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做成功爸爸的12堂亲子教养课
17344900000006

第6章 爱是爸爸最好的教育方式

想成为一个成功的爸爸,既不能对孩子“置之不理”,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也不能对孩子管教过严,处处摆“父亲”的架子。父教过了头,只会给孩子压力和压抑,让孩子感受不到自由和乐趣。因此,父教应该是严厉中带有宽容,这样才能给孩子高山般深沉的父爱。

不必掩饰你对孩子的爱

每位爸爸可能都会觉得,自己是非常爱孩子的,为了孩子也能舍弃一切。可是,对于爸爸和妈妈谁更爱自己这个问题,大多数孩子都会选择妈妈更爱自己。

难道,爸爸的爱是隐形的吗?

在传统的教育理念中,爸爸应该是严厉的,而爸爸们自己也会认为这种“严”能发挥很好的“震慑”效果,因此也会刻意掩饰对孩子的爱,故意对孩子表现出严厉和冷漠。结果,孩子就会误认为爸爸是不爱自己的,甚至会从心底对爸爸产生排斥感。这样,就会使亲子关系变得恶化,甚至会导致孩子听不进爸爸的教诲。

其实,爸爸们完全没必要掩饰对孩子的爱。爱孩子,就需要主动表达出来,让孩子能够体会到父爱的温暖。这样不仅不会丧失做父亲的威严,反而还会赢得孩子更多的爱。

王涛的成绩很好,尤其是数学,在班上是拔尖的。但是数字写得太潦草,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使他的正确率下降。后来,爸爸请教了一位老师,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老师的方法果然很灵。

此后,每次王涛写数学作业时,爸爸都会说:“你真是比爸爸小时候棒多了,小小年纪就能做这么难的题目,你真的很厉害!只是你如果能把字再写得再端正些,就会更捧了!”

从这以后,王涛的数字写得比以前认真、公正多了,数学成绩也提高了不少。每当看到孩子取得了进步,爸爸都会对他说:“爸爸爱你,爸爸以你为荣。”而小王涛也会用稚嫩的声音回应爸爸:“爸爸,我也爱你。”

在对爱的理解上,孩子和爸爸是有差异的。对于大多数爸爸来说,觉得管教好孩子是爱的体现,中间的方式方法并不重要,只要孩子能达到自己的要求就行。但对孩子来说却并非如此,孩子年纪小,他也无法体味爸爸管教时的良苦苦心,他们更在乎的是言语表达出来的爱。

所以,爸爸们也应该迎合孩子的这种心理需要,将自己的爱勇敢表达出来,不要总用沉默、严厉和训斥来代替。只有这样,才能与孩子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而教育好孩子,又必须以良好的亲子关系作为基础。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

孩子所需要的父爱,并非爸爸帮自己考了多少分,或爸爸送自己上了什么好学校。年幼一点的孩子认为,爸爸只要经常陪伴自己,给自己买好吃的,对自己笑,和自己做游戏,就是好爸爸;年长一点的孩子,尤其是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则认为爸爸关心自己、理解自己、支持自己、尊重自己,才是好爸爸。

可见,不同年龄的孩子,对父爱的心理需要也是不同的。爸爸应该了解孩子的这些需要,并通过正确的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让孩子时刻都感到自己生活在暖暖的父爱之中。

启示二:对孩子热衷的事表示欣赏

这会让孩子感到格外满足,即使他要看的《喜羊羊和灰太狼》不是你的水准,但如果孩子每次看时都会兴奋不已,爸爸不妨想一下,其实你已找到一个能和孩子走得更近、聊得更多的话题了。通过孩子感兴趣的事物,爸爸与孩子的关系也会变得更加亲密。总有一天,孩子也会到不喜欢看《喜羊羊和灰太狼》的年纪,那时他就会明白,儿时自己的爸爸为什么会陪着自己看那些“无聊”的东西,那是因为“爱”!

