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千古一帝李世民
1782300000061

第61章 一统边疆(2)

“非也。”魏征回答说:“以上六德,陛下已有。只是,自从隋末天下大乱直到现在,国中户口,并未恢复,仓库虽有余粮,但还不是非常丰盈。此时车驾东巡,千骑万乘,耗费巨大,沿途百姓,恐难承受。更何况,陛下封禅,万国必然咸集,远夷君长,也要扈从。而今中原一带,人烟稀少,灌木丛生,万国使者和远夷君长一路而来,看到这些,必定认为中国虚弱,产生轻视之心?如果赏赐不周,就不会满足这些远人的欲望;免除赋役,也远远不能报偿百姓的破费。如此仅图虚名而受实害的事,臣以为陛下还是不做为好?”

李世民听了,深以其言为是,于是毅然地取消封禅之行。

16

长安的冬日,是寒冷的。巴掌大的雪花,纷纷扬扬地下着。山川河流,白茫茫的一片。信步来到御花园的李世民,此时却满面红光的兴奋,心里热呼呼地眺望着园中冰枝上喳喳叫着的喜鹊。只见他如山中的猛虎,大踏步地在雪地里走来走去。

今儿一大早,便有兵部尚书侯君集带来了好消息:突厥的一些部落,铁勒部的回纥、薛延陀等都已经相继反叛颉利。最让李世民高兴的是,颉利的亲侄儿突利,也背叛了他的亲叔叔,暗地派人相约唐王朝,去进攻颉利。

三年了,刚好三年!你这个颉利,终于亲叛众离。而朕治理的大唐王朝,却已是空前团结、兵强马壮、粮仓丰盈。李世民心里这么想着,不由脱口而出:

“是时候了!灭了你这个一直让朕‘坐不安席,食不甘味’的颉利!就在今日!可是,派谁去呢?右仆射李靖、兵部尚书侯君集、并州都督李绩、华州刺史柴绍,灵州大都督薛万彻……”李世民在心中,一一点着他的这些将军的名字。

特别是这个李靖,他是隋朝韩擒虎的外甥,昔日韩擒虎每与之论兵,未尝不称善。李渊太原起兵后,他一直就在朕的麾下,跟随李世民南征北战,立下不少功劳。李世民灭王世充、窦建德之后,为削平后梁萧铣这最后一割剧势力,李渊曾遣李靖剿灭萧铣。李靖深思熟虑之后,上陈“灭铣十策”,得到李渊盛赞,即擢任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孝恭行军长史,委李靖为三军统帅。

李靖不负李渊的重望,统辖十二总管,分四路大军齐头并进,杀向江陵。时逢秋雨绵绵,江水暴涨,咆哮狂奔,路险难行。萧铣满以为汹涌的江水,可阻唐军东下,遂不加防备,安心养兵。李靖身边大将也都生畏,提出水退进兵。李靖却说:

“兵贵神速,机不可失。今兵始集,铣尚未知,若乘水涨之势,倏忽至城下,所谓疾雷不及掩耳,此兵家上策。纵彼知我,仓卒征兵,无以应敌,此必成擒也。”

众将依从其言,遂攻萧铣。结果将萧铣打得落花流水,杀死、溺水而亡近万,一战攻下夷陵。李靖马不停蹄,亲率铁骑五千,攻克江陵外城,又占领水城,缴获大批舟舰,却让孝恭全部散弃江中,顺流漂下。诸将对此做法都困惑不解。李靖告之:

“萧铣之地,南出岭表,东距洞庭,吾悬军深入,若攻城未拔,援军四集,吾表里受敌,进退不获,虽有舟楫,将安用之?今弃舟舰,使塞江下,援兵见之,必谓江陵已破,未敢轻进,往来觇伺,动淹旬月,吾取之必矣。”

李靖之计果然奏效,萧铣援兵见江中到处都是遗弃散落的舟舰,以为江陵已破,都疑惧不前。李靖将江陵围得水泄不通,走投无路的萧铣只好开门投降。此役大捷,李渊亲自接见李靖,夸李靖“左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李靖可是个善于捕捉战机,出奇制胜的军事天才……想到这里,李世民回头吩咐道:

“传李靖、侯君集、李绩、柴绍、薛万彻来见朕!”

