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18100700000049

第49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功能(5)

第三节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的社会功能

一、认知功能

2005年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社会主义建设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大众媒介也必然要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媒介生态变动、数字传输技术设备发展、传播方式变革、热点事件频繁发生、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出台,这一切都促使我国的电视新闻进行必要的革新。在此浪潮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改革最为引人关注,这与其不断成功地加强电视新闻评论有莫大的关系。新闻评论作为新闻体裁中的主体,其自身的功能和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可以说,只要广播电视新闻还为大众所需要,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就必然在其中发挥重大作用。从一般意义上说,新闻评论不仅传播了新闻事实,还传播了观点,具备上情下达、下情上传、信息认知、舆论引导等方面的功能。这些功能都是由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自身的特点及其所担任的社会角色所决定的。

如今我们进入了信息时代,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信息充斥了我们的生活。面对信息的高度膨胀,大众更期望能从这浩瀚的信息汪洋中获取自身需要的真实有效的信息,而新闻传播活动无疑是大众获取可靠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这里所说的新闻传播活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新闻报道提供的新闻事实,二是由新闻评论提供的新闻事实和观点。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针对新闻事实展开的,是对新闻事件的价值判断、对由新闻引发的各类社会问题的思考。因此其本身就容纳了大量的事实信息和观点信息,是大众认识世界、认识社会的一种途径。有时,在新闻评论节目中还包含着在新闻报道中尚未出现的事实信息,甚至会涉及一些新的背景资料。因此,新闻报道并不是受众认知新闻事实的唯一途径,有时富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就是通过新闻评论节目使受众获知。因此可以说,新闻评论节目也可以成为受众的第一信息提供者。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是在客观真实地报道新闻的基础上,针对新闻事实进行的一种评论形式。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的区别之一是前者可能在节目中直接表达出对新闻事实的态度和观点,即肯定或否定。广播电视新闻评论也因此具有极强的倾向性,广播电台、电视台可以通过对节目的策划、采访、编辑等多种手段,将自己的态度和观点在节目中直接表达。甚至在一些新闻评论节目中,新闻事实已经被直接定性。因此,研究新闻评论的社会认知功能不能单从受众对新闻事实的知晓入手,还包括对新闻评论中观点的认知和接受。如2011年4 月8日中央电视台在《焦点访谈》栏目播出的《利比亚战争之痛》中直接表示:“在你来我往的争斗中,在这场持续升级的武装冲突中,一些昔日喧闹的城镇已人去楼空。一个个无辜的生命瞬间陨落,民众从此失去平静的生活,许多人开始四处逃亡,甚至逃亡途中也不能幸免。这场由动乱引发的战争给利比亚国家和人民带来的是深重的灾难和无尽的痛苦,不断加重的利比亚人道主义灾难已经明显同安理会有关决议所要达到的目标不符。若利比亚今后陷入长期内战或混乱,对于利比亚人民来说无疑是一个噩梦,对地区稳定也将构成严重威胁,而这一切是谁也不希望看到的。”在该则新闻评论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央电视台表现出对利比亚战争的极度否定态度,认为该战争是对利比亚人民的迫害。对比一般的新闻报道我们可以发现,在新闻评论节目中不仅存在态度观点,其表达方式也较为直接,语气肯定且态度坚决。尤其是中央电视台或中央广播电台的新闻评论节目中对新闻评论的观点一般都具有极强的权威性,甚至可以代表政府的立场与观点。因此,受众在收看或收听了此类新闻评论节目后必定也会认知到其中的评论观点,从而产生极大的社会影响。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面对社会的高速发展,大众本身对信息的需求量不断加大,且对信息的要求也更加广泛深刻。也就是如今的大众不仅要求知晓信息,还要对信息进行更深刻的掌握,如相对应的他人的观点意见以及主流媒体或权威机构对此信息的态度等。而这些评论往往能成为受众行为思想的参照物,从而使受众确立自身的观点态度,即通过新闻评论实现受众对新闻信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让受众获取对新闻事实本质的认知。此认知功能的实现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在深刻剖析新闻事实本质和规律的基础上进行准确分析,帮助受众以发展的眼光认知现实。

