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做成功爸爸的12堂亲子教养课
17344900000005

第5章 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天性

冰心说过:“让孩子像野花一样自然生长,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和选择。”这就是说,无论家长采用何种教育方式,都要以尊重孩子的天性为前提,无论孩子是丑陋还是漂亮,是平庸还是优秀,都要学会尊重,然后再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加以引导和教育。这样,孩子才能在成长中获得快乐,从而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别抹杀孩子爱玩的天性

不可否认,玩是孩子最大的天性之一。孩子出生后,也是通过玩来逐渐了解这个世界的。当然,玩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动手、动脑能力等。如果爸爸以“玩太占有孩子学习的时间”为由,随意拘束或剥夺孩子爱玩的天性,就可能在无意中抹杀孩子的兴趣、爱好、创造能力等。

其实,只要孩子不因为玩而荒废了学业,就没有必要阻止。相反,爸爸还可以与孩子一起玩,从而引导孩子在玩中增长知识、培养个性,学习各种本领等。

数数今年10岁,是个非常爱玩的小男孩,有时玩的甚至作业都忘记做。爸爸觉得这样不太好,但又不想剥夺孩子玩的权利,觉得与其硬堵不如加以正确引导。

数数爱玩三国游戏,于是爸爸就通过游戏引导他阅读《三国志》,使数数对那段群雄逐鹿的历史有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数数爱上网,爸爸就借来几本制作网页的傻瓜书,让数数自己试着自建主页。结果,数数和几个小伙伴一起钻研,忙得不亦乐乎。数数还爱打乒乓球,爸爸就给他讲世界冠军刘国梁如何不怕困难、刻苦训练的故事,让他也要向刘国梁叔叔学习,勇敢地去克服生活中的困难,积极向上。

所以对于孩子的爱玩的天性,爸爸不仅要支持,还应该多多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活动当中,放下爸爸的权威和架子,多带着点童心,与孩子在游戏中享受一番。就像从纷繁杂乱、忙忙碌碌地世界中来到蓝天绿野、心旷神怡的大自然中一样,放松神经,同时又能在玩中最大程度地亲近孩子,锻炼孩子的各种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与孩子一起玩

爸爸要明白,玩也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态度,也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所以每天下班回家后,爸爸应尽可能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玩耍,并在玩耍的同时有意将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科学知识等渗透都玩耍当中,教育、引导孩子,让孩子在游戏中学到知识,同时还能培养与爸爸的之间亲子关系。这比经常给孩子买礼物、给零花钱等,更能让孩子体会到父爱。

启示二: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游戏习惯

正确而恰当地玩、游戏,可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游戏中,爸爸要引导孩子学会遵守游戏规则、合理安排玩的时间等。这些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孩子理解和建立社会行为规则。比如,孩子玩完后,要引导他收拾玩具,按时吃饭、睡觉等。

启示三:玩学结合自我管理

让孩子玩很重要,让孩子玩出名堂更重要。如果孩子整天贪玩,对学习毫无兴趣,这也是不可取的。

爸爸该如何对待这种过分贪玩、不爱学习的孩子呢?教孩子玩学结合。比如,多给孩子讲一些古今中外著名人物成长成才的事例,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他们的天职,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实现人生理想。其次,避免孩子过多接触玩的场所、场景,也是收取玩心的一种方式。爸爸可以帮孩子计划什么时候玩、什么时候学习,并参与监控,让孩子做到学玩结合、玩有节制。

爸爸手记

玩耍是孩子的天性,爸爸不仅不能剥夺、抹杀,反而还应该参与到孩子的玩耍当中,积极引导孩子玩,要主动、有意识地带领孩子做游戏和玩耍,支持孩子玩的天性。在同孩子玩的过程中,爸爸应给予支持和限制,玩就要玩好,学就要学好,从而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主动的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爸爸应多赏识孩子的模仿行为

模仿也是孩子的天性。通过模仿,孩子也能学到很多知识。孩子喜欢模仿的特点,常常与好奇心有关。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看见别人有什么,自己也想有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接触事物范围的扩大,知识经验的积累,孩子还会模仿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等。

