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爸爸应该怎么管孩子:做成功爸爸的12堂亲子教养课
17344900000014

第14章 爸爸要远离教养孩子的误区

教育和养育孩子,是爸爸的天职。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就是爸爸的私人财产,可以任意放之、摆之。只有科学的教育方法,才能将孩子培养成为栋梁之才;反之,错误的教育方法只会阻碍孩子良性人格的形成和身心的发育。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会教育孩子的父母。有些爸爸认为理所当然的教养方法,其结果可能会让孩子偏离了正常的人生航道。所以,作为爸爸,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第一导师,有必要及时纠正自己教育中出现的错误,远离教育孩子的误区,让孩子在自己正确的教导下健康、茁壮成长。

“问题”爸爸,应时刻注意自我矫正

在家庭中,通常妈妈关心的是孩子的衣食住行等细节,而爸爸可能不会像妈妈那样细心。所以,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中,认为妈妈对孩子的影响要比爸爸更大。其实不然。而且让人奇怪的是,爸爸对孩子的影响反而更大。比如,爸爸如果喜欢运动,孩子也会喜欢;爸爸爱打牌,孩子多少也会有这方面的爱好。

如此种种,都等于在提醒爸爸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免自己在不经意间“带坏”了孩子。

爸爸的一言一行都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并容易成为孩子行为的标准。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发展早期,也就是七八岁作用,模仿能力很强,而且此时孩子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爸爸每天言语粗俗、谎话连篇、不懂尊重别人、不懂关心孩子,是很难培养出一个高素质的孩子的。

所以说,“问题”爸爸们应该警醒了,自己就是孩子成长的一面镜子。如果不注意自我矫正,就很可能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王涛的爸爸和妈妈离婚了,此后爸爸就迷上了赌博。爸爸对王涛要求很高,希望儿子能出人头地。可他不知道,儿子跟他一样喜欢毒攻。

一次,爸爸又将王涛一个人留在家里,自己出去赌博了。王涛见爸爸走后,也跑出去找牌友打牌,然后在爸爸回来前再跑回来。然而,王涛在牌桌上欠了不少钱钱,爸爸给的零用钱根本不够。无奈之下,王涛就偷了爸爸的手表卖掉了。爸爸发现后,将王涛狠狠地打了一通。可王涛却倔强地与爸爸顶撞,振振有词地说:“你不让我打牌,那你为什么天天去打牌?”爸爸被儿子问得哑口无言,此时才发现自己教育孩子的失败。

在孩子与外界有更多的接触以前,爸爸在他们的心中就是权威,爸爸在一切言行在他们看来也是正确的,很少有孩子会在童年时怀疑自己爸爸的正确性。所以,孩子也会将爸爸的言行当成自己行为的范本。在孩子建立正确的是非观念以前,是否符合家长的做法是他们内心评价是非的唯一尺度。即使家长的行为时错误的,孩子也会盲目模仿,而且这些行为一旦重复下去,就会形成一种习惯。即便以后孩子知道这是错误的了,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改掉。

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模仿目标,“问题爸爸”们最好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之处,用正面的榜样去教育、引导孩子。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爸爸要时刻为孩子树立一个正面的榜样

上行下效,这个词对于家庭教育尤为重要。作为爸爸,平时应该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做好模仿的榜样。

日常生活中,孩子对爸爸的崇拜通常要高于妈妈。也正因为这一点,爸爸更要在家中做出表率,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而不是经常表现出各种恶习和不当之处。这样不仅能对孩子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还可以让爸爸牢牢地握住教育和管理孩子的主动权。

启示二:教育孩子不要受情绪左右

现在,人们普遍都觉得生活压力大,爸爸们也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经常会面临工作上的不顺心、家庭关系不和等问题。但爸爸要注意,千万不要将这些情绪发泄到孩子头上,并认为这无关紧要,随后再请孩子吃一顿麦当劳或给他买许诺了很久的玩具,就足够能把孩子哄高兴了。

爸爸应该让孩子明白,爸爸会为孩子的良好行为感到高兴,也为他们的不良行为感到失望,这有助于孩子们树立坚定的人生价值观。而爸爸出于自私的念头和受情绪的影响,今天允许这样,明天又不允许,后天又允许了。这种言不由衷的做法容易给孩子造成错觉,认为他所做的一切无所谓正确与否,关键在于爸爸的情绪。爸爸情绪好时,自己做什么都可以;爸爸情绪不好时,怎么就什么都不要做。这显然是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的。

