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18103600000025

第25章 忙中不吼叫——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4)

这可怎么办?无奈之下,父母只好端着盘碗跟在孩子屁股后面追,一瞅准机会就把满满一勺子的饭往孩子嘴里塞。可是结果呢?玩具上洒了菜汤,饭桌上也到处是黏糊糊的米粒,而孩子不哭不闹就吃下这顿饭那才怪呢。不过,下面这个故事就不一样了,不仅孩子吃得开心,爸妈也喂得舒心。

浩浩四岁多的时候,对吃饭总是没有太高的兴致。为此,就连焦急不安的爸爸妈妈和儿科医生都找不出是什么原因。

一天晚餐时,耐心十足的妈妈跟往常一样又乞求浩浩吃饭了,可是,浩浩竟然大发脾气,一把将妈妈端着的小碗掀翻在地上,大声叫道:“不吃,我就不吃!”

爸爸觉得妈妈太拖拉了,为了坚定地让浩浩知道他的态度,索性直接威胁道:“浩浩,如果你不吃一口饭,你就马上给我从饭桌上下来。”没想到的是,浩浩居然真的直接从椅子上跳了下来。

“李浩,你必须在这里吃完饭,否则一个晚上都不能离开餐桌!”看到儿子竟然违抗自己,爸爸忍不住大叫起来。不过,话刚落地,爸爸就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轻轻地将浩浩抱回椅子上,试图让他吃饭。但是此时的浩浩哪里听得进去?当天晚上,爸爸妈妈依然亲吻、拥抱了儿子,并哄他上床睡觉。

回到自己的卧室后,浩浩爸妈商量了一下,一致认为应该采用完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孩子不好好吃饭的问题,不能因为儿子不好好吃饭就对他大吼大叫。

第二天晚餐时,浩浩爸妈一改往日的做法,没有将注意力放到吃饭上,对浩浩不想吃东西、独自拿起玩具玩也装作没有看到一样。

这时,妈妈反而不动声色地问他:“告诉我们,今天白天你在幼儿园玩得好吗?”一边说一边把蔬菜夹到他的碗里。

听了妈妈的问话,浩浩一下子兴奋起来,很耐心地讲述起了他是如何被选中升旗手,又是如何帮助班主任老师准备午餐的事。浩浩一边讲,一边放下手里的玩具,竟然不知不觉中吞了好几勺土豆泥。

“我们的儿子今天真是了不起啊!”爸爸真心地表扬了儿子,并接着说:“我很高兴你也喜欢今天晚上我做的土豆泥。”之后,爸爸妈妈继续吃自己的饭,自始至终也没有强求儿子再多吃些。

当天晚上,浩浩父母讨论了一下晚餐的成功经历,决定继续这样做。而且从这以后,妈妈还时不时地为浩浩精心准备一些别有趣味的食物,浩浩见了不仅越来越有胃口了,还会主动要求参与完成这些“作品”。另外,无论哪一次浩浩好好吃东西了,爸爸妈妈都会及时表扬他。

渐渐地,浩浩的吃饭问题已不再是让爸爸妈妈头疼的事情了。

很显然,并不是孩子不想好好吃饭,只是他们顾不上吃饭,因为对于六岁以下的孩子来说,他们的注意力早已集中在探索周围的世界了。所以,此时父母除了给孩子提供健康、丰富的食物之外,还要尽可能地为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积极的进餐环境,而不是一到吃饭时间,就觉得是如临大敌,这样只会在无形之中把这种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也会渐渐地把吃饭当成要完成的任务和负担。另外,对于学龄前儿童来说,都会难免弄出点“不愿吃饭”的事情,父母亲千万不可小题大做,一厢情愿地就判定孩子患了厌食症。

另外,对于稍大一点的孩子,如果平时钟情于“洋快餐”,或是不宜于孩子健康的膨化食品,父母一定要意识到营养是孩子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一定要把最好的食物提供给孩子,同时还要适当增加孩子的户外活动量。

