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多忙也能做个好父母
18103600000016

第16章 忙中善引导——培养孩子的好品格(3)

首先,对家长来说,比较方便也行之有效的办法就是与孩子多做“竞争性游戏”。在这类游戏中,孩子会学会发挥自己的潜力,知道只有通过自我努力和奋斗来证明自己,来赢得他人尊重。当然,在竞争性游戏中,家长也不应为了取悦孩子而一味让着他们,这样做往往会让孩子经不起一点失败,对他们的成长无疑弊大于利。

其次,为了能让孩子随时激发自己的能量,创造更好的成绩,家长也可给孩子找一个“竞争对手”。因为每个孩子都有一定的好胜心,“竞争对手”的出现会在无形中激发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而正是这股“动力”会让孩子在与“对手”赛跑的过程中,逐渐学会提高自己,并迸发出更多的潜能,从而不断地接近目标。

另外,有远见的父母在引导孩子去竞争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灌输正确的竞争意识,让孩子知道,赢了要戒骄戒躁,不能轻视对手;输了要吸取经验,有信心重新参与竞争。当孩子树立起这样的竞争意识时,才能为提高他们的竞争能力打下一个正确的思想基础。

总而言之,竞争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很重要,而为父为母者更应在孩子小的时候就对其进行竞争能力的培养,这样的孩子才可能会成就非凡的事业。

为“忙爸忙妈”支招

让孩子不害怕竞争又能正确对待输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在对孩子灌输竞争观念时,家长自己不要得失心太重,否则会伤害孩子的自信心。

家长不能用“激将法”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比如说:“某某做得那么好,就你做得这么差。”这样做只会让孩子觉得自己不行,做什么事都退缩。

作为家长,培养孩子的竞争能力时,要让孩子明白只有与嫉妒告别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竞争的胜利。

改变“宅小孩”,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你家的孩子会不会很“宅”呢?传统文化中,有个乖孩子是很多父母的愿望,然而,今天,很多家长对家里的“宅宝宝”往往充满忧虑。可是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就很“宅”的话,长大了想不“宅”都难。

这是一个一到晚上就热闹无比的小区,忙碌了一天的父母往往会选择这个时候,带着各自的孩子到广场玩耍,而那些在广场上嬉戏、玩闹的孩子,个个都开心极了。

可是,小区里一个叫冉冉的小朋友却是一个人赖在沙发上,此时,她正在一动不动地看着大人给她买的光盘——《喜羊羊与灰太狼》,这部片子孩子都不知道看了多少次,但是即便如此,每一次她都不愿意把小眼睛从电视上挪开。

直到加班的爸爸回来了,一直忙于家务、忙于上网查找工作所需资料的妈妈才意识到孩子已经看了好久的光盘了,于是,走上前去,“啪”地一下将电视机关掉。

正看得有滋有味的冉冉哪里管这些,看到大人把电视机关了,就开始大哭大闹。

最终,束手无策的冉冉妈妈只好又打开电视机,而冉冉也迅速恢复了正常状态,又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此时的爸爸妈妈看着冉冉,只好无奈地摇了摇头。

相信很多父母都碰到过像冉冉这样的孩子:他们放学回家的第—件事就是打开电脑;做功课时还要和同学用手机聊天;该睡觉了却还沉溺于游戏;一到周末就窝在家里玩网络游戏……毫无疑问,这是现代社会很多孩子的真实写照:他们不爱出门,不爱去户外玩,不爱与人交往,小小年纪就成了近视眼,成了肥胖的“代言人”,成了不善交际的“闷葫芦”。

事实上,这不单单是一幅现实生活中很多孩子的生活画面,更是一幕令人忧心忡忡的悲剧。长期处于如此生活状态下的孩子,极易缺乏真实生活的体验、缺乏与人接触的经验,这样势必会使他们失去对生命的认同,而孩子对自己以外的事情也会渐渐缺少感情,甚至失去自己的人生目标,当然也就很难获得成功,而这一切恰恰是“宅小孩”最大的危机所在。

那么,小小年纪的孩子为何如此喜欢“宅”呢?

