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广播电视新闻评论(高等院校影视传媒书系)
18100700000041

第41章 广播电视新闻评论制作(5)

二、论据

电视新闻评论的论据就是用来阐明评论者论点的材料和证据,是引导观众进行判断和推理的基础。论据的作用主要在于形成对新闻事件的论点、引发议论和证实个人提出的论点。作为拥有着广大受众群的电视新闻评论,唯有充分的事实证据和缜密的理论思维,才能获得观众的认同和信服。

在电视新闻评论中,评论者所使用的论据通常有两种,即事实性论据和理论性论据。事实性论据,包括对能直接或间接证明论点的当事人的访问和事件事实现场的回顾,以及相关的历史资料、统计数字等。这些证据通常会在节目中用画面、录音或声画以同步的方式播出,能极大增强评论的说服力。理论性论据,则主要是评论者通过缜密的逻辑思维推理,或使用已经被实践所证实过的论断;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以及现行的法令、条例,科学的定理和法则,公认的道德规范等。

(一)论据的要求

论据是为证实论点的正确性。因此,在电视新闻评论中,论据首先务必要具有真实性、典型性和科学性。缺失了真实性、典型性、科学性的论据将是不堪一击的,是无法对论点起到支撑作用的,也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今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多媒体编辑软件的广泛使用和不断升级,使得修改原始资料中的图像、声音,逻辑关系、时间关系等成为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评论者在选择论据的时候,首先要对论据作为事实的真实性作出要求,才能使论据真正实现解释论点的功能和任务。

其次,论据的选择务必要结合评论的时代背景以及受众的接受模式和心理特征。论据是为论点服务的。评论者在提出自己的论点时,都是经过对新闻事件的背景、缘由、现状等精心梳理和思考后得出的。因此,评论者在选择论据时,务必要考虑当前所处的时代阶段以及论据中的事实所处的时代背景,要保证两者的内在一致性和承接性,才能真正说服观众。另外,在具体的评论过程中,评论者应充分发挥论据的说服和论证作用,电视新闻评论更应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声画同步的优势,在评论的过程中,能充分调动评论者所提及的相关事实材料,并及时呈现在屏幕上,与观众一起探讨和接受。

再次,论据的选择和使用务必坚持与论点形成统一。这就要求评论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全面掌握与新闻事件相关的材料,并从大量的材料中研究事件的内部联系,分析其内在规律。论据不在多而在精,论据的选择一定要有针对性和说服力。

最后,观众对新闻评论的选择有很多,若评论者能充分发挥电视媒体的优势,选择恰当的论证方法,不仅能吸引观众的注意力,而且增强了论据的说服力,有助于论据和论点的统一。常见的论证方法主要有归纳论证、演绎论证、类比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反证法、归谬法等。

(二)新闻事实的多视点用途

所谓新闻事实的多视点,就是指要从多个角度、多个视角对新闻事实进行报道和分析。新闻事实的多视点,不仅能让受众更全面地了解到新闻事件的各个方面,而且能增加新闻评论的“厚度”和“广度”,为受众提供更全方位的认知视角,更理智地认识新闻事实,并客观指导个人的社会行为。

2010年10月20日,西安音乐学院大三学生药家鑫撞人并刺死伤者案,经媒体披露后成为舆论焦点。2011年3月23号,西安市中级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故意杀人罪对药家鑫提起公诉,并择日宣判。中央电视台《新闻1+1》栏目在2011年3月23日的《药家鑫:从撞人到杀人》专题评论对药家鑫案进行了评论。

在这一期的节目中,邀请到的是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嘉宾在对药家鑫的犯罪动机、犯罪过程以及可能承担的刑事责任进行了评析的同时,更深刻地反省了当前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和社会的影响。

案例

《药家鑫:从撞人到杀人》

(主持人)您是搞犯罪心理学的,您从目前得到的关于这个孩子(药家鑫)的报道,您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年轻人?

