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中统特务实录
1769300000066

第66章 中统局最后一任局长1

1.季源溥其人

1949年,国民党兵退台湾,然而就在兵退台湾之前,中统局还努力“折腾”了一把。在中统局在大陆的历史使命马上就要结束之时,中统局的第三任局长,也就是最后一任局长季源溥上台了!

季源溥虽不像徐恩曾、叶秀峰这两任局长那样出名,但也参与和制造了许多著名的血案。他的双手同样沾满了鲜血,对于中国历史而言,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他同样是历史不可饶恕的罪人。

季源溥,字汇川,江苏沭阳人。由于季源溥的家乡沭阳县有一条弯弯曲曲的沭河,沭河由南北两条分支汇合而成,于是季源溥的父亲给他起名叫“汇川”,取义汇流成河,海纳百川之义。

季源溥也算出身“书香门第”,季源溥的父亲季福霖,是沭阳县远近闻名的私塾先生。季源溥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名叫季道溥,另一个名叫季任溥。

季源溥的母亲是中国传统的农家妇女,自从她嫁给季福霖之后,便开始围着锅台转,在家里相夫教子。季源溥的童年还是非常幸福的,他拥有一个完整的家,有勤劳的父母。

季源溥一家的生活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父亲的工作

过去秀才开办私塾教书是收取一定的费用的,虽然收入不多,但是作为“生活津贴”还是可以改善一个家庭的生活状况。

二、耕地

季源溥一家拥有耕地十几亩,因为沭河流域土地肥沃,季源溥的母亲又十分勤劳,每年收成都不错。

季源溥一家一直过着吃穿不愁的生活。

而作为家中的老大,季源溥深受父亲的重视。季源溥还在“咿呀学语”时,就被父亲带到自己的私塾里学习知识。季福霖教大儿子季源溥背诵《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季源溥很聪明,学什么都很快。

在父母眼里,季源溥是个用功的好孩子;在弟弟们眼里,季源溥是可以当作榜样去学习的大哥。十几岁的时候,季源溥就成了家里的壮劳力,每年麦忙或者秋收的时候,都随父母下地收粮。

季源溥从小就勤奋好学、争强好胜,但是却心胸狭隘、城府颇深。就连和他一起玩的孩子们,都说他“什么都好,就是有时候心胸太过狭窄”,不管是谁得罪了他,哪怕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他都会想方设法地报复对方。

季源溥到了上中学的年龄,季福霖就想把儿子送出去读书。季源溥学习成绩很好,如果在沭阳上中学,未免有些屈才。

就在这时,季源溥生命中的第一个大贵人出现了!此人叫吕二,是沭阳县有头有脸的人物。他听说季源溥是个好苗子,就摇着蒲扇来到季家,对季福霖说:“老季啊,听说你家孩子读书用功,是个好苗子。你一定要好好培养他,将来做了大官,可是光宗耀祖的好事啊!”

“哎呀,您言重了。我就是希望他能多识几个字,不指望他有什么大出息。”

吕二接着说:“可惜啊,咱们沭阳城太小,你应该送你大儿子去大一点的地方读书!”

“沭阳也挺好的。”

“唉,好男儿志在四方,难道你希望留他在身边跟你种一辈子地?更何况你讲的那些‘四书五经’早就老掉牙了,现在谁还学这个?老哥,听我一句劝,把孩子送到南京去念国中吧,那里才是国家栋梁的摇篮啊!”吕二摇着扇子,语重心长地开导季福霖。

季福霖是个怯懦的老实人,他不是不想送儿子去好一点的学校,而是不敢想,听吕二这么一说,心里活动起来,就低声问吕二:“可是我家孩子能进南京国中吗?”

“怎么不能进?有钱就能进!”

“要多少钱?”

“这个嘛……学费确实不低,但是考虑到孩子的前途,我觉得非常有必要花这个钱!如果你的钱不够,我倒是可以借你一些!”吕二非常热情,看来真是希望这个孩子将来能有所成就。

父爱如山,季福霖终于决定送季源溥去南京国中读书,可他翻遍家底,也没翻出多少钱来。季源溥家虽然衣食无忧、吃穿不愁,但衣服是自己裁布回来做的,粮食是自己种的,一直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存款少得可怜!最后,季福霖长叹一口气,决定去找吕二借钱,送儿子进南京国中上学。

吕二见季福霖登门,便开门见山地说道:“我知道你会来的,钱我都替你准备好了!南京我还有一门远房亲戚,汇川去了南京,可以去投奔我的亲戚,也好有大人照应!”

“吕先生,您的大恩大德我季某无以回报,我代表汇川和我们全家谢谢您!”