为“忙爸忙妈”支招

准备吃饭前,收起孩子所有的玩具,并关掉电视。

可以的话,让孩子参与烹饪的全过程,最好还能给孩子讲解食物的营养和功能,让孩子对食物和吃饭产生兴趣。

如果父母自己挑剔食物,或在孩子面前说这种食物不好吃,孩子也会受此影响,间接养成偏食的习惯。

培养孩子掌控时间的好习惯

现如今,很多家庭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尤其是职场爸妈们,每天不仅要处理繁忙的日常工作,而且还要尽己所能地照顾好孩子,甚至有的还要照顾上了年纪的祖辈,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然而,很多时候忙爸忙妈不得不面对这样的情景:早上的时间就像是打仗,可孩子老是慢慢腾腾,干什么都要慢半拍,怎么也急不起来。看看下面几个小故事,或许就是现实生活中你的孩子的缩影。

故事一:

这天,小雨妈早上起床后,就不停地催促女儿小雨赶快去洗脸、刷牙,可是小雨却赖着不动,还拽着爸爸给她讲故事,好不容易说服小雨进了卫生间,她又玩起了水。总算洗漱干净该换衣服了,小雨又为穿哪件衣服而发愁。左挑右选半天后,才坐到餐凳上。开始的时候,小雨的表现还不错,可是没吃几口就闹着要玩,无论大人怎么说都不听。

小雨妈看了看挂钟,眼看上班要迟到了,就不免向小雨发火了,看到妈妈对自己大呼小叫的,小雨生气地说:“我不吃了,我吃饱了。”

看到女儿不吃了,小雨妈又担心她是故意怄气,怕饿着了女儿,于是对小雨又哄又骗,希望她再吃几口,可是无论怎样小雨就是不肯再吃,自顾自地玩了起来。结果幼儿园关门了,小雨妈上班也迟到了。

故事二:

妮子都已经上小学二年级了,还是没有时间观念,做什么事情都磨磨蹭蹭的。每天早上洗漱的时候,一挤出牙膏她就会玩儿个,一玩儿就是十几分钟,着实让急着上班的爸妈生气。后来,妮子爸妈干脆让女儿早早睡觉,第二天早早叫醒她,这样既保证了睡眠,不至于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早上时间也不会太紧张。可是,妮子洗个澡就得花上半个多小时,有时候甚至更长。有一次妮子妈妈观察了一下女儿是如何洗澡的,这才发现妮子挤出沐浴露后,发现越搓泡泡越多,就玩儿起了泡泡。这时早已将洗澡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了。

妮子生活中的磨蹭习惯,也发展到了她的学习上,比如做作业拖拉,喜欢东张西望,玩儿铅笔等;在学校写作业,别的小朋友已完成了作业,她只完成了一半,甚至还会更少;晚上回家做作业,应该十分钟完成的,她没有半小时是完不成的。

虽然一整天都是爸爸妈妈的催促声,但是妮子简直就是充耳不闻,依然天天如此。爸妈不免担心:妮子如此磨蹭,长大后该怎么办呢?

其实,抱怨孩子做事情拖拖拉拉,总是磨磨蹭蹭的家长还真不少,而孩子磨蹭更是一个世界性的儿童行为问题,究其原因实在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孩子还没有建立起时间的概念。那么,家长又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时间观念呢?

首先,家长应该意识到,在孩子小的时候,他们的时间观念远没有成人的“几点钟”那样详细确切。只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对时间的判断标准才会逐渐发生变化。所以说,家长应该适时地教孩子认识时间。

一般来说,孩子在三岁以前,几乎都是活在“当下”,对于时间的流逝没有什么感觉,而且从孩子的话语中也很少提到过去或未来发生的事情。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他们对时间的知觉主要依靠本身的“生物时钟”来提供时间的讯息。比如说,孩子肚子饿了,便知道喝奶的时间到了,这种对喝奶的时间所产生的条件性反应,就是由“生物钟”所提供的时间信息而形成的。

