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魏晋那些事儿(MBook随身读)
1787600000004

第4章 三国年间的那点事(2)

中国古人有个道理:事越急,越容易出错,所以正确的做法是,越急的时候越要冷静,把血气可劲儿地往下按着,坚决不让血压升高,坚决不让心跳加快。刘备这事儿,就是没做到冷静,接连的打击让他冲动了,结果就是损兵折将,差点儿老命也跟了关羽张飞一起去。有人把这情况总结成两句话,“急出错”与“悔不该”:先是事急的时候连出昏招,一意孤行,接下来错误酿成了,便是比谁都清醒也没有用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4、 七擒孟获

亭战后一年,刘备连憋气带窝火就撒手归西了。刘备一死,偏远的南方就有人开始造反,“南蛮四郡”的少数民族也被鼓动起来。

据说有一个小有名气的蛮族头领叫孟获,他召集南蛮三十六洞、七十二寨的头头,骗他们说:“朝廷要征收全黑的黑狗三百条、玛瑙三斗、三丈长的断木三千根!”各位头头一听,心想:这些东西上哪找去啊,这不明摆着刁难人嘛!难不成是找借口要杀我们吗?孟获一看激起了众怒,就提出造反自立的口号,首领们脑门儿一热就入了伙,孟获就成了造反派的领导。

刘备的宝贝儿子阿斗(刘禅)上台后,大大小小的事全听诸葛亮安排。诸葛亮一面要跟东吴讲和,一面还要恢复生产,重建军队,一时半会儿顾不上那些叛乱。过了两年,军队和粮草都齐备了,诸葛亮才决定亲自去收拾那伙乌合之众。

公元225年三月,诸葛亮的远征团开赴南方。第一次跟孟获交手,诸葛亮故意装作打不过,让军队撤退。孟获也不懂什么兵不厌诈,虎头虎脑地追了上去,结果陷入包围圈,被诸葛亮活捉。没想到,诸葛亮不但不杀他,还客客气气地劝他归降。孟获一看来了劲,咱只是一不留神中了诡计,要是真刀真枪地干,谁输谁赢可不好说。诸葛亮带他一起去视察军队,孟获十分不以为然,觉得蜀汉军队也不过如此。

诸葛亮大方地说:“既然你不服气,那我们就再打一仗看看,你回去好好准备。”部下们并不理解诸葛亮的做法,毕竟每次打仗都是要付出成本的。诸葛亮解释说:杀一个人并不难,但要让他心服口服就没那么容易了。这些人虽未开化,但绝不是武力镇压就能一劳永逸解决的。

孟获骑着诸葛亮给的马,飞快地跑回了老窝,他向同伙们声称,自己被俘后如何机智英勇,终于杀出一条血路冲了出来。然而没多久孟获又打了败仗,他冲那些洞主发脾气:都是你们不尽力,是不是背后出卖我?不砍了你们就不知道我的厉害!大伙一看孟获耍无赖,就私下里合计:这小子没文化,真可怕!还能成什么大事?跟他混下去只怕没什么好果子,咱不如投靠那位……猪哥大人吧!于是这些人趁着孟获醉酒,把他绑起来送给了诸葛亮。见了诸葛亮,孟获又狡辩说,这次被俘是我们窝里斗的结果,并不是你的本事。诸葛亮也不计较,又给他一次机会,让他拿出自己的本事来瞧瞧。

孟获使尽浑身解数,结果还是被活捉了四次。他每次都找个借口说不是他的错,诸葛亮又放了他四次。孟获自以为吃一堑长一智,被抓了六回,还当是培训进修了,觉得诸葛亮也就是那几个招数,这回都让他摸清了。许多洞主都不待见他了,孟获还想打个翻身仗。他听说有一个乌戈国,国王兀突骨号称“不食人间五谷,专吃毒蛇猛兽”,乌戈国的军队都穿着藤条编成的铠甲,那藤条都用油浸了很久,穿着它过江能当救生衣,打起仗来刀枪不入,方圆几百里没人敢招,没人敢惹。孟获就跑到乌戈国,连蒙带骗把兀突骨拉上了贼船。

兀突骨亲自出马,不,应该说是“出象”——人家骑大象来的,率领着上万藤甲军,浩浩荡荡地向蜀军扑过来。两军一交战,藤甲军刀枪不入,只有蜀军挨刀的份,兀突骨连打了好几个胜仗。