启示三:充分体谅孩子的感受

孩子遇到困难时,虽然不必每次都帮他解决,但在他确实需要帮助时去帮他一下,抱抱他,关切却不过分地问他:“很难吗?需要爸爸的帮助吗?”,这远比“你要做个坚强的人,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这样的话更有意义。因为你肯定了孩子的真实感觉,表达了对孩子的关切,会让孩子知道爸爸的疼惜,孩子也会用自己的坚强和努力来回报爸爸。

爸爸手记

父爱是深沉的,但深沉的爱却难以被年幼的孩子理解。所以,爸爸对孩子的爱一定要主动表达出来,这样才能让孩子体会到爸爸的爱,也才会与爸爸建立亲密的关系。如果爸爸无法准确地传递出对孩子的爱,孩子也会与爸爸的距离越来越远,爸爸也无法对孩子发挥良好的教育效果。

以平等的姿态与孩子讨论问题

很多时候,爸爸们总是喜欢想当然地把我们的自己强加到孩子的身上,忽略了他们真正的需要,剥夺了他们的发言权。然而孩子虽小,但也有自尊心。他们希望爸爸能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只是长辈,更不希望爸爸摆出一副长者姿态动辄训人。

爸爸应该明白,与孩子交流并不等于对孩子训话。如果想顺利地得知孩子心中的所思所想,就必须放下父亲的架子,抱着一种平等的姿态,用温和的语气和孩子进行交谈、讨论问题。

在国外(如美国),爸爸们都非常注重平等地对待孩子。比如在进入孩子的房间前,通常都要敲门。而在中国,爸爸往往会毫无顾忌地闯进孩子的世界。当然,强调爸爸应该以平等的姿态对待孩子,并不意味着不给孩子帮助、批评和建议,关键是应以比较民主的方式教育孩子,给孩子发言和解释的权利。当孩子觉得爸爸不是以长者的身份和权威来教训他时,爸爸的意见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张野一直觉得自己在家里比较压抑,因为爸爸每次“关心”他时,都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张野的行为稍有不符合爸爸要求的,爸爸就会对张野一通批评教育。有时张野很想和爸爸坐下来以朋友的身份和姿态好好聊聊天,谈谈学习,但每次看到爸爸的表情和姿态,他就灰心了。久而久之,张野也不愿意和爸爸交流,爸爸问他话时,他也是有一搭无一搭地应付。而爸爸见张野对自己“不友好”,就会批评张野“不懂事”、“不听话”,结果彼此弄得很僵。

很多爸爸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当问孩子学校生活怎么样时,孩子大多会回答“就那样”、“老样子”;当问孩子学习如何时,孩子也会说“还行”、“马马虎虎”。于是,爸爸很不满孩子的行为,就会给孩子讲道理,批评孩子这样不对,等等。结果孩子与爸爸的交流也越来越少。

其实,爸爸要想改变孩子所谓“不听话”、“对着干”等逆反心理和现象,就必须先让自己摆脱传统的教子观念,不要用居高临下的姿态对待孩子,应用平等、真诚与朋友般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沟通、探讨问题。这样孩子才愿意向爸爸吐露心声,才能从不听话变为听话,从“对着干”变为愉快合作。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很多方面他们都是孤独的,缺少朋友的关心。这就要求爸爸们担当起朋友的角色,分享孩子的喜怒哀乐。当孩子玩耍时,爸爸可以和他们一起玩耍;当孩子进步时,爸爸要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喜悦;当孩子遇到不开心的事时,爸爸要认真聆听他们的烦恼。当然,爸爸有的烦恼也可拿出来与孩子一起商量,让孩子为你排忧解难。

启示二:成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的同伴

当孩子遇到问题或困难需要解决时,爸爸不要马上帮孩子把问题或困难处理好,而是先与孩子进行讨论,研究可能出现的结果。比如和孩子讨论:“那样做的话会是什么结果?”“你会有什么感觉?”“别人会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等等。这些话可以让孩子感到,在遇到困难、解决问题时,他有了同伴。

启示三:赏识孩子的建议和意见

爸爸与孩子相处时,会经常碰到孩子就某些问题发表的看法。孩子的这些看法也许在大人看来很幼稚,但爸爸不要因此就驳斥孩子,否则就会扼杀孩子的思考能力。孩子能提出自己的观点,表明他在思考和探索。如果爸爸能以赏识的态度对待,并适当给予赞许和引导,不经能强化孩子的思考能力,孩子也会在爸爸的赏识中获得被尊重感。

