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枭雄朱元璋
1782400000039

第39章 坐龙椅上(1)

能成霸王者,必得胜者也;能胜敌者,必强者也;能强者,必用人力者也;能用人力者,必得人心也;能得人心者,必自得者也;能自得者,必柔弱也。《淮南子?兵略训》

124、

元末争天下之战中最大的一场战争开始:陈友谅人多船大,五十万汉军,陆上湖上,一连几十里,浩浩荡荡。此刻瑞坐“汉王舰”上的陈友谅,眺望着远处茫茫江面朱元璋的小船,露出不屑一顾的神气。

“你们看看,这些小船,也能与我对垒?”陈友谅说。

张必先、张定边不愿自讨没趣,便只有连连点头称是,但他们心里面都清楚,就是陈友谅自己,心中也无绝对胜算之把握。待陈友谅去舰上临时建的“汉王宫”休息时,张必先问张定边:

“此次决战,太尉以为胜算把握如何?”

张定边叹息一声,摇摇头说:

“各有优势,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唯看天命而定,相信天助汉王,不可能帮朱元璋那种小人。”

张必先不愿听天意之类的泛泛议论,倒想听些切实见解,又问:

“各有优势?还请太尉明示一、二。”

“就兵力来说,我众敌寡;就装备来说,我优敌劣;但就士气而言,南昌近三月而不下,且闹得死伤惨重,精疲力竭,势必动摇士气,而朱元璋之军队,千里救危城,生死存亡皆系于此,又有南昌守军之胜作楷模,自然是士气高涨;另外,朱元璋老奸巨滑,心狠手毒,为了取胜,不惜一切……”接下去要拿汉王来与之相比,张定边不好再说,也就停了话头。

朱元璋让李善长坐守南京,身边带着刘伯温。在他看来,刘伯温并不是理想的臣子,特别是在破合肥后,刘伯温请辞回故里,朱元璋心中更是非常不痛快。但他已清楚地看到,在他的所有的谋臣中,只有刘伯温能有似乎是事事高于他的见解。在这一生最关键的时刻,他不能让他离开。他要把他留在身边,借他的智谋来打赢这场决定命运的战争。他甚至相信,这是成败这场战争的关键。

于是,一入鄱阳湖,朱元璋就让刘伯温与自己坐在同一条船上。这是他们最大的一条船,取名为“荡天号”。船高五丈八尺,四周围有夹层的牛皮隔层,以防箭矢,船的后舱居中是朱元璋与刘伯温的卧室,两边住着几十名万里挑一的精兵。在前舱宽大的指挥室,朱元璋与刘伯温正议论战事。

“汉军船只虽然高大,但不灵活。我们可以派出精锐部队,围歼其几条,给他个下马威。”刘伯温说。

“军师高见,正合我意。从哪里入手,还请军师来定。”朱元璋说。

“就围歼西山下那三条大舰。”刘伯温说:“我们趁夜派一百条小船过去,挑选三千名最优秀的士兵,最好是让徐达元帅亲自前去。”

“徐元帅?”

“对,请国公放心,凭徐达的智勇,一定不会出事,会凯旋而归的。”

“好,一切按军师之言行事。”朱元璋说完,即刻传来徐达,一一详细安排。

当天晚上,徐达亲率一支船队,乘夜驶入西山。由于山影笼罩,一片漆黑。待徐达所率三千勇士登上大舰,陈友谅的军队才发现,可已经迟了。兵力虽说相等,但一方无备,一方有备,特别是这有备的一方都是万人挑一的勇士。不多一会,徐达带领的三千多勇士很快取下敌人的三千颗人头,载在船上,回来报捷。

朱元璋派出徐达以后,心中忐忑不安,闻说徐达回兵,还夺得三艘大舰,非常高兴,忙亲自登舰去看,见了三千颗血淋淋的人头,更是兴奋,立即吩咐:

重赏三千勇士。并让人将人头捆在木板上用小船载了,到汉水营前面,满湖放下,以震慑敌人。

刘伯温在一边看了,感到朱元璋也太残忍了些,他不想介入这些事,便悄然回到自己卧室。

125、

朱元璋安排事毕,想问问刘伯温下一步怎么办,转眼一看没有刘伯温的影子,心里非常不高兴,转念一想,也就明白了刘伯温离开的原因,由不得淡然一笑。心想:没你刘伯温,我朱元璋照样设计袭敌。略一思考,吩咐唤常遇春来。道:

“昨夜徐帅已建奇功,得舰三艘,斩敌三千。现令你率兵三万,战船三千去攻郎山水域之敌。常元帅可速去准备,午时可凯旋而归,我在这里为你摆庆功酒。”

常遇春忙去准备。朱元璋安排事毕,满面春风,去了后舱,进左舱时,对右舱看了一眼,自言自语:

“刘伯温,刘伯温,你看我安排的这一仗,又当如何?”