像故事中的冉冉一样,很多孩子的爸爸妈妈大多是典型的大忙人,他们白天忙业务,晚上忙家务,不仅如此,就连晚上亲子共处的美好时光也会大大方方地让给加班工作。而这种时候,父母亲又是否认真想过孩子需要什么呢?事实上,“我想跟爸爸说会儿话”、“我想跟妈妈聊聊幼儿园的事”才是孩子真正的心声。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的父母总是用“我正忙着呢,你自己看动画片吧”、“那边有零食,你边吃边玩会儿游戏吧”这些伎俩来敷衍孩子。时间一久,孩子就会养成每天一回家就惯性地看电视、玩游戏的习惯。即使家长来了兴致想问问孩子幼儿园的情况,孩子也会有一句没一句地搭着话,如果家长对此发了脾气,孩子要么是一声不吭,要么就是用大哭大闹来反抗。

还有一种家庭,家长自己本身就很“宅”,不是粘在电脑旁打网游,就是窝在沙发里看连续剧,而每到周末节假日,也是几乎不参加任何的户外活动。殊不知,孩子天生就是模仿的天才,父母亲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全在他们的眼里,久而久之,他们就会像爸爸妈妈那样成天窝在家里看电视、打游戏、翻小人书。在这种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孤僻、内向的性格,不愿意外出,也不愿与人沟通,成了孤独的“宅小孩”。

除了上述几种“宅小孩”外,还有一种是天生就喜欢“宅”在家里的。这种孩子天生性格内向,喜欢把自己封闭在一个狭小的世界里,安静地看自己喜爱的书或是画自己想要表达的画,而不是热衷于热闹,热衷于人际交往,因此,别的小朋友也很难打开他们的心扉。而不明就里的父母却总以孩子如此乖巧、听话就不要轻易打扰为由,无形中掩盖了这一“宅现象”的成长危机。实际上,时间长了,除了幼儿园,孩子就只想待在家里,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虽说这样有助于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但是与人交往的能力却得不到相应的培养和锻炼。

那么,作为家长应该如何改变家中的“宅小孩”,让他们的社交能力得到培养呢?

1.多陪陪孩子

现代人生活压力大,为了生计要不停地忙碌着,但是即使家长回家后还有许多事情要做,也要挤出时间陪陪孩子,不要让他们成为成人忙碌的“牺牲品”。比如说,在带孩子回家的路上,主动和孩子聊聊幼儿园的情况;天气好的话,晚饭后带着孩子去户外散步;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家里做客;当然,也可以和孩子简单说说自己的工作情况,这样孩子的兴趣点才会有所扩展。

2.树立好榜样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的熏陶下,孩子会不知不觉习得与他们类似的习惯,所以,家长要注重自身的行为,避免“宅爸宅妈”养出个“宅宝宝”。比如说,带孩子一起去郊游、野餐、散步、运动,约上朋友的小孩子一起参加活动,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让他们热爱社交活动,不断增强社交能力。

3.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的兴趣广泛了,自信心就会增强,而性格也会逐渐开朗起来,这样就会远离成天赖在家里的“宅小孩”。

当然,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绝非这些,而作为家长,一定要记住一点:总有一天,孩子要面对成人的世界,他们该怎样展现自己最好的一面,全都依赖于孩子的社交力!

为“忙爸忙妈”支招

如果家有性格内向的孩子,父母一定要勤与幼儿园老师沟通,让老师多培养孩子的社交意识与社交能力。

家长可以为孩子提供与同伴交往的环境和条件,把他们带进孩子群中间,让他们自己去跟别人交往。

家长要多引导孩子把自己喜欢的玩具拿出来与小朋友一起玩儿,或是经常把小朋友请到家里来做客,这样有助于加深孩子与伙伴之间的交往。

必不可少的挫折教育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的许多个“第一次”都会给父母带来无限欣喜——第一次叫妈妈,第一次爬行,第一次走路……但是,在这些“第一次”中,唯有一种“第一次”是为父为母最希望它晚些来,再晚些来的——这就是孩子第一次遭遇失败和挫折。下面这位妈妈的顾虑恐怕是很多父母都曾体验过的。

一个上幼儿园的小男孩,每到中午就睡不着觉,为此他总是遭到老师的批评。

每到周末,吃过午饭,这个小男孩总会怯怯地对妈妈说:“妈妈,我不想睡,你别让我睡觉。”

很显然,对于这个小男孩来说,睡觉已成了一件很难完成,又让他心理负担很重的事情。

两个多月过去了,小男孩的情绪似乎并没有多少好转,他怕老师说他什么,又怕在幼儿园里做错了事被批评。

看到儿子如此样子,当妈妈的自然也是忧心忡忡,经常会自问:“孩子的心事为什么这么重?我怎么才能让他恢复到以前的状态?怎么才能让孩子遇到挫折不灰心?”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遇到一点小小的挫折就心事重重、情绪低落的孩子。不过,虽说童年的快乐是“无边无际”的,但是就像学走路时总免不了要摔跤一样,在成长的过程中,失败和挫折也是迟早会到来的。

