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英才是这样造就的
17345700000009

第9章 良好的家庭环境是最好的学校(8)

妈妈回来以后,当她看到整洁的房间,看到胖乎乎的一对儿女的时候,她突然间觉得自己非常无知:原来很多事情是我多虑了,我的儿女很能干啊!这时候,妈妈突然间醒悟:教育儿女,和孩子相处,有时候要学会“走开一会儿”。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许多家长一面对孩子的生活大包大揽,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一面又是抱怨孩子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担心孩子长大后不能适应竞争激烈的社会。这岂不是自相矛盾?现在的孩子在自理能力方面普遍不如以前的孩子了。但是,家长们何不试着“走开一会”,让孩子自己来呢?

明智的家长知道应该给孩子机会,锻炼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穿衣、脱衣、穿鞋子、吃饭、自己收拾玩具等等。虽然孩子做得不是很好,我们也应该积极地鼓励以及引导,帮助他们完成,来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独立意识。当然,孩子独立自主能力的获得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对孩子来说,在他的发展道路上每前进一步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家长也要有足够的耐心。

真正的“英才”是能完全独立,是能完全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事情的孩子,你的孩子是这样吗?

孩子的事情让孩子自己解决

面对崭新的21世纪,我们每个人都应有较强的自主决定能力,自我判断能力,以确定在人生的各种不同阶段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并能牢牢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就要求每个家长从小培养孩子独立的判断力及独立解决事情的能力。

对于每个孩子来说,他们都有自己的世界,他们有时遇到的事情是不需要大人干涉的。比如和朋友闹了点矛盾,比如老师给他布置了课外实践的任务。这些事情他们自己能够解决,父母就不要都替他做了。

但是,有些家长常常过分呵护孩子,不敢放手让孩子大胆尝试,或者过分宠爱孩子,不舍得让孩子动手做事。殊不知,孩子总是要长大的,迟早要独立面对社会、面对人生,迟早要独立解决所遇到的事情。所以,我们就有必要让孩子从小去尝试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应当为“孩子自己解决事情”创设一定的条件和机会,让孩子学习如何自己解决问题、如何适应社会。

有这样一个小朋友,每天早上上学以前他都是这样度过的:

“哎呀!妈妈,你怎么不早点叫醒我呀,又晚起了十分钟。”

“我都叫了你好几遍了,你每次都说让我再睡两分钟。”妈妈一脸无辜地说。

“好了,快帮我拿衣服。对了,还有袜子!”

“妈妈,趁我还在穿衣服,你快帮我挤牙膏,还有倒洗脸水。”

“洗脸水太热了,下次别倒这么烫。妈妈,再帮我整理一下书包。别漏了东西呀!”

“妈妈,给我十元钱,来不及了,今天在外面吃。”

“再见,妈妈!”

我们不难看出,如果孩子每天都是在这样的情况下长大的,他肯定成不了英才,只能成为低能儿。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地,靠祖宗,不算是好汉。”这是郑板桥临死前留给他儿子的遗言,也应该是我们谨记的名言。现在的学生大多以为自己是个小孩子,什么事情都要靠父母,这样的人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即使有好的学习成绩也没什么用,一个人首先要自立才能谈得上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所以,作为家长,要树立一种“培养孩子独立”的意识,孩子自己的事情让他自己完成。

具体来讲,培养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相信孩子具有自己解决事情的能力和愿望

要使孩子学会解决自己的事情,父母首先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少家长总是认为自己的孩子小,不具备自己解决困难或冲突的能力,实际上孩子是有自己解决困难的方法及策略的。所以,家长不要总去帮助孩子,放手让他自己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断做下去,你的孩子将逐步学会自己处理事情,自己解决事情。在他以后的人生路上,他会发现自己走得很轻松,知道如何去应对所遇到的一切。

2.孩子想做的事情大胆放手让孩子去做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注意的重心会逐渐从父母转向外界事物,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成人做的事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这时父母要顺应孩子的发展变化,满足孩子的独立需求,只要孩子想做,愿意做,就要大胆放手让他去做。

3.孩子能做的事情要求孩子自己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从训练孩子的动手能力做起,自己穿衣服,自己系鞋带,自己大小便,自己洗手、洗脸、刷牙,自己收拾玩具,整理图书……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都是培养孩子独立能力的重要内容。

4.孩子不会的事情引导孩子学着做

对孩子来说,所有的事情都是从“不会”到“会”。家长一定要以积极的语言和行为鼓励孩子大胆尝试自己没有做过的事。同时还要给孩子一些具体的指导和帮助,让孩子掌握一些必要的技能。如果碰到困难,也不能包办代替,剥夺孩子锻炼的机会。

5.努力创造和谐健康的家庭气氛

家庭是孩子最重要的社会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对孩子的身心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父母应从情感态度、行动方面为孩子创设有利于发展解决事情能力的环境与条件。孩子们希望自己在友爱、平等、宽松、民主的环境中长大,当孩子遇到困难时,父母不应指责、嘲笑孩子,而是鼓励孩子动脑筋想办法,要用引导的口吻帮助孩子寻找解决事情的方法或途径,切记不可代替孩子去解决事情。