郭丽儿听得门帘响,忙迎出来,见朱元璋自言自语,不由得非常担心,上前一步拉着朱元璋的手:

“国公,你真是太辛苦了,到了这里,嘴上还在说打仗的事。”

“哦。”朱元璋猛然醒悟,不由哈哈大笑。说:

“对、对、对,我该安安心心地陪一陪你。”

常遇春的进攻是异常艰难的。陈友谅闻报失去三艘大舰,又听说湖中飘着的人头,一时气得眼中冒火,正准备进攻,不料又报常遇春驾船前来。于是下令战舰一字排开,迎着小船冲去。

在鄱阳湖上,双方明刀明枪地打出第一仗。陈友谅的战舰高大,一字排开,如排山倒海般压过来。常遇春船小,这么对垒显然不利,但事已至此,常遇春只好下令小船排成一条条长队,避开敌舰的冲撞,尽可能绕道他后面去。然而还是不少船只被撞破,士兵纷纷落水,战将田仁民、张保胜、刘永和一一战死。特别是刘永和,所率船队被撞破后,奋杀几敌,但寡不敌众,被汉军团围,眼见脱身无望,便拔剑自刎。

常遇春看着再拼下去,只有全军复灭,于是下令撤回。他满身是血来见朱元璋,不待他开口,朱元璋便说:

“我知道,是我安排不好。”

“我们可以用火攻。”常遇春说。

“我也想到了,你去休息……”

“不!”常遇春执着地说:“都是些皮外伤,不碍事。你还是让我再去。”

“好吧,我让李文忠、胡大海在你的左右侧接应,再增派廖永忠、俞通海领敢死队作前锋放火,俞廷玉率水军随后冲杀。”

常遇春眼睛闪亮,朗然说:

“我这就去准备。”

“别忘了把伤口整一整。”朱元璋说。

“知道了。”

于是,朱元璋坐镇,亲自指挥。这时,只见刘伯温匆匆过来,说:

“国公,请你速换一条船。”

“这是为何?”

“刚才我在船头,见有大舰在向我们这里靠近。”刘伯温说。

“大舰靠近,它能冲得过来?”

“那些船上都装有火炮,可以远远地射击,如今国公久居此船,陈友谅一定探知。”

朱元璋有些不信,但转念一想,这可是自己生命攸关的事,万一之万一的差池,都是使不得的,想到这里,便说:

“听凭军师安排,不知我们去哪条船?”

“我已备好,就那条小舟。”顺了刘伯温手指看去,朱元璋果然看见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船。他们登上去,郭丽儿还要搬些东西,被刘伯温止住了。郭丽儿很不高兴,刘伯温也不去理会,只催水兵快将小船划开。

小船划开不到一分钟,只听轰轰几声炮响,随着一团团火球落下,“荡天号”顿时灰飞烟灭,船上留下的一些水手,顿时全部牺牲。郭丽儿拉着朱元璋,感激地看着刘伯温。

“军师救了我一命,元璋感激不尽。”朱元璋走到刘伯温面前,真诚地说。

“国公洪福齐天,一切皆有天定,伯温只是遵天意启示罢了,全是国公自己造化。”刘伯温说。

126、

朱元璋与刘伯温说话时,那边常遇春一切准备就绪,亲率战船五千,向前冲去,刘伯温见了,大吃一惊,问:

“国公又要冲击敌舰?”

朱元璋点点头,说:

“昨日军师令徐达出击得胜,军心大振,我想趁此良时,再重创敌军。”

事以至此,刘伯温只得暗自叫苦。昨晚是偷袭,故能取胜,而今双方对垒,又如何拼得赢陈友谅?于是说道:

“此次战役,关系事大,为防不测,请国公重新布置水营。”

听刘伯温此言,朱元璋明白他对自己的这次出击并无信心,不由心中有气。但转念一想,刘伯温向来料事如神,如果被他言中,到时岂不一败涂地。想到这里,道:

“依军师之言,水营当如何重新布置?”