案例

《新兴经济体应对通胀》

去年以来,包括中国、巴西、印度、印尼、越南等国在内的新兴经济体国家,通胀都显著上升,成为困扰这些国家的发展难题。为什么多个新兴经济体国家会同时出现通胀?又该如何看待国际上有些人提出的“中国经济即将硬着陆”的说法呢?今天,我们就来关注目前困扰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通胀难题。

新兴经济体国家遭遇通胀压力。

6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5月份的经济数据,最受关注的消费者物价指数高达5 .5%,尽管涨幅比上月稍有回落,但还是创下了34个月以来的新高。在国家统计局宏观经济数据公布5个小时后,央行随即宣布:从今年6月20日开始,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已经是央行今年以来第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

通胀,感觉到压力的不仅仅是中国。目前,很多新兴经济体国家都遇到了同样的麻烦。就在中国公布5月份经济数据的同一天,同属亚洲经济体的印度也公布数据,该国5月趸售物价指数较上年同期上扬9 .06%,这一反映印度通胀程度的数据同样创下新高;巴西5月消费物价指数比去年同期上涨6 .55%。

此外,还有一组数据同样引发关注,“金砖国家”中的巴西、印度和俄罗斯,截至5月的通胀率分别达到了6.5%、8.7%和9.6%,越南5 月的通胀率甚至都飙升了19 .8%。

在巴西,大豆、咖啡等物资的价格不断上扬;在印度新德里,香蕉价格一年来已经上涨了50%,奶酪也涨了26%。在很多新兴经济体国家,政府和百姓,大家都感觉到了通胀的压力。

通胀压力成因是什么?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巴西矿业等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对其国家通胀推动比较大。印度食品价格直接推动其CPI的价格的波动。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在危机时期,将大量充足的美元流向国际市场,推高了这些大宗商品价格,给这些发展中国家形成了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包括“金砖四国”在内,新兴经济体出现的高通胀,正在引发世界范围的担心。去年新兴市场国家共为世界经济贡献了72%的增长率。但在今年,面对各国不断高涨的物价指数,大家都在担心,情况还会不会继续恶化下去?

北京大学副校长海闻说,新兴国家的通货膨胀要比发达国家高的一个原因就是新兴国家现在面临着两个方面的通货膨胀因素,一方面它跟欧美国家一样,不得不忍受成本上升的冲击;另外当别的国家粮食价格在涨的时候,其他国家相应也会把粮食价格涨上去。所以从这一点上讲,新兴国家不但有成本推动型的通货膨胀,除此以外,也由于新兴国家的自身经济增长速度比较快。

面对通胀压力,很多新兴经济体国家不约而同地选择的应对方式就是加息。印度是去年率先展开加息行动的国家之一,截至今年6月16日,他们已经10次上调利率;在越南,官方利率在6 个月内已提高一倍,至14%;而在巴西, 4 次加息后利率达到12 .25%,成为20国集团中基准利率最高的国家,有人称之为巴西选择了最激进的加息方式。

理性看待通胀压力。

面对大多数新兴经济体国家出现的通胀,有人在理性地面对,有人却又在借机散布和传播最悲观的论调。6月11日,有着“末日博士”之称的纽约鲁比尼全球经济咨询公司董事长努里尔· 鲁比尼在新加坡表示,由于过度依赖投资推动经济增长而导致产能过剩,中国经济在2013年后将面临“硬着陆”风险。仅仅两天之后,素有“金融大鳄”之称的乔治· 索罗斯在接受美国彭博新闻社采访时声称:“中国已错失抑制通货膨胀的良机,可能面临经济硬着陆的风险。”对新兴经济体的股市,许多人也不再看好。

