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流亡中的戏剧家摇篮
1764400000048

第48章 后记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的日子里,《流亡中的戏剧家摇篮--从南京到江安的国立剧专研究》终于与读者见面了。

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是中国现代第一所高等戏剧院校。创办不久,因抗战事起,学校奉命转移。在着名艺术家余上沅、曹禺、吴祖光等的率领下,学校几经辗转,前后经历了数次流亡办学的历程,成了中国一所罕见的流亡戏剧大学。其中,在四川小城江安办学的6年,是国立剧专发展史上最艰难、最关键的"黄金时期",为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国立剧专在江安期间,留下了大量的档案史料、演出海报及各种图片等资料。建国后,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里几乎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国立剧专的文化价值和它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2001年,西华师大(原四川师范学院)历史系领导希望我们参与调查和梳理国立剧专史料,系统总结国立剧专的发展历程,如实反映国立剧专在历史上的地位和贡献。当年9月,四川省教育厅将这一课题列为重点科研资助项目,从此,我们的研究工作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正式展开。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自始至终得到中共江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和江安国立剧专史料陈列馆的领导和同志们的关心和支持,为我们组织座谈会并提供大量珍藏的史料。

原国立剧专在粤校友陈学璇等同志也热情相助,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珍贵资料和反映国立剧专校友动态的《南雁》专刊。四川大学历史系主任陈廷湘教授给予了热情指导。西华师大副校长李健教授,科研处长徐邓耀教授、副处长赵鹏程教授,历史文化学院领导蔡东洲教授、杨和平教授、周斌教授等都对本书的写作和成稿给予了关心和帮助。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谢意。

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四川出版集团天地出版社范勇先生为本书的出版竭诚尽力,多方设计,使我们深为感动。

本书由谢增寿提出基本思路和框架。书中总论、第三、四、五、六章和国立剧专大事记由谢增寿撰写;第一、二章由张祏元撰写,并同时做了大量的资料搜集工作。在调查访问初期,吴敌老师做了大量的工作,后因工作调动没有参与写作,对他的支持深表感谢。

研究国立剧专历史是一个跨学科的项目,涉及中国现代史、教育学、中国现代文化史、中国现代戏剧史及戏剧艺术等诸多领域的理论和知识,我们不揣冒昧,试图对国立剧专采取跨学科的思维和探索,力图再现这个"流亡中的戏剧家摇篮"的发展历程。但因水平所限,未必完全如愿,书中问题和缺点一定不少,恳请读者、专家批评与指正。我们认为,不论何种意见和批评方式都是与人为善、繁荣学术的幸事,我们将坚持闻过则喜、从善如流的原则,虚心接受意见,并致以深切谢意。

作者2005年6月于四川南充市西华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