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药储存与养护
18101400000032

第32章 其他中药变异及防治(3)

10.3.1 气味散失的原因

中药的气味散失即是有效成分散失,也是所含挥发油的散失。挥发油是植物体内具有芳香气味的油质,它在常温下能挥发,而温度越高挥发越快,储存时间越久则气味散失越多。故气味散失的原因乃是挥发油被氧化、分解或自然挥发的结果。在气味散失过程中,如果温度增高、湿度增大或药材本身受潮,也都是加快挥发造成气味散失的因素。

此外,若中药包装不严,药材露置空气中,挥发性成分也会自然挥发损失。

10.3.2 易散失气味的中药

挥发油在植物中分布甚广,尤以伞形科、樟科、木兰科、松科、芸香科、桃金娘科及姜科等植物的中药中挥发油的含量特别丰富。根类中药如木香、当归、藁本、独活、白花、防风等;根茎类中药如川芎、姜、羌活、苍术等;茎木类中药如降香、檀香、沉香等;皮类中药如厚朴、肉桂等;叶类中药如艾、紫苏叶等;花类中药如玫瑰花、丁香、番红花、金银花、月季花等;果实种子类中药如花椒、茴香、吴茱萸、香橼、枳壳、枳实、青皮、广陈皮、白豆蔻、砂仁、肉豆蔻等;草类中药如薄荷、藿香、荆芥、茵陈、香薷等,都含有较丰富的挥发油。此外,如樟脑、没药、乳香、苏合油、麝香、阿魏、冰片等中药,其香气也易挥散损失。以上中药中的细辛、花椒、八角、茴香等也会发霉;吴茱萸、肉桂子、丁香等也会发霉和泛油;薄荷、荆芥、藿香、佩兰、紫苏、香薷、小茴香等还会发霉和生虫;肉桂、沉香、厚朴等会出现干枯失润;厚朴、肉桂也会发霉。

10.3.3 易散失气味中药的检查

引起中药散失气味是由于受潮发热,中药的温湿度升高,使内含的挥发性成分散失,故对于芳香性中药的检查,必须正确掌握其方法,水分过大易发霉,若一经发霉,香气散尽;若水分过小,也会使药材干硬失润。故要加强水分的检查和测定。

1)皮木类芳香药的检查

肉桂、沉香、厚朴等都含有丰富的挥发油,它是主要的药用成分。但是挥发油容易从油细胞内析出而挥发,产生失油干枯。沉香含油质部分呈棕黑色,有光泽,质地沉重。燃烧有油泡出现。肉桂、厚朴检验时可用利刀削切两端,其皮层靠内壁处可视油质的色泽和含量程度,一般以紫油及油层满者为珍品,二者气浓者为新货,淡弱者为陈货。

檀香呈圆柱棒形,敲击时可从发出的响声判断所含水分,干燥者声脆,潮湿者声哑。以外表光泽、色淡黄、摩擦时气浓者为新货;若色深而无光彩、气淡者则是陈货。

2)果实类芳香药的检查

丁香、肉桂子、吴茱萸、小茴香等颗粒药材,衡量水分时可用手抓一把捏紧,能发出响声者为干燥品。也可用齿咬辨别软硬度来衡量,质硬顶牙,碎时有声者为干透的;软韧无声者则是不干的。小茴香新货色黄绿,香气浓郁;陈货色泛黄白,气也薄弱,若外表颜色发黑是霉痕的表现。吴茱萸、肉桂子、丁香久存也会泛油,外表显油样,色泽加深。

八角茴香干透的其角掐之易断或掐痕上显示油质,种子光亮易压碎;若掐之不易断,种子软韧者则是不干的。一般的色显红棕,油分多,气浓者为新货;外表色黯,油质少,气淡者为陈货。

花椒有红青之分,采时成熟者多开裂,嫩果常闭口内含椒目(种子),一般果皮易干燥,椒目不易干燥,过潮者要防止发霉。

3)全草类芳香药的检查

藿香、荆芥、薄荷、佩兰、紫苏、香薷等全草类中药,干燥的茎枝易折断,叶片易碎;不干的茎枝不易折断,叶片软韧。若货包中心手触发热或闻之气味不正,是微生物散发出来的轻度霉味,温度高而造成的闷蒸现象。这类中药都可用手搓叶、穗,闻香气,看色泽来判断区别新、陈。一般是整体内外色泽一致而新鲜,香气浓者是新货;色泽不鲜,边缘更萎,叶子易落,茎枝发脆以及气味淡弱者多是陈货。

