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18103600000034

第34章 忙中不抱怨——善待祖辈伸出的援手(2)

1.祖辈教养容易重感情轻理智

父母对孩子的爱趋于理性,而祖辈对孩子的爱趋于感性,父母往往着眼于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而祖辈则会尽量以满足孩子的愿望为出发点,于是,孙辈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在祖辈看来都是天真可爱的童真童趣。因此,祖辈对孙辈的教养就会宽容有余而约束不足,久而久之,自然就会助长孙辈依赖、懒惰、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而且在这种环境中成长的孙辈,做事情往往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和需求,只求自己快乐,也不考虑回报家庭或是他人,只顾自己享受。所以说,祖辈的这种过分包办、溺爱的教育方式必定会影响孩子的一生。

2.祖辈教养容易重物质轻精神

很多祖辈,在自己年轻的时候,因为没有条件满足子女的一些愿望,现在各方面条件都改善了,便会把对子女的愧疚附加在对孙辈的爱上,于是,他们会尽量满足孙辈吃、穿、用、玩的要求,以弥补困难时期养儿育女留下的遗憾和歉疚。殊不知,这种补偿心理的教育方式,只会放纵孙辈的物质欲望,使其私欲膨胀、虚荣心强。而祖辈给予孙辈在精神上的满足,如引导孙辈关心他人、热爱阅读、求知、探索自然等,却是明显不足的。

3.祖辈教养容易重静轻动

祖辈一是受旧的教育思想的束缚,认为好孩子应该是安静、听话、整洁的,于是就很少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创造性和拼搏精神;二是担心人身安全,怕孩子有个闪失不好向孩子父母交待;三是祖辈因为精力有限,对运动活动兴趣不浓,导致带出的孙辈往往在体能、动手操作能力方面较弱,而且进取心、自信心、受挫、应变能力也不足。

4.在教育要求上,祖辈容易与父辈产生矛盾

祖辈教养孩子时,常会与自己的子女出现“你紧我松、你打我护”的情况,使得教育要求难以实现,彼此威信受到损害。事实上,教育要求不一致了,不仅会让家庭教育变得复杂和有难度,也会削弱家庭教育的权威性、有效性,影响了两代人共同教育的效果。

由此看来,祖辈们如果想教养出优秀的孙子或孙女,就必须从改变溺爱的态度开始,要明白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爱、是自由、是进步,而不是溺爱、束缚和阻碍。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顺应孩子的天性和自然规律,让他们自由地进行自我活动。因此,适当地给孩子松绑,才会让孩子觉得温暖而幸福,而一味地溺爱只会成为孩子滋生任性、依赖、自私的温床,只会让祖辈的“爱”成了“碍”。

为“忙爸忙妈”支招

做新型的祖辈家长,真正走进孩子的心里,才不会让你的“爱”成了“碍”。

家长对孩子爱得不够,孩子就会感到痛苦,但是过分的溺爱虽然是一种伟大的感情,却会使孩子遭到毁灭。

过分溺爱孩子会变成一种害,影响孩子正常的生理和心理成长,妨碍他们自理能力、独立能力、自信、交际能力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用新观念战胜过时的老经验

在孩子的衣食住行上,很多父母和祖辈经常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

祖辈认为,冲奶粉的水要热些,要不化不开,而父母却认为水太热会破坏奶粉营养,而且还容易把孩子烫着;

祖辈认为,孩子可以用大人的日用品,而父母却认为孩子皮肤娇嫩易过敏,一定要买专为孩子设计、刺激少的用品;

祖辈认为,大人、孩子的衣服可以一起洗,多过几遍水就干净了,经济又方便,而父母却认为孩子抵抗力低,容易感染细菌和病毒,坚持孩子的衣服要单独洗。

诸如此类的矛盾不胜枚举,显然,对孩子成长和家庭关系都极为不利。那么,为何会出现这些矛盾呢?父母又该如何面对这些矛盾呢?

祖辈处理事情多倾向于经验,有些经验很实用,而有些经验则经不起科学知识的检验。不过,随着婴幼儿用品市场的发展,出现了许多新配方、高科技的护理用品,这就让那些从未接触过新事物、思想保守的祖辈有了抵触心理,认为它们不如经验来得真实可靠。而年轻父母易于接受新事物,懂得用科学知识指导生活,并且不受一些不适用的传统经验的束缚。

于是,在隔代教育家庭中,经常会出现祖辈和父母在教养方法上的分歧。在这场较量中,面对儿女的质疑,自认为拥有丰富人生经验的祖辈,还会经常抛出“我吃的盐比你吃的饭还多”这样的话,而缺乏养育经验、缺乏有效沟通能力的父母常常因为不善说服用错误的方法教养孩子的祖辈而苦恼不已。

其实,面对这一问题,父母首先要明白孩子的成长才是至关重要的,其次对于那些过时的老经验,父母要说服祖辈放弃,转而采取新观念来养育孩子。那么,又该如何做到这些呢?