爸爸手记

成功的家庭教育,是爸爸能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沟通、探讨问题,尊重孩子的想法,对孩子正确的想法和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爸爸的权威是存在的,但并不意味着要时时处处都在孩子面前表现。只有爸爸放低姿态,才能让真正理解孩子,并得到孩子的理解,从而和谐相处。

放下棍棒,不做打骂孩子的粗暴爸爸

在家庭教育中,爸爸的地位可谓举重若轻。作为“严父”,可能90%以上的爸爸都打骂过孩子。即使是一些好脾气的爸爸,也会有冲动的时候,而冲动的后果就是动之以武。

打骂孩子在中国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的事,这也是从古到今我们祖辈信奉的“不打不成才”、“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训诫。孩子通常都被看成时家长的私有财产,打骂孩子也是“家庭私事”。即使有人稍加指责,家长也会理直气壮地说:“打他骂他是为了严格要求他,是对他负责任!”正因为这样,在很多中国爸爸眼里,“严格”就成了打骂的代名词。

诚然,一位严父对孩子的成长是有益的,但如果“严”过了头,甚至到了动不动就需要“武力”解决问题的地步,那受苦的就是孩子了。而且,这种看似负责的教育方式,最终只会影响孩子的正常发展,严重的甚至会摧残孩子的身心。

林海是个特别调皮甚至略带霸道的孩子,经常和邻居家的小朋友打架。每次被爸爸看见或被别人告状时,爸爸总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打他一通。林海不明白爸爸为什么要打自己。所以在他眼里,爸爸就像个暴君。可自己的力量又无法与爸爸抗衡,所以林海每次在爸爸面前总是尽量小心行事。但只要离开了爸爸的视线,林海就变得无法无天,并把爸爸加在自己身上的打骂统统转移到其他孩子身上。

从林海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棍棒下的“乖”孩子并非是真正的乖。爸爸严格要求孩子是希望他好,绝不是希望他害怕棍棒。但遗憾的是,很多爸爸一边看着电视里的抗议严刑,一边又成为严刑的执行者。

所以,爸爸应该认识到,打骂并不一定能教育出好孩子,管教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种。要想做个成功的爸爸,就要抛弃头脑中“孩子不打不成材”的传统教育观念,不断学习教育孩子的科学知识,寻找适合孩子自身特点的教养方法。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学会站在孩子的位置思考

孩子做错事,爸爸准备靠打骂惩罚孩子时,请先冷静一分钟,试着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一下问题。比如你是孩子,当被爸爸威胁、打骂时,内心是什么感受?你是否喜欢爸爸对你的这种惩罚方式?如果不喜欢,那么也不要以这样的方式对待你的孩子。

当爸爸将心思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上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

启示二:用赏识代替打骂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总是需要不断的尝试和体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会犯很多错误。但当孩子犯错时,爸爸最好能用赏识代替打骂。因为打骂是孩子成长路上的阴雨,而赏识是孩子照亮道路的阳光。要想帮助孩子身心健康成长,就请爸爸们采用赏识的方式来代替打骂。

爸爸赏识孩子,孩子就会在爸爸的赏识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进而增强自信心,也会在爸爸的赏识中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取得更大的进步。

启示三:调整对孩子的期望

爸爸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可以理解,但是,有些爸爸常拿自己都达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所以,当孩子不能达到爸爸的要求时,冲突就发生了,而爸爸也会通过打骂来发泄自己的失望之情,但这种方式对改变孩子的现状却无济于事。相反,还可能让孩子变得自卑、叛逆。

与其如此,不如降低对孩子的期望,让孩子在没有压力的状态下选择前进的道路。如果爸爸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爸爸手记

教育孩子,需要的是爸爸的耐心和爱心。当孩子犯错时,爸爸不要用打骂的方式来教育孩子,这不仅不能帮助孩子成长,反而会激发孩子的负面情绪,甚至会摧残孩子的身心。因此,对犯错的孩子,爸爸要采取宽容的态度,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表现出关爱,从而引导孩子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爱孩子,不等于处处都要顺从孩子