从孩子三岁开始,他们的时间概念才逐渐形成,此时,在他们的言谈中会经常使用与时间有关的字眼,而他们总是借助生活中的具体事情或周围现象作为判断时间的指标。比如说,通过感知日夜和季节的变化以及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他们会对时间有一个理解。在孩子眼里,“早晨”就是“起床或是天亮的时候”,“白天”就是“上学的时间”,“下午”就是午睡起来之后,等等。通常,三至四岁的孩子分得清白天、黑夜、早上、晚上;四至五岁的孩子分得清昨天、今天和明天;而五至六岁的孩子已经知道具体的几点钟。因此,在这个阶段,家长可以借助日出、日落这样的自然现象,或是昨天、今天、明天、过去、现在这样的时间单位以及钟表的滴答声,让孩子感知时间的存在。比如说,告诉孩子“下午三点钟我们去科技馆”,他可能无法理解,但是换成“睡完午觉后我们去科技馆”,他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其次,家长应该意识到很多孩子之所以做事磨蹭拖拉、不珍惜时间,往往与家长对他们的娇惯和溺爱有很大关系。比如说,孩子早晨起床磨蹭,家长往往急得不得了,不是亲自给孩子穿衣服就是嚷嚷不休,可是孩子呢,一点儿也不急。最后,家长还得打车或是干脆请假,一切只为了把孩子送到学校。其实,这种做法正是促成孩子磨蹭的原因之一。家长这么做,孩子往往会认为磨蹭点儿也没关系,即便迟到了还有爸妈呢。而且时间久了,孩子就容易缺乏时间观念。

对此问题,家长不妨采取后果自负的方法。比如说,孩子磨蹭的时候,爸妈先别急,而是让孩子自己急。也不要帮他穿衣服、洗脸,而是站在一边说:“再不快点儿可要迟到了,我可不帮你。”而且类似的话不要反复唠叨,说一遍就可以。要知道,孩子一旦迟到了,老师肯定会问他原因。如果孩子说“妈妈没帮我穿衣服”,老师肯定会说:“为什么自己的事情不是自己做,还要大人帮忙?”孩子挨了批评,尝到耽误时间的后果,下次自然便会从中吸取教训,相比于家长单纯的说教,这样做的效果要明显得多。

当孩子渐渐意识到时间的重要性,开始有了时间观念的时候,家长还可以通过讲故事等方法帮助孩子进一步树立时间观念,让他们认识到时间是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你要磨蹭它就会悄悄溜掉,只有珍惜它、抓紧它,时间才会“延长”。

再次,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心理和生理特点,为他们制订一个科学、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并帮助孩子按时间表上的内容有条不紊地完成,从而让他们养成一个有作息规律的好习惯。比如说,早上七点起床、七点半吃早餐、八点自由活动,中午十二点吃午饭、午睡一至两个小时、自由活动,下午六点或六点半吃晚饭,晚上八点半上床睡觉。不仅如此,在亲子互动的小游戏中也有助于培养孩子掌控时间的好习惯。比如说,与孩子比赛,看谁在规定的时间内,把玩具摆得又快又准,这样有利于养成孩子在规定时间内,集中精力完成一件事的好习惯;再比如,与孩子做游戏时,可以事先和孩子商量好,要按规定时间完成任务,这样孩子就会渐渐地在玩儿中学会合理分配时间了。

总之,家长可以通过多种方法与途径让孩子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让孩子明白磨蹭会白白浪费许多时间。而且除此之外,家长也要随时进行自我检查,避免因自身的不好习惯使孩子养成爱磨蹭的行为,为孩子做个好榜样才能让他们在小习惯中成就大未来。

为“忙爸忙妈”支招

虽说孩子时间概念的发展多数情况下跟不上他们对时间词汇的掌握速度,但是家长有意识地在孩子面前使用时间词汇,往往能增进他们对时间概念的理解。比如说,家长可以说:“宝宝,今年你两岁,明年就三岁了。”或是教他唱一些和时间有关的儿歌:“雪花飘,冬天到。”

带孩子出游的过程中,可以适时地用语言给他描述一些时间概念。如:先买好门票,然后一同去参观,之后再一起去停车场……像“先、然后、之后”这些时间的相对概念有助于加深孩子对时间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