成功的说服需要一定的沟通技巧,而最有效的沟通技巧就是理解。因此,为了让祖辈理解养育孩子的新观念,做到换位思考就是父母最先要掌握的一种方法。

自从有了女儿梅梅,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照顾,辛苦工作的爸妈就把梅梅的爷爷奶奶接了过来。两位老人原本就很细心,为了让儿子和儿媳相信自己很有带孩子的经验,他们对孩子的关怀简直就是无微不至。

一个深秋的午后,突然刮起了一股冷风,爷爷奶奶怕梅梅受凉了,就给她穿了三四层衣服,结果没一会儿工夫,梅梅就热得满脸通红,一点儿也不活蹦乱跳了,就连说话都变得慢吞吞的了。

梅梅爸妈下班回来后,看到满脸通红的梅梅很是心疼,妈妈看了,更是赶紧把孩子外面套的厚衣服给脱掉了。可是,奶奶看见了却是一脸不悦,埋怨儿媳不懂得心疼孩子。

面对老人的批评,妈妈听了很难过。但是,转念又一想,知道奶奶是心疼孩子才给她穿那么多的,所以一时间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爸爸看到这一切,态度温和地对奶奶说:“妈,梅梅妈怎么能不心疼孩子呢?梅梅可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啊。虽说我们年轻人在带孩子上没有您那么有经验,但是孩子穿得太多,很容易得病呀。我看啊,梅梅妈也是十分心疼孩子,所以才没跟您商量就把孩子的衣服脱下来的。您看,衣服少了之后,梅梅玩儿得多欢。”

奶奶听了,点点头,看着活蹦乱跳的孩子,觉得儿子儿媳说得对,就没再说什么了。

一个即将爆发的家庭矛盾,在彼此的换位思考中竟然平息了,妈妈站在奶奶的立场上想问题,爸爸站在妈妈的立场上想问题,奶奶站在儿子和儿媳的立场想问题,这些才是解决矛盾的关键所在。

其实,遇到隔代教育的矛盾时,换位思考并不难,要知道,每个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孩子,只要一想到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再固执的一方也会放弃固执,转而用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法养育孩子。

不止换位思考,善用权威专家的话来引导祖辈,也能说服他们放弃过时的老经验。要知道,有些老人不认同年轻父母的做法,但是他们对权威人士和专家的话却是深信不疑的。因此,父母们可以多留意育儿专家的讲座、书籍,从中找出科学的依据,以此来说服老人放弃过时的老经验。

一位妈妈回忆说:

儿子豆豆出生后,我和他爸因为工作忙,顾不上看管孩子,就把孩子全权交给了婆婆。我的这位婆婆是小学语文老师,知识丰富,再加上自己也带过三个孩子,所以在带儿子这件事上,我和老公都很放心。可是,我们的教养问题却偏偏出在婆婆的知识和经验上。

豆豆从小就喜欢吃菠菜,而婆婆老家又是山西人,于是经常会给孩子做菠菜面条。可是,每次煮饭前,婆婆总会把菠菜泡很长时间,如果下午五点开始做面条,她恨不得早上十点就开始泡。

关于泡菜可以去除残留农药这件事,我和婆婆都是认可的,但是婆婆却认为泡的时间太短没有用,每次少说也会泡好几个小时。为了这件事,我和婆婆据理力争过几次,也没有用。

后来,我向我的朋友求助。一位朋友说:“你婆婆不是很相信专家的话吗?那你就找一些专家的话说服她,不过,一定要找那些比电视专家还要权威的人。”

听这位朋友这么一说,我才恍然大悟,想起我家附近的一家图书馆,于是在一个休息日我整天泡在图书馆里找依据。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找到了蔬菜泡的时间过长反而会把农药泡进菜里的科学依据。

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跟婆婆详细说了一遍,并且把借出来的书递给婆婆看看。婆婆一看,果然推翻了自己以前的做法,把泡蔬菜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就这样,不仅孩子吃到了健康的蔬菜,我们的婆媳关系也更融洽了。

很显然,不管老人如何相信自己,但是面对不得不令人信服的科学依据,出于养育好孩子的目的,老人一般都会听从父母的建议。当家里的祖辈总是如此坚信自己过时的老经验时,做父母的不妨从报纸、杂志、书籍、电视这些“外援”中找些科学依据,以此来说服老人。

