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七次出兵北伐曹魏,出祁山(今甘肃西和县西北)的只有两次。而这七次中,第四次是防守,蜀魏并未交战,第五次只出偏师,诸葛亮没有亲临前线。因此后人称诸葛亮是五次北伐。“六出祁山”的说法出现于小说《三国演义》,由于《演义》在民间的影响力较大,因此“六出祁山”也渐渐成为诸葛亮北伐的代名词。
【阿龙看热闹】
诸葛一生太操心
毛泽东老人家有言,“诸葛一生唯谨慎”,谨小慎微得过了头,必然就是太操心,事无巨细都亲力亲为,最后死在这上面了。万事太操心,自己辛苦,别人也得不到锻炼。这就像有些父母,总把孩子带在身边,抱在怀里,这样的孩子永远也长不大。父母去世后,这样的孩子又如何生存呢?相信自己,相信孩子,给别人一片天地,也就给了自己一片天地。双方各司其职,各自干好各自的事,岂不比一个人什么事都干来得强?
7、 司马懿装病
公元239年,魏国的最高统帅曹睿病死,他那个抱养的儿子——8岁的曹芳——继承了帝位。曹睿在临终前把他的同族兄弟曹爽和老干部司马懿都叫到床前,嘱咐他们要同心同德,紧密团结在新领导的周围。
起初曹爽还打算跟司马懿和睦相处,但俗话说“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他那些狐朋狗友都想跟他多沾点光,就鼓动他说,凭咱大哥这皇亲国戚的身份,还要跟个外姓人分庭抗礼,真是太委屈了,不如让司马懿滚蛋算了。曹爽就跟小皇帝说,司马懿年岁大了,应该让他回家养老。小屁孩啥也不懂,就由着曹爽安排了。
曹爽抢到了兵权,从此高居万人之上,每天尽顾着吃喝玩乐,不是进山打猎,就是大兴土木,把自己的王府装修得像皇宫一样。他的弟弟常常劝导他,哥哥位高权重,是恐怖分子袭击的重点目标,应该注意自己的安全,没事最好少到外面打猎,省得后院起火。曹爽不屑一顾地说:“我有兵权在手,哪个敢在太岁头上动土!”
曹爽逍遥地过了十年风光日子,突然有一天想起了司马懿,很久没见,不知那老家伙在干些什么。就派一个叫李胜的到司马懿家里打探消息。
司马懿多么狡猾,一听说李胜来访,就知道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他马上把自己弄得蓬头乱发,上床抱着棉被,还让两个丫环在旁边侍候着,弄出一副久病不愈的样子,才把李胜请进来。
李胜一看司马懿抱着被子在床上,赶紧鞠了一躬说:“很久不见大人,怎么病成这样啦?皇上派我到荆州任职,特意向大人辞行来了。”
司马懿说:“并州靠近北方,那里寒冷,要注意身体。”
李胜见司马懿听错了,就纠正说:“我是去荆州,不是并州。”
司马懿笑了:“你从并州来的?”
