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青少年应该知道的文学知识
17792700000006

第6章 中外文学发展历程(5)

这一时期中,以小说和抒情诗最为繁荣。中古后期曾经泛滥一时的骑士传奇已不受欢迎。骑士阶层衰落了,人们对骑士冒险生活不再感兴趣;识字的人多起来,从听故事转到读故事。这样,散文故事和小说应运而生,代替了用诗体撰写的骑士传奇。故事作家中值得一提的是玛格利特·德·那伐尔(1492~1549)。

她的《七日谈》(1558)是模仿《十日谈》而写的故事集。在小说中,拉伯雷的《巨人传》成就最高。至于抒情诗,在维庸以后,法国尽管有不少诗人,像修辞派诗人、里昂派诗人等,都未写出有价值的诗歌。在七星诗社以前,稍有成就的是克雷·马罗(1495~1544)。因他接近宗教改革运动,所以屡遭迫害。

他采用罗马文学中的诗简、讽刺诗等形式进行创作。作品中反映的社会面比较狭窄,但有一定的真实感情。他是从维庸过渡到七星诗社的桥梁。小说和抒情诗之外,法国人文主义者在语言和翻译古代作品上也作出了成绩,到了十六世纪后半期,散文得到了发展,文艺复兴后期最重要的人文主义作家蒙田的《散文集》是法国第一部最优秀的散文作品。

从人文主义时代的开始,11世纪文学的最大成就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与左拉的《卢贡——马卡尔家族》形成前后两座高峰,围绕着他们的是梅里旋、福楼拜、莫泊桑、普鲁斯特等许多明星。同时法国先后出现革命作家和平民歌手贝朗璃,巴黎公社著名诗人鲍狄埃和小说家瓦莱斯。19世纪末至20世纪,法国成为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两次世界大战的主要受害国,各种社会冲突尖锐,各种文艺思潮、流派、团体峰起,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后期象征主义、印象派、表现主义、“迷惘的一代”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存在主义文学、“新小说”、荒诞派戏剧、先锋派电影艺术等均发源或活跃于此地,其影响波及世界各国。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继续发展。出现了罗曼·罗兰、巴比塞、阿拉贡等大师。从历史上看,法国文学经常与时代步伐密切配合,善于吸收其他民族文化营养,使它走在世界文学的前列。

8.浪漫叛逆的德国文学

德国在十六世纪是封建统治下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政治上是分裂的,经济力量是分散的,但是资本主义因素在个别城市中有所发展。罗马天主教会、神圣罗马帝国皇权和封建诸侯对人民进行重重剥削,使农民、城市平民直至部分小贵族都对现存制度感到不满。宗教改革和农民起义标志着资产阶级第一次向封建制度冲击。宗教改革在欧洲产生了很大影响,十六世纪二、三十年代,路德派新教已传人北欧以及英、法、波兰等。德国的民族感情在这一世纪的革命高潮中觉醒起来。德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此伏彼起,延续数十年之久,他们“所怀抱的理想和计划,常常使他们的后代为之惊惧”,但最后遭到诸侯们残酷的镇压。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人文主义者反教会、争取思想自由的作品,宗教改革和农民起义中富有战斗性的政论文和从中古时期发展来的民间文学。

在德国,人文主义思想多半在各大学的学者中间传播,它代表早期资产阶级想从中古的蒙昧主义和经院哲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要求。著名的人文主义者约翰·赖布林(1455~1522)编纂了《蒙昧者书简》(1515),这些书简在罗马讽刺诗人的影响下,借蒙昧的神学家的口吻,模拟他们拙劣的拉丁文,揭露经院学者和僧侣们的狭隘无知以及教会的道德败坏。

17世纪以后,德国陷入严重的封建割据状态,社会与文学发展缓慢,其中主要成就是格里美豪森(1621~1676)的流浪汉式小说《痴儿历险记》(1668)和奥皮茨的《德国诗论》(1624)。18世纪启蒙运动兴起,新的市民文学取代了宫廷贵族的巴罗克文学,但由于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使得启蒙运动限于意识形态领域和知识界,并偏重于理性思辩。此时莱辛以其丰富的创作与理论著作成为德国民族文学的真正奠基人。接着发生了更为激进的“狂飙突进”运动,青年歌德与席勒写出了充满叛逆性的早期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全欧洲;在其艺术达到成熟阶段时,又以他们为代表形成了德国的“古典文学”时期,使德国文学跃人世界文学的先进行列。

18世纪末19世纪初,首先在德国兴起的浪漫主义运动,迅速影响欧洲各国,带来了诗歌、小说、民间文学研究和文艺理论研究的繁荣。此后,德国资产阶级反对派活跃,30年代初出现了以伯尔纳、温巴尔格等小资产阶级作家组成的“青年德意志”派,要求创造一种社会批判文学,被称为“倾向文学”,40年代伴随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德国革命趋于高涨,出现了以海涅、毕希纳(1813~1887)为代表的革命民主主义文学和以希韦尔特为代表的早期无产阶级文学。19世纪后期,西欧各种新的资产阶级哲学、文学思潮涌起。在德国,颓废主义、自然主义、表现主义文艺相继出现。而以亨利希·曼与托马斯·曼兄弟为代表的现实主义作家坚持客观、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矛盾。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种现代流派纷起,无产阶级及其他进步作家行列也在扩大,除曼兄弟外,出现了布莱希特、沃尔夫的戏剧、贝希尔的诗歌、雷马克、雷恩和西格斯的小说,都具有世界性影响。他们在二次世界大战中大都流亡国外,继续从事反法西斯的“流亡文学”创作,硕果累累,战后的德国文学正沿着这条历史进步的道路继续前进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