种手段,因为赏赐固然令人激动,但也有可能潜伏着祸害,正所谓“福盛转祸”,让人心头难以踏实。

骄傲、自满、自以为是……这些都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只有拥有一种归零的心态,才能不断超越自己,得到更大的成功。静守一份平淡,挥洒一腔执著,不妄自尊大,不自欺欺人,不飞短流长,不急功近利,“得失俱忘,闲看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做到这些,才算是真正做到了“有功莫自大,有才莫自傲”。

才高是件好事,可是若总自诩自夸,才干就显得十分刺眼。诚然,你也许在某方面真的有着特殊的才能,但实在不必恃才傲物,目空一切。一个高估自己、低估别人的人永远不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最好,藐视别人、自以为是的结果往往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夹起“尾巴”好做人

苏轼有诗云:“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这里讲的就是本来有大勇,却要装出怯懦的样子,本来很聪明,却要装作很愚拙的样子,如此可以保全自己,同时也可以做到不随波逐流。纵观生活中那些大肆张扬的人,他们大多徒有其表,缺乏实力。

大文学家萧伯纳小时候就非常聪明,且语言幽默犀利。但他却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出风头,说话也尖酸刻薄,谁要是被他批评一句,便会有体无完肤之感。后来,一位老朋友对他说:“你现在常常语出幽默,非常风趣,但朋友们都觉得如果你不在场的话,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便不敢开口了。你的才干确实比他们略胜一筹,但这么一来,朋友们都将逐渐远离你,这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呢?”

老朋友的一番话使萧伯纳如梦初醒,他感到如果不收敛锋芒,朋友们将不会接纳他,他又将如何在社会立足呢?从此后,他再也不会刻意地去炫耀自己,再也不讲尖酸刻薄的话了,把他的天分发挥到了文学上,这一转变成就了他后来在文坛上的地位。

老百姓有句俗话讲“夹着尾巴好做人”,对普通人来讲是这样,对那些功成名就的人来说也是这样的道理。

明王朝的建立,大将军徐达功不可没。“指挥皆上将,谈笑半儒生”的徐达,儿时曾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在其戎马一生中,有勇有谋,用兵持重,为明朝的创建立下赫赫战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谋将帅才,他也深得朱元璋的信任。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战功赫赫的人,却从不居功自傲。徐达每年春天挂帅出征,暮冬之际还朝。回来后立即将帅印交还,回到家里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按理说,这样一位儿时与朱元璋一起放过牛的至交,且战功赫赫,完全可以“享清福”了。朱元璋也在私下对他说:“你建立了盖世奇功,从未好好休息过,我就把过去的旧宅邸赐给你,让你好好享几年清福吧。”朱元璋的旧邸是其登基前当吴王时居住的府邸,可徐达就是不肯接受。万分无奈的朱元璋请徐达到旧邸饮酒,将其灌醉,然后蒙上被子,亲自将其抬到床上睡下。徐达半夜酒醒,问周围的人自己住的是什么地方,内侍说:“这是旧内。”徐达大吃一惊,连忙跳下床,俯在地上自呼死罪。朱元璋见其如此谦恭,心里十分高兴,命户部在此旧邸前修建一所宅第,门前立一石碑,并亲书“大功”二字。

徐达功高不骄,还体现在他好学不倦、严于律己上。放牛出身的徐达,少年无读书机会,但他十分好学,虚心求教,每次出征都携带大量书籍,一有时间便仔细研读,掌握了渊博的军事理论。因此每每临阵指挥,莫不料敌如神,进退有据,且每战必胜,令人心服。

身为统帅的徐达,还能处处与士兵同甘共苦。遇到军粮不济,士兵未饱时,他也不饮不食;扎营未定,他也不进帐休息;士卒伤残有病,他亲自慰问,给药治疗;如遇上士卒牺牲,他更是重视,筹棺木葬之。将士对他无不感激又尊敬。

1385年,徐达病逝于南京。朱元璋为之辍朝,悲恸不已,追封为中山王,并将其肖像陈列于功臣庙第一位,称之为“开国功臣第一”。

徐达之所以能不居功自傲,除其个人良好的修养外,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他知道功成名就后如何安身立命。这不能不说是高人自有高招。历史上几乎无一例外,每个皇权的确立,无不倚仗文臣武将的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但功臣往往成为权臣。在中国历史上,功臣权臣夺取皇权或挟天子以令诸侯,甚至皇袍加身的例子也不鲜见。所以,历代皇帝总是在政权到手后,视功臣为最大威胁,千方百计收回其权力。“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成为皇权统治下残酷的事实,也是历史的必然。

《易经》上说:“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而且在生活中,我们衡量一个人有多成功,从来就不是看他的“尾巴”翘得有多高,而是看他脚踏实地的能量。

因此,切记:“尾巴”绝不是旗帜,夹起“尾巴”才好做人!