“为防前军失利,敌人乘机一鼓破我水营,现可布防为犄角之势,敌人进来,三面炮击,定叫他败北退兵。”

“就依军师所言,军师可速速布置。”

刘伯温即刻传来廖永忠、俞通海、常伯仁诸将领,一一作了精心布置,又将自己设计刚造出来的威力极大的火器,让每条船都一一领去。

这时,常遇春率军已靠近陈友谅战舰,几百条小船围着大舰撕杀,掩护装满芦苇,埋上火药的火船向前靠拢。陈友谅不知是计,打了一阵,见小船灵活,一时难以杀死船上的人,下令士兵撤后,让火炮箭弩来杀敌。常遇春见了,忙令小船速行两则,让俞通海的火船快速闯进,不多时,几十条火船中炮,带着熊熊大火,直撞陈友谅的大船。陈友谅这才知道又中朱元璋之恶计,正要传令撤兵,张定边说:

“汉王莫慌,我军不防趁此猛冲过去,纵然他烧我几艘战船,我也可冲破敌军,一举而溃其军。”

陈友谅想了想,眼睛一亮,说:

“如此举能击败朱元璋,督尉应记头功。传我旨意,全线出击,冲进敌营里去!”

常遇春看着火船直撞敌舰,心中暗自高兴,只等敌舰起火,乱了阵脚,便率兵掩杀过去。谁知,敌舰见火船撞来,并不扭头逃回,只是努力改变方向,避开火船,继续向前冲来,有的不幸被火船撞上烧着,其他的船只也不停下来相救,绕道继续前进。

一时间,陈友谅的大舰已逼进来,常遇春的小船有些已被撞翻,敢死队员们纷纷落水,顿时乱成一团。常遇春指挥小船迎上去,可怎么也敌不住大舰。眼见是撑不住了,常遇春只好下令撤军。他见敌舰追得太猛,徒然想起:如这么败退,敌舰岂不尾随直冲军营,到时后果定是不堪设想。于是,他下令:

船队不能回营,改道往南撤退。

陈友谅站在甲板上,望望身后燃烧在湖中的几艘战舰,又看看前面溃逃的敌军,心想,值!这回一定将朱元璋彻底击溃。正高兴,只见常遇春率船队往南而去。

“算你聪明。”陈友谅在心里想,“但是,我还是一直要打到你朱元璋的大本营去。”于是说:

“传我旨意,放弃逃兵,直撞朱元璋大营。”

几百条大舰,一刻也不停留,箭一般朝朱元璋的大营冲去。朱元璋的小船,哪里抵挡得住,很快水营便被冲破,几百条大舰,横闯直闯,好不得意。陈友谅见了,笑声不已:原来朱元璋这秃和尚,竟这么不堪一击。于是大声喝道:

“谁捉了朱元璋,无论是死是活,赏金万斤。”

话音刚落,猛听得一声炮响,炮弹就在船边炸开,船身猛烈地晃荡着,陈友谅差点掉进水里,多亏张定边手快将他扶住。

这时,左右前三方,炮火阵阵,飞矢如雨,一齐袭来,有几艘大舰中弹,士兵纷纷落水。

陈友谅心中一惊,但很快镇定下来,下令一面还击,一面继续前进。瞬时间,鄱阳湖上,炮声震耳,惊天动地,双方船只,都被击沉不少,水面上到处是呼救的喊声,波涛也染上了渚红色。

陈友谅的船只高大,直直前冲,非常迅速,虽然中弹不少,但有几艘已直逼中军。按刘伯温安排,朱元璋居中军指挥。他所乘的船,是自己水军中最大的一条船,但与陈友谅的大舰相比,实在是三条不及一条。如今他的中军营被陈友谅的几条大船冲散,已是孤船一只,被一艘大舰紧逼着,向南驶去。大舰正是陈友谅水军悍将张军彪所领。张军彪此时以发现被追击的船上是朱元璋,不由得大喜,对水兵们说:

“天大的立功机会来了,我们不惜一死,也要将前面这艘船击沉,消灭朱元璋。”

于是,水兵们士气大振,紧追不舍,连连炮击。

朱元璋原乘的“荡天号”在上次炮击中被陈友谅摧毁,这回朱元璋乘的指挥船叫“天命”号,随着张军彪猛烈的炮击,“天命号”已中两弹,船身冒烟起火,吴良拼命挥动旗帜,让其他船只来救。可是张军彪舰上炮火猛烈,其他战船根本驶不进来。“天命号”渐渐下沉,卫士将两条救生的小船放下来,可是,敌舰就在身边,上了小船,一炮就结,要不也可追上撞沉你,又怎么逃得了命。

朱元璋已有末日之感,却又非常的不甘心,他在心里喊道:

“我朱元璋征战近十载,难道竟落得如此结果?!”