不一会,五人都到齐。在御花园的观景亭里,一排儿站在李世民面前。“都坐下!”李世民一摆手、笑容可掬地同他们打过招呼,又温和地问道:“不冷吧?”

“不冷。”五人齐声回答。

“好!侯君集,尔谙熟突厥情况,就先说说,如今出击突厥,有那些有利战机。”

“颉利纵欲肆凶,此主昏于上,可取一也;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属,皆自立君长,众叛于下,可取二也;突利被疑,欲谷丧师,无托足之地,此兵挫将败,可取三也。北方霜早、廪粮乏绝,可取四也;颉利疏突厥,亲诸胡,可取五也;华人在北,保据山险,王师之出,当有应者,可取六也。”

“好,分析总结的好!”李世民望着侯君集高兴地说,然后转向四位问道:“你们的看法呢?都说说。”

“突厥本是个松散的军事联合国家,其中被征服了薛延陀、回纥、契丹、吐谷浑、高昌等国,只是倔从于颉利的武力威胁,心里并不服气,且多怨怒。如今内部生隙,更如一盘散沙,正是消灭他的大好时机。”李绩首先开口说。

“臣以为:颉利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外用兵,对内荷政,滥用重刑,使其牧民不堪其虐。加之近几年大雪频频,六畜冻死甚多,牧民生计艰难。颉利非但不加存恤,反重敛诸部,以至下不堪命,内外多叛离。”柴绍说。

“末将也是这么看的。”薛万彻微笑着说。李世民知他少言个性,对他一笑,将目光转向李靖。

“臣以为,如今突厥,上层分裂,下层反抗,内有心腹之患,外有腹背之敌,实力大打折扣,正是消灭他的最好时机。”李靖说完,倒身便拜,说:“臣请领兵,消灭突厥,以血长年侵掠之耻。”

“臣愿领兵,消灭突厥,以血长年侵掠之耻。”侯君集、李绩、柴绍、薛万彻三人也都跪下,齐声说。

“好、好!爱卿都请起,朕就依了尔等,各领兵三万,分道出击,消灭突厥,血耻!”

16

送罢李靖、侯君集等,李世民想起了杜如晦。离开御花园,乘了龙舆往宰相府去。

李世民即位后,升杜如晦为兵部尚书,封蔡国公。第二年,使他以本官检校侍中,摄吏部尚书,仍总监东宫兵马事。不久又升他为尚书右仆射,总监国中兵马事。在他与房玄龄共掌朝政的这几年中,无论是制定典章,品选官吏,还是对外用兵,都好评如潮。对于成功离间突厥颉利、突利叔侄,杜如晦也出了不少良策。如今眼看大功就要告成,他却一病不起。

虽说杜如晦的府前挂了“宰相府”三个大字的招牌,但这院子并不比京城里一般商家的院子大,更不及商家的豪华。李世民曾到过不少自己的重臣、勋臣家里,似乎都很简朴,这使他心里有些难受,但更多的是高兴与自豪。走进那简易的大门,出迎的是杜如晦的儿子杜构和他的妻子刘氏。看来杜如晦是病得太重了!李世民这么想着,说完了“平身”两个,就匆匆走进杜如晦的卧房。

昔日总是面带微笑,精神旺盛的杜如晦,此时却面色腊黄,憔悴枯瘦。他尽力地睁开疲惫已极的双眼,望着他的皇上:

“臣恐怕是不能为皇上分忧了。”

李世民听着他那凄楚的声音,心里不觉一动,伸手抓住他如柴的手,深情地说:“你好好养息,朕让最好的太医来,一定要治愈你的病。”

“臣真不想去。”杜如晦挣扎着说:“臣想继续追随皇上,将我大唐建设成天下最强盛的帝国。可惜……”

“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也已经尽力了,朕不会忘记你。”李世民握住他的手,问道:“你有什么要求,告诉朕。”

“臣只希望你一定要将大唐,建成天下最强盛的帝国。”