对于孩子的模仿行为,爸爸首先应给予尊重,因为模仿是孩子从无到有的一个创新过程。只要孩子的模仿行为不妨碍他人,也没有危险性,爸爸都应该鼓励,并且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孩子模仿。这样既能丰富孩子的认知经验,又能让孩子在模仿中学习本领。孩子对正确的行为模仿越多,积累的生活经验就越丰富,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就越开阔,敢于创造的机会也就越多。

球球是个6岁的小男孩,平时自己的东西总是到处丢。这个习惯让爸爸很着急,决定帮他改一改。

一天,球球和爸爸坐在一起看动画片。动画片中的小姑娘早晨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把自己的被子叠好,然后再去上学。爸爸就对球球说:“球球看,电视中的小女孩每天上学前都会收拾好自己的房间,不知道球球能不能也像电视中的小女孩一样呢?”

第二天,球球刚一起床就开始叠自己的小被子。爸爸看到后,马上夸赞了球球。从那以后,爸爸经常用一些故事或动画片的内容纠正球球不好的习惯,并适当给予鼓励和夸赞,球球的坏习惯也逐渐改正了。

对于孩子好的模仿行为,爸爸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这样可以让孩子好的行为继续得以保持。比如,孩子看到爸爸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中,他也会跟着捡,这时爸爸就应夸奖孩子说“儿子真棒,能帮爸爸做事啦!”“闺女表现不错,知道垃圾不能随便丢”,等等。孩子也会觉得:爸爸喜欢我做好事。

当然,孩子年龄小,辨别能力差,爸爸要引导孩子进行有选择性的模仿。对于一些错误的模仿行为,爸爸要及时制止。比如孩子喜欢模仿电影中的坏人,爸爸就应告诉孩子:坏人做坏事,如果我们发现,就该把他抓住,交给警察。这样,孩子就会憎恶坏蛋,从而模仿正面行为。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模仿榜样

爸爸通常是孩子主要的模仿对象,因此爸爸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语言,起到模范作用,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让孩子学到更多好的行为和语言,帮助孩子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启示二:引导孩子进行正确模仿

当发现孩子模仿反面的东西时,爸爸不要大惊小怪,但也不要视而不见、冷漠对待。如果进而将孩子的这种举动视为“模仿能力强”、“表演水平高”而眉开眼笑,大加赞赏,那就更是错上加错了。因为爸爸的赞赏会助长孩子的模仿行为,干扰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尤其应注意的是,孩子模仿反面人物的言行本来出于无意,但日积月累就会使孩子受到消极影响,因此爸爸的正确引导非常重要。

爸爸可以经常与孩子一起讨论电影、电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引导孩子分析人物,教育孩子学习英雄人物的勇敢顽强,憎恨敌人的卑鄙凶残。久而久之,孩子就会主动模仿一些正面人物的形象,摈弃反面形象。

启示三:鼓励孩子进行创造性模仿

爸爸可以经常鼓励孩子进行一些比较有创造性的模仿,比如让孩子模仿一下医生是怎样给病人看病的。这就会鼓励孩子思考:医生看病时都需要什么器具呢?应该对“病人”说什么呢?孩子还可能会用椅子摆成医院,像模像样地给玩具布娃娃看病、开药、打针,等等。这种创造性的模仿不仅能增加孩子的生活知识,丰富孩子的想象力,还能树立孩子为别人服务的观念。

爸爸手记

模仿是孩子的天性,也是孩子进行学习的第一步。为此,爸爸要为孩子树立一个正确的模仿榜样,并引导孩子正确模仿。对于孩子合理、恰当模仿行为,要多给予赏识和鼓励,强化孩子的正面行为;对于孩子错误的模仿,则要及时制止,并给予正确的引导,从而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重视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中途从哈佛退学,世界第二富保尔·艾伦根本没有上过大学,第四富艾里森被耶鲁大学开除,世界第八富戴尔只读过一年大学,发明大王爱迪生只读过小学一年级……这些事例告诉我们:一个人读什么大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懂得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使其终身受益。

然而,很多爸爸只要碰到孩子的问题,就忘记了这个简单的道理,不自觉地按照自己的心意为孩子做出各种“兴趣”的投向,忽视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这种事情,爸爸真的能够代替吗?