真正的勇士,肉体死了,灵魂还在。他们在绝望时能给人希望,以自己肉体的死亡,换回自己灵魂的永生和他人的生命,这是一种悲剧,也是一种壮举。

127、

正在朱元璋生命危在旦夕之时,几个卫士催他上小船先逃,朱元璋看着不远处陈友谅的大舰,心里明白:如果此时自己上了小船,是一定逃不了的。于是,坚决地摇摇头,慷慨激昂地说:

“事已至此,我不能抛下大家。”

卫士们听了,都感动不已。就在这时候,吴良突然脱下了自己的上衣,递给朱元璋说:

“国公请与我换上衣裳,留在这里,待我去引开敌人,国公自可安然无事。”

朱元璋听了,不由得眼前一亮。在心里骂自己:怎么就这么糊涂,这么简单的计谋,自己也想不出来。陈友亮的那个张军彪,又不认识我朱元璋,怎知道我在这里,还不就认这身衣装。只要把衣服换了,变成个小卒子,岂不是就可以活命!唉,我也真是!朱元璋在心里大骂自己。

本来已经陷入死地,现在又有了生的希望,朱元璋顿时精神大振。只见他强忍着内心的高兴,非常担心地望着吴良说:“这样一来,你岂不是要落入险境?”

吴良激动地说:“能为国公而死,吴良死得其所,虽死而无憾。”

朱元璋听了,拉着吴良的手,含泪说:“你还这么年轻,又刚刚成家不久,孩子也刚刚出世,岂可代我去死。”

“我吴良跟随国公近十载,蒙国公爱护有佳,能为国公去死,真正是万分荣幸。请国公一定不要再推辞。”

朱元璋张了张嘴,似乎还要说什么,早被身旁的卫兵将他的衣衫解开,连声催促说:“请国公快脱下衣服。”

朱元璋一边脱衣,一边含泪说:“你此去,还请放心,你的妻子小孩,我今后一定好好照应。”

吴良听了,跪了下去,泣声说:“感谢国公,吴良在九泉之下,也感激国公的恩德。”说罢,穿上朱元璋的国公服。

正在这时候,张军彪的大舰逼得更近,大声地对船上喝道:

“朱元璋,还不投降,硬是要撂进湖中喂鱼?”

朱元璋听了,心里又是一惊。只听吴良说:“事情紧急,还请国公以天下为重,快快更衣。”

在众卫士的遮围下,朱元璋与吴良更换了衣服。朱良穿上朱元璋的国公服,一时间神气了许多,几步跨上小船,一槁子撑到湖心,大声喊道:

“张将军,素闻你也算是一条汉子,我今被围无话可说,愿随你去见陈友谅,只是需让我这些卫士回去,莫为了我一个人白白又丢去这么些无辜的生命,不然,你绝不可能让我活着去见陈友谅。”

张军彪听了,感慨万千:常听说朱元璋有情有义,今日看来,果然如此。何况,杀了这些卫士又有何用?活捉朱元璋,可是立下了天大的奇功。想到这里,便说:

“见你也是个英雄,本来于心不忍,奈何我家汉王非要见你,我也是身不由己,至于你的卫士,与我一样都是各为其主,我哪里又想杀害他们,只要你随我去见汉王,我都依了你。”

吴良听了,心中欢喜,大声地说:“既然如此,你让他们离去,我就随你去见你们汉王。”

“好,你们走吧。”张军彪对朱元璋他们说。

几个卫士簇拥着朱元璋,匆忙登上留下的小船,飞速向南划去,直到看不见了,吴良对张军彪说:

“将军来接我罢。”

张军彪令人放下船板,下去几个军士,接吴良到大船上来。吴良上了大船,双膝跪下,向北磕了三个头,然后站起身说:

“张将军,对不起了,我吴良事已办毕,该去了。”说罢,一剑刺进自己的心脏。

张军彪惊得目瞪口呆,此时他才明白,眼前这位义士,不是朱元璋。于是忙上前一步,托起吴良的头,问道:

“请问义士大名?”

“吴良。”吴良挤出这两个字,口吐鲜血,睁目死去。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