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女孩对新事物永远是充满好奇的,对大人来说,一个红玻璃杯子并没有什么出奇的地方,但在女孩眼里,却可能是一个无头绪的、不可思议的红块块,她摆弄过来摆弄过去,认为是一个好玩的、很有趣的东西。
一般来说,女孩周围的一切事物对她来说都是新鲜的、令人激动的东西。在日常生活中,女孩逐渐熟悉了这些东西,知道了它们在生活中应有的状态,一段时间之后,这些也就不再是她感兴趣的东西了。
因此,女孩好奇心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在外界许多事物的刺激下,好奇心也在不断增强。大人如过于考虑安全问题,而让女孩躲开有危险性的东西,就等于掐掉了好奇心的幼芽,压制了女孩能力的增长。
玉玉今年6岁,聪明伶俐,对任何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
有一天,爸爸妈妈在厨房做饭,玉玉独自在客厅里玩耍。突然间她对一个精致的动物玩具产生了兴趣,想拆开来看个究竟。可是,拆开以后,就再也装不上去了。
母亲看到被“肢解”的新玩具后,十分生气地对玉玉说:“你怎么这么顽皮,这可是爸爸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刚买没几天,你就把它拆了,看爸爸怎么收拾你!”
玉玉惴惴不安地等待着爸爸的惩罚。可出乎意料的是,爸爸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对她说:“玉玉,爸爸跟你一起把玩具装好,行吗?”
就这样,爸爸和玉玉开始一起来摆弄这些玩具零件。在拆装这些玩具的过程中,爸爸不断地给玉玉讲解玩具的构造,鼓励她自己完成组装玩具的任务。经过两个小时的努力,父女俩终于成功地将玩具恢复了原状,玉玉还从中学到了很多机械知识。
能拆开玩具,说明孩子有求知的欲望,能自己去看待问题、研究问题。当父母的不能一味地批评,更不能扼杀孩子的好奇心,否则的话,就可能扼杀了一个人才,因为掌握生存的技巧就在于你敢不敢去探索知识,去探索未来。
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女儿能够成才,为了给女儿努力的方向,他们不惜花钱让女孩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向女孩讲述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希望借此能帮助女孩找到成才之路。但父母们或许不知道,可能仅仅是对女孩兴趣和好奇心的一点点不耐烦或批评,就可能改变女孩一生的命运。
建议父母对于女孩由于好奇而提出的问题应该不厌其烦地给予解答,不要阻止女孩探索性的行为,如拆卸玩具或其他物品。对于女孩感兴趣的小制作或小发明要加以引导、启发。
好家教成就好女孩
不要扼杀女孩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天性。作为家长,你注意保护女孩的好奇心了吗?平时带女孩出去时,你有没有利用女孩的好奇心启发女孩去观察、发现新事物?当女孩的问题多了以后,你有没有不耐烦或是冷漠地对待女孩的好问?女孩对新事物永远是充满好奇的,作为父母,应该保护好而不要扼杀女孩的好奇心。
018 让女孩学会去爱这个世界
一个人只有懂得先伸出自己的手,才能握住别人的手;而有过被爱的、深切感动的人,更能有爱别人的能力。这样的道理用在亲情、爱情、友情上都一样。如果为人父母者想要培养出一个富有爱心的女孩,让她长大后能懂得自爱、爱人,就要从小让女孩学会爱,拥有爱的能力!
一位母亲为了让女儿体验没有水的感觉,暑假的时候,她特意带着上幼儿园的女儿,从东北千里迢迢来到甘肃的定西。
在火车上,母亲告诉女儿她们马上就要到一个没有水的地方了。女孩打算向骆驼学习,赶紧灌下一瓶牛奶。
到了定西的老乡家,母女俩从一口看似干涸的井中打起一桶水,那还是去年积下的雨水。村民告诉她们,这个地方日用水紧张,这水得循环着使用:先用来洗脸,然后再用来洗衣服,最后还要用这盆脏水去喂猪。
女儿担忧地问:“猪怎么能喝这样的水呢?”
妈妈反问:“那你觉得应该给它们喝什么?”
“我给它们喝柠檬汁,喂牛奶。”女儿一脸稚气地歪着头回答。
妈妈又问她刚才从井里打上来的水能不能喝,女孩立刻回答:“不能喝,不干净。”
“如果你很渴了呢?如果你两天没喝水了呢?也不喝吗?”