事实上,针对这些悲观的想法,中美两国著名经济学家不约而同地给出了否定的答案。6月15日,清华大学中国中心主任、著名经济学家胡鞍钢在华盛顿布鲁金斯学会发表学术演讲时表示,不需要过度担心中国当前的通货膨胀问题,中国经济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回弹力。与此同时,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资深研究员尼古拉斯·拉迪也明确表示,“索罗斯的预测完全是错误的”。拉迪说,中国政府在一年半之前开始采取货币紧缩政策,并取得了积极成效,目前外资增长率已经降低至15%,同时经济仍然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势头。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说,物价上涨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但是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来看,物价上涨压力仍然比较大。

事实上,除了对通胀保持警惕和理性,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经济体国家的通胀的确也面临着更大的风险。最不可忽视的因素是,在物价指数构成中,这些国家食品所占的比重过大,亚洲一些国家竟然占到了45%。所以,对新兴经济体国家来说,通胀不仅仅是一个货币问题,处理不好,往往会演变为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既要确保通胀可控,又要顾忌不能“用力过猛”,这让以中国为首的新兴经济体国家也的确面临不小的压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说,任何经济政策可能都有负面作用,中国在调控措施里用数量型的工具比较多,从宏观紧缩以来,提高了十几次存款准备金利率。但是在价格工具上比较审慎,特别是在利率和汇率上的使用上比较审慎。

由于新兴市场国家去年共为世界经济贡献了72%的增长率,尤其是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所以,应对此轮通胀的效果自然对世界经济影响巨大。而我国经济也会不可避免地受到越来越多的外部环境影响。要加强我国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和应对能力,科学理性决策,合理平衡风险,在保持经济增长动力的同时,力争有效遏制通胀,让中国这列充满着希望的列车,继续平稳地前行。

(《焦点访谈》2011年6月20日。)

政府的政策法规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深刻影响。大众面对新的社会环境或新的政策出台总会产生一定的疑惑,如果不及时为大众排疑解惑则有可能影响政策的贯彻落实。因此广播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有责任为大众分析社会现状,并解读相关政策。2011年6月20日的《焦点访谈》以《新兴经济体应对通胀》为主题为受众分析了新型经济体国家出现通胀的原因,以及对“中国经济即将硬着陆”的说法进行解读。在节目中,创作者引用多项数据及既定事实说明了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对世界的影响,并客观分析了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形势,让受众以发展的眼光看待我国目前的局势。此新闻评论节目不仅引导受众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发展环境,还对我国的相关经济政策的实施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第二,评论时深入浅出,挖掘新闻事实的潜在意义,与社会现实相联系,帮助受众以联系的眼光认知现实。

案例

《明星吸毒 毒害社会》

中国网络电视台消息:我们离“6 · 26”国际禁毒日越来越近了,今年的主题是青少年与合成毒品,而青少年很容易受到他们心中的偶像的影响,甚至效仿他们的行为。而这些年,人们不时会听到娱乐圈传来明星吸毒的消息,一些正值巅峰的演艺明星不仅因吸毒毁了事业,甚至家破人亡。那么,他们为什么会吸毒?毒品让他们付出了怎样的代价?他们的教训又会给青少年带来什么呢?

明星吸毒带来的危害

根据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1年禁毒报告》显示,在去年查获的11.94万名滥用合成毒品人员中,35岁以下青少年占比超过80%,其中18—35岁有9 .1万名,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有5 000多人。小翟今年19岁,15岁时,因为偶然了解到自己崇拜的一个明星在吸食毒品,就好奇地学着尝试了几次,就这样,吸毒成瘾。

作为长期研究药物依赖、酒精依赖课题的专家,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副所长、中国毒理学会理事郝伟从科学的角度告诉青少年,明星通过吸毒来找灵感的说法纯粹是谬论。

作为公众人物的明星,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引起广泛的社会关注,尤其是对青少年会产生巨大的示范效应。涉世不深的青少年会误以为明星吸毒是一种时尚,从而去效仿明星们的这种做法,甚至会认为这样做是赶时髦,是要找一种明星那样时尚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