按照父母的意志刻意被雕琢出来的孩子,很难成为精品。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有自己的想法和喜好。如果非要求孩子走自己为他安排好的路,让孩子做他不喜欢的事,即便孩子顺从了,也大多难以取得成就。

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而教育是未来生活的准备。一个人,只有当他具备了一定的爱好和特长时,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因此,爸爸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时,首先考虑的不应是自己爱好什么、期望孩子学习什么,而应该是孩子爱好什么、有什么特长,然后重视和培养孩子的爱好和特长。这样才能尊重孩子的天性,发挥孩子的潜能。

有个年轻的爸爸在花园除草,他几岁的小儿子一个人在后院玩耍。过了一会儿,爸爸听不到孩子玩耍的声音,觉得奇怪,就大声喊着孩子的名字。当得到孩子的回答时,他就问孩子在干什么。孩子回答说:爸爸,我正准备跳到月球上面去。

听了孩子天马行空的回答,爸爸并没有责怪孩子,反而笑着对他说,可以,不过你一定要记得回来看望爸爸和妈妈。

这个孩子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人——阿姆斯特朗。1969年7月16日,他真的“跳”到月球上去了。

对一些时刻都充满想象力的孩子,你永远都不知道他们将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不能预测他们将通过什么途径获得成功。这时,爸爸需要做的只有一件事情:鼓励孩子做他喜欢的事。只要他做的事是积极向上的,就要鼓励。而将来的结果如何,则应该由孩子自己做主。

但是,现实中有些爸爸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因为怕孩子耽误学习,不让他们参加课外活动,不允许他们做自己喜欢的事。他们认为,这样做才是对孩子负责。但是,这些爸爸们忽略了孩子的感受,这样限制孩子的爱好,只会阻止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所以,对于孩子的爱好和特长,爸爸应该重视起来,并改变自己的心态,正确对待,并重点培养。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多观察孩子的活动,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天赋

由于个体的差别,不同孩子对事物的兴趣也是千差万别,如有的孩子喜欢音乐,有的孩子爱好美术,有的孩子记忆力强;有的孩子对各种小动物有着特殊的感情,等等。

凡此种种,都是孩子最初表现出来的对某一种事物的兴趣或在某一方面的天赋。对此,爸爸不能熟视无睹或等闲视之,更不能横加指责、盲目否定,而应该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爱好和天赋,并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令孩子的爱好沿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启示二:多与孩子交流思想,探讨孩子的爱好

对于孩子的喜好特长,爸爸不能仅凭自己的爱好,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对孩子横加干涉;而应尊重孩子的意愿,经常抽时间陪他们一起游戏、活动,与他们交流感情,走进孩子们的游戏王国,去发现孩子的才能和兴趣,并加以正确引导。如果横加干涉,只会扼杀孩子的个性和天赋。

启示三:鼓励孩子自主起来

孩子总有一天要自主起来,为此,爸爸不妨给孩子当“学生”。孩子学过什么,爸爸不妨多多“请教”,让孩子以老师的身份自居,这样孩子在他的爱好和特长上也会更加专心,更容易进步。当孩子给予爸爸“指导”后,爸爸还能适当鼓励,并给予孩子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增强孩子继续探索的信心。

爸爸手记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爸爸要努力做个有心人,成为孩子的首席“伯乐”,惟其“顺木之天”,重视培养孩子的特长和爱好,这样才能令孩子的潜质和天性得以正常发挥。同时,爸爸还应参与到孩子的活动当中,既可了解孩子的行为特征,又能洞悉孩子的内心世界,并能与孩子共同体验探索的快乐,从而增强孩子继续探索的信心。

因材施教,各种培训班也许并不适合孩子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也是爸爸眼中的“明日之星”。出于对孩子的爱,爸爸经常会让孩子选择各种培训班,希望孩子能在培训班中学习一技之长,将来比别人更有优势,能站在更高的起点。

