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 用艺术感染女孩的心灵
女孩需要艺术的熏陶。但这并不是指每个女孩都要从小学弹琴,学画画,这些应该是兴趣使然。女孩可以不擅长艺术,但却不可以不热爱艺术。
艺术可以拓宽女孩的视野,增加女孩的见识,培养女孩良好的情趣。
一般情况下,女孩从3岁以后,开始对自我和环境具有审美要求。到了这个年龄段女孩会对自己的衣着等各方面,产生浓厚的兴趣,有些女孩甚至很早就在这方面有了敏感性。这个时候,如果父母对女孩进行正确的指导、引导、鼓励,女孩就会对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深谙交际技巧的女孩可以很快认识朋友,但要赢得尊重和好感,还需要有自己的见地和特长。
日常生活的感触琐碎细小,终日谈论生活是非,终归显得没有风度。而一个思想上站得更高的人,见地往往不同凡响,能赢得听众发自心底的赞叹。那么什么可以让人的灵魂站在更高的境界?答案是艺术。
提到艺术,很多人认为它代表古典音乐、美术、雕塑、舞蹈等具体的学科,因而很多家长以为将孩子送到艺术学校,学一门才艺就算是跨进艺术的门槛了,这其实是对“艺术”一词的片面理解。我们没有必要去用学术的观点讨论艺术的定义。通俗地说,艺术就是抒发、传递、调动思想情感的手段。
按照这样的定义,每一个人都可能是艺术家,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可以成为一门艺术。只要是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普通人的只言片语也可以是至理名言,就像创作《少女的祈祷》的那个姑娘,很多人已不记得她的名字,但她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流露在琴键上,成就了今天的世界名曲。艺术并不是专属于大师的,它属于每一个人,因而也就没有必要盲目地崇拜西方的交响乐和那些让我们迷惑的希腊神话。
不过,学习乐器、倾听音乐、参观画展等是培养艺术领悟力的直接途径,这一点已经得到很多家长的重视。不论孩子是否喜爱,家长都愿意花钱将孩子送进艺术学校去受熏陶。但是以这样的方式达到的效果是有限的,如果孩子自己不喜欢,反而会增加他的厌学情绪。
针对目前家长和孩子面临的学艺困惑,再去强调学习一技之长的重要性已经显得有点儿多余,我们需要面对的已经不是孩子学习艺术的资金投入的问题,而是如何让孩子与父母的相处成为愉快而祥和的艺术的问题。太多数家长寄希望于乐器,却忽视了自己对孩子艺术修养的引导作用。
希腊有个风俗,妇女在怀孕期间要观看美丽的事物,据说这是为了使孩子也能成为美丽的人。美丽的东西能使人精神愉悦、情绪放松,而愉悦和舒适能使人变得更加美丽。
教育家斯特娜夫人也建议父母要给孩子营造一个优美、舒适的室内环境。孩子的房间应选择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屋子;墙壁最好是有利于视力发展的暗绿色,上面最好挂有各种美丽的装饰,可以是名画的复制品;床要洁白,被子要软而轻;最好在桌上陈列一些孩子喜欢的雕塑。
与斯特娜夫人的主张相似的还有教育家洛克,他号召家长让孩子多接触音乐,并相信旋律可以刺激大脑的发育。
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处处留下了痕迹,即便是孩子对艺术的理解也不例外。能够对艺术有敏锐感知的孩子,心灵往往也敏锐纯洁,这样的心灵需要父母来呵护。说到底,还是要求父母本身需要有一定的涵养。
如果父母的言语和动作都粗俗不堪,又常常在孩子面前谈论是非、吵架骂人,给孩子留下的就会是一副市井小人的印象。一方面孩子会模仿,使自己成为一个缺少教养的人;另一方面,孩子的心灵也会被父母的大意损伤,这样的孩子即使面对青山绿水、天高云淡的美景也会无动于衷。
与孩子一起学习名著、排演戏剧、朗读诗文是很好的接触艺术的方式。做孩子的听众,让他在家里演奏乐器,就像开自己的演奏会一样,这是激发孩子学习的最好方式,也是让孩子的心灵感受到爱的最好方式。
当然,艺术的魅力不仅是激发心灵、调动情绪,它还能丰富孩子的灵魂,使孩子建立起一种对美的信仰和追求。有艺术修养的人,器宇轩昂、谈吐不凡,更容易赢得别人的敬重,这也是艺术带给人一生的宝贵财富。
021 完美女孩不能丢掉优雅气质
女孩应该学会优雅,不只是谈吐和举止,更重要的是性情。真正的优雅来源于丰富的内心、智慧、博爱,还有理性与感性的完美结合。
无论时代怎么发展,女孩都不能丢掉自身的优雅气质。
举止优雅的女孩,待人接物彬彬有礼、不卑不亢;
举止优雅的女孩,餐桌上行为得体;
举止优雅的女孩,不和父母顶嘴,不打断别人说话;
举止优雅的女孩,随时随地体贴照顾他人,尊敬和关心他人;
举止优雅的女孩,时刻把“请”和“谢谢”挂在嘴边。
……
在一般家长的观念中,总认为保养、装扮、训练等可以提升女孩的魅力,甚至认为这些就是女孩的魅力之本。然而,这些只是塑造女孩魅力的技术性手段和方法。事实上,正如我们所感受到的:任何有魅力的女孩,必定是内秀的。
内秀的女孩心地纯净,乐观向上;崇尚知识,追求文明;热爱自然,热爱艺术;恪守规范,摒弃庸俗。就像女孩美丽的容貌、美丽的头发、美好的身段要靠内养一样,女孩的内秀更需要天长日久的刻意培养。
作为女孩的父母,可以培养女孩一些安静的兴趣。例如折纸、下棋、画画、钓鱼、摄影、集邮等,这些活动有利于培养女孩安静、专注的性格。妈妈是女孩的一面镜子,要培养女孩的优雅气质,首先妈妈要做一个优雅的女人。如果妈妈说话的声音很大,又怎能对女儿说“小姑娘不可以这么大声说话”呢?