有些爸爸觉得,自己平时工作很忙,几乎没有时间陪伴孩子。一旦有时间和孩子在一起,就对孩子有求必应,处处顺从孩子,满足孩子的任何要求,以弥补自己不能经常陪伴孩子遗憾。

还有些爸爸认为,家里就一个孩子,不对他好还对谁好?基于此,也会时时都想给孩子最好的,甚至把孩子整个地保护起来,满足他的每一个要求,替他做每一件事情。

但爸爸们可能不知道,这些对孩子真正的爱,满足孩子的要求,也许并只能让孩子真正快乐成长。儿童专家认为:被溺爱的孩子会越来越没有节制,要求也会越来越多,他们永远不会满足他们已经得到的东西。溺爱满足孩子的仅仅是一种替代和补偿的需要,绝不会是孩子对爱、安全感和社会认同感的追求。

星期六早晨,爸爸准备带12岁的钟睿去体育馆玩。从6点钟,爸爸就开始叫钟睿起床,直到6点半,在爸爸好言好语的哄劝下,钟睿才极不情愿地从床上爬起来。爸爸忙帮儿子穿衣服穿袜子,又拉着钟睿洗漱完毕,带他出去吃早餐,准备出发。

在外面,爸爸给钟睿要了一份早餐。刚刚端过来,钟睿就吵着想吃鸡蛋,爸爸又马上要了一个鸡蛋,可钟睿又说想吃果酱面包,爸爸又跑到附近的店里给他买来了果酱面包。爸爸还没坐下来,钟睿又把筷子一扔:“这早餐不好吃,我不想吃了。”看到钟睿没有好好吃早餐,爸爸马上又问钟睿想吃什么,他再去买。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处处顺从孩子的要求,看似是对孩子的爱,但却忽略了爱的尺度。许多爸爸都会为自己辩护说:“我只是希望让孩子得到最好的。”但事实却是:过多的爱只会害了孩子。有人将父母对孩子的溺爱称之为“甜毒品”,虽然表面上似乎香甜可口,但其实它就像毒品一样,会对孩子的成长造成不良影响,比如会让孩子变得自私、依赖、霸道、任性、缺乏自制力、缺乏同情心等等。而这些,一定不是爸爸们希望看到的。

既然如此,爸爸们就应该把握好爱孩子的尺度,不要时刻都满足孩子的要求,更不能处处都顺从孩子。让孩子适当苦一点不是错,而是一种智慧,等于为孩子创造了一片敢于拼打的“艳阳天”,这样孩子的人生才能有更开阔的境界。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学会对孩子说“不”

要想改掉溺爱孩子的习惯,第一步就是要给孩子定出一个界限,让孩子能够接受爸爸说“不”的时候。比如孩子已经有了十辆玩具小汽车了,当他缠着你再买一辆时;或者在超市里提出要买这买那等不合理要求时,就一定不要再对孩子让步。即使孩子以哭闹要挟,也一定要将政策贯彻到底。

有些爸爸可能担心,如果拒绝了孩子,孩子会不喜欢自己。其实大可不必,任何孩子都不会因为你对他说了一次“不”,就觉得你是个坏爸爸。

启示二:鼓励孩子独立

爸爸要知道,你不是家里的文娱委员,所以没必要每时每刻都得陪着孩子玩,你完全可以让他独自玩一会儿。即使再爱孩子,也不一定要时时刻刻处都让孩子处于你生活的中心位置,总是围着他转。

当孩子想要尝试做些事时,爸爸也要给孩子机会,不要事事都包办代替孩子完成。要相信孩子,即使没有爸爸的帮助,他也能把一些事情做好。如果孩子已能够自己将水倒进杯子里,那就让他自己做。小事上的成功,也能让孩子产生成就感,变得坚强和自信。就算失败了,孩子也能从中学到如何面对挫折。

启示三:接受孩子的情绪波动

孩子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精神抖擞、表现出色,任何孩子都会有发怒哭闹、调皮任性的时候,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当孩子发怒或对一些事情提不起兴趣来时,爸爸不妨坦然接受,不要过于紧张。如果孩子一出现问题,爸爸就马上跑去安慰他,或满足他的一些无理要求,那么孩子就会习惯于用吵闹、任性来解决问题。