期望总是好的,但这些培训班真的就适合孩子吗?每个孩子都可能有自己的特长与爱好,也都可能会成为天才,但他们都适合去培训班吗?恐怕不尽然。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是要开发每个孩子的差异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爸爸只有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才能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而这种教育效果,单纯靠上各种培训班是难以达到的。

李冉的爸爸对她的期望非常高,要上哪个小学,上哪个中学,以致以后应该考什么大学,爸爸都为她设计好了。为了能让李冉全面发展,出类拔萃,在她4岁时,爸爸就给她报了美术班,让她学习美术。5岁时,又给她报了钢琴班,送她去学钢琴。

小小的孩子,每天的时间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的,连周末都不能休息。但遗憾的是,李冉在这几方面并不突出,即使每天上课,李冉对音乐、美术等还是没兴趣,平时也不喜欢练习。这让爸爸感到很失望,经常说李冉不争气。

宋代理学家朱熹总结了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就是“孔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就是说,教育要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以及个体差异来进行,从而让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如果爸爸不懂得这个道理,不尊重孩子的自然天性,而是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全才”,天天上培训班,让孩子学奥数、学英语、学音乐、学美术等等,反而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会掩盖孩子本来的优势,让孩子在知识的各个方面“都懂点,都不精”。

其实,最正确的教育,应该是针对孩子个性特点的教育,而这样的教育,即使不上培训班也同样可以进行。这就要求爸爸能从孩子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能扬长避短,从而获得最佳的发展方向。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了解孩子的优缺点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应深入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优点以及不足等,然后对孩子进行有目的的因材施教。孩子的个性特点不同,爸爸的教育方法也应该有所不同。培训班也许适合大多数孩子,但不一定就适合你的孩子。如果这样,送孩子去培训班就没有任何意义。

比如,孩子本来不喜欢数学,可爸爸觉得孩子应该在数学方面有所突破,就硬把孩子送到奥数班。结果呢?孩子的数学非但没有提高,还可能因为在班里不如其他孩子而变得自卑,这就得不偿失了。

启示二:允许孩子自己选择爱好和兴趣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也有发展自己爱好和兴趣的权利。对于喜好的事情,孩子也能投入更多的精力。如果爸爸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要求孩子,就可能束缚孩子的发展。

所以,爸爸应尊重孩子的选择,将决定权交给孩子。如果孩子喜欢音乐,爸爸可以鼓励支持孩子参加音乐培训班;但若孩子没兴趣,爸爸就不要强迫孩子去。

启示三:理性地为孩子选择培训班

如今的社会充满竞争,爸爸看到别的孩子上了培训班,担心自己的孩子被落下,于是盲目跟风,为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其实这种做法并不可取,如果不是孩子的兴趣所在,即使上了培训班孩子也难以有进步,而且还会失去很多自由发展的机会。

所以,爸爸在为孩子报培训班时,要多些理性考虑,多了解孩子的爱好及培训班的教学特点等,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盲目跟从他人的选择。只有适合孩子的,孩子真正感兴趣的,才是最好的。

爸爸手记

面对一个个培训班、兴趣班,爸爸不要盲目为孩子选择,因为这些培训班也许并不适合你的孩子。只有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征得孩子的意见,尊重孩子自己的选择,再考虑应该为孩子报什么样的培训班。教育只有因材施教,才能获得最好的教育效果。

允许孩子犯错,接纳孩子的不足

没有一个爸爸是希望自己的孩子犯错的,可世上也没有不犯错就能顺利长大的孩子。成长,就应该允许孩子犯错。即使是大人,也会以“吃一堑,长一智”来安慰自己,但反过来为何爸爸却难以接受自己的孩子犯错呢?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人生应当做点错事。做错事,就是长见识。”孩子在各方面都不成熟,所以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也很正常。而人类的学习过程就是“错误—学习—尝试—纠正”的过程。令人遗憾的是,许多爸爸往往从个人愿望出发,常常要求孩子做事百分之百正确。这对孩子来说是极不公平的。

周末,爸爸妈妈都出去办事了,7岁的东东自己在家。写完作业,玩了一会儿玩具,东东就把自己的小汽车拆了,可却装不上了;东东就又拆了一个,想看看是怎么安装的,可还是没有装上,结果弄得满地都是汽车玩具的零件。

爸爸回来一看满地乱糟糟的,就怪东东把家弄脏。东东说这不是我弄的,爸爸很生气:“家里就你一个人,不是你弄的是谁弄的?你还学会撒谎了!”东东坐在一旁不吭声。

爸爸见东东不认错,就大声说:“今天你必须写份检讨,认识到你的错误!你这孩子,总是这样,今天犯这个错,明天犯那个错,真不让人省心!”