然而,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望子成龙心切,一方面要求孩子样样全能、次次最优,殊不知,恰恰是因为这种灌输,使孩子对自己逐渐形成一些不切实际的期望,于是,事事都要争强好胜,可以说是赢得起而输不起;而另一方面,望子成龙心切的家长又会尽己所能地满足孩子的各种需求,尤其是物质方面的需求,殊不知,家长的这种做法又会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只要是他想实现的目标,总是可以一帆风顺地达到,如此这般,孩子自然也就很少能尝到困难、挫折的滋味。于是,一旦孩子不能处处第一、事事得到满足时,他们自然会产生强烈的挫折感。

现在的孩子一般都是两代人在宠爱,尤其是一些爷爷奶奶更是爱炫耀孩子,一点点小成绩都会给夸上天,甚至还会把孩子的缺点也都夸成优点。比如,有的家人喜欢说:“我家孩子在外面从来不受人欺负,只有他敢惹别人,别人不敢惹他。”殊不知,这种炫耀只会助长孩子唯我独秀的孤傲心理、目中无人的骄横心理,而一旦孩子失去父母的保护,就如处于空中楼阁,稍微遇到点挫折就会摔下来。

可以说,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孩子,其心理防线是非常脆弱的,经不起打击,而且在处理压力时也会显得非常无能。在一次针对青少年儿童的心理调查中,当被调查者问到“遇到困难怎么办”这样一个问题时,有近97%的人选择找家长或是教师,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总之,不能接受批评、不能承受压力的孩子,将来十有八九是要出问题的。

事实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不经历一些小挫折,将来很可能无法面对人生中的真正挫折,甚至变得极其脆弱而不堪一击。而一个能够微笑着面对困难,具备“挫折抵抗力”的孩子就像灵活自如的球一样,在其每一次被拍打后,都能高高地弹起——不管这种打击来自摔坏的玩具还是破碎的家庭。这也就是为何近年来,孩子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而且心理学家、教育家、家长、教师也纷纷呼吁“今天的孩子需要挫折教育”的原因所在。

但是与此同时,或许家长还会担心这样一个问题:挫折教育会“挫折”孩子的自信吗?会对孩子造成负面影响吗?其实,挫折教育就像妈妈煮的一道菜肴,只要把主料、配菜和佐料都选择恰当、用量适宜,不仅能培养孩子健康向上的人格,还能让孩子体会到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喜悦,从而树立更坚强的自信心。所以说,有远见的父母们,不但要主动帮助孩子寻找面对挫折的力量,更要有意识地利用或是创设一些情境,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有一些对于挫折的体验。毫无疑问,这对培养孩子的坚强意志,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有提高他们对挫折的承受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为“忙爸忙妈”支招

学会把适当的压力还给孩子,让他们适应人生路上的挫败,让他们自己从挫折中找到解决办法,才是家长最该实施的挫折教育。

当孩子面对压力时,家长可以进行疏导,但是决不能大包大揽,否则只会让孩子觉得压力与他无关。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所以,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应合理,而且这样做也会让孩子在心理上对承受挫折有所准备,当其面对挫折时才能做到客观、冷静地应对。

“身教胜于言传”,家长对待挫折的态度和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态度和行为,所以,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信心,家长就应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懂孝敬的孩子错不了

古语说:“百善孝为先。”可见,尊重长者、孝敬父母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而有无孝敬祖辈的品德,不单是子女对祖辈的关心,实质上更是关乎一个人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一个具有孝敬父母好品德的孩子,即便进入社会,也能做到关心同事;即便有了自己的家庭,也能忠诚于家人。所以说,要想教育出优秀的孩子,就不能忽视培养其尊敬长者、孝敬父母的好习惯。然而,现实情况往往并非如此。

据闻,一位教育界学者到一所名牌小学给孩子们讲古代孝子“王祥卧冰”的故事时,现场却出现了一幕令人心痛,甚至几乎要咋舌的情形。

晋代有个叫王祥的青年,母亲去世了,他照样诚笃地伺奉后母。在一个寒冬时节,河水结了冰,根本无法捕鱼,而王祥为了抓条活鱼回来孝敬后母,竟然解衣卧在冰面上,用他的体温将冰融化,结果有双鲤游出。

当故事讲到这里时,竟然有好几个学生站起来说:“王祥是傻子,自己的妈妈都没必要这样,何况是后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