在你取得成功时,不要因为骄傲而把“尾巴”翘上天,要懂得夹着“尾巴”做人。“尾巴”翘得越高,你离危险就越近。懂得低调做人,你才能保全自己。

人在屋檐下,必须得低头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所谓的“屋檐”,说明白些,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换句话说,只要你受这势力的保护,那么你就在别人的“屋檐”下了。在别人的屋檐下,你就得遵守人家的规矩,就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限制,以及不知从何而来的压力,这种情形任何人都会碰到,特别是想干成一番事业的人。所以,在屋檐下的心态就有必要调整。

只要你已经站在了别人的“屋檐”下,就一定要厚起脸皮低下头,不必等旁人来提醒,更不用等撞到“屋檐”感觉到疼了才低头。这是一种对客观环境的理性认知,没有丝毫勉强,所以根本不必难为情。

“在人屋檐下,一定要低头”有非常多的好处:不会因为勉强低头而碰破了头;由于你非常自然地就低下了头,而不致成为明显的目标;不会因为沉不住气而想把“屋檐”拆了,从而使自己受伤;不会因为脖子太酸,忍受不了而离开能够躲风避雨的“屋檐”。离开不是不行,但要去哪里?这是一定得考虑的。而且离开后想再回来,那是很不容易的,谁都知道,回头路不好走。

做人“一定要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现实环境有和谐的关系;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走更长远的路;更是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自己有利的力量。特别是当自己处于不利地位或者危难之时,先退让一步,采取低头的策略,不但能避其锋芒、脱离困境,还可以另辟蹊径,重新占据主动。要想取得成功就得记得一个信条,人在矮檐下,不妨低低头。

当然,低头的前提必须首先学会低姿态。许多人放低姿态后总想着别人可能会很傲慢地对待自己或者轻视自己,有时候甚至认为别人会乘机侮辱自己,所以就打出了“万事不求人”的招牌,把事情搁置起来,宁可承受不办事的后果,也不低头,这就很有可能失去很多的机会。必要的时候学会低头,忍耐一时的耻辱是很有好处的。著名军事家张良就是凭借一时的低头和忍耐获得了不小的收获。

据传,张良因为刺杀秦始皇失败而隐藏于下邳。有一次,他到下邳的桥上散步,遇到一个身穿粗布短衣的老者。这位老者走到张良面前,故意让自己的鞋子掉到桥下,然后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看到这个场景后,张良感到很惊讶,但是见到此人年事已高,便勉强忍住气,然后去桥下把鞋子拾起来还给老人。

按理说,老人应该知足了,但是他又对张良说:“给我把鞋子穿上!”听到这话,张良更是气愤,但想到既然已经给他把鞋子拾上来了,也不差这一下,便跪下给老人穿鞋。老者穿好鞋子之后含笑而去。

张良觉得很讶异,他看着老者离去。一会儿,老者又返回说:“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听到这话,张良怔怔地答应了个“是”。

5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去了。但是老者已经先在那里了。他看到张良后生气地说:“与老人期,竟然迟到,何故?”于是便离开了,他离开的时候说:“后五日早会。”

又过了5天,鸡刚刚叫张良就去了,但是他发现老者又先到了那里,这次老人再次生气地说:“你又迟到了,为什么呢?”于是老人再次离开,在离开时嘱咐张良:“后五日复早来。”

又过了5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他这次比老人来得早一些。老者来后高兴地说:“应当这样。”然后老人拿出一本书说:“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说完这话老人就离开了。从此张良再也没见到过这位老人。天亮的时候,张良看那本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太公,就是周文王的军师姜太公)。从此,张良不分昼夜,苦读不舍,竟把全部《太公兵法》背了个滚瓜烂熟。其后不久,各路义军纷纷扯旗造反,张良见时机已到,结交豪士,拉起队伍,扯起了反秦抗暴的大旗。