孟获嘱咐兀突骨说,诸葛亮就会在山野草丛里下埋伏,只要注意这个就不会吃亏。兀突骨就专挑没草没树的地方走,结果追到一个没有草木的山谷里,等藤甲军进了山谷,蜀军用干柴和碎石堵住了谷口。山谷里早就埋下了火药,蜀军从山上抛下火把,藤甲军身上的藤甲都是浸了油的,比干柴还易燃,沾火就着,火药也被引爆,刀枪不入的藤甲军瞬间都成了烤肉串。

孟获这个鬼东西,把乌戈国的藤甲军给报销了,他自己却没在队伍里,而是成了诸葛亮的俘虏。诸葛亮还要放他走,他却跪在地上不动了,孟获心悦诚服地说:“丞相捉我七次又放我七回,世界上不会再有这样的事!虽说我没念过书,但也知道羞耻呀!”他趴在地上向诸葛亮谢罪,发誓永远不会再反了。

诸葛亮让孟获做了当地的一把手,随后就下令整军收兵。部将们都认为好不容易收服了蛮族,应该留下驻军和官员来管理他们,防止再反。但诸葛亮却说,留下驻军就要耗费粮草军饷,还会引起新的矛盾,不如就用当地人治理,一不费钱,二不费神,有什么不好呢?大家听了无不佩服,于是收下孟获等人献上的财宝和牛马返回成都了。

阿龙辞典从俗从宜治边疆

诸葛亮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来治理南中,不仅减少了管理成本,而且使得当地人大大归心,这之后南中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这种不同于以前的通过法律的同化管理,而是从俗从宜的文化柔性管理,对后来影响极大。如唐对边疆少数民族的羁縻政策,就是这一政策的延续、发展。

【阿龙看热闹】

得人心者得天下

打仗这事儿,历史上能人多的是,光三国那会儿,名将就不少。但最有效的征服不是靠打仗,而是像诸葛亮的这种“以德服人”,把人心都给拉拢过来了,一揽子解决了根本问题。当然要达到这一效果,很有难度,既要有诚意,还要有耐心,尤其是自个儿得有点儿真本事,这就像慢工出细活,认真去做,出来的往往就是精品。想让异性死心塌地地爱上你吗?想结交千金不易的朋友吗?学学这招吧。

5、 马谡被斩

公元226年,魏国大领导曹丕去世,15岁的儿子曹睿上了台。老将司马懿荣升为骠骑大将军,掌握了魏国的大部分军队。

诸葛亮听说后,唉声叹气起来。大家很纳闷,一个15岁的小孩子上台,就把丞相愁成这样?诸葛亮摆了摆手,我哪是愁那个小娃子,我愁的是司马懿呀!这老匹夫重兵在握,对咱们大大的不利!与其被动挨打,不如我们先下手为强。

部将马谡站出来说,这有什么难的,我有一个办法,不用动刀动枪,就能除掉司马懿。大伙听他详细一说,还真挺靠谱,诸葛亮就按他说的办了。

过了不久,魏国人在都城的大门上发现了“司马宣言”,上面声称,曹睿那小子不配做领导,骠骑大将军要另立明主,识时务的赶紧归顺,等大将军的部队到了,一律片甲不留。小领导曹睿听到报告,那是相当生气,立刻派人去捉拿司马懿。司马懿背上这口大黑锅,差点掉了脑袋,虽然百般辩解还是被炒了鱿鱼。司马懿刚被弄回老家,诸葛亮的北伐大军就一路咆哮着杀向魏国,曹睿的脑袋转了三圈,觉得自己被人蒙骗了,只好做了一个艰难的决定,把司马懿又请了回来。

司马懿知道地处街亭有一条咽喉要道,是蜀军运粮的必经之地,就急忙奔向了街亭。很显然,如果粮草断了,北伐大业就没法进行下去,蜀汉大军只能卷铺盖回家了。

诸葛亮当然更清楚街亭的重要性,早就打算派人驻守街亭。马谡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总想摸摸司马懿这只老虎的屁股,他第一个跳出来请战。诸葛亮提醒说,司马懿人奸马滑,很难对付,跟他交手可不是闹着玩的。马谡一心想立个大功,他信心满满地表示:“丞相信不过咱,咱拿全家人的脑袋打赌,不行咱立个军令状,打了败仗提着头来见丞相!”诸葛亮看他这般坚持,只好让他去了。诸葛亮不放心,又嘱咐随行的人,一定要在大路中间扎营,让司马懿无路可走。