不过,也有些老人是极为固执的,倘若父母坚持用科学依据和他们理论,最后的结局很可能非但不能解决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还会给家庭关系留下一个大伤疤,甚至还有可能给孩子的心灵健康造成不利影响。这种时候,做父母的就不能从正面强攻,而是要避重就轻,先从侧面出击以缓和气氛,待大家都心平气和了,再因势利导,慢慢引导老人接受新的教子观念。

一位妈妈生孩子的时候正是盛夏,大人小孩都很容易出汗。为了孩子的健康,她天天都会给孩子换衣服,还坚持把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分开洗,而且洗衣服的盆子和洗衣液都是分开的。对此,婆婆却认为没有必要。于是,只要是婆婆洗衣服,就会把大人和孩子的衣服一起泡、一起洗。

有一次,妈妈看到婆婆用孩子的盆子洗自己的衣服,这让她很不高兴。等婆婆下楼买菜的时候,她迅速把盆子消了毒。谁知婆婆很快就买完菜回来了,看到妈妈的举动,她的脸顿时就拉下来了,就连晚饭都没有吃。

后来,婆婆多次向丈夫和公公哭诉,说儿媳嫌她脏。其实,这位妈妈并没有这个意思,只是觉得婆婆的一些卫生习惯很不好,但是,在婆媳关系变得很僵的情况下,妈妈也不知道该怎么向婆婆解释。

几天后,孩子起湿疹了,医生说是过敏性皮炎。无意中,妈妈听婆婆问公公:“孩子得了皮炎会不会是我洗衣服的方法不对引起的?”

这时,妈妈恍悟:婆婆是个能干又爱面子的人,如果改变自己的做法就等于向儿媳认错。知道自己的婆婆爱面子后,这位妈妈开始改变以往和婆婆的正面冲突,也避开谈洗衣服的话题,取而代之的是和婆婆闲聊,夸婆婆毛衣织得漂亮。

如此真心谈话的次数多了,情况也有了很大改变。一天晚上,妈妈回来后就看到婆婆往孩子专用的盆里倒儿童洗衣液,正在准备泡孩子的衣服呢!

有些特别爱面子的老人,随着年纪的增大,他们会比较固执,也会更加敏感、自尊,所以,为了纠正他们在养育孩子上不科学的举动,做父母的应该多体谅老人,顾及他们的面子和自尊,在不伤及他们面子的情况下悄悄放弃过时的老经验。

总之,纠正祖辈过时的老经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父母必须作好思想准备。但是,父母也要相信再大的矛盾都是可以解决的,因为无论是祖辈还是父母,都是为了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在这个共同目标的推动下,一家人才能以强大的力量推动孩子的成长。

为“忙爸忙妈”支招

对于那些经得起考验的老经验,父母也要虚心学习。

养育孩子的父母必须抱着做一个好学生的心态,认真学习科学知识,这样才能对祖辈养育孩子的做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不要当面指责祖辈的育儿之道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年人时间上比较宽松,而且也乐于为儿女效力,帮助照顾孙辈,子女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忙各自的事业,这对不少祖辈来说,也是一件舒心而安心的事。

但是,在隔代教育的问题上,不少父母经常会跟祖辈发生一些冲突,于是父母对祖辈难免会有埋怨和不满的情绪。其实,如果父辈和祖辈之间能够多些理解和包容,隔代教育的优势将会体现得更加立体和饱满。

穆先生和孟先生是多年的老邻居,彼此经常去对方家“蹭饭”吃。穆先生退休前是位教师,退休后,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孙子噜噜身上。闲来无事时,穆先生老两口经常会跟孟先生聊些家长里短的事,当然也不乏育儿的话题。多数时候,孟先生听得出来,穆先生老两口是埋怨多于幸福。

一个周五的下午,孟先生又去穆先生家串门。这时,穆先生的儿子突然气冲冲地进来,大声对穆先生说:“爸,你是怎么教育噜噜的,今天他又忘带东西了,害得我去幼儿园接他时,当着那么多家长的面,被他的老师批评了一顿。您说,这件事我都提醒过您好多次了,送孩子上学前,一定要看第二天的课程表,提醒孩子要带什么,可是您总是记不住。”说完这番话,穆先生的儿子又数落起年幼的噜噜来,大概意思是你怎么不长记性之类的话。

穆先生先是被儿子的质问吓了一跳,接着又对儿子喊道:“噜噜还是个四岁的小孩,不记得带东西很正常,而且你这个当爸爸的也应该提醒孩子一下,对他嚷嚷能有什么用,批评多了,孩子会自卑的,你怎么连这点事情都不明白呢?”

穆先生的儿子不服气爸爸的说法,回嘴反驳说:“挨骂是为了让噜噜长记性,你们老话不都是说不挨骂长不大么?再说了,我当爸爸的不能跟他一辈子,我让他自己想着自己的事情,对自己的事情负责,这还有错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