所以,爸爸在教育孩子时应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如果情绪失控的习惯改不了,那么就要事先与孩子打好招呼:“爸爸情绪好时,你不能为所欲为;而爸爸情绪坏时,请你能够宽恕爸爸。”

启示三:避免在孩子面前与家人争吵

即使是最幸福的家庭,也免不了会吵架。尤其在有了孩子后,夫妻吵架也会变得比较复杂。但爸爸还是应该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与家人争吵。孩子看到父母吵架会非常恐惧,甚至在心中留下长久的阴影。

如果爸爸不慎在孩子面前与妈妈吵架了,事后一定要学会安慰孩子,以此补救因吵架给孩子带来的伤害,不要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沮丧情绪,并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对妈妈的尊重。爸爸可以告诉孩子,刚才的争吵是爸爸和妈妈在就某一问题交换意见,只是用了一种不太好的方式,这是爸爸的错,下次一定努力改正。

同时,爸爸还应让孩子明白,虽然爸爸和妈妈偶尔会有分歧,但爸爸妈妈彼此还是很相爱的,吵架并不会影响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在行动上,爸爸也要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已经与妈妈和好,让孩子继续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关爱。

爸爸手记

很多爸爸常以为孩子还小,不懂事,所以也会经常在孩子面前表现得很随意,对自己的言行要求也不高。其实,孩子的心是非常敏感的,爸爸的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动作,都会在他们心中留下印记。为此,爸爸应严格控制自己的不当言行,在孩子心中树立一个为人之父、高大而不失亲切的父亲形象。

做严父,也别过度约束孩子的行为

出于爱的目的,很多爸爸通常会为孩子安排好所有的事,并希望孩子按照这些安排来学习和生活。但爸爸们可能忽略了,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成长需要纪律,需要一定的规则约束,但更需要空间,需要试验的余地。如果爸爸过度约束孩子自己尝试的行为,剥夺了孩子的自主权,就可能令孩子变得缺乏主见,缺乏判断力,喜欢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这是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后,就会有自己的思维方式,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此时爸爸应该用一种平等的观念对待孩子,不要将孩子看成个人的“私有财产”。孩子有自己的想法时,爸爸要鼓励孩子说出来,而不是让孩子压抑自己听爸爸的话。即使要做严父,爸爸也没有权利强迫孩子言听计从。

如果爸爸能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和自由,允许他们自己尝试,自由探索,让孩子在自主意识下去解决一些问题,反而能锻炼孩子处理问题的能力,令孩子变得更自主、独立,更富有创造性和探索精神,将来也更容易成功。

赵琪在很小时,爸爸就适当放权给她了,让她在一些事情上自己做主,不再按照自己的相反约束她。

比如,琪琪喜欢穿绿色的衣服,尽管爸爸觉得琪琪不太适合红色,更适合粉色的。但琪琪喜欢,爸爸也尊重琪琪的选择。

琪琪虽然是个女孩子,可她却不喜欢大多数女孩喜欢的布娃娃、童话书等,她喜欢研究兵器,喜欢看历史、军事方面的书籍。对此,爸爸完全持鼓励态度,并经常带琪琪去博物馆看各种兵器,给琪琪买一些历史、兵器、军事类的书籍和兵器模型。

瑞典人对孩子自主性就非常尊重。除了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外,他们还很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主意识,绝不把大人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很少对孩子进行道德说教。在不妨碍他人和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孩子做任何事都不会被制止。

孩子虽然小,但他们却希望爸爸能把自己当大人来对待,尊重自己的选择,让自己去做能力范围内的事情,渴望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如果爸爸以“严父”的名义,处处限制约束孩子的行为,规定孩子每次考试必须考第一名,规定孩子周末必须在家学习,规定孩子不准和某某交朋友……在这些爸爸自认为很正确的“规定”当中,孩子只会觉得窒息。久而久之,甚至会形成叛逆心理。