(李玖瑾)首先说了,非常遗憾,我觉得他是受过一个良好的音乐教育的孩子。因为我们常常说,音乐可以熏陶人的这种情操。但是这个事恰恰发生在一个喜欢音乐,而且钢琴已经达到很高水准的这样一个大学生身上。所以,很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作为一个大学生,他能进入到这个层面的话,很多人的认知,应该说他的心理已经达到了一个比较成熟的水准,他能够知道一个事情的轻重。但是当这个事情发生的时候,人们最开始不能理解,他本来是一个很轻的事情,为什么却做出了这么一个结果。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就是药家鑫在成长过程当中,他心理的发展过程缺失了很多的东西。从目前来看,我认为缺失的很重要一点是他的观念。我们常常说一个人做与不做就在一念之差,就有一个问题了,这个“念”是什么?“念”我们常常说是人的心理当中制动的东西,什么叫制动?比如车要开起来,必须要有刹车,如果没有刹车,这个车开起来是非常危险的。心理也一样,当你有需要、你有欲望、你有很多努力的时候,哪些事情该停,这个停与不停取决于什么?一个,除了你的能力不及,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观念。

(主持人)您说这个问题,当我们看药家鑫这个年轻人成长背景的时候,他父母都在,而且父母对他严加施教,所以他才能在今天上了一个非常好的大学,而且受的是专业的音乐教育,他才能有今天。那为什么他会在这方面,比如说在人生哪些方面,框框(道德)这方面会有这么大的缺失?

(李玫瑾)这个问题我觉得特别好。也就是说我们要明白,孩子在成长过程当中,我在以往的教学当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心理抚养。心理抚养是什么意思?现在很多孩子,可能我们给他一个很好的家庭物质条件,让他受到一个良好的教育。整个这个过程你觉得已经塑造了一个有能力,能够自食其力,而且能够成为很有修养、很有礼仪的人。但是他中间会有一些心理上的缺失,心理缺失来自于哪儿?比如说情感上的叫亲子陪伴,这个陪伴和不陪伴,对人的感觉是不一样的。第二,在他耳边经常唠叨。比如我见犯罪人经常会问他们一句话,就是你从小到大,你印象当中妈妈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尤其是管教你的时候是什么话,我们就会发现很多犯罪人皱着眉头想半天说,不记得了。说明什么?说明他没有耳边的唠叨,这个唠叨一个是没有,一个是可能他根本不记得。这个东西的结果是什么?他就没有观念。比如有些孩子会告诉我说,我爸爸常说的一句话叫“人穷志不穷”,还有的说“丢什么不要丢面子”。像这些问题都让我们看到的是平时家庭的这种给予孩子心理上的东西非常重要,而我们看到药家鑫他从小到大练琴,父母只是让他练琴,甚至把他关到地下室去让他练。刚才我讲的这两个东西都很少。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知道,练琴它有什么特点?包括我们看郎朗,他介绍他的情况,曾经他父亲跟他讲,你不好好练,我就把你弄到楼下,然后我也跳楼。所以人在这种情况下,他有一种被迫的和强制的背景,他往往会变得慢慢冷漠下来,这种冷漠可能会让他(琴)练得很好,但是什么都不当回事了。所以我觉得他缺少的是一种心灵上的交流和这种心理抚养,交流的情感和观念这两个东西我认为他有缺失。

……

(主持人)本台记者已经对药家鑫进行了采访,但很可惜,我们还没有拿到采访的内容。李教授给本台记者采访的时候提供了这样一个采访清单,其中列出了您关心的一个问题,我发现您有这么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就是问药家鑫,你拔刀去刺向那个年轻女人的时候,她会有喊叫、乞求、呻吟,那么在这种声音中,你共扎她六次,现在回想,你当时是什么样的心理和心态。您为什么要提这样的问题?刚才听了他对他从小长大这个过程,您觉得您对这个问题会是什么样的解释?

(李玫瑾)在这之前我是没有看到这一段的,我现在看到这一段,我突然就明白了。心理学上有一个词,经常叫强迫行为,强迫行为是什么?他做的这个动作往往不是他的一种兴趣动作,而是机械地在做,这个动作往往会变成一个什么?替代行为。所以我现在突然明白什么呢?你刚刚问我的这个问题,也是我要问药家鑫的问题,他拿刀扎向这个女人的时候,我认为他的动作是在他心里有委屈、在他有痛苦、在他有不甘的时候,却被摁在钢琴跟前弹琴的一个同样的动作。

……

而也正是嘉宾“摁在钢琴跟前弹琴的一个同样的动作”的评论,让观众对这期节目产生了怪异的感受,甚至有网友在微博上喊出“这样报道药家鑫案我们伤不起!”