“朕会的,你放心,朕会的!”李世民站起来,自言自语,仿佛是在向杜如晦保证,又仿佛是在对天发誓。他看着跪在杜如晦床脚的杜构,突然腑下身子对杜如晦说:“朕升杜构为尚舍奉御,使他能继续为大唐出力。”

杜如晦听了,已再也说不出话来,眼角涌出一串泪水。李世民尽管亲自为杜如晦挑选了宫中最好的御医治病,杜如晦终抗不过疾病的折磨,三天之后,与世长辞,年仅四十六岁。

李世民伤心地大哭,赠杜如晦司空,徒封莱国公,谥曰成,还亲手为其书写碑文。后来李世民每每念起杜如晦,都会怆然泪下。一次吃香瓜时,忽然想起杜如晦,立刻派人将他刚挑到的一个最好的香瓜送到杜如晦的灵牌前,以示祭奠。在杜如晦每年的忌日,李世民都要派人到他家里去慰问他的夫人和儿子,并一直保持他的公府官吏僚佐职位,对杜如晦“终始恩遇,未之有焉。”这是后话。

就在李世民前往宰相府探望杜如晦的病时,李靖与侯君集等,兵分四路,迎着凛冽的朔风,冒着严寒,悄悄地向突厥扑去。

李靖率三万精兵,马不停蹄,孤军深入北漠恶阳岭。颉利闻之李靖兵到,未及会战,心已一日数惊,对属下说:

“唐军倾国而来,突厥危矣!”

属下听了,兵将相顾,个个大惊失色,有大胆者问其缘故。颉利说:“唐军若不倾国而来,李靖安敢一支深入?他可是唐朝用兵的宰相。”

颉利自己唬自己,未及开战,已是胆怯七分,待到李靖趁了夜色来进攻,颉利便仓皇逃往碛口。李靖夺了定襄,李世民高兴万分,对大臣说:“昔李陵以步卒五千绝漠,然卒降匈奴,其功尚得书竹帛。今靖以骑三万,喋血虏庭,遂取定襄,古未有辈,足澡吾渭水之耻矣!”

就在李靖拿下定襄时,侯君集也从云中到达白道,在此等待败退的颉利可汗。颉利可汗早已丧失斗志,败逃中遇上如此深入的唐军,几乎不敢交战,便溃不成军。侯君集指挥部队乘胜掩杀,颉利可汗死伤大半,退守铁山,十余万人马转眼只剩几万。李绩、柴绍、薛万彻的大军,还在不断开来。山穷水尽的颉利,知道如不投降,只有死路一条。于是请求内附,并表示愿意入朝。

只要能逃过此劫,待到来年,草青马肥时,本可汗一定卷土重来。颉利暗自里做着自己的春秋大梦,李靖却早将他的这点心事看得清清楚楚,率兵抵达白道后,对侯君集说:

“颉利虽败,其众犹盛,若走度碛北,保依九姓,道路且远,追之难及。今诏使在彼,虏必自宽,若选精骑一万,赍二十日粮往袭之,不战可擒矣。”

俩人商议妥当,各领部队趁夜出发。到了颉利牙帐七里处,才被发觉。颉利可汗如惊弓之鸟,又骑马北逃,突军四散逃命。李靖与侯君集大军,如砍瓜切菜一般,杀敌万余,俘虏几万,缴获牛羊甚多。颉利可汗逃到大同道,被大同道行军总管任城王李道宗擒获,送到京师。

李世民大喜,进封李靖为代国公,赐物六百段及名马、宝器等。唐朝西北边境的祸患,从此解除;以往向突厥屈尊的耻辱,也得到彻底洗刷。

16

生擒了颉利可汗,晋封了李靖等人,李世民长长地舒了口气。望着远远跪伏在地上的颉利可汗,想到自己与父亲都曾对他有过的惧怕和屈辱,李世民感慨万千地说:

“朕闻主忧臣辱,主辱臣死。往来国家草创,突厥强梁,太上皇以百姓之故,称臣于颉利,朕未尝不痛心疾首,志灭匈奴,坐不安席,食不甘味。今者暂动偏师,无往不捷,单于稽颡,耻其雪乎!”