李胜再次强调是荆州,司马懿仍然装糊涂说:“啊,原来是从荆州来的。”
李胜问旁边的人,他怎么这么糊涂啊?旁人告诉他老头耳朵有点聋,李胜要来纸笔,写在上面给司马懿看,司马懿看了装作恍然大悟地说:“啊,我的耳朵坏掉啦,你此去多保重啊。”说完就指着自己的嘴表现出很难受的样子,两个丫环也积极扮演配角,赶紧把茶水送到老头的嘴边,结果呛了气管,水洒了一身。司马懿顺势倒在床上,费尽力气地说:“我已经老朽病衰,活不了几天啦。几个儿子也不成器,还请你多多关照啊。”接着就声嘶力竭地喘上了。
司马懿这段煽情的表演可把李胜唬住了,回去向曹爽一报告,曹爽马上幸灾乐祸起来:这老东西快死了,我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过了一段时间,曹爽请皇帝到郊外去祭拜先祖,他带着几个弟弟还有满朝文武一起出城。有人劝谏曹爽说,不要把兄弟们都带出去,总得留个看家的,万一发生什么变故谁来坐镇啊?曹爽对这种让他扫兴的人一向十分反感,声称谁再敢胡说八道就要他的脑袋。
得到这个重要情报,老狐狸司马懿的病奇迹般地好了,耳朵不聋了,嘴巴也不干了,立马带上他的嫡系部队撒脚如飞奔向皇宫。司马懿先是找到与曹爽不和的郭太后,告了曹爽祸国殃民的状,请求废掉曹爽的一切职权,太后向来知道司马懿不是一般人,哪敢对他说个不字。搞定了太后,司马懿马上派人把他写好的举报信给皇帝送去,自己带兵奔向曹爽的家。
等曹爽得到消息,全家都被司马懿端了。司马懿怕曹爽溜走,还特意派人来对曹爽说:司马懿指着洛河发誓,他只是要夺取兵权,绝不伤害你的性命。曹爽的死党认为司马懿的话不可信,建议他挟持皇帝逃往许都,在那里照样称王称霸。曹爽拿不定主意,他怕自己逃走后家人会被处死。
曹爽思前想后辗转了一夜,最后还是决定不逃,死党来催促他,他却如释重负地说:“我决定退出政坛,做一个土财主不也是衣食无忧吗?司马懿是我的旧交,他的话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信了。”死党气得一面哭嚎,一面骂他是只蠢猪就四散逃走了。
曹爽相信了司马懿的山盟海誓,就进城去自投罗网,结果司马懿杀了他的全家,还诛灭三族。从此魏国大权就落入司马氏家族的手中。
【阿龙看热闹】
真相往往藏在表面之下
司马懿装病以混淆视听这招,其实在历史上已经屡见不鲜了。比如孙膑就曾装疯,以逃过庞涓的加害。不过很显然,只要知己知彼,演技到位,这招任何时候用起来都很顺手。
我们总想查明很多事情的真相,但又往往被表面的假象所欺骗。这种时候,不如静下心来,细细推敲一下。要知道,真理是经得起千锤百炼的,而谎言,总是会不攻自破。
8、 曹髦“造反”
公元254年,司马懿的儿子司马师废掉魏帝曹芳,改立曹芳的堂兄弟曹髦为帝。
曹髦刚刚14岁,司马师认为他应该是个称职的傀儡,但曹髦却正儿八经地干了起来。他派人到各地考查官员的工作,了解民间疾苦,还以身作则提倡节俭,抚恤为国捐躯的将士家属。
眼看着傀儡皇帝的声望与日俱增,司马家族非常担心,他们强迫曹髦授予一些特权,比如见到皇帝不用行礼,还可以带剑上殿,想用这些行为艺术来抬高自己的身价。司马师死后,他弟弟司马昭更加嚣张,从来不给曹髦一个好脸色,平时在家还穿着龙袍,开始提前体验皇帝生活。
被司马家欺压了6年,曹髦心里十分郁闷。有一天几个近臣想要哄他开心,就报告说宁陵井中出现了黄龙,是大祥大瑞的好兆头。但曹髦听了并不高兴,反而叹惜着作了一首诗,大意是:伤感真龙受困,不能腾跃深渊。盘踞在井底下,还要看着泥鳅、黄鳝手舞足蹈。
有多嘴多舌的家伙就把这几句诗向司马昭汇报了,司马昭非常愤怒,张口骂道:“黄毛小子自比真龙,这也太不懂事了吧?”他的死党贾充自告奋勇地说:“不如我替大哥做了他!”
