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新论
18099800000028

第28章 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实践与策略(8)

2.课程资源

研究生阶段应该大量涉猎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领域。由于国内在过去对外语教学研究的重视程度不够,相对封闭,所以资料比较匮乏。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国外外语教学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不断被引进和利用,促进和推动了外语教学领域的研究和探索。但重庆地处西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在图书资料和学术信息方面渠道还不太通畅。另外,我校的英语教学这一学科在现代化教育技术的运用方面还比较落后。

3.课程覆盖面

由于英语教学涉及相关学科知识面广而研究生课程学制时间较短,因而在最主要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心理学、教育学和文化这四大板块里只能开设几门有限的课程。师资的不足也使得开出的选修课数量不多。大量与学科相关的知识还只能靠学生自己去阅读,教师缺乏科学系统的定期指导和必要的检查。

进入英语教学硕士课程学习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英语专业大学本科毕业生(其中大部分又是学的英语教育专业),已经具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英汉两种语言的互译能力。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他们的英语语言水平也参差不齐,如何在英语专业研究生阶段强化英语语言的实践训练,有效地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尤其是口语能力)也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4.教学实践

外语教学不仅需要进行理论上的研究和探索,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践基础。所以国外许多大学在招收TESOL (英语作为外语教学)专业硕士生时都要求考生具有至少两年以上的英语教学实践经验。而进入我院英语教学硕士课程学习的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应届大学毕业生。他们有些人也曾经担任过一些零星的教学,但严格意义上讲,他们没有从事过系统的教学工作,缺乏教学实践经验。在硕士生阶段如何在理论学习的同时加强教学实践环节,并且把这两者结合起来,尚需要进一步加以研究和落实。

参考文献:

[1] 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Howatt, A.P.R..A History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3] Seliger, H.W., Shohamy, E..Second Language Research Methods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

[4] Stern, H.H..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 [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 Widdowson, H.G..Exploration in Applied Linguistics [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9.

[6]桂诗春.应用语言学[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 1988.

[7]胡文仲.英语的教与学[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9.

[8]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9]盛炎.语言教学原理[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

[10]束定芳,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实践与方法[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11]夏纪梅.现代外语课程设计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12]张正东.外语教育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作者:吴念)

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教学现状之反思

一、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强盛,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得到长足发展。高等教育扩招以来,研究生人数也有了较大的增长,其增长速度惊人:1999 年研究生招生人数为7 .23万,到2003年增至22 .02万,2005 年研究生在校人数已增至31 .6万。[ 1 ]音乐学研究生培养工作也得到长足发展。目前在我国承担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主要是九大专业音乐学院和各地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院系以及高等师范院校的音乐院系。

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所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应该是研究生培养重心和目标定位问题。对此,各个培养单位应该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讨。研究生的培养目标的定位,无外乎两种。一种定位认为:研究生作为我国高学历人才,长期以来培养重心一直定位为学术型,这符合学科化教学特点。另一种意见认为:由于近些年来研究生教育的快速发展,很多院校研究生的数量和规模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有许多的研究生毕业后并没有到院校或者科研单位工作。因此,研究生培养目标应该与时俱进加以调整,转移到为整个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

笔者认为,同其他专业一样,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不应该一刀切。社会对于研究生毕业有着多元化的需求,不同类型的院校在硕士研究生培养方面也各有千秋。因此,不同的院校应当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自己的音乐学硕士培养目标。此外,鉴于音乐学学科的不同专业有不同的要求,在同一院校的不同专业,也应有不同的培养目标。

对于大部分地方高师音乐院系而言,他们的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目标,定位应该偏向于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高师音乐院系,主要担负着为社会培养初、中学教师的任务。在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应当适当加大同教学紧密相关的教学内容的比重。其中的音乐史学等理论性较强的研究方向,也应适当的注重同教学的结合。声乐、器乐表演方向的硕士研究生,也更该注重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以便真正达到一专多能的要求,更加适应初、高中音乐教学的需要。