马谡到了街亭,看到路边有一座孤山,四外都不相连,就决定到那座山上扎营。身边的人赶紧阻拦,丞相已经交代要截道扎营,况且那山上连水都没有,如果被包围了哪还有活路啊?马谡非常自负,咱要的就是没有活路,这叫“置之死地而后生”!这叫兵法,这叫战术,你小子懂啥?不由分说就把队伍拉到山上。

司马懿紧赶慢赶,听说蜀军先占了街亭,心里也暗自佩服。但是一听到蜀军在山顶上扎营,司马懿乐得直拍巴掌,诸葛亮啊诸葛亮,你也有失算的时候!

第二天一大早,司马懿就把马谡的小山团团围住。马谡这下可真是置之死地了,手下的军士见到这个情形,都不敢下山。马谡挥着宝剑,大声喊道:“都愣着干什么?还不往下冲!冲啊!杀啊!”马谡自个喊了半天,没人动地方。军士们你推我,我推你,谁也不想先下去。马谡情急之下,咔咔就砍了两个部将,旁边人一害怕,就冲了下去,但是很快又被司马懿的部队给顶回来了。

这回任凭马谡怎么叫喊也没人下去了。山顶上没吃没喝,到了晚上,肚子都咕咕叫,有人干脆下山去投降。有人带头就有人跟风,不一会儿军士就跑了一半。司马懿又放火烧山,蜀军大营乱成一团。马谡东拉西拽,怎么也拦不住那些逃兵,最后只得带上一支残部拼死突围。

马谡丢掉了街亭,别的将领为了营救他,还丢了邻近的一座城,这可赔大发了。运粮的道路被司马懿占据,为了不饿死在异国他乡,诸葛亮只好下令退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摆脱掉司马懿的追击。

北伐大业因为马谡的自负而失败,他事先立过军令状,现在已经无话可说,马谡让部下把自己五花大绑,亲自到诸葛亮帐前请罪。

诸葛亮从前和马谡处得不错,不说称兄道弟吧,也有点儿哥们义气,如今走到这一步,没有任何退路。诸葛亮沉痛地对马谡说:“你以全家性命担保,立下军令状,如果不依法论处,将难以服众。不过你的家人是无辜的,你死后,他们仍然会按月得到抚恤,你就安心地去吧。”

马谡这会儿恨不得自己揪下自己的脑袋,他泪流满面地说:“咱自作自受,没的话说。我只有一个心愿,希望丞相能够像尧帝那样,虽然杀了有过错的鲧,但却不记前嫌,仍然重用鲧的儿子禹。”

诸葛亮也抹了一把泪说:“你我情同兄弟,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你不嘱咐我也不会亏待他的,你就放心吧。”

马谡在众人的惋惜中被砍了脑袋。诸葛亮想起刘备临终前曾经特意叮嘱他,说马谡人浮于事,纸上谈兵,不可委以大任,如今想起来只有后悔了。

阿龙辞典木牛流马

木牛流马传说是诸葛亮发明的一种在川蜀崎岖山路上运送粮食的工具。但由于年代久远,木牛流马是什么样子,自古以来,莫衷一是。有说是独轮车,有说是滑轮运输,等等。但随着蜀汉政权的覆灭,这种精巧而低碳的工具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阿龙看热闹】

责任要算清

诸葛亮筹划多年的北伐曹魏的战争,可以说就是因为马谡的失策,不得不戛然而止了。马谡在这场战争中一意孤行,不听取别人的意见,一错再错,诸葛亮的威信也因此受损。而诸葛亮将马谡斩首并自降一级,赏罚分明的同时也稳定了军心。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如果出了错,最不应该的就是逃避。只有直面自己的过错,勇于承担,才能让自己真正成长起来。

6、 死诸葛吓走活司马

自从诸葛亮遇到刘备的那天起,就注定要为“兴复汉室”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操劳一生。公元234年,为了对得起刘备的三顾茅庐,诸葛亮发动了对魏国的第五次北伐。