没多久,那些讨好司马昭的大臣纷纷要求皇帝加封他为相国和“晋公”,赐予最尊贵的“九锡”(九种礼器)。这就意味着,皇帝是万岁,司马昭也到九千九百岁了,一伸手就能把皇帝拉下马。曹髦不敢拒绝,全部批准。司马昭还按着宝剑质问曹髦,我司马家为曹魏立下大功,你为什么把我们比喻成泥鳅和鳝鱼?这是对我们名誉权的严重侵犯!曹髦看着他恶狠狠的面孔,一句话也不敢说。司马昭冷笑着扬长而去。
曹髦回宫后越想越憋屈:好歹咱也是一代枭雄曹操的后人,仪表堂堂德才兼备,难道就这样窝窝囊囊地活一辈子?他找来平时对他不错的三个大臣——王经、王沈和王业,对他们说:“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等着被他侮辱废黜,你们帮助我讨伐他吧!”
王经一听这孩子大白天说起梦话,赶紧劝他说:“从前有个鲁昭公讨伐他的权臣季氏,结果丢掉自己的国家流亡在外。司马家掌权已经不是一年两年的事,陛下仅凭身边几个侍卫是打不过司马昭的,冲动是魔鬼,该忍的时候就得忍,您可不要太调皮啊!”
曹髦已经下了决心,他想:如果这样都能忍下去,以后要忍的岂不更多?与其苟且偷生,不如轰轰烈烈地搏一场,就算死了也认了。他把写好的表决书摔到地上,自己奔后宫准备去了。王沈和王业一看这孩子没救了,非要拿一鸡蛋去碰石头,心想不能拿全家九族跟去陪葬,于是脚底抹油就去给司马昭送信了。
曹髦到后宫发表了一番慷慨激昂的演讲:大魏皇帝要拨乱反正啦!司马家都是些纸老虎,我们今儿就要给他们点儿颜色瞧瞧!一些忠于他的侍卫还有不谙世事的仆人深受感染,加入了这场惊天动地的暴动。不一会儿,只见曹髦手持宝剑站在辇车上,率领着这支三百多人的敢死队高喊革命口号就冲了出去!
王经跪在地上苦苦相劝:“陛下此去如同羊入虎口,不是老头我怕死,实在是明知不可为呀!”
曹髦也不理他,一路呐喊着奔向宫门,迎面撞见司马昭的异母弟弟司马,曹髦大喊一声:“我是皇帝,你想弑君犯上吗!”司马自幼饱读诗书,对君臣之礼还是很在意的,于是乖乖地让开了。
曹髦一看“皇帝”这个职称还真管用,一下增强了信心,继续往前冲,但随后他就遇到那个一直想为司马家立功的贾充。贾充可不管什么君臣之礼、父子纲常,他看到手下的士兵不敢跟皇帝动手,就指着大将成济说:“为大哥效忠的时候到了,你还等什么呢?”
成济整个一缺心眼儿,拿着一杆标枪就跳出来,还回头问贾充:“是杀还是绑啊?”贾充就说:“老大已经说了,活的不要!”
曹髦还想拿皇帝职称吓唬成济,但成济不由分说,咔咔两枪就把曹髦刺透。曹髦的暴动就这样失败了,他也咽了气。司马昭匆匆忙忙地跑来,一见曹髦躺在血泊之中,立即发挥老爹遗传的表演天赋,一面拿脑袋撞车辇,一面嚎开了:“我的天王老爷小祖宗,你怎么就这么走了啊?”——显然这事跟他没关系。
既然司马昭不想承担弑君的罪名,总得找个替罪羊吧。有人说只有杀了贾充才能平息此事,司马昭舍不得这个大功臣,于是眼珠子一转,还是杀成济吧,他可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刺死皇帝的人,做替罪羊最好不过。成济这个恨哪,尽管他大声喊冤不止,还是被砍了脑袋外加诛灭三族。老臣王经的全家老小也英勇就义了。
司马昭觉得马上篡位不合时宜,又找了曹操的一个孙子曹奂,把他当做过渡期的傀儡。
阿龙辞典晋祚不得长远
晋明帝司马绍的时候,一次问王导司马家的祖先是怎么得到天下的。王导就说了司马懿到司马昭的事。说到司马昭杀曹髦,司马绍转过脸去,对王导说道:“真像你说的,祖先靠阴谋杀伐得到了权力、天下,那么晋朝的天下是不会长久的。”(若如公言,晋祚复安得长远!)