细辛的叶片容易干燥,须根不易于透,从而也会影响叶片的返潮,若手抓叶片有弹性,须根易折断者为干燥的;茎叶软韧或表面有白色斑点者则已萌霉。

易散失气味中药中的荆芥、藿香、薄荷、佩兰、紫苏、香薷等受潮后还易生虫,开始时在货包表面,然后发展到货包内部,害虫蜷缩在茎叶部位,并吐丝缠绕叶、穗。

10.3.4 易散失气味中药的养护

1)储法

保管易散失气味的中药,减少和控制它的挥发程度是关键。采取低温低湿是主要措施,应储放在干燥、阴凉、避光的库房内,相对湿度以70%~75%为宜,并不必过多地通风。具体方法如下:

①中药的包装应力求严密,以防泄气。

②存放易挥散走气中药的库房,必须符合阴凉干燥的条件,若仓库条件较差时,可利用地下室、窑洞等作为储藏处所,以防受热。但因地下室湿度较大,故应注意防潮。凡易散失气味的中药,一律都不应以露天货垛的形式存放。例如,沉香、肉桂、厚朴、檀香等最忌风吹或过分干燥,可选凉爽库房采取密封方法比较合适(或尽量少启库门),若按件以小件(箱)密封效果更好。

③密闭仓库。在夏季为了防止热空气侵入仓库,必须做好门窗的关闭工作,最好在窗上安一窗架,挂上窗帘,较小的库房还可挂棉门帘,且工作人员出入库房时,都必须随手关门,以防热空气进入库房。

④夏季存放易散失气味中药的仓库或库房的窗上,可糊白纸、喷白漆或者涂以10%骨胶石灰浆,这样因其白色也可反射一部分阳光的辐射热量而降低库温。

⑤储藏期限。一般含有易挥发性成分的中药,都不宜储藏过久,否则随着储藏期的延长,其有效成分挥发得也越多,品质越低劣,故在进出货时应首先掌握“先进先出”的原则。

2)晾晒法

这类中药受潮时,不能在烈日下暴晒,也不可在空气潮湿时通风,只能在干燥的空气中采取阴干、敞开摊晾的方法或堆码成通风垛散潮,这样能达到散潮目的,又不会损害中药的质量。

3)药剂熏蒸法

易走味散气的全草类中药生虫后,整理困难,损耗很大。预防生虫可用磷化铝药剂熏蒸,使用的剂量可以酌减。有条件的最好采用气调养护防治。

10.4 中药潮解、风化与养护

10.4.1 中药潮解与风化的含义

潮解是指一些含有可溶性糖或无机盐类成分的中药(有的中药本身就是无机盐),吸收潮湿空气中的水分后,或在较高温度的影响下,其表面缓慢溶化甚至溶解成液体状态的现象。

风化是指某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中药,经风吹日晒或过分干燥逐渐失去结晶水,在中药的表面形成粉末状物或全部形成粉末状物的现象。药物风化后其质量和药性也随之改变,如芒硝极易风化失水成为风化硝。芒硝具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作用,用于治疗实热便秘、肠痈等。风化硝则善清上焦之热,用于治疗牙龈肿痛、目赤等。

10.4.2 中药潮解与风化的原因

1)潮解

中药本身含有一定的水分,而且能不断地从空气中吸收水蒸气。当含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逐渐地分解变质,失去药用价值,如柿霜、大青盐、秋石、绿矾、硼砂等,经糖、盐加工炮制后的中药,如白糖参、蜜炙甘草、盐知母等,以及本身就生长在高盐环境中的海藻、昆布等中药,其表面及内部含有的可溶性糖和盐类物质,均为晶体结构,具较强的亲水性、溶解性和有较强的吸湿性,因而较易潮解。某些中成药发生粘连、结块、变色等现象电是由潮解造成的。药材发生潮解的主要原因是本身组成成分中含有可溶于水的物质,可溶性物质含量的多少,决定了潮解程度的大小。如大青盐主要成分是氯化钠,而氯化钠是易溶于水的。当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过大时,氯化钠的分子与水分于产生物化反应,使氯化钠逐渐溶解。

在一定的温度下,空气中的水汽越多,湿度就越大,当空间的水气压大于易潮解中药表面水气压时,中药中所含有的可溶性糖或盐就能吸附空气中的水分子,在晶体表面形成糖或盐的水膜,使中药表面开始湿润,随着吸湿过程的发展,水分子不断地增加、扩散,结晶体分子便均匀地溶解在吸附水中,此时的糖或盐的结晶体结构也由固态变成了不饱和的液态,而且能不断地从空气中继续吸收水分,当含水量达到一定程度时,便产生潮解,进而溶化。如大青盐在潮解初期,包装物表面湿润,潮解加剧时,则化为盐水即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2)风化

某些药材的成分中含有一定的结晶水,当失去这部分水分时,其质量也随着发生变化。例如,不规则形状的原皮硝,风化后变成粉末的风化粉;棱柱状和长方形结晶体的皮硝风化后为白色粉末的玄明粉。在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和药材的风化成反比,即空气中相对湿度越低,风化现象越快,而空气的温度只起间接推动作用。风化后的药材质量和药性则会发生明显变化。