其实这位爸爸不理解,在孩子犯错时,恰恰正是教育孩子的好机会。如果此时爸爸能帮助孩子认识错误,加强对孩子犯错之后的教育,反而能引起孩子情感上的重视。这要比平时讲大道理、空洞地说教更有意义。

而且,孩子犯错,通常也是因为好奇心在作怪。教育专家认为,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很强,一看到新鲜有趣的事物就会本能地用有限的经验、自以为是地去探索。而且当他们做错时,一般也不会像大人那样轻易放弃,常常有种寻根问底、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要么继续尝试、要么询问大人。所以说,孩子的错误反而会导致一连串的学习,而这种学习是自发的、主动的、积极的。作为爸爸,此时如果能用宽容和忍耐的态度来善待孩子的错误,给孩子一个宽容的空间,让他跌倒之后学会自己爬起来,反而更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不要轻易指责孩子的错误

当孩子犯错时,爸爸应宽容地允许他犯错,并及时予以疏导,防止再犯。比如告诉他“现在你知道瓷碗会摔碎,那以后就要小心,因为这样不但浪费,碎碗渣还会割破手脚”。

允许孩子犯错误,就是保住了孩子可贵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也保住了孩子的自尊,实际上是在给孩子以继续求知探索的鼓励。而批评与指责,就可能从此遏制孩子的探索欲望,或令孩子逆反地故意重复同样的错误。

当然,如果孩子所犯的错误是攻击性行为,则应给予严肃的批评。因为攻击性行为会给他人和自己带来伤害,是绝不能允许的。

启示二:当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后,要及时原谅孩子

如果孩子在犯错之后勇敢地向爸爸承认错误了,那么此时爸爸就不要再责骂孩子了,而应该肯定孩子承认错误的行为,鼓励孩子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如果爸爸对孩子的错误过于计较,孩子就会觉得:我主动承认了还不原谅我,那我下次就不再承认了。于是,孩子就学会了撒谎。这一定不是爸爸所希望看到的,所以在孩子认错后,爸爸应及时给予鼓励,让孩子的鼓励中改正错误。

启示三:对孩子的失误行为要表示认可

有时孩子的错误可能是无意的,比如本来想帮爸爸擦鞋,结果却把鞋油弄得到处都是。这时爸爸不要责备孩子“没用”、“什么都干不了”,而应该鼓励一下孩子:“做得很不错,如果再稍稍少用一点鞋油就更完美了。”这种说法,既鼓励了孩子的行为,又给孩子提出了改进的建议,帮助孩子避免下次犯同样的错误,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孩子只有对无意所犯的错误没有后顾之忧,才能自主、积极地进行探索,才能把自己的行为坦诚地与成人交流。

爸爸手记

“儿童犯错误,上帝也原谅”,这是爸爸在教育孩子时应该坚守的基本原则,因为犯错也是孩子学习、探索、进步的一部分。孩子犯错之后,爸爸不要单纯地责备批评孩子,而应帮助孩子分析错误,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避免孩子下次犯同样的错。孩子也会在这种不断的犯错和纠正当中逐渐成长、成熟。

对症下药,矫正孩子的固执和任性

固执、任性,是指孩子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不愿服从成人提出的要求,或坚持自己不合理的要求和愿望,并常以哭闹和发脾气、摔东西等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情况在孩子当中是很常见的。