爸爸手记

苏霍姆林斯基说:“铁石心肠的人大都生长在那些父母过分溺爱子女,对他们百依百顺,一味迁就,对他们没有任何要求的家庭。”这样的家庭往往以溺爱开始、以寒心和愤怒告终。这也提醒爸爸们,对孩子的爱是没有错的,但一味迁就顺从的溺爱,绝对是错误的、不利于孩子身心发展的。

爸爸的鼓励,比任何教育秘诀都有效

每个爸爸都爱自己的孩子,也都希望孩子聪明、优秀。但是,总有些爸爸喜欢揪着孩子的缺点和不足不放手,并以此为工具不断打击孩子。实际上,这些爸爸的出发点也是为了提醒孩子不要骄傲,要尽快改正缺点,变得更优秀。但爸爸们这种对孩子的过高要求,和这种打击孩子自信的方法,不仅不能促进孩子的进步,反而会产生自卑情绪,甚至激起孩子对爸爸的反感。

其实对于家庭教育来说,恰当的鼓励往往比任何教育都有效。每个孩子内心都渴望得到爸爸的尊重和理解,也希望得到爸爸的肯定和鼓励。当他们从爸爸那里得到这些时,就会在情感上感到满足,在精神上得到鼓舞,从而也能增强自信心,督促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

半个多世纪前,在一个工厂中有个年仅10岁的男孩,他非常渴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但他的老师告诉他:“你成不了歌唱家,因为你没有一副好嗓子。”男孩很失望。

但男孩的爸爸并没有像老师那样挖苦他,而是指出男孩歌喉的与众不同之处,并对他说:“孩子,爸爸相信你,你一定可以的。”在以后的日子里,爸爸为了给孩子交上音乐课的学费,连鞋都不舍得买。正是爸爸的鼓励和信任改变了孩子的命运,后来这个孩子终于成了一名著名的歌唱家。

爸爸给孩子恰当的鼓励,比任何教育方式都能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也比任何教育秘诀都有用。懂得激励孩子的爸爸,也是最会教育孩子的爸爸。

教育孩子最可怕的方式之一,就是蒙住一半眼睛看孩子,只看到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孩子的优势。其实爸爸应该多在孩子的优势上做文章,尽管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难免会出现错误,但这都是正常的。只要爸爸看到孩子今天比昨天进步了,这一分钟比前一分钟懂事了,就应该鼓励孩子,而不是揪着孩子的缺点不放。只要这样,孩子才能感受到爸爸的爱,也才能在爸爸的爱中改正错误,发挥潜能。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珍视孩子的每个进步

每个孩子要达到爸爸期望中的目标,都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对于孩子努力过程中的每个进步,爸爸都应及时给予鼓励。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也能增强自信。

相反,如果爸爸对孩子的进步视而不见,对孩子的缺点揪住不放,孩子就会很难看见自己的进步,也很容易丧失继续前进的动力。

启示二:学会恰当地比较

爸爸们经常喜欢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比较,这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一定要学会恰当地进行比较。很多爸爸喜欢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比较,但又不能对比较的结果进行恰当的分析,只看到别的孩子的长处和自己孩子的缺点,看不到别人孩子的短处和自己孩子的优点,动辄批评、指责孩子。这对孩子的自尊心是一种很严重的伤害。

所以,爸爸要从内心接受自己的孩子,将孩子现在的表现和以前的表现作比较,看到孩子的进步,适时地激励孩子,从而让孩子不断进步。

启示三:鼓励也要把握尺度

鼓励可以令孩子更优秀,但鼓励也要把握尺度,不能盲目鼓励。有些爸爸望子成龙心切,孩子稍微有进步就欣喜若狂,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必然助长孩子的自满情绪。还有的爸爸对孩子总是恨铁不成钢,尽管孩子已有很大进步,但为了防止孩子骄傲,非要按捺住内心的喜悦,在语言、行动上无任何表示。经常这样,必然会挫伤孩子的进取心。

所以正确的方法是:在鼓励表扬孩子时,要高度重视感情的作用,尽量做到“浓淡”适度。有时对孩子轻轻的一个微笑,也许就能起到比许多赞美之词都有用的作用。

爸爸手记

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对于爸爸来说,一句鼓励的话语,会给孩子战胜困难的莫大勇气;一个表扬的眼神,会带给孩子攀越顶峰的巨大希望;一个肯定的微笑,会让孩子体会到被人信任和支持的愉悦。