爸爸对孩子的严格要求,在一定程度上的确可以帮孩子改正很多错误,但这样的结果并不能持久,因为这样的规定也会加速孩子叛逆心理的形成,并逐渐淡化爸爸的教育效果。相反,如果爸爸不过多地约束孩子的行为,给孩子适度的自由,孩子就会对爸爸充满感激。此时再对孩子进行教育,也更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平等地对待孩子,合理地约束孩子

孩子到了一定年龄,就会有强烈的自主意识,想自己尝试做一些事。此时,他们希望得到的是爸爸的理解和鼓励,而不是限制和约束。如果爸爸能将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个体,给孩子适当的空间和自由,允许孩子在一定程度上自己探索、尝试,孩子在享受爸爸所给的自由的同时,也会强化自己的正确行为,纠正自己的错误行为。这样,也就达到了教育的目的。这要比过分严格地约束孩子,以爸爸的权威来为孩子做决定更能教育好孩子。

启示二:“小事”允许孩子自己做主

对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比如孩子想穿什么衣服,孩子过生日想请哪些同学,到商店选择怎么玩具,等等,可以让孩子自己安排。

即使是“大事”,孩子做不了主,但也要让孩子积极参与,比如家里要买什么新家具,假期去哪里旅游等,和孩子一起讨论,多听孩子的意见,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建议。如果孩子的建议可行,不妨尽量采纳,可以鼓励孩子的自主意识。

启示三:对孩子的“违规”行为也要适当惩罚

尽管不能对孩子的行为不能太多限制,但孩子的自制力毕竟有限,有时难免也会做一些出格的事。因此,爸爸还应该适当给予孩子一定的约束,并因势利导,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

爸爸可以提前和孩子订立一些合理的规矩,然后和孩子一起遵守这些规矩,比如每天晚上看电视不能超过两小时,每天早晨应该6点钟起床,等等。如果孩子违背了这些规矩,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比如早晨起晚了,就要罚倒一周的垃圾,或帮一家人擦鞋子等。这样的“惩罚”既能帮助孩子树立遵守合理规矩的观念,又能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爸爸手记

为孩子设立太多的规矩,过分苛严管教,往往难以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还会令孩子渐渐丧失自主权。“严父”也要在合理约束的前提下,适当给孩子自由,把一些事情的决定权给孩子,增加孩子的自信和勇气,促进孩子积极探索。孩子在把握自由和规矩的过程中,也能逐渐学会独立地调试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教育孩子,切忌与家人步调不一致

父母对孩子教养的过程,也是父母自身成长的过程,所以父母与孩子之间需要建立一种相互信任、取长补短的家庭关系。很多家长认为,家庭关系就是父母对孩子的关系,其实这是片面的,良好的家庭关系应该是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个人之间的关系。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爸爸都会因为教育孩子的意见而与妻子发生冲突,为了孩子的一件小事,双方各持己见,甚至一方干脆放弃,不管孩子了。这是非常错误的。而爸爸与家人的教育意见的不一致,其结果就是令孩子无所适从,患得患失。因为一个孩子不能同时接受父母给予的两种价值观,也不能接受两个以上的目标,否则他的生活就会陷入矛盾。

上小学一年级的许茗特别爱看动画片,而电视上每天放的动画片又很多。茗茗坐到电视机前看动画片时,总是看完这个又看那个。

看电视时间长了既耽误孩子的学习,又影响孩子的视力,为此茗茗的妈妈规定,每天只让他看一段动画片。可是茗茗的爸爸却觉得,动画片形象生动,能丰富孩子的知识,锻炼孩子的想象力,多看看也没什么不好,因此反对妻子的做法。双方在这个问题上争执了很长时间,也没有达成共识。而茗茗渐渐觉得:妈妈很讨厌,总不让自己看动画片,爸爸比妈妈好。

在许多家庭中,父母双方由于生活经历、价值观、知识水平等的不同,父亲与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也不尽相同。由此甚至会引发争吵,甚至彼此否定对方。而这样的行为,不仅会令孩子感到失望,甚至会破坏父母在孩子心中的形象,降低在孩子心中的威望。所以,爸爸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一旦与妈妈发生分歧,首先一定要避免争吵,然后与妈妈一起正视这种现象,并坦率地与妈妈交换意见,保持步调一致。毕竟双方都是为了孩子的成长,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教育好孩子。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心平气和地与妻子商量