其实,要培养女孩的优雅,就要让她知道优雅的好处以及优雅的标准。
仪容仪表的整洁对女孩来说非常重要,父母应对女孩作出如下几点要求:要把脸、脖子、手都洗得干干净净的;勤剪指甲勤洗头;早晚刷牙,饭后漱口,注意口腔卫生;经常洗澡,保证身体没有异味;衣着要干净、整洁、合体。
父母应对女孩的站、坐、行以及神态、动作等方面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例如,优美的站立姿势要求身体直立、挺胸收腹、脚尖稍向外呈“V”字形;要避免无精打采、耸肩、塌腰,千万不能半躺半坐;走路要昂首挺胸,肩膀自然摆动,步速适中等。
父母要教育女孩,与人交往时要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理解和善意,要面带微笑,千万不要出现随便剔牙、掏耳、挖鼻、搔痒、抠脚等不良习惯动作。父母还要让女孩养成使用文明礼貌用语的好习惯,如经常说“您好、谢谢、请、对不起、没关系”等。父母还应告诉女儿,沉默寡言、唆重复,都是不正确的语言表达方式。
需要注意的是,父母向孩子讲解优雅举止的标准时,不要用训斥、命令的口吻,而是要循循善诱、谆谆教导。当优雅举止成为女孩一种不自觉的习惯时,女孩卓尔不凡的优雅气质也就形成了。
当女孩做出一些优雅的事情的时候,做父母的不应吝啬自己的表扬,而女孩则会在你的表扬中受到鼓励。
022 美育从鼓励女孩展开想象开始
虽说爱美是女孩的天性,但女孩对美的认识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误区。很多女孩并不能分清真正的美丑,觉得流行、时髦就都是美。甚至认为美就是擦口红,涂指甲油,涂香水,上课照镜子,手上、脚上常更换手链、脚链,等等。
这就需要父母对女孩进行审美教育,让她拥有正确的审美观。
女孩在培养审美观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不是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何为美,而是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性情、培养情操,学会以开阔的胸襟、从容的姿态面对人生。
对于女孩的审美教育,家长可以从抓住审美教育的敏感期入手。
意大利著名教育家蒙台梭利认为,自然赋予正在成长发育过程中的生命特有的力量。一个“人”或其他有知觉的生命个体在生命的发展过程中,会对外在环境的某些刺激产生特别强的感受力,以至于影响其心智的动作或生理反应,而出现特殊的好恶或感受,这种力量的强弱,我们称之为“敏感力”。
追求完美是女孩的天性,对于一个女孩来说,她可能吃不完一个蛋糕,但她一定拥有一个完整的蛋糕,因为那一刻不是为了吃而是为了拥有完美。
女孩对吃的和用的要求完美,是她审美敏感期到来的一个重要的征兆,之后女孩会突然把全部注意力集中到自己身上,女孩开始喜欢挑衣服,她们开始捕捉怎样让自己变得更美。
其实在女孩敏感期期间,父母要注意培养女孩审美的兴趣。女孩稍微长大一些时,我们可以选择绘画、音乐等方面优秀的作品给女孩欣赏。这个时期的女孩不知道什么是审美,但她们对美好的事物却有一种天生的敏感和好奇,如果我们再把作品和故事结合起来,比如,可以讲一些作者的经历和故事,这样女孩就会对作品以及作者产生浓厚的兴趣,我们的美育也就慢慢地开始了。
鼓励女孩展开想象。一个想象力丰富的女孩,总能对同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多方面去思考。一个缺乏丰富想象力的女孩,她的思想内容是贫乏、平淡无奇的,往往只能从单一的方面去展开想象,也只能唤起极少的表象。由此可见,没有想象力的女孩,她的审美能力就会很低。
要培养女孩的想象力,我们可以和女孩一起看看天花板的污渍或云朵的形状,在各自脑海中描绘出它的形象,然后彼此交换。做过几次后,就会出现效果。也可以鼓励女孩在公共汽车站看见某杂志周刊的广告,或是看了某本书的书名时,便想象其中的内容,然后与实际的内容作比较。还可以以琐碎的小事和资料为基础,要求女孩创造出一个故事等。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和女孩一起描绘云朵的形状,培养她的审美观
很多女孩认为美就是擦口红,涂指甲油,涂香水,上课照镜子,手上、脚上常更换手链、脚链,等等。这就需要父母对女孩进行审美教育,让她拥有正确的审美观。女孩在培养审美观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不是更好地感知和理解何为美,而是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在不知不觉中陶冶性情、培养情操,学会以开阔的胸襟、从容的姿态面对人生。