尊重孩子的某些意愿和想法

孩子自从懂事后,就开始思考这个世界,思考他所遇到的每件事,并逐渐产生自己的想法和观点,甚至会对爸爸的一些事情发表意见和想法。这说明孩子已经有了独立的思考意识,这是非常可贵的。

这时,爸爸应赏识和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倾听孩子的诉说。在孩子想要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时,要给予积极的鼓励和尊重。这不仅能锻炼孩子的思考意识和表达能力,还能通过倾听孩子的观点发现和了解孩子,从而纠正孩子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一些错误。不要认为孩子的想法幼稚可笑,就嘲笑和打断他们,或总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情,这样只会压抑孩子的天性。

肖蓬中考考得不错,爸爸想让他高中到贵族学校去上,觉得那里的升学率更有保障。但当爸爸把这个想法告诉肖蓬时,肖蓬并不高兴。爸爸就想和肖蓬谈谈,听听他的想法。

在交谈中,爸爸得知肖蓬不想去贵族学校的原因,一是考虑家里不富裕,到那上学花钱太多;二是觉得那里的学生都很有钱,自己会受歧视。肖蓬觉得,自己到普通高中就可以,也一样可以好好学习,可以考大学。

爸爸听了肖蓬的话,觉得孩子长大了,应该尊重他的意愿,何况孩子的担忧也不是没有道理。于是,就尊重了肖蓬自己的选择,让肖蓬就读了普通高中。

爸爸懂得尊重孩子的某些意愿和想法,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个性,比如独立、不盲从、有主见等。具有这种个性的孩子以后走入社会后,也更容易施展自己的才能,更好地与社会融合。

所以,爸爸平时要多给孩子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尤其是一些关于孩子的决定时,更应先征询孩子的意愿。只有和孩子一起商讨后,才能了解孩子的想法,考虑孩子的意愿,爸爸和孩子也更容易达到一致的意见,孩子也能从中获得尊重感和满足感。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对于孩子的问题,爸爸应以接纳和了解的态度去把握,多与孩子交流,多创造与孩子讨论问题的机会,倾听孩子的想法。比如出现问题时,可以问问孩子“这样做为什么不行?”“你为什么想那样做?”等等。当孩子坦率说出感受时,爸爸就会了解自己的孩子到底在做什么、想什么。

同时,爸爸也不要有意无意地去难为孩子,否则会令孩子内心积聚更多的负向情绪时,孩子也会离你更远。不妨尝试着去接纳孩子合情合理的想法,你会发现许多问题其实根本就不是问题。

启示二:不以自己的“规定”要求孩子的言行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新鲜和好奇,因此对身边的每件新生事物都会产生好奇心。因此孩子的每一个言行,都意味着他在独立思考、在积极探索,孩子的言行也都表达着他的意愿和想法。也正是在这种探索当中,孩子才不断成长。

所以,爸爸要对孩子的某些“言”、“行”给予理解和尊重。如果想给孩子制定相关的规则、制度,最好征询孩子的意愿,双方共同协商制定。无论多小的孩子,如果不在乎他们的意愿,都容易导致逆反心理的出现,同时还可能让孩子变得缺乏主见,失去探索的兴趣和勇气。

启示三:多给孩子一些自由和责任

随着孩子的长大,爸爸要多给孩子一些自由与责任。比如当孩子能自己穿脱衣服时,就让他们自己穿脱;当孩子已学会分辨各类用品时,就让他们自己选择;当孩子会处理零用钱时,就让他学着使用少量的金钱。爸爸所要具备的,就是鼓励孩子独立、也准许孩子独立的态度。

爸爸手记

爸爸要学会尊重孩子的某些合理的意愿和想法。即使孩子有时说得做得可能不对,爸爸也不要嘲笑、打击孩子,这只会令孩子变得自卑。爸爸应将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一个平等的、很重要的朋友,彼此拿出真诚的心,倾听彼此的心声,并彼此尊重,才能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帮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

爸爸错了,也要向孩子说“抱歉”