这一事件以及中央电视台作为主流媒体对该事件的评论在社会上受到了强烈的关注。

常州电视台《都市新闻坊》法律顾问曹波作为嘉宾对该新闻事件发表了评论。

“交通事故发生之后,只要我们肇事方对当事人进行及时的救治,通常情况下不会涉及刑事责任。即使由于你占了主要责任以上,导致被害人有很极端的(结果),比如死亡,可能要涉及刑事责任,只要你对他进行积极救治,进行积极的赔偿。通常是会获得当事人的谅解的……这些天来,药家鑫案的庭审也促使公众展开了罪与罚的辩论、教与养的反思,药家鑫的悲剧在于缺乏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法律的敬畏,如何能让人在成才前首先成人,这需要家庭和社会来共同思索和解决。”

《新华纵横》以“药家鑫事件折射教育弊端”为题,结合药家鑫事件和其同门师姐李颖的冷血言语,对中国在教育过程中只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人格、法制和道德素养的弊端进行了指责和批判。

【解 说】正当人们对这一事件进行反思、讨论之时,药家鑫的师姐李颖在其微博上贴出认同捅人行为的帖子,迅速引来网友激烈的讨论;也有网友哀叹,大是大非面前,竟不明事理,如今的大学生们难道都在学习知识而忽略了道德、法制的培养?有关专家、学者认为,药家鑫的极端做法以及李颖的言论,传递出中国教育的危险信号。

【同 期】(西北政法大学教授 冯雪)明显地可以看出他心理的不健康吧。 我觉得他心理的不健康应该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不是说我们就说学校法制(教育)缺失,或者他的家庭(教育不当),应该是多种因素综合起来的。像这些我们都应该反思什么呢,就说我们现在的法制教育在中学的形式,包括在中学的这个方法应不应该进行改革。

【解 说】有关专家还认为,除了心理问题外,李颖的言论,直接体现出她和药家鑫极端自私的扭曲价值观。

【同 期】(陕西省社科院副院长 石英)我们整个的这个教育,从小这种就是有意无意地,不是说是每个家庭去教育这些孩子要自私,不是这些家庭去教育孩子要瞧不起农民。但是整个社会的价值导向,它偏离了一个正常的轨道,使得人们就是认为好像只有那些人才算是成功,这样的人就是成功的人士(他们)才能活得像个人,其他人甚至都不值得活了。这种潜意识当中的心理这才是导致药家鑫的悲剧,乃至还甚至抱有跟药家鑫同样想法的这些人悲剧的一个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

(演播室主持人)药家鑫撞人后杀人的恶性事件以及李颖的“冷血”言论让很多人感到愤慨。由此也暴露出了中国教育的弊端,如果只强调知识传授,而忽视人格、法制和道德素养,我们不知道,是否还会出现下一个药家鑫、李颖,但愿这一悲剧能带给人们更多的警醒……

电视新闻评论节目就药家鑫撞人杀人事件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和评论,不仅让观众能更理性地对待这一新闻事件,而且能从这一个案中透视出更深刻的社会现象。

三、论证

所谓论证,就是运用论据说明论点的过程,旨在完成论点和论据两者的统一。对于电视新闻评论来说,论证是一个动态的、充满刺激感的过程,是评论者引导观众积极思维的阶段,是评论者通过个人语言和电视画面、音响等征服观众、证实个人观点的阶段。论证过程要符合逻辑,做到严密而准确。

论证方式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也可以论证原观点的片面性和错误。立论就是从正面直接阐明客观事物的真理,以证明原观点的正确性;驳论就是用证据来反驳他人的观点,在驳论的过程中也可阐释、宣传自己的观点。

(一)立论

立论就是创作者对所选的论题作出自己的论断,提出自己的见解。选题确定以后,首先要在选题范围之内展开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广泛地占有材料,精心选择,深入分析,从中发现可能的立论角度。电视新闻评论中立论,指的是评论者对一个新闻事实所做的主要论断或结论,是评论者整个论述阶段的中心思想和根本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