实际上,学会在适当的时候保持“低头”的姿态绝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处事智慧。放低姿态是学习谦恭,学习礼让,学习盘旋着上升,这既是人生的一种品位,也是一种境界。总之,“人在屋檐下,不妨低低头”,只有做到这一点,才能成就你的人生大事业。

其实聪明的人应该知道在“屋檐”下待久了,就有可能成为屋内的一员,这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低头,借这一阶段来了解各方面的情况,消除各方面的隐患,积蓄自己的力量,为将来的大举行动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

贪小便宜必吃大亏

做大事的人一定要有宽广的胸襟,要有远大的眼光与志向,不要争一时之短长、计较眼前的得失。

在有些情况下,我们想要达到一种目的,但却面对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这时候如果我们过于彰显这种欲望,就会更加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提防,从而增加我们精力和资财的投入。如果我们显示出无所谓和很坦然的姿态,那么在竞争中所出现的情景就会不同。

在人生的历程中,吃亏和受益是一种互为存在、互为结果的东西。一个人不能事事只想着受益,有些事情当时即使真的受益了,最终导致的结果仍有可能是吃亏;我们更不能时时怕吃亏,有些事情当时可能是吃亏了,但事后仍有可能会出现一个受益的结果。天地轮回,平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无论哪一个人,无论哪一件事,都不可能有永远的受益,也不可能有永远的吃亏。

温州有位商人非常精明,以“吃亏”赢取信誉。他在陕西铜川开了家机电设备公司,人呼他刘老板。一次,有个老客户来买电器配件。客户火烧眉毛要得急,因为拿不到这个配件,所在的企业停工一天将损失5万多元。

刘老板找遍了所有的公司,都没这个配件。他安慰客户不要着急,并保证在一天之内一定把货找到。刘老板亲自出马打的直奔西安,谁知西安也没贷。于是他连夜乘机飞赴杭州,下飞机已是凌晨3点。他付了几百元车费又打的赶往温州老家。

在温州,经过好一番折腾联系后才买到那个奇缺的电器配件。为了赶时间到温州机场,出租车路过家门口,他没有叫停以探望二老。当他把货交到客户手中时,一看表,正好24个小时。一个300元的配件,顶多赚30元的利润,但刘老板除受累、受饿不说,还付出了3000多元的出租车和飞机票的钱。

客户第二天敲锣打鼓送来大匾,还带上当地媒体……很快,刘老板甘愿吃亏的事在业内流传,其公司生意也日益兴隆。

这是一种更主动的人生智慧。这种放弃、让予、“吃小亏”,是因为我们已经认识到自己不可能获得所有的机会和利益。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煞费苦心地去争呢?我们反正是要失去一些的,那么,把这种必然性的东西驾驭在自己的主动权之下,岂不是更好吗?这本身就已经是占了大便宜。因为不懂得这样做的人,表面上看,可能争上了各种机会,但实际上他由于完全陷于已有的机会中,则不能不失去后来的各种机会的选择。相反,有远见的人则始终把这种主动权操控在自己手中,尽管失去了一些机会,但却牢牢把握住了成就自己事业的大机会。

近代名将蔡锷对付袁世凯采取的就是这种办法。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夺得了大总统的宝座后仍然贪心不足,还想复辟帝制当皇帝。为了笼络人心,扫除异己,他把蔡锷诓骗到北京软禁起来。蔡锷心里明白,不能争一时之长短,索性处处假装顺着袁世凯,还装作胸无大志的样子,纵情声色犬马之中,袁世凯便真的对蔡锷放心了。就这样,蔡锷稳住了袁世凯,最后瞅准机会脱身回到了云南,领导了护法运动,推倒了袁世凯的反动统治。

人生有得意时就有失意时,在不利的形势下,面对强大的敌对势力,要能委屈自己,不计眼前得失,把目光放远,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只有目光长远,高瞻远瞩,胸怀宽广,不计眼前得失,才能成就大事;目光短浅,鼠目寸光,斤斤计较于眼前小事,是不可能有所作为的。不争一时短长,给自己制造一个好的环境,全心投入长远利益,眼前失掉的,以后会得到加倍的补偿。