言毕,李世民令人告诉李渊,今晚要设宴庆祝灭匈奴之捷,请他也一定参加。

太上皇李渊自逊位以后,很少参加李世民的活动,炎热的夏季时,李世民请他一道去避暑,也拘词谢绝。只是这一次,闻知儿子灭了突厥,还生擒了颉利可汗,一时欣喜万分,带了尹、张两贵妃,欣然前往。这一回,李世民不仅请来了太上皇,还令朝中重臣、勋臣,所封诸王、王妃、公主等,统统参加。其重臣、勋臣,大都在开国二十四功臣中,有:长孙无忌、李孝恭、杜如晦、魏征、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李靖、萧禹、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顺德、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绩、秦叔宝。

诸王有:皇太子李承乾、楚王李宽、吴王李恪、魏王李泰、齐王李佑、蜀王李愔、蒋王李恽、越王李贞、晋王李治、纪王李慎、江殇王李嚣、代王李简、赵王李福、曹王李明,十四位。

公主有:襄城、汝南、南平、遂安、长乐、豫章、比景、普安、东阳、临川、清河、兰陵、晋安、安康、新兴、城阳、高阳、合浦、金山、晋阳、常山、新城等二十二位。

妻妾主要有:长孙皇后、韦贵妃、徐贤妃、杨妃(炀帝女)、阴妃、燕妃、杨妃、王氏、杨氏(李元吉之妻)、武才人等十人。

李世民如今见到自己的儿女一个个英姿焕发地站在自己对面,心里高兴,让人唤李恪和李泰到自己身边来陪侍。席间,李渊听了战事报告,对跪在自己面前的颉利问道:

“可汗是否心已臣服?”

“臣服,已经臣服。”

“哈哈哈……”从逊位以后,李渊第一次这么开心地笑,直笑得泪流满面。然后吩咐拿来琵琶,轻轻地拔弄一下琴弦,熟练地弹起了一曲古老的“苍龙吟”。琴声如遥远之梦,依稀哀婉,却内藏雄建,悠悠漫漫的声音,在大殿里蔓延回旋,温情而倔犟地,朝着更远的地方渗去。

李世民听了这熟悉的曲子,不由感慨万端,心被浸润,想起儿时偶尔听父抚琴的快乐。他看着痴迷其中的父亲,站了起来,也不与长孙皇后招呼,经自来到当庭,随着曲子的节凑,翩翩跳起舞来。一时满座皆惊,就连舞技高超的长孙皇后,也为此惊讶不已。她同李世民已经生活了二十多年,却还从未知道自己的丈夫,竟有这般神奇高妙的舞技。

一曲终结,李世民浑身是汗的来到太上皇李渊面前,父子俩四目相对,视之良久,这才依依不舍地分开。李世民见李渊已很疲倦,便从他手中接过琴来,回到长孙皇后的身边,弹起一首胡曲,大声命令颉利可汗说:

“舞!”

颉利闻言,眼睛一亮,随着曲子,高兴地跳起舞来。他原来的属下要臣,十多人都跟在他身后,疯狂起舞,南蛮首领冯智戴,情之所至,禁不住高声吟唱,唱起创世的古歌来:

“好汉举斧一劈,吓跑了乌云,将日月星辰都安排好,只留下一个太阳和月亮,好让他们轮班温暖着人间……”

古老的歌声,唤起了人们对往昔的追念,使众人都沉醉其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过去,心里忘不了过去最使自己留恋的拥有与快乐。人心激动起来,人们的身子也跟着动起来。情动于中而引出了行,就连长孙皇后,也情不自禁地舞在李世民的身边。整个宴会,沸腾起来。李渊在张、尹二妃的掺扶下站起,感慨地说:

“胡越一家,自古未有,大唐盛哉!”

这次宴会,除了李渊,唯一没有起舞的人,便是秦叔宝。此时,曾以勇猛彪悍著称的秦叔宝,已被疾病折磨的淹淹一息,只因这让他心仪已久的宴会,这才挣扎着来参加。听太上皇的感慨之言,兴奋之极,站起来大声高喊:

“大唐盛哉!大唐盛哉!大唐……”第三句不及说完,轰然倒下,安祥地闭上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