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懂管理先要懂心理(MBook随身读)
1784000000017

第17章 心理保健——身心健康是正确决策、良好工作的基础(1)

1、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

管理者,有着让人羡慕的财富和业绩,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他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不利于健康。所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管理者必须关注自己的健康,放松一下紧绷的神经。善待生命,珍惜人生,这才是工作和生活的真谛!

有什么样的心态,就有什么样的人生。当我们把生活比作一道大餐时,那么它将充满酸甜苦辣。无论你选择吃什么,都没有人强迫你,选择什么,你便得到什么滋味。如果你选择了积极便得到开心,选择消极便得到苦闷……

身为管理者,人生际遇肯定会跟一般的人不同,要想在跌宕起伏中享受快乐的人生味道就要学会积极地面对人生。

洛克菲勒早在23岁的时候就开始全心全意追求他的目标。据他的朋友说:“除了生意上的好消息以外,没有任何事情能令他展颜欢笑。当他做成一笔生意,赚到一大笔钱时,他会高兴地把帽子摔到地上,痛痛快快地跳起舞来。但如果失败了,那他会随之病倒。”就在他的事业达到顶峰之时,他的私人世界却崩溃了,许多书籍和文章公开谴责他。

在宾夕法尼亚州,当地人们最痛恨的人就是洛克菲勒。被他打败的竞争者,将他的人像吊在树上泄恨;充满火药味的信件如雪花般涌进他的办公室,威胁要取他的性命。他雇用了许多保镖,防止遭人杀害,并试图忽视这些仇视怒潮。

有一次他曾以讽刺的口吻说:“你尽管踢我、骂我,但我还是按照我自己的方式行事。”

但他最后还是发现他毕竟也是个凡人,无法承受人们对他的仇视,也承受不了忧虑的侵蚀。他的身体开始不行了。疾病从内部向他发动攻击,令他措手不及,痛苦不堪。

起初,他试图对自己偶尔的不适进行隐瞒。但是,失眠、消化不良、掉头发等症状是无法隐瞒的。在那段痛苦及失眠的夜晚里,洛克菲勒终于有时间自我反省。他开始为他人着想,他曾经一度停止去想他能赚多少钱,而开始思索那笔钱能帮助多少人获得幸福。

简而言之,洛克菲勒现在开始考虑把数百万的金钱捐出去。有时候,做件好事可真不容易。当他向一座教堂捐献时,全国各地的传教士齐声发出反对的怒吼:“腐败的金钱!”

但他继续捐献,在获知一家学院因为抵押权而被迫关闭时,他立刻展开援助行动,捐出数百万美元去捐助那家学院,将它建设成为目前举世闻名的芝加哥大学。

他也尽力帮助黑人,像塔斯基吉黑人大学,需要基金完成黑人教育家华盛顿·卡文的志愿时,他毫不迟疑地捐出巨款。然后,他又采取更进一步的行动。成立了一个庞大的国际性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致力于消灭全世界各地的疾病、文盲及无知。

像洛克菲勒基金会这种壮举,在历史上前所未见。洛克菲勒深知全世界各地有许多有识之士,进行着许多有意义的活动。但是这些工作,却经常因缺乏基金而宣告结束。

他决定帮助这些人道的开拓者——并不是将他们接收过来——而是给他们一些钱帮助他们完成工作。

洛克菲勒是否已获得心灵的平安呢?他最后终于感觉满足了。洛克菲勒十分快乐,他已完全改变了,完全不再烦恼了。

心态是管理者应对各种人生遭遇的态度,好的心态有助于成功,差的心态只能毁灭自己。一生中,我们可能战胜过很多人,却经常被自己打败。我们放弃机会,不是别人要我们放弃,而常常是我们自己主动选择放弃;我们停止奋斗,不是别人阻止了我们,而常常是我们自己主动停了下来。

悲观者最大的不幸就是没有勇气战胜不幸。如果把我们日常所经历过的种种痛苦和烦恼分析一下,我们会发现,这痛苦的来源有一大部分都是战胜不了自己造成的。

积极的心态,就是心灵的营养,积极的心态能吸引财富、成功、快乐;消极的心态,却是心灵的恶疾,它不仅排斥财富,成功、快乐和健康,甚至会夺走生活中已有的一切。

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的管理者是幸福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林肯认为,如果一个人决心获得某种幸福,就能得到这种幸福。人与人之间原本只有微小的差别,但这种微小的差别却往往造成了巨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正是心态。

生活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在一方面赐予你的多些,在另一方面就会少一些。所以,没有必要整天抱着患得患失的心情,要学会抓住生活中每一个幸福的瞬间,以一种平和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日子就会过得有滋有味。

管/理/心/得

心态积极才能坦然面对一切。作为管理者,不论是在具体的事务中,还是在关乎全局的大的决策中,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而且失败更是在创业和做大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就要求管理者必须具备积极的心态,这种强大的心理素质能够帮助管理者快速而客观地面对困难,而不会让自己陷入困境之中。

2、 勇于承认错误

“权威说”在中国颇为流行,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即便是错了,也不轻易低下头来承认自己错了,因为担心认错会破坏自己在下属心目中高大光辉的“领导者形象”。

蠢人才会试图为自己的错误辩护。实际上大部分人也正是这样做的。承认自己的错误,会使您比不承认错误的人更能得到他人的好感。所以,作为管理者请坚持这样的准则——只要错了,就坚决承认。

在新东方,俞敏洪以“勇于认错”著称,勇于认错到了什么程度呢?比如每一次董事会,俞敏洪总是首当其冲成为被批判的“第一人”,对他的批判也好,攻击也好,他统统照单全收。他说:“都盯在那儿了,我很清醒,我的话一出口,就会覆水难收,带来严重后果。要维系这个团队,我有再多的话,都必须烂在肚子里头。”