023 在一问一答中提升女孩的知性魅力
知性的女孩具有一种大气而非平庸的聪明,是灵性与弹性的结合。她既有人格的魅力,又有女性的吸引力,更有感知的影响力。
知性女孩具有以少胜多的智慧,凭借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之优势,尽现至善至美,能达到这种韵味的被称之为知性魅力。
知性女孩的美不同于性感、热烈的美,也不同于清纯、可爱的美,她们的美是美丽与气质的综合,或淡定从容,或优雅大方,或冷艳低调,或聪慧娴淑……
无论怎样,脱俗的精致外表下,总有一份从内在的文化涵养中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外在气质。
父母还可以让女孩积极接受艺术熏陶。让女孩从小就处于一种艺术的环境中,比如把颜色和音乐联系在一起,给七音分别标以不同颜色,教她弹奏乐器。为了使孩子辨认节奏,还可以教她和着诗歌的音节跳舞。舞蹈可以塑形强身,同时也增强了女孩对于文学和音乐的通感才能。另外,还应注意房间雕刻品和装饰画的布置。经过艺术洗礼的女孩,会闪耀着知性的动人光辉。
与男孩比起来,女孩显得更为安静。当男孩在户外打打闹闹的时候,大部分女孩都安静地待在家里。如果我们不注意让她从小接触大自然,女孩的视野打开将会变得更慢。带女孩出去散步的时候,尽量使她注意周围的事物,比如海水、树林、天空等,还可以和她一起摘下一朵花,拔下一棵草进行观察,窥视小鸟的窝,观察小虫的生活状况等。
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对于深化女孩的思想、丰富女孩的内在涵养、提升外在形象,均有着很大作用。
思考就像是知识的催化剂,可以使满脑子杂乱无章的信息融会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帮助女孩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我们就要引导她思考一些问题,比如我们以关于“邮筒”的对话为例,如果把问“那边是邮筒吧?”改为“那边是什么?”或者“邮筒在哪里?”就更为合适。
父母向女孩提问不仅要讲究技巧,对于女孩提出的问题,大人也要巧妙地回答。女孩到3岁时,每天都会提出“为什么”“怎么办”等一连串的问题,大人可以反过来对孩子的提问进行“如果”的反问。通过这样的提问和对提问的解答,必然会拓宽女孩的思维空间。这种办法并不是对女孩随意的提问马上直接回答,而是让女孩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所提问题的本身,并且启发她自己找出答案。
比如,对于女孩“为什么夜里必须睡觉”的问题,就可以反过来问:“那么,你认为不睡觉会怎么样呢?”这个时候,孩子就会自己思考“如果不睡觉会怎么样”的问题,从而促使孩子从各个方面探讨各种可能性,于是,孩子就会想出“不睡觉就发困”“不睡觉就会疲乏”“不睡觉早晨就起不来”等合理的答案。
024 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女孩的情感
有人说女孩多愁善感,动不动就唉声叹气;有人说女孩思虑太重,总是比男孩想得多想得细……
其实,这并不是女孩的缺点,相反,正体现出了女孩的情感比男孩更加丰富的一面。在这方面,男孩与女孩具有不同的特质。
在大脑的构造上,女孩与男孩不同,女孩联结左右大脑半球的神经纤维比男孩的要多,这是造成男女行为有别的基本原因。
有研究表明,女孩之所以比男孩更喜欢谈论、表达自己的感受,正是因为女孩的左右大脑两半球联结的神经纤维束比男孩的多。
另外,男孩的男性荷尔蒙要比女孩的女性荷尔蒙高,因此,我们发现男孩的精力更旺盛,而女孩则大多显得更安静。
以一瞬间的洞察力来说,女孩更强一些,她甚至在打招呼的瞬间,就能把对方从头顶打量到足尖,以确定这个人是否值得她喜欢。刚上学的女孩显得比男孩更聪明。她们的成绩名列前茅,而且几乎各方面都比男孩表现得更出色。这是因为女孩的左脑神经比男孩发育得快,而正是左脑在强烈地影响着一个人使用词汇、拼写和记忆事物的能力。
事实表明,女孩在记忆词汇量方面令男孩望尘莫及。女孩着重个人感觉的表现更甚于一切,比如根据感觉,每天穿戴不同的服饰。
除了生理上的客观不同之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孩与女孩之间的性别角色也会越来越明显。男孩与女孩对事物的感觉、态度,以及对应的方式各有不同。社会文化对男孩与女孩的特点、特长、分工的定型,以及相应的资源和机会的分配,能力和特长的发展,建构出了男女之间泾渭分明的权力和地位关系。
以上这些都是女孩情感发展的独特之处,需要父母的用心挖掘。
女孩父母如何来丰富女孩的情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