人生中有各种各样的机会,也会面临着种种的选择。而冲突、竞争,也时时伴随着我们的每一次机会与选择。我们不可能全部获得我们想要的所有利益,尽管它们本来是属于我们的,此时我们必须放弃,让出自己的一部分权力和利益。但是正是因为这种主动的放弃,有可能为我们换来更大的利益。所以我们要把眼光放长远,不能只盯着眼前利益,要懂得吃小亏可能会换来大便宜。

低调做人才能获得幸福

大海之所以能够汇聚最多的水,是因为它所处的位置最低。低处并不是看不到光明,低处不是没有成功的希望。相反,低处是一种考验,一种锻炼。万丈高楼平地起,每一个成功者都是从低处、卑微处慢慢做起的。

在生活中,豁达而谦逊的人最受人欢迎,相反,盛气凌人、瞧不起别人者常会招致别人的反感。在他人面前保持谦卑的姿态,留给他人良好的印象,你才能被接受,你的行为才会受到他人的肯定,所以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低姿态往往会受到别人的尊重与支持。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个低姿态的人,他能够礼贤下士,因此赢得了很多人才的归附。在隋朝时期,李世民就已经开始笼络人才为自己所用。当时有一个晋阳县令名叫刘文静,很有才能,但是由于刘文静和反隋的魏国公李密结成了亲家,因此被隋朝官府关进了监狱。

李世民知道了这件事情,便去狱中探望他。刘文静非常感动,对李世民说:“如今天下大乱,只可惜没有像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那样的人来收拾大局呀!”

李世民说:“你怎么就知道没有人出来收拾大局呢?今天我来就是想跟你商议大事的,不知道先生您有什么好计策吗?”

刘文静有感于李世民的纡尊降贵,便说:“现在各地反隋的有几万人,只要能把他们利用起来,夺取天下就易如反掌。令尊统率着几万军队,如果能够收服那些义军,用不了半年时间就可以夺得天下啦!”

李世民听后,非常高兴,但是他犹豫地说:“就怕父亲不同意啊!”

刘文静微微一笑,他知道李渊与裴寂友情深厚,便介绍裴寂与李世民相交,双方得以沟通谋划和计议。最终,刘文静助李唐王朝开创了300多年的基业。

正所谓:“地低成海,人低成王。”大凡成功者往往都是恪守低姿态作风的楷模。

有一次,中国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到意大利出席一个国际会议。

然而,他到了地点后才发现,会场就是小镇的一个酒窖。里面没有豪华的摆设,更没有领导席和贵宾座,大家坐着一样的普通长凳。不过,与会者并没有不自然的表现,这些有头有脸的各国政要都自觉地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随便入座。

龙永图找了一条长凳坐下来,随后就有一位老太太走进来,对他礼貌地点点头,然后很自然地坐在了他旁边。趁会议还没有开始,龙永图与那位老太太寒暄了起来,他们一直都没有说到自己的身份。

待会议结束后,龙永图才向会议的组织者打听:“刚才坐在我身边的那位老太太是谁?”

组织者听后感到十分惊讶,说:“难道你不认识她吗?”

龙永图摇了摇头,说:“我们没有表明彼此的身份。”

对方叹口气说:“她就是荷兰女王呀!”

龙永图听了惊讶不已,连连说:“真没想到,真没想到!”

一个国家的女王却没有一点女王的气派和威严,简直就像和蔼可亲的邻居大娘一样!女王的低姿态顿时让人觉得她可爱、可亲、可敬。

可见,一个人不管取得了多大的成功,面对种种光环,都应该始终保持低姿态,这是难能可贵的品质与处世态度。

“地不畏其低,方能聚水成海;人不畏其低,方能孚众成王”。世间万事万物皆起之于低,成之于低。低姿态处世做人正是一种“终成其高、必成其大”的哲学。因而,为人处世要懂得谦虚谨慎,甘愿处低,这样方可登高。所以,低调做人正是一种终成其高、必成其大的智者之道。

有时候做人处世保持低姿态,不刻意追求反而更容易得到,追求得太迫切、太执著反而只能白白增添烦恼。懂得谦卑,甘愿恪守低调的做法也是一种曲线的生存方式,有时比高调、大肆宣扬自己的方式更有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