易风化的中药主要是一些含结晶水的矿物类中药,从矿物的性质和结构来看,其构成多数是由组成矿物的晶格和一定的水分子按一定的数目和一定的形式排列的,参加晶体结构的结合水(又称结晶水)与晶体分子结合稳定的,不易风化,结合不稳定的就容易产生风化,失去结晶水,晶体结构散架,由晶体变为非晶形结构的粉末。

在一般情况下,空气中的相对湿度越低,风化现象越快,而空气的温度只起间接的推动作用。由于各种矿物药的结构组成不同,所以正常温度下的风化程度也不相同,裸露在空气中的芒硝、绿矾均可风化成粉末状,硼砂在相对湿度小于39%时才会明显风化,明矾、胆矾、玄精石等风化后均为表面呈轻微粉状的不透明体。

风化后的中药的药用价值依风化产物是否失去药性而定,也就是说依化学性质是否改变而定。例如,芒硝风化后成为风化硝,其质量和药性也随之改变,芒硝具有泻热通便、润燥软坚、清火消肿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实热便秘、肠痈等病证,而风化硝质量纯净,主要是清上焦热,用于治疗牙龈肿痛、目赤肿痛等上焦病证。胆矾、硼砂等因风化不完全,仅在表面形成粉末状,仍可入药,绿矾风化产物则为碱式硫酸铁,其风化物不宜药用。但任何一种中药风化之后都会不同程度地改变其质量和成分的含量。

10.4.3 易潮解、风化的中药

1)易潮解的中药

①易潮解类。胆矾、大青盐、咸秋石、硇砂、硼砂。

②盐制品及糖制品。盐附子、盐全蝎、白糖参、蜜甘草、蜜党参、蜜黄芪、蜜麻黄、昆布、海藻等。

③中成药。糖衣片、散剂、颗粒剂。

2)易风化的中药

易风化的中药主要有芒硝、绿矾、胆矾、硼砂、白矾、玄精石等。

10.4.4 易潮解、风化中药的检查

1)入库验收

易潮解、风化的中药入库时,除了进行一般的检验外,应着重检验其水分多少,色泽气味变化等。对于易潮解中药,还要注意包装容器周围四角部分有无水渍和发霉现象。

2)在库检查

易潮解的中药,如大青盐、咸秋石、盐附子、盐水蝎、昆布,海藻等,在夏季梅雨时节易吸潮,吸潮严重时甚至水化,如大青盐;一些糖制品,如白糖参吸潮后,不但表面粘连,还会出现霉斑。在春、秋季气候干燥时又会析出盐、糖的结晶颗粒。风化类中药芒硝、绿矾等,空气干燥时易风化成为粉末状。胆矾、硼砂、白矾等风化后为表面有粉状物且有不透明的结晶体。

要根据储存种类、储存条件及气候变化有目标地检查。该类药材在潮湿的储存条件下应多检查货垛底层;在干燥气候时多检查货垛的上层;在阴雨的天气抽查外层。储存日期较久的,还要检查包装是否牢固,防止出库时因包装发脆而破损,使药材泄漏造成损失。

10.4.5 易潮解、风化中药的养护

保管养护这类中药,应选择阴凉、避风和避光的库房,包装物以能防潮不通风为宜。春季和秋冬季因空气较干燥,库房不可过多地通风,夏季因空气较为潮湿,当库内温度为25 ~30 ℃时,相对湿度应控制为70%~75%。芒硝、胆矾、硼砂、大青盐、盐水蝎、白糖参等应有内外包装,内包装用能隔绝空气的塑料袋,外包装用纸箱或麻袋等。或置瓷、瓦容器内密闭储存。内外包装出现散破应即时更换。始终保持密闭状态,基本上不会发生潮解和风化。这类药材品种不多,储存量也不大,不可能专库储存,因此采取整架或按件密封储存为宜。易潮解的大青盐、咸秋石、盐附子等产生潮解时,及时在烈日下暴晒或采用干燥设备干燥后密闭储存于通风干燥处。

10.5 中药融化、挥发、升华与养护

10.5.1 中药融化、升华和挥发的含义

1)融化

融化是指中药受热后,质地变软,或黏结成团,甚至变成液体,失去原有形状的一种现象,如阿胶遇热则融化粘连,乳香遇热失去原有颗粒性,变软,黏结成不具一定形状的团块,鸡血藤膏则变成液体,发生融流,蜂蜡则先软化,随着温度的继续升高,就产生融流。

2)挥发

挥发是指某些含挥发油的药物,因受温度和空气的影响,或储存日久,使挥发油挥散,失去油润,产生干枯或破裂现象。也可简单地说,挥发系指液体中药在常温下转变为气体而散失的现象。

3)升华

升华是指固体中药,不经过液体阶段,直接转变为气体挥散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