【阿龙看热闹】
隐而不发
历史上的傀儡皇帝不少,但能成功夺回权力的,却是少之又少。唐朝的时候,唐文宗因为受制于宦官,也联合几个大臣策划政变。几个人还不等准备好呢,就着急地以看甘露为由,想借机行刺宦官仇士良。结果政变没成功,反而使数千人丧生,就连皇帝唐文宗都在幽禁中郁郁而亡。
很多时候,我们在做事时,之所以没有成功,不是缺少信心,而是少了一份等待时机的成熟耐心。越到要成功的紧要关头,我们越应该沉着冷静。隐藏锋芒,有时也能为成功增加一分胜算。
9、 邓艾取蜀
公元263年8月,魏国实际的大当家司马昭任命钟会为镇西将军,邓艾为征西将军,调集18万人马分道攻打蜀国。
诸葛亮的接班人姜维驻扎在边关,眼见魏国大军压境,赶紧写信向领导刘禅报告,让他派人到东吴求救。刘禅是个糊涂蛋,凡事不跟大臣商量,全由宠信的太监决定。这个损人不利己的太监说,姜维为了表功故意夸大其词,领导不用担心,等我找个神仙来算一算。一个巫婆来到宫里,上蹿下跳了半天,告诉刘禅天下一片太平,过不了几年魏国的皇帝就会卷铺盖滚蛋!从此各地的告急文书都被这个太监藏了起来,成都城里依然歌舞升平。
魏军分路进攻,已经夺取了不少城池,姜维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算把钟会率领的魏军主力堵截在剑阁天险。剑阁那是一夫当关万夫也开不了的地方,钟会也不能插上翅膀飞过去,就被姜维给拖住了。
这天邓艾来见钟会,一见面就恭喜说:“钟将军取得汉中,这可是头等的大功啊,不过剑阁也要早点儿拿下来呀,咱不能总跟这儿耗着。”钟会心想我也不愿意跟这儿耗,就问邓艾有什么办法。
邓艾谦虚了半天才说:“我想带一支人马走阴平小路,奇袭成都,到那时姜维肯定赶着去救成都,将军再打剑阁不就容易了吗?”
钟会装作很欣赏的样子说:“邓将军这个计策太好了,那你就赶紧出发吧,我在这等你的好消息。”他在心里却偷偷取笑邓艾:你的脑袋不是让驴踢了吧?阴平小路是个死胡同,如果被蜀军截断退路,就要饿死在山谷里,你恐怕是想立功想疯了。
邓艾派他的儿子邓忠带领五千人去做工兵,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随后他自己带上三万人马,每走几百里就留下三千人扎营。这年十月,邓艾到达阴平峡谷,身边只剩下两千人,再走七百多里也没有人烟,前面还有一座山势陡峭的“摩天岭”。邓艾抛弃了战马,徒手爬到岭上,走着走着就看见邓忠和那些工兵坐在路边抹眼泪,就大声问:“一群大男人哭天抹泪的像什么话,难道遇上狼虫虎豹?”
阿龙记事贴
乐不思蜀
刘禅作为蜀汉后主,只知道吃喝玩乐,毫无作为。不过他为中国文化倒是作出了一点儿贡献——奉献上成语“乐不思蜀”。一次,司马昭宴请刘禅,让歌女表演蜀地歌舞助兴。蜀汉旧臣们听了都流泪,刘禅却乐得直笑。司马昭看见了,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此间乐,不思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