司马懿吃了几次败仗,有一次险些丢掉老命,他决定改变战术充当钉子户,深挖沟,筑高墙,你想强拆可没那么容易,就这么耗着。嘿!看谁能耗过谁。

司马懿不接招,可急坏了诸葛亮,一下急火攻心就病倒了。但是诸葛亮不抛弃,不放弃,亲自带上一支人马,来到离魏军营寨不远的五丈原驻扎下来。军队里能喊能骂的都被挑出来,每天坐在司马懿大营门外,什么乌龟王八蛋,爹妈老祖宗全给骂个遍。但司马懿把耳朵一塞,假装没听见。

诸葛亮看司马懿装聋作哑,就派人带上一套女人的衣服和头巾给他送去。司马懿听说诸葛亮给他送礼,不知道搞什么鬼,抖落开一瞧,血压当时就上来了!好你个诸葛亮,也欺人太甚啦,竟然骂我不是男人!但他咬了咬后槽牙,哼哼了好几声,强把这火压了下去,又装作不在乎的样子,好酒好菜地招待使者。使者也不客气,甩开腮帮子就吃上了。

司马懿在旁边陪着,拐弯抹角地打听,诸葛丞相最近身体不错吧,说实在的,咱还挺惦记他呢。这种问题算不上军事秘密,使者也没在乎,就实话实说:“俺们丞相为了大汉,那是鞠躬尽瘁肝脑涂地!但凡大事小情,都亲自过问,每天累得呀,饭都不想吃,做梦都想着报效国家!”司马懿听了暗暗高兴:吃不好又睡不好,还要每天操劳,恐怕活不多久啊。司马懿心里有了底,抱定一个信念,任凭如何羞辱就是不出战。

诸葛亮的病越来越重了,时不时地吐血晕倒。他知道自己活不多久了,就开始安排后事,保障他死后大军能够安全撤回汉中。8月23这天,诸葛亮带着一肚子遗憾离开了人世。

司马懿估摸着诸葛亮也快不行了。这一天他又观察到一颗大流星坠地,认为是诸葛亮的凶兆,就打算立即突袭蜀军大营。但是转念一想,诸葛亮诡计多端,这天上的星星也不一定可靠,还是派人打探一下再说。结果发现五丈原营地空无一人。司马懿听报非常高兴,看来诸葛亮真的死了!

司马懿抑制不住兴奋,心想咱叫你欺负了这么久,大伙都说咱害怕你,成天笑话咱,咱还不是为大局着想?这回要让你们知道,咱可是纯爷们!司马懿让两个儿子去调集大队人马,自己先领着近卫部队迫不及待地追击去了。远远地,司马懿望见蜀军绕过一座山角,他挥起马鞭给马屁股抽了几下,这马一激动也狂奔开了。

不料刚转过山角,轰隆一声炮响,逃跑的蜀军突然调头向司马懿冲过来,军中一杆大旗上写着几个大字:汉丞相诸葛亮!几十员大将簇拥着一辆四轮车,那车上羽扇纶巾的,不正是诸葛亮吗?司马懿大叫一声:“不好,老夫又中计了!”赶紧调转马头往回逃。

司马懿只听身后有人大喊:“老贼别走!你中了我家丞相之计,快拿命来!”吓得他险些掉下马来。魏军将士一看老大如此狼狈,不知有多少蜀军埋伏,也丢盔弃甲连滚带爬地逃命。军士们互相践踏,不知踩死了多少人。司马懿一直逃了五十多里,两个手下才追上他,拽住他的马缰绳,大声叫喊“都督不要怕!”司马懿摸着自己的脑袋问:“我的头还在吗?”大家赶紧告诉他,蜀军已经走远啦。

司马懿惊魂未定,看看身边的确都是自己人,这才喘了几口气,扯扯衣服定了定神,嘱咐大家注意放哨,回到自己的营寨去了。

又过了两天,魏军听老百姓说,蜀军撤退到上方谷时,哭声震天,遍打白旗,诸葛亮是真死了。大部队在前面撤走,只有一千人断后,而那辆四轮车上坐着的只是一尊木头雕像!司马懿这个后悔呀!想想自己被一个木头人吓成那样,实在是太没面子啦。

阿龙辞典六出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