“不喝。”
……
就在那天晚上小女孩哭了,不是因为妈妈批评了她,而是因为她太渴,这儿太苦。对她来说,毕竟再大的挑剔也抵不过口渴的难耐,于是她终于喝了两天来的第一口水。
这里的早晨,天气都有些阴沉,似乎一场雨即在眼前,像是要给太久没下雨的土地及这两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带来希望,可希望最终都破灭了。
土地已干得裂出了一道道缝,农民们面临的将是颗粒无收的命运。
这天,母女俩要回家了。女孩已和这儿的孩子结下了友谊,此刻的离去竟有些难舍。虽然那些孩子灰头土脸,衣着破旧,而且他们从未尝过水的畅快淋漓,但可贵的是他们纯真的童心和从单纯的眼中流出的晶莹泪滴。
母女俩挥手告别了黄土地,把那里的贫穷落后留在了身后,但把一种体会留在了心里。年轻的母亲要让女儿体验的,应该不只是水的珍贵。
什么是爱心?那不只是打电话到新闻媒体去宣布“我要献爱心”,也不只是在镁光灯的闪烁之下向某慈善机构捐款,而更应该是不漠视、不鄙夷那些不如我们生活条件的生命存在,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帮助别人,同时自己也怀着一颗感激之心去生活。
也许你的女儿出生于繁华都市,也许你的女儿生长于穷乡僻壤,但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教会孩子如何正确对待出身,如何正确认识社会,以及努力做一个具有爱心、乐于助人的人。这才是女孩健康成长的基石。
家庭环境是孩子降生到这个世界上接触的第一个重要环境。因此,想要培养充满爱的能力的女孩,就要从小开始,而不是要等到学龄期再期盼学校老师来教导。
培养女孩爱的能力,父母就应该给女孩提供“爱心”教育的机会。比如带女孩搭公车时,看到有老人上车,父母应以身作则地起来让座,就是让孩子感受“博爱”意义的好机会。同时引导女孩关心身边的人。如果听到有其他小朋友有困难,父母可以主动告诉女孩去问问小朋友是否需要帮助,并且在女孩帮助小朋友时,能给予协助,让女孩从小就能体会帮助别人的快乐,也能让她更富有怜悯之心。
父母还要教育女孩尊重生命。为了让女孩将关爱的情感也能投注到人以外的事物中去,父母可以在家中养宠物,像猫、狗、鸟、鱼等,或种几盆花草。让女孩负责去饲养或换水、清理时,顺便告诉她万物生长的过程,让女孩去跟宠物自由互动,或者观察植物生长,她就能慢慢体会生命的意义。
管教女孩时,同样要让她感受到你对她的关爱之心。特别要提醒父母的是,管教孩子必须有理有据,千万不能情绪化地打骂,必须让孩子知道错在哪里,应该得到什么样的惩罚;对在哪里,应该得到什么样的认可和表扬。这样,才不致让孩子有偏差的认知或行为产生,为她将来健康人格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多讲好的传说、故事给女孩听也是一种好的“寓教于乐”的教育方式,故事的角色会影响、投射到孩子身上,通过模仿众人景仰的英雄、善心使者,从而自然地去检视自己日常生活的言行。
019 让女孩当一天家
让女孩当一次家,不仅可以培养女孩独立意识和自主生活能力,而且这种角色换位还能让她感受一下父母的辛劳,对生活也会有些新的认识。
根据不久前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某个城市的高中生近六成起床不叠被子;五成从不倒垃圾,也不扫地;七成不洗碗,不洗衣服;九成从不洗菜做饭。还有部分高中生什么家务也不做,个别人连整理书包都还要家长代劳,更别说当家的机会。
女孩小时,正是品性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极具可塑性。孩子虽小,却也具有独立的人格,也是家庭中的一员,父母应该适时教育,加以指导,让孩子在家里承担一定的责任。
有一个懂事善良的小女孩,名叫曼丽。
在她5岁的时候父亲离开人世,陪伴着她的,只有穷困的母亲和一个两岁大的妹妹。
她很想帮母亲的忙,因为母亲挣的钱总是难以养家糊口。
一天,曼丽帮着一位先生找到了他丢失的笔记本,于是这位先生给了她10美元。
曼丽把钱放到一个谁也找不到的地方。她母亲一直教育她要诚实,绝不能拿任何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她用这10美元买了1个盒子、3把鞋刷和1盒鞋油,接着她来到街角,对那些鞋不太干净的人说:“先生,能让我给您的鞋擦擦油吗?”
她是那样的彬彬有礼,因此人们很快便都注意到了她,并且也十分乐意让她替鞋擦油。第一天她就挣了50美分。
当曼丽把钱交给母亲的时候,母亲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喃喃地说:“你真是一个懂事的好孩子,曼丽。我以前不知道怎样才能赚更多的钱来买面包,但是现在我相信我们能够过得更好了。”
从此以后,曼丽白天擦鞋,晚上到学校上课。她挣的钱已足以负担母亲和妹妹的生活了。
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穷人家的孩子,由于家境贫困,从小就经历了痛苦和磨难,因而能较早地体味到生活的艰辛,从而更加珍惜现在,努力创造未来。
从这个意义上说,女孩能否早日“当家”,其实并非只取决于家境,还取决于她有没有过艰辛的经历。我国古人也指出:“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因此,对家长而言,只有立足于现在,适时地让女孩吃点儿苦,才能帮助女孩将来“早日当家”。
因此,为了女孩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让女孩了解父母的辛苦与不易,家长可以在女孩上小学高年级或初中时,周期性地让女孩当一天(或两三天)家,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
家长可以找一个周末,让女孩为第二天的生活与活动安排,做一个预算或计划,然后从第二天早上起床开始,就由女孩上岗指挥与组织一天的家务与活动。父母则在女孩指挥下加以配合,需要多少钱,买什么菜,到哪里玩,坐什么车,走哪条路线,均由女孩来筹划。
父母要放手、信任女孩,不要干预,即使女孩安排得不是很合适,也不要当即否定,而是等到第二天再与她一起总结,先让她自己提出改进意见,然后再补充。相信女孩对这样的活动定会兴致很高,也会十分用心和负责任,快乐与收获定会出乎父母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