“客气什么?只要汇川能好好读书就行了!”吕二十分大度。

季福霖拿着钱回到家,将此事告诉了季源溥和季源溥的母亲。季源溥的母亲听闻儿子要上南京国中上学,激动不已,她一把搂住季源溥,对季源溥说:“妈知道你从小爱读书,妈也希望你出去闯一闯,见见大世面!神仙显灵我们遇见了贵人,儿子,你一定要努力啊!”

季源溥一听,父母要送自己去300公里外的南京国中读书,心就飞出去了,从小到大,他还没出过远门呢!他一脸兴奋:“爸妈,你们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就这样,季源溥进入南京江苏第一中学就读。三年后,不满二十岁的季源溥中学毕业,回到沭阳。回来后,他继承父业,在沭阳县第一小学做了一名教师。

其实教师的工作还是不错的,收入稳定,受人尊重。不久,季源溥就在媒人的介绍下认识了第一任妻子耿令娴。随后,两个人遵从父母之命结了婚,婚后,两人一共生了五个孩子。

然而,季源溥却并不甘于做一名教师,他不想当一辈子老师。他认为自己屈尊在一所简陋的小学里教书,是生命中暂时的蛰伏。他千方百计想要离开沭阳,回到大城市南京。于是,他给远在南京工作的同学们写信,请他们帮自己找份工作。

终于有一天,季源溥收到南京同学的回信。同学在信中说:国民党中央党部正在进行招聘考试,季君是否有兴趣来试试?

这封信让季源溥眼前一亮,他认定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迅速卷着铺盖回到阔别两年的南京,准备放手大干一场!

此时的南京,革命气氛浓郁,正是国民党“清党”的高峰期。当然此时的季源溥心中,并无任何“主义”可言,只要能混进政府部门工作,他便知足了!经过笔试、面试等层层选拔,季源溥竟然考进了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也就是陈立夫的“中统局”。当得知自己已经被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录取,季源溥非常兴奋,立即致电沭阳的父母。

一名小学教师一跃成为国民党组织部的一名要员,这种跨度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一年是1928年,党务调查科刚刚成立,正是用人之时,所以年仅22岁的季源溥很快就成为一名专业特务,从此开始了自己的特务生涯。

季源溥进入中统局后认识的第一个人,是他生命中的第二个大贵人,那就是陈立夫。陈立夫见到季源溥后,发现此人仪表堂堂、憨厚老实,于是问他:“在来我局之前,你从事过什么职业?”

“小学老师!”季源溥颇有些紧张。

“不错啊,教书育人是高尚的职业。你为什么不做教师,报考我局?”陈立夫问道。

季源溥解释:“要想搞好教育,先要平复世界!上学的时候,老师就说,男人要有宏伟的志气!”

陈立夫觉得季源溥说得很实在,无撒谎之嫌,哪个年轻人没点野心呢?季源溥实话实说,诚实可嘉。于是陈立夫拍了拍季源溥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好好干,党国不会亏待你的!”季源溥听了信心十足,他觉得“大展身手”的机会终于来了。

为了在中统局站稳脚跟,季源溥可谓倾尽所能,尽展自己的才能。

党务调查科成立伊始,全科上下仅有20个人。科员、秘书、科长等均在一个大办公室里办公,于是季源溥的所有努力陈立夫均能看到。季源溥像个学生,时不时向陈立夫请示,而陈立夫也倾囊授予季源溥各种特务专长!久而久之,两个人的关系稳固提升,陈立夫把季源溥也拉进了自己的CC系统里。随后,陈立夫推荐季源溥去日本东京直属支部学习,意欲将季打造成中统的王牌特工。

“九一八事变”之后,季源溥从日本学成归来,他满载而归,带着一身特务特长回到党务调查科!但此时大恩人陈立夫已经上调,科长换成了大特务徐恩曾。徐恩曾并不太喜欢季源溥,将其分配到上海,担任上海市警察局侦缉总队副总队长。

初到上海时,季源溥有些害怕。毕竟人生地不熟,况且特务工作又相当危险。老特务们都说,特务工作就是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工作,所以季源溥常常担心有人暗杀自己,后来他还给自己配了保镖,甚至在自己的办公室和住所都安置了岗哨,要求岗哨24小时轮流执勤。

想在上海滩打开局面,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而且有些工作必须要做到位,才能打开局面——比如人际关系!上海滩的三位大佬张啸林、黄金荣、杜月笙,都是季源溥亟需沟通和拜访的重要人物。

季源溥到上海后,先是主动登门拜访了杜月笙,并主动投靠其门下。杜月笙与蒋介石、陈立夫等人的关系都很好,在得知季源溥是CC系的人之后,积极配合他展开工作。季源溥就此进入青帮,一步步成为青帮的“头头”,后来竟公开设香堂广招青帮分子,季源溥的根儿就此扎在了上海滩上,而且越扎越深。

1935年,季源溥的父亲季福霖去世了。得知此噩耗,季源溥回到阔别多年的老家沭阳。此时的季源溥已经不是过去的季源溥了,他已经是国民党的高级特务,陈立夫眼里的红人。于是,他一到沭阳,便被沭阳的官吏、乡绅和富农团团围住,连他的大恩人吕二都赶来相见,竖起大拇指对他说:你是咱们沭阳的骄傲啊!