6.家长要做好榜样

当家长自己遇到难办的事情时要保持头脑冷静,也不能表现出过分的急躁、沮丧或气馁。家长首先要敢于面对现实,积极想办法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困难,这样才能为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会使孩子受到耳濡目染的影响。

对孩子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

家庭,作为社会组成的最小单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作用,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会决定孩子的个性与行为。我们虽然提倡放养教育,虽然提倡应该给孩子相对独立的机会,但是我们并不认为可以放任孩子。也就是说,对孩子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

植物,在适当的空气、阳光和肥料的培育下,顺着大自然的规律、均能长大。但若要其长得挺直,符合标准,就需要从小树开始,不断加以修理,将其多余无用的树杈彻底削掉,以保证树干的茁壮成长。教育孩子,犹如护理树苗,必须从小予以重视,在孩子成长的每一阶段,仔细地注意观察、了解,适时地进行引导,才能使孩子不为环境中的各种不利因素所影响,健康地成长。所以我们虽然提倡——要多给孩子独立的机会,但是那种认为“孩子如小树,树大自然直”的绝对“放养教育”观念也是不正确的。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好的观念是浮浅的、错误的。若以“绝对放养”的观念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无疑是对孩子不负责任的放任。这在家教误区中属于“绝对放任型”。不值得提倡!

所谓“绝对放任”,表现为对孩子行为的不加约束,任其自然发展。例如有些父母因工作忙,时间少,无暇顾及子女的教育问题,认为反正有学校教育;还有些父母因贪图个人享受,烦孩子拖累,不愿花时间精力去教育;更有些父母因为对子女教育问题知之甚微,就干脆不问不闻。然而,任何“绝对放任”孩子的做法,实际上都是在害孩子。

冬冬的父母非常开明,他们对冬冬的教育也非常开放。所以,冬冬从小到大就是在一种非常开放的环境下成长的。但是也可能是因为冬冬父母的教育方式太开放了,致使冬冬形成了一种非常任性的性格。但是冬冬的父母好像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他们只觉得自己的孩子性格非常开朗,虽然有时候有点任性,但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哪有小孩子不任性的?但是有一件事让冬冬的父母非常震动。

一次,冬冬看到建筑工人在屋顶上施工。回到家,他对爸爸说:“我想到屋顶上去!”

“到屋顶上干什么呢?”爸爸问他。

“那里高,我想到高处去!看看远处的太阳是什么样的!”

“噢,你的想法不错,而且很勇敢,那你想怎么上去呢?”

“我爬梯子上去啊,你给我安好梯子我就可以上去了!”冬冬很自信地说道。

“不行!”冬冬的爸爸考虑了一会,拒绝了冬冬的要求,“那里是很危险的,我们这栋楼25层,大人都不敢上去,我怎么能让你上去?再说物业规定:住户不能随便到楼顶上去的。冬冬听话,我们不去!”

冬冬一听自己的要求没被满足,一下子脸就变了,马上嚎啕大哭!任凭大人怎么劝说,冬冬就是不愿安静下来。冬冬就那样一直哭了一整天!

经过这件事,冬冬的父母才意识到,可能是以前的教育太放任了,以至于孩子养成了非常任性的性格。

在这方面,美国人也经历过惨痛的教训: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经济的增长给整个美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变化。美国的父母把压抑已久的感情和温暖倾注在下一代身上。有的人认为“爱就是一切”,鼓吹“放任自流”,让孩子们自行其是。谁知,这一代人倒是幸福地成长起来了,他们享有美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繁荣和最优越的教育的机会。

然而,二十多年后,正是在这一代人中,吸毒、早孕、酗酒、自杀、暴力犯罪等等,丑恶现象五花八门,给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带来一场社会大动荡。从战争中走过来的老一代人,本来以为战争结束了,消除了饥饿,消除了经济萧条,好事情会接踵而来,谁知道富裕的生活没有带来青年一代的感谢,反而带来他们对老一代的对抗、傲慢和蔑视!

放眼现在,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普遍,非独生子女家庭日趋变得特殊化,尤其是孩子年龄相差较大的。在这种情况中,父母通常都会忙于自己的工作,而把较小孩子的管理委托给较年长的孩子,从而导致了对孩子教育的疏忽与放任,使孩子表现得随心所欲,不受约束,长此以往便形成了不良的性格。同时,很多做父母的对待子女,往往不是过分的溺爱,便是过分的严厉,苛刻;要不然,就取着放任的态度,这些都是错误的。过分地溺爱与放任就如秧苗得到了过量的养料,秧苗就会逐渐枯萎而死,或只长柴禾不结果实,起到的是拔苗助长的作用。所以,家长朋友们,为了孩子的将来,一定要走出溺爱与放任两个误区,牢记:严是爱,松是害!对孩子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放养、给孩子独立的机会,但并不是放任、让孩子为所欲为!

总而言之,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给孩子空间,尊重孩子的感受,让孩子有充足的机会学习独立和自我管理,但同时要坚持一定的规则,在孩子遇到困难时给予他支持和帮助,这些做法有利于帮助孩子学会主动、负责。学会适度“放手”,而不是放任孩子“胡作非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