在新东方,没有任何人会因为他犯了错误而放过他。有时候,他都难堪到了无地自容的地步,他无数次后悔把这些精英人物召集到新东方来,又无数次因新东方有这么一大批出色的人才而骄傲。因为这些人的到来,他明显地进步了,新东方明显地进步了。没有他们,新东方到今天可能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培训学校。

有一次,他骂了一个员工,凶了一点儿,伤员工的自尊了。第二天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就给这位员工发了一个邮件,真诚地道了歉,这个员工感动得不得了。

或许新东方的员工们无缘见到一个“威严”的董事长,然而他们又何其有幸,拥有一个尊重员工的董事长。正因为新东方所有员工在俞敏洪心里都是他的兄弟姐妹,所以他将自己获得的最大的荣誉总结为“新东方的人都比较喜欢我,喜欢中带着尊重”。

管/理/心/得

认错才能安抚有才华之人。管理者也会犯错,这时候是遮掩,还是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呢?当然,如果你的员工或与你交往的人不是傻瓜的话,主动承认自己的错误,比让别人批评要好得多;如果你的身边全是傻瓜,那你可以选择不认错,但相信你也不会有什么成就。

3、 不要被挫折击败

巴尔扎克说:“挫折就像一块石头,让你却步不前,你软它就硬。但对于强者而言,它却是垫脚石,使强者站得更高。”

牛顿也说:“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是如何学会溜冰的,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

“跌倒”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因为它会让人感到难堪和疼痛,人们也都习惯把它和失败联系在一起,所以,没有人喜欢跌倒。然而通往成功的道路总是坎坷崎岖的,谁也避免不了会一次又一次地跌倒,就像“咿咿呀呀”的孩子初学走路时总是不停地摔倒一样。可是,生活中却有很多人像摔倒后哭泣的小孩,不愿自己站起来,而没有勇气站起来的人是不可能有所成就的。只有那些坚强的人才明白站起来永远要比倒下去多一次。

遭到挫败的时候,千万不要放弃自己,而是要努力找寻最适合自己的成功之道,并且坚持下去,就能突破一切困境与失意。若是放弃自己、否定自己,那么就将永远无法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有人稍微遭受一点儿失败和挫折,就认为自己是世界上最倒霉的人。于是,开始自怜自叹,自暴自弃,最后彻底丧失了斗志。

没有人愿意失败,但没有经过失败的成功者还没有出现过。我们通常认为失败是非常消极和可怕的。一谈到失败,内心涌现的都是恐惧和悲哀,长久以来,失败一直困扰着人们的心灵,成为受诅咒的、唯恐避之不及的毁灭力量而被放在与成功相对立的一面,其实,这是对失败的误解。失败是正常的,有一些所谓的失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失败。

卡耐基训练班里曾有个身材瘦小、已74岁的女学员,她坦然承认不知该如何度过自己的余生。这名女学员曾当过教师,一直到学校强制她退休才停止教学。她的储蓄不多,因此必须时时保持忙碌,这在经济和精神上都十分重要。由于她曾担任过教师,有很多教学经验,因此便到各个幼儿园去讲故事。她的故事都经过特别挑选,并且用幻灯片来增强效果。

听了她的话之后,卡耐基鼓励她把这当成事业来做。也许受到卡耐基的鼓舞,这名女学员开始了她的晚年事业。她知道,年纪并不是一种障碍或缺陷,相反,由于多年的教学经验,她现在更有能力把故事讲得更好、更动人。她先去找“福特基金会”,因为这个组织一直很积极地推动文化工作。她把计划写下来,内容包括许多为幼儿园学童所设计的故事节目。她不仅用口讲,并且拿东西让大家看,因此很容易被接受。她充满温馨和富有戏剧性的讲述方式,使她大受欢迎。

如今,这名女学员已把自己的热忱和信心带到美国各地,并把欢乐带给成千上万个孩童。她不愿让自己的年纪成为障碍或偷懒的借口,她不说:“我太老了,没有办法工作谋生。”相反,她重新评估自己的能力和经验,然后把构想付诸行动,因此做得非常成功。对这么一位74岁的人来说,年纪对她不但不是缺陷,反而是一大助力。

萧伯纳对那些时常抱怨环境不顺的人很不耐烦。他说:“人们时常抱怨自己的环境不顺利,因此使他们没有什么成就。我是不相信这种说法的,假如你得不到所要的环境,可以制造出一个来啊!”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许多人之所以伟大,来自于他们所经历的大困难。”可见,在困难面前,你所表现出来的态度,将决定你是否能够战胜它。

管/理/心/得

接受失败并孕育出成功。成功者一定不是一个畏惧失败的人,因为畏惧失败是不可能走向成功的。挫折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次锻炼,一次挑战。它使管理者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全面地找到自己的缺点,促使他们不断完善自我,不断走向成功。

4、 用悠闲的心享受生活

美国小说家布朗说:“我终于发现活着的唯一原因就是享受生活。”

人生最可怜的一件事就是,我们所有的人,都拖延着不去生活,我们都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盛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数年前,美国IMG公司聘用了一位精力充沛的女业务代表,负责在高尔夫球场及网球场上的新人当中发掘明日之星。美国西岸有位网球选手特别有潜质,她决定招揽对方加盟IMG公司。

从此,即使每天在纽约的办公室忙上12个小时,她依然不忘打电话到加州,了解这个选手受训的情形。甚至他到欧洲比赛时,她也会趁着出差之际抽空去探望一下,为他打理打理。有好几次,她居然连续三天都未合眼,忙着飞来飞去,观察这个选手的进步快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