在对孩子的教育上,爸爸和妈妈都是以教育好孩子为出发点的,但基于不同的教育观点,出现矛盾也实属正常。此时,爸爸要做的,不是与妈妈争吵孰对孰错,而是心平气和地和妈妈谈谈自己小时候都是怎样被教育的。现在的父母都难免会重复自己父母当年对自己的管教方式,所以这可以让彼此了解对方教育孩子的风格。

同时,爸爸也可以问问妈妈,为什么她要采取这种教育方式,听听她的意见,也许对方的教育方式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糟糕或者不可行。

启示二:制定出统一的教育方法

出现教育分歧时,爸爸可以与妈妈沟通,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和方法,可以都摆到桌面上来讨论,然后权衡各种方法的利弊,再制定出一套比较折中,或两个人都能接受并同意执行的统一的教育方法。

如果因为某些原因,父母无法共同接纳一种办法,那么可以暂时停止讨论。过一段时间心平气和时,再寻求更好的教育办法。当然,要制定统一的教育方法并不简单,这就需要父母双方能够合作,达成默契,要求一致,这样在管教子女的问题上也会变得容易得多。

启示三:避免“脸谱式”的教育方式

所谓“脸谱式”的教育方式,就是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双方一方唱红脸,一方扮白脸。其实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教育。比如妈妈对孩子有求必应,甚至有些纵容;而爸爸却对孩子非常严厉,教育方式也比较简单粗暴。这时,孩子对父母的态度也会迥然不同,可能会跟妈妈亲近些,对爸爸就会很冷漠。而这样的教育方式,就会让孩子学会钻空子,学会利用一方为自己开脱,养成坏习惯。

因此,即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不一致,也应避免在孩子面前流露出来。如果觉得对方的教育方法不妥,另一方可以通过“补充”、“解释”等其他方式来阐明自己的观点,但千万不要在这个时候去指责正在批评孩子的一方,更不要利用孩子来发泄对对方的不满。这样做的结果只能是害了孩子,导致孩子心理畸形发展。要知道,只有在“步调一致”的教育下,孩子才会活泼健康快乐地成长。

爸爸手记

培养和教育孩子,是父母双方共同的责任,任何一方一手包办都不合适。只有双方经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才能防止对孩子的教育出现偏差,也才能收到有益于孩子健康和发展的教育效果。为此,爸爸平时要多与妈妈互相沟通、互相探讨,从而找出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

爸爸心胸狭窄,孩子也学不会宽容

在一个家庭中,爸爸通常都是家庭的顶梁柱,爸爸在孩子心中的地位也显得无比高大。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让孩子格外关注。而且,爸爸也是孩子学习和模仿的榜样,男孩子会希望自己长大后成为像爸爸一样的人,女孩子则普通渴望自己长大后能嫁给像爸爸一样的人。爸爸的形象,在孩子心中是相当重要。

在家庭矛盾中,有些气度较小的爸爸经常为一些小事斤斤计较,追究起来也是没完没了。今天妻子多花了一百元钱,明天岳母多拿去五十斤大米,后天领导少发了二百块钱的工资……而且,还会没完没了地唠叨这些琐事。提醒爸爸们,在你们斤斤计较的时候,请留意一下孩子,他也许正瞪着大眼睛看着你的言行呢。你的言行姿态,也被孩子记在心底了。而且斤斤计较的爸爸,也很可能会教育出一个心胸狭窄、不懂宽容的孩子。

一天,8岁孙宁放学回来后,气呼呼的也不说话。爸爸下班后,就问孩子为什么今天不高兴。孙宁说,今天和同学吵架了,李蓬还将自己推倒了,摔得屁股现在还疼。虽然老师批评了李蓬,可自己还是觉得不解气、爸爸听完儿子的话,马上就拉上儿子,说:“这还了得!走,爸爸跟你去找李蓬的家长,居然敢把我儿子推倒!”