季源溥是个孝子,他给老父亲季福霖举行了风光的大葬。他找来沭阳县的县长祁伦捷,请其为老父亲主持葬礼,而后又花大价钱请来乐队吹奏哀乐。得知季源溥的父亲去世,国民党许多政要也纷纷送挽联吊祭。连蒋介石都送来了挽联,挽联上这样写道:“古道可风”;而时任国民政府主席的林森也送来挽联,挽联上写道:“乡闾矜式”(意思是乡间的模范);陈立夫、陈果夫、吴铁城、徐恩曾等人也都纷纷送来挽联。

办完丧事,季源溥回到了南京。随即,徐恩曾派其到铁道部担任了劳工科科长一职。

劳工科刚刚成立,只有几个人而已,除了整理资料的几个人外,几乎没有人能从事特务工作。

鉴于以上两个问题,季源溥采取了两个措施:

一、巩固其地位,树立绝对权威形象;

二、大范围招收特务人员,扩充编制。

在“巩固地位、树立权威”方面,季源溥要求凡是各铁路局调查室呈报情报,都必须经他亲自批阅,而招收特务人员方面,须经本人面试通过后,方可批准!在“招收学员”方面,季源溥是十分认真的,每一个特务都是他精挑细选出来的,然后派至各地方铁路调查室进行情报搜集及破坏工作。除此之外,季源溥还制定了一个通讯员制度,大力扩编自己的队伍,不过到了后期,招纳人员的味道有些变质,凡是愿意参加者,只要交点报名费,均可以参加,于是招纳人员就成了季源溥变相敛财的一种方式。

1938年,季源溥为了继续扩大势力,准备成立“中国劳工协会”。季源溥将此想法上报给陈立夫,没想到却遭到了陈立夫的反对。

“不行,这个名字太显眼,区区几个人就冠以‘中国’之名,实在有所不妥!”陈立夫是个低调的人,他并不希望自己的手下太高调,于是季源溥只好将“中国劳工协会”改名为“战时劳工社”。

此时的季源溥,野心急剧膨胀,在交通部由南京迁至重庆后,季源溥到处走动斡旋,将“战时劳工社”改名为“中国劳工协进社”。翌年,又将“中国劳工协进社”改名为“中国劳动协会”!季源溥也因此而名声大振,中统局也因此有了更有利的行动掩护。

徐恩曾对季源溥的能力颇为认可,他在“中国劳动协会”成立后,夸奖季源溥:“你的这个做法非常好,既扩大了中统局的影响力,也得到了上面领导的关注!”

季源溥很少得到徐老板的夸奖,这不仅是徐老板第一次认可他,并且还对他说:“要不这样吧!为了更好地发挥劳动协会的作用,局内每月下发一定的活动费给劳动协会,予以大力支持。你千万不要让我失望啊!”

“是的,是的!”

后来,季源溥又先后成立了数家劳动分社,而且还在1943年举行了一次成员代表大会。在重庆,季源溥还为“中国劳动协会”选了一个风水阳宅,此阳宅是一座位于中统局本部旁边的四开间的平房,季源溥还指定瞿纷如、吴光远、程福葆等担任中国劳动协会的理事!为了进一步扩大影响,季源溥还开办了报纸,且取名《战时劳工》报。

叶秀峰上台后,季源溥又被派遣回上海,担任中统局上海区区长,以接替因“花柳病”而暴毙的吴兴伯。季源溥上任伊始,便屡屡制造“血案”,其中《文萃》案最为出名!他还劫收了大量日伪资产,并为自己狂赚了一笔。季源溥的疯狂敛财还惊动了陈立夫、陈果夫和叶秀峰,为了“保护”季源溥,替其掩盖罪行,叶秀峰迅速将其调回中统局本部担任副局长一职,这才转移了陈立夫和陈果夫的注意力,让季源溥涉险过关。

1949年5月,中统局分化成为内政部调查局后,季源溥终于坐上中统局局长的宝座。上任后,他又对中统局进行了一番大刀阔斧的改革。只可惜此时解放军的大部队早已渡过长江,季源溥的中统局局长宝座还没坐热,便随国民党撤到台湾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