在孩子面前,爸爸是高大的,但并不是完美的。世上毕竟没有完人,爸爸也不可能做每件事都对。有些爸爸为了维护在孩子面前的面子,故意摆出架子不向孩子认错,或者找个借口为自己的错误开脱,让孩子觉得自己并没有错。其实,这并不是明智之举。

当爸爸在孩子面前犯错后,也要勇于承认,并适时地向孩子道歉,这样不仅不会在孩子面前丢了面子,反而能赢得孩子的尊重和信任。相反,如果不向孩子承认自己的错误,那么孩子就会在潜意识中认为“爸爸虽然看起来是对的,但其实老犯错误”。久而久之,孩子对爸爸提出的观点和要求也会产生质疑,甚至不再重视。那么以后爸爸对孩子的教育,也就变得难上加难了。

周末,方小雨和爸爸一起去书店买书。在书店的墙上“禁止吸烟”几个大字很醒目,但是在小雨选书时,爸爸却在小雨的身边吸烟。小雨就对爸爸说:“爸爸,这里的墙上写着不让吸烟的,我刚才进来的时候都看见了。”

爸爸说:“没事,现在这里没有工作人员,没人管。我就抽一根。”

小雨又问:“那是不是只要没人管,我们都可以不用遵守规则?”

爸爸听了小雨的话,觉得自己的做法可能会给小雨带来不好的影响。于是赶紧掐灭烟,主动对小雨说:“是爸爸不对,爸爸应该遵守这里的规定。爸爸错了,希望你以后监督爸爸。”

小雨听后笑着说:“爸爸,老师说到哪里都应该遵守规定的。你知道错了就行。”爸爸听后,感到有些不好意思,他没想到自己认错还得到了女儿的夸奖。

做错事后向孩子道歉,并不是什么丢脸的事。事实上,爸爸和孩子之间是平等的。如果孩子犯了错,爸爸肯定是希望孩子能认错的;同样,爸爸错了,也应该主动选择认错。这样,孩子也会更加尊重和信任爸爸。同时,爸爸的道歉,其实也是对孩子尊重和爱的体现。

所以,爸爸们如果想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信”,犯错后最好能向孩子主动说“抱歉”,此时孩子也会很真诚地谅解爸爸。相反,爸爸为了面子死不认错,反而更容易丢掉自己的面子,让孩子轻视爸爸的言行。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为孩子树立一个知错能改的好榜样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爸爸的言传身教很重要。孩子每天都睁着眼睛看爸爸怎么做呢。爸爸的一举一动,也最容易为孩子所模仿。如果爸爸做错了事后,选择隐瞒、欺骗等方式,孩子也会效仿,这显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如果爸爸能主动道歉,不仅有助于与孩子之间的沟通,还能为孩子树立了一个对自己的言行负责、知错能改的形象,增加孩子对爸爸的敬重,又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孩子正直无私的品德。

启示二:道歉应该及时、直接

爸爸在道歉时,不要拖拖拉拉、躲躲闪闪、拐弯抹角的,错了就要当着孩子的面直接道歉。有些爸爸在对孩子的道歉时,希望借一封道歉信,或别人的转告,来获得孩子的原谅。这种方式是很难让孩子买单的,孩子会觉得爸爸的道歉太迟,缺乏诚意,心里也不舒服,自然道歉也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所以,错了就要及时、直接地向孩子道歉,知错能改,这对孩子来说才是一种有效的教育。

启示三:真诚的道歉最有效

在向孩子道歉时,爸爸并不只是向孩子说出“对不起”就万事大吉了,还要让孩子感受到道歉的诚意。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体会到爸爸犯错时内疚的心情,有时甚至应该向孩子讲明自己犯错的原因,这也是一种间接的教育。由心而发的道歉,才能化解与孩子之间的矛盾,也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提醒。

爸爸手记

人无完人,爸爸也会犯错。犯错后能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不用错误的方法去维护自己的权威,不仅是对孩子人格的尊重,也是为孩子树立一个知过能改的榜样,帮孩子培养勇于承认错误的精神。而且,爸爸能给孩子道歉,也更能赢得孩子的尊敬和谅解,孩子也会对爸爸更加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