孙宁被爸爸拉着就出来门,直接找到李蓬家,大声朝李蓬的爸爸喊:“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你们孩子把我儿子推倒了,摔得屁股现在还疼呢!”……

小孙宁则一脸的茫然地站在爸爸背后,不知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孩子的宽容之心主要的来源就是爸爸。也就是说,爸爸的榜样会给孩子一个努力的目标,让他沿着这个榜样的方向塑造自己,更多地得到欣赏和夸奖。这是非常重要的。

孩子接触爸爸的机会很多,也会从爸爸那里学习到待人接物的方法。因此,爸爸宽容、大度、遇事不斤斤计较,与邻里、同事之间融洽相处的态度,也会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通过长期的影响,孩子也会变得宽容、好善、乐与人处。而如果爸爸处处计较、小气,心胸狭窄,缺乏容忍度,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也会模仿爸爸的行为方法为人处世。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爸爸应给孩子树立宽容的榜样

孩子的宽容心是一种非常珍贵的感情,主要表现为对他人过错的原谅。这种感情对于孩子个性发展,尤其是情感的健康发展,以及对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富有宽容心的孩子,通常都会心地善良,性情温和,惹人喜爱,受人拥护;而缺乏宽容心的人则往往表现得性情怪诞,易走极端,不易为人亲近,因而人际关系也不会很好。

爸爸要培养孩子的宽容心,首先就要让自己变得宽容起来,不要事事斤斤计较、耿耿于怀休。爸爸难以做到心胸宽阔地为人处世,孩子就更难做到了。

启示二:引导孩子学会替别人着想

爸爸不仅自己要心胸宽广,不斤斤计较,还要引导孩子学会宽容他人,要引导孩子学会换位思考,替别人着想。有时能站在对方的角度看问题时,也就容易对他人的言行释然了。

比如,当孩子被同学推倒,孩子很生气时,爸爸可以引导孩子这样思考:“他也许不是故意的,而且他推倒你,可能已经很内疚了。如果你再找他算账,那他不是更难过?”“如果你不小心推倒了他,他来找你吵架,你会高兴吗?”很多事情只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问题,矛盾也就变得容易化解了。

启示三:引导孩子学会原谅他人的过失

爸爸要引导孩子学会包容别人的过失。人难免是要做错事的,如果同学不小心弄坏了孩子的东西,或与孩子打闹中无意伤到了一下,都不要过于计较,要学着原谅他人的无心之过。因为任何人都有过失的时候,不妨引导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如果孩子不小心把同学的书本碰掉了,这时孩子已经很不好意思了;而同学还是不依不饶的与孩子斤斤计较,孩子是不是会很难受呢?

所以说,放弃斤斤计较、学会宽容他人,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爸爸要让孩子认识到“人无完人”,做到“得理让人”、“宽容别人”。

爸爸手记

现实生活中,爸爸会经常遇到别人对不起自己或有损于自己的事,对此不要耿耿于怀,也不要过分计较在意,要以宽容的胸怀对待。同时,爸爸也要以这种态度教育引导孩子,让孩子在面对别人的错误和失误时也能学会宽容。一个不懂得宽容的爸爸,是很难教育出一个懂得宽容的孩子的。

对孩子,不要随便使用经济奖励

现在,有些爸爸会对孩子采取了这样一种教育方法——经济奖励法。比如,只要孩子做家务做得好,就会给孩子发“工资”;孩子学习认真、作业整洁,就会给孩子“发奖金”。

爸爸认为,通过经济奖励的方式可以激励孩子的进取心和积极性,从而获得更大的进步和成绩。但是,爸爸可能忽略了这样一个衍生出来的问题,那就是一味地采用经济奖励的方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积极作用,但同样也可能会带来不可忽略的负面影响,比如孩子将生活中的各种事都会与金钱联系起来,导致孩子形成错误的金钱观。

云蕴今年15岁了。早在云蕴4岁时,爸爸就自创了一套教育方法——“经济奖励法”,常以钱为“诱饵”鼓励女儿。如果女儿听话、学习认真作业整洁,做家务干活干得好,爸爸就发“奖金”;如果女儿犯了错,爸爸便开出“罚单”。

后来,每隔一段时间,云蕴就会将自己储蓄罐里的钱倒出来数。爸爸知道,那里头藏着女儿很多美梦,比如爸爸不同意买给她的玩具或动漫书。爸爸也说过,想买你就自己挣钱买。所以,云蕴对自己每次的赚钱机会很珍惜。从这个方法中,爸爸也发现女儿的生活能力越来越强,也具备了初步的理财观念。