对于专业音乐院校而言,他们的音乐学理论方面(音乐史学、音乐美学、民族音乐学等)的音乐学硕士培养的目标,就应该定位为学术型人才的培养。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于音乐研究人才的需求也有不断扩大的趋势。专业音乐学院的音乐学系,承担着为社会培养高端音乐学研究人才的艰巨任务。前教育部部长陈至立曾在相关场合中指出过:“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主要渠道。”“作为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要有科学研究的素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2]在宏观培养音乐学研究型人才目标之下,专业音乐院校应该注重培养音乐学专业学的科学研究的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专业音乐院校的音乐表演类(声乐、器乐、作曲、指挥等)的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则应该注重研究生的实际表演能力的培养,力争为社会输送高水准的演奏家、指挥家和作曲家。这样的高水准音乐人才,不仅仅具有音乐表演方面的才能,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到音乐学的科研当中。尤其是那些与音乐表演有着密切关联的科研项目,就很需要有音乐技术又有科研能力的人才来承担。目前,由于国家考试制度的制约,在音乐学硕士研究生招生的过程当中,英语的分数卡得很死。因而,有很多专业优秀,但英语成绩不太好的本科毕业生无缘进入研究生阶段学习,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同时,一些专业比较一般,但外语水平较好的学生在这样的考试体制下,考上了硕士研究生。但其中的某些学生专业方面的潜力并不大。如何从现有体制下寻找一些突破口,以满足音乐表演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和整个社会对于高层次表演人才的需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音乐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建设和教学

在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过程中,课程体系的建设无疑是其中一个举足轻重的方面。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体系一般分为五个模块: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公共选修课、专业选修课以及专业方向选修课。

目前我国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基本上也没有脱离这五个课程板块的窠臼。因此,在现行的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培养中,在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亟待改善。

1.各院校的专业课教师或学生不重视公共基础课程的学习

公共课即公共必修课,或称公共基础课,公共学位课是指研究生要想获得硕士学位,所必须修完的公共课程。在各类院系的研究生培养方案中,大多数的院系公共学位课程的学分数一般都会占十几分。但遗憾的是,在教学过程中,部分专业老师、学生对此类课程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认为此类课程是学习专业课程的负担,缺乏积极的学习态度。影响了任课教师的积极性,使得教学达不到实际的效果。

经常出现的情况是上课的时间不能保证。很多学生选择在此类课程的时间里逃课,而任课老师一般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考勤并不严格。而公共基础课在培养研究生思维方法,掌握语言和数学工具等诸多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学硕士公共学位课程设置中,一般开设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等政治课。这些课程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思维方法训练方面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任课教师应注意将此类课程同音乐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应该紧密地联系学生的音乐实践和科研活动,这样就会提高学生的兴趣,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公共英语课程在课程总量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在音乐学硕士的英语公共课教学,应当同音乐学专业密切结合,注重专业外语能力的培养。上海音乐学院的公共外语课程,讲授的就是音乐专业方面的英文文献导读,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英语教学就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专业课程体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发展迅猛,很多高校目前都已开始招收音乐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培养一名合格的硕士研究生需要有一定的量的课程设置才能完成。很多学校都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不是根据学生的需要来开课,而是根据学校的师资状况来开设。因而无法兼顾到课程的全面性和系统性,课程结构不够合理,课程安排也不够科学。一些院校在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专业选修课程、跨学科综合课程、学术讨论性的课程设置不足,导致研究生接受面狭小,综合素质得不到应有的提高。从总体而言,目前在大多数院校当中,音乐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趋向强调的仍是基础性而非深度,课程体系的建构缺乏足够的广度和纵深度,课程内容缺乏应有的前瞻性和前沿性,这些状况还都有待进一步改善。

各学校应当根据自己师资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招收硕士研究生。如果确实没有足够的能力培养某一方向的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就不能盲目招收。同时,也可以在课程开设时,开展校际之间的合作,互相交流师资,以便扬长避短,满足教学的需要。

此外,音乐学硕士研究生的某些课程设置和本科阶段的课程存在重复的现象。有些课程本来是本科的课程,不管从名称上还是实际内容上都与本科课程相差无几。由于扩招的原因,有些研究生所读的专业同自己本科阶段的专业不同。他们需要补充学习本科阶段的课程。对于这样的学生,可以和教务部门协调,安排他们到本科班级去学习这些课程,没有必要再在研究生课程当中重复设置此类课程,以免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必要浪费。

三、学位论文写作、审核、答辩等环节存在的问题

硕士研究生要想获得硕士学位,必须要完成一篇合格的硕士论文,论文选题、写作、答辩的过程无疑是音乐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目前,音乐学类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单位,首先应该对论文写作的相关程序加以规范,尽量减少随机性的状况。

首先应该安排正规的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但目前的状况并不理想,有些院校不安排正式的开题报告,还有的虽然安排了开题报告,但是过于流于形式化。只要把教学秘书所发的表格填写上,基本上就可以通过开题。自己导师之外的其他老师,很少提出建设性的建议。这样的开题报告,缺乏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