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是家长的掌上明珠。有时爸爸陪孩子时间少,所以对孩子也相当宠爱,要什么给什么,也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时间久了,有时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大哭大闹,发脾气、摔东西,直到达到目的为止。有时爸爸还可能因为心情不好,或过于忙碌等,对孩子的要求不论是否合理都采取不公正或粗暴的态度对待,这也会使孩子形成任性、固执的毛病。

所以,对于孩子的任性、固执,爸爸要先从自身找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正确进行引导教育。尽管我们强调应该尊重孩子的天性教育孩子,但孩子任性、固执的行为却不能任其发展,更不能纵容。

一天晚上快要睡觉时,6岁的黄媛媛非要吃点心。爸爸就对他说:“点心没有了,明天去给你买,”媛媛便用高八度的嗓门哭起来:“我要饼干!”这时爸爸没理她,也没劝她,而是偷偷用手机录下她的哭叫声。然后放出录音来故意让媛媛听到。

媛媛听到哭叫声便停止哭闹,问:“爸爸,是谁在哭呀?”爸爸说:“不知是谁家不懂事的孩子,大哭大闹不让别人睡觉,他是好孩子吗?”“他不是个好孩子。”“你愿意像他一样吗?”“不愿意。”这是爸爸又说:“那你刚才在干什么?睡觉前吃点心会吃坏牙齿的。等明天爸爸买来点心再给你吃,好不好?”媛媛听了,不再吵着要吃点心,而是乖乖去睡觉了。

有些孩子任性,往往是爸爸惯出来的。孩子小时,常有不合理的要求,爸爸觉得孩子小,不懂事,就迁就他。结果几次下来,孩子就形成了心理和行为定势。比如,有的孩子偏食现象严重,只吃自己喜欢的,家长怎么说也不行。这种任性的表现,就是以往迁就的结果。

固执、任性的孩子长大后,将很难与人和睦相处,甚至会变得刚愎自用、钻牛角尖。因此,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爸爸要因势利导,要让孩子逐渐懂得:人生活在社会中,是需要有所限制和约束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当然,这些大道理孩子未必能懂。一旦孩子出现任性或固执,可从生活的点滴做起。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分析孩子任性的原因

孩子在任性、不听话时,爸爸往往会感到不满,喜欢用权威压制孩子。其实,此时爸爸应区别和分析孩子任性的原因,看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如果孩子的要求是合理的,那应尽量满足。如果孩子的要求是过分的,那么就要科学引导,用正确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你这种要求是不合理的,爸爸不能满足也是有原因的。久而久之,孩子也会明白那些行为和要求是对的,哪些是爸爸不能接受的,是必须改正的。

启示二:端正自己的教育思想,矫正迁就行为

爸爸平时也不要随便迁就孩子,否则会助长孩子的不当行为。当孩子任性、不讲理时,爸爸一面要教育孩子认识任性的害处,用实例说明任性会使人做错事,会碰壁,在集体中会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另一方面,还要向孩子承认错误,承认自己无原则的迁就是不对的。在此基础上再和孩子讨论,怎样克服任性。

比如,爸爸给孩子提出某种要求时,先讲清道理,为什么这样要求;孩子不同意爸爸意见时,也要有自己的主张,说明理由。如果双方出现矛盾,就充分讨论,还可以请其他长辈、老师发表看法。

启示三:不能以“硬”碰“硬”

有时孩子任性、固执得实在不像话,爸爸可能会采取呵斥、甚至粗暴的方式对待,其实这并不能教育好孩子,因为孩子不知道自己这样做错在哪里,相反,他会认为爸爸不可理喻,不理解自己。

所以,对孩子的任性行为不能以“硬”碰“硬”,不妨采取冷处理的方式,随孩子哭闹。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继续“冷淡”他一段时间。待孩子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爸爸时,爸爸再抓住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在这个时候,爸爸的批评教育才是有效的。

爸爸手记

孩子任性、固执的行为大多因父母长辈的过度宠爱和妥协造成的,为此,爸爸应从小就对孩子恰当教育,不随便迁就。当孩子出现任性、固执时,爸爸不能“手软”,更不能轻易让步,而应采取恰当的手段帮助孩子认识到任性的坏处,并引导孩子克服任性、固执的不合理行为。