不过,这几年下来,爸爸开始对自己的这套“经济奖励法”产生一些困惑。比如,女儿渐渐长大,思想也渐渐改变,她现在爱美了,喜欢化妆品,于是就经常拿自己攒的钱去买。爸爸刚一表示反对,她就气呼呼地撅起了嘴说:“‘工资’本来就是我自己挣的,我有权力自己花。”每当这时,爸爸就暗暗担忧,不知道自己的这种教育方式以后是否还行得通。

这位爸爸的“经济奖励法”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孩子劳动的积极性,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知道赚钱不容易,鼓励他们通过劳动赚取回报,这无可厚非。

但是,单纯的经济奖励法只能收到短期效应,容易让孩子变得功利,“财迷心窍”。另外,有些孩子还不懂得如何存钱花钱,可能出现乱用钱的情况。因此,从长远来看,对孩子随便用经济奖励法奖励,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

其实,经济奖励法也只是一种辅助的教育手段而已。孩子有受到大人肯定、欣赏和表扬的心理需求,满足这种需求,可以是一个拥抱,一句真心的赞扬,一件小礼物等,同样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经济奖励要恰当

在教育过程中,任何奖励的手段都不是目的,只是辅助性的评价,是对孩子个体行为在某种程度上的肯定,因此都要用得适当、合理。平常有些爸爸给孩子的奖励太多,从生活到学习,不停地给予经济奖励,让孩子觉得自己努力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奖励,这其实对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与习惯都很不利。如果有一天奖金没了,孩子还会有努力的“奔头”吗?

另外,关于奖励,还要有让孩子“欲求而难得”的体验。如果一切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能轻易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那么奖励对孩子就失去了意义,奖励的作用也就大打折扣或不存在了。

启示二:弄清奖励的导向性和教育性

奖励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孩子获得更大的进步。因此,爸爸要和孩子一起弄清奖励的导向性和教育性,从而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爸爸在奖励孩子时,一定要掌握好导向性问题,不能单纯为了奖励而奖励。在奖励孩子时,要告诉孩子,对他的奖励不是因为他做事的本身,而是因为他做事的态度。比如,爸爸可以对孩子助人为乐的行为给予经济奖励,通过奖励是要让孩子知道该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

启示三:经济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

精神鼓励是一种满足心理需要的奖励,比如称赞、表扬、鼓励、关注等,都能够令孩子变得自信,从而加倍努力。

而经济奖励则很形象、直观,能促使孩子为达成某一愿望而努力学习,获得进步。一旦孩子的愿望达成,爸爸奖给孩子适当的奖金,就会让孩子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再鼓励他继续努力。

心理学家认为,精神奖励的持久性要比经济奖励长。所以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爸爸应逐步增加精神奖励的分量,降低经济奖励。爸爸可以采取开始以经济奖励为主,过渡到经济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再过渡到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奖励方式。

爸爸手记

经济奖励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刺激孩子的进取心,让孩子再接再厉。然而对孩子的经济奖励不能随便使用,否则会使得孩子在学习和做事时带上功利色彩,这样反而淡化了教育目的。所以,爸爸可以对孩子采取适当的经济奖励,但不能滥用,最好以精神奖励为主,经济奖励为辅的奖励方式。

切勿乱用比较伤了孩子的自尊心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孩子,也没有只有缺点和只有优点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能力和特长也各不相同。

但是,很多爸爸总喜欢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作比较,然后一味地抬高对方,贬低自己的孩子。当然,爸爸的行为也并非恶意,只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知道努力、知道认真。可是,这样随便贬低孩子的行为,却很容易刺伤孩子的自尊心,结果还可能与爸爸最初的期望背道而驰。

事实上,将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做任何比较都是有害的。因为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每一个孩子也都会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发展,而不是做别的孩子的复制品。

金明和张亮是表兄弟,两人在一个学校,两家也离得很近。每天一放学,张亮都会到金明家玩一会儿。

期末考试成绩出来的这天,张亮又到金明家玩。张亮骄傲地告诉姨妈,他的各科成绩都是95分以上。姨妈夸奖张亮有出息、聪明。金明此时在一旁也听到了两人的对话,踌躇着不吭声。这时妈妈叫他,才不情愿地走过来。

“小明,你这次考试考得怎么样?把成绩单给我看看。”金明慢腾腾地给妈妈找成绩单。看着他无精打采的样子,妈妈有些生气了,“是不是又考得不好?”拿过来成绩单一看,每科都在80分左右。妈妈非常生气:“你的成绩为什么总这么糟?你看人家小亮,总是得到好成绩。你为什么不能像他一样,你的学习环境哪点比人家差?你就是太懒,总是注意力不集中,不专心听讲,没什么大出息!”