合理期待,不要对孩子“拔苗助长”

每个爸爸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有所成就,有些爸爸甚至以孩子的成功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在这些心态的支配下,孩子的成长往往被赋予了过高的期望,在对孩子的教育中也拔高了对孩子的要求。所以,爸爸们也会不顾孩子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钢琴、学美术、学舞蹈……结果让孩子背负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而且对孩子期望过高时,即使孩子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爸爸往往也看不到,甚至永远也难以对孩子所取得的成绩产生满足感,并很容易对孩子感到失望。相反,如果能把期望值放低点,那么不仅自己心里会舒服很多,更会惊喜地发现:孩子竟然这样优秀。当爸爸把更多的鼓励、表扬和信任传达给孩子时,孩子也才能向着更优秀的方向努力和发展。

王娜今年刚刚10岁就上初中了,比同班同学要小两三岁,是班里的“神童”,小学蹦了两次级。刚开始时,王娜学习特别好,也认真听讲,老师同学都喜爱她。可渐渐地,她就跟不上了。原来,爸爸看王娜非常聪明,为了让孩子更出色,就给孩子报了很多培训班。结果因为平时要学的功课太多,王娜有点应付不了了。

再往后,王娜干脆连正常的作用都完不成了了,上课还吃零食、说话,老师说了也不听,成绩更是一落千丈。

家长希望孩子优秀的心理是正常的,但也要考虑孩子的实际情况和承受能力。如果强加给孩子的期望超过了孩子的能力,对孩子“拔苗助长”,就会使孩子始终都在追求一个遥不可及的目标,难以有成功感和满足感,使孩子难以体会到成长和奋斗的快乐。一个人长期处于一种压抑的情绪下,过得自然也不会快乐。

其实,爸爸们没必要对孩子期望过高,毕竟孩子的快乐要比孩子的成功更重要,更何况这种“拔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还不一定帮助孩子成功。对孩子合理期待,让孩子自由成长,以一个健康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就是最成功的教育。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对孩子的期待符合孩子的实际能力

爸爸以自己的主观判断来为孩子设定期望值是不合理的,因为这可能不符合孩子的实际能力。如果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给孩子施加的压力过重,就会令孩子难以应付,甚至这些难以达到的目标还会给孩子带来巨大的打击,导致孩子丧失信心,产生自卑感。

所以,爸爸应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孩子的实际能力,然后再对孩子做出正确合理的期望,尊重孩子的选择,不要事事为孩子做主,这样才能让孩子的潜能和水平得到正常发挥。

启示二:适当分解对孩子的期望值

对于爸爸来说,对孩子的期望不能一成不变,要学会分解这种期望,步步落实。对于为孩子订立的目标,每年、每学期、每月都应提出具体的要求,每周、每天都应按质按量完成学校和自己的任务。

同时,爸爸也要帮助和敦促孩子,不是只管提出希望,留下的工作都让孩子自己做,出现问题由孩子自己负责,这是不公平的。爸爸应积极参与到孩子的努力过程当中,让孩子感到安全、理解和快乐,这样期待之灯才会越来越亮,孩子也会始终感到奋斗的快乐。

启示三:用鼓励代替责备

不是所有的期望都能变成现实,难以实现的也很多。对此,爸爸不应责备孩子无能、笨、让人失望等,而应多给予孩子鼓励,让孩子体会到理解和尊重。毕竟,成绩都是一点点提高的,优秀也是一点点培育出来的,没有谁能一口吃个胖子。

爸爸也应明白这个道理,平时多给予孩子鼓励和支持,当孩子灰心丧气时,要表示理解孩子,并给予孩子正确的建议,帮助孩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爸爸这种合理而充满尊重的期待下,孩子的学习欲望也会得到激发,也能一天天不断进步。

爸爸手记

每位爸爸对孩子都有一个期望值,它既能成为孩子努力的动力,也可能成为孩子的压力。成为孩子的动力,就能激发孩子的潜能;成为压力,则会为孩子带来很多负面效应。因此,爸爸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对孩子“拔苗助长”,否则就会阻碍孩子的发展,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