虽然已不是第一次在张亮面前被妈妈批评了,但金明还是很不好意思,含着眼泪回了房间。

很多爸爸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是很不错的,但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在一起有差别时,又难免在心里进行比较。甚至有些爸爸会经常对孩子说“你看隔壁的某某,就不像你这么顽皮”或者“人家的钢琴弹得多棒啊,你怎么连人家的一半都不如!”试想一下,孩子听到这样的话该多伤心,自己的爸爸难道是在嫌弃自己吗?难道已经不喜欢自己了吗?这种比较会严重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而且影响到孩子对爸爸的感情。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人无完人,大人尚且不能将事情做得样样都好,为什么要苛求孩子样样做得出色呢?爸爸在抱怨、斥责孩子时,应该想一想,你的还只难道真的“样样”都不如别的孩子吗?他比别的孩子表现好的时候你赞赏过他吗?不要把自己的孩子想得一无是处,或者说,别让你的话使孩子举得自己什么都不行。在他未成型之前,他需要的是爸爸的鼓励和支持,而不是打击和贬低。爸爸的这种教育方式如果持续下去,就会令孩子变得自卑、抑郁,严重影响身心健康。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全面地看待孩子

爸爸不要时刻只看到孩子犯的错,也不要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可以多看看孩子的其他好的方面,比如孩子乐观、宽容,喜欢助人为乐,等等,都是值得肯定和赞许的。爸爸只要多注意孩子的日常表现,不要只将目光放在孩子的一个方面上,就容易找到孩子的优点和值得赞赏之处。

爸爸不要总拿自己孩子的缺点与其他孩子的优点相比,而是应该勇于承认不同孩子之间差距的存在,理智地从孩子自身优点做起,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获得成功的教育效果。

启示二:用变化的眼光看孩子

孩子是在不断成长的,也是在不断变化的,爸爸不要认为孩子现在的不好表现已经定性。只要认真观察孩子,就能发现孩子还有进步的地方。比如,孩子以前不能自己完成作业,而现在可以自己完成了;孩子以前不做家务,现在也会主动做家务了……这些都是孩子进步的地方,也都知道夸奖和鼓励。

所以,如果爸爸一定要比较的话,就将孩子的现在和以前相比,找到孩子的进步;而不要将孩子与其他孩子作比较,只看到孩子的不足。

启示三:对孩子不足的地方给予鼓励

对于孩子表现出的不足的地方,爸爸要适当地给予鼓励。比如,孩子这次的数学成绩比上一次只多考了2分,爸爸也不要视而不见,甚至指责孩子“就这么一点进步,你看人家小刚,这次比上次多考了10分呢”,这对孩子的进步没有思考的刺激作用。

相反,当孩子比上次有所进步时,哪怕只是一点点,爸爸也要重视,并适当给予鼓励,“非常不错,比上次有进步了。如果再稍微努力一点点,就一定能获得更大的进步了”。

相比之下,孩子会在爸爸的哪种评价中更有学习动力呢?

爸爸手记

明智的爸爸,是不会随便拿孩子的一方面与其他孩子做比较的爸爸,更不会是随意对孩子下结论的爸爸。孩子是千差万别的,每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个性和长处,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孩子是不正确的,也永远也不会平衡的。爸爸必须要意识到,每个孩子都应该从他自己实际的基础上去发展。

对孩子的隐私,请以尊重的态度对待

隐私,是每个人藏在心里,不愿告诉他人的秘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隐私,孩子也一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的生活领域、知识、情感等,也都逐渐丰富起来,同时自我意识、自尊意识也不断增强,原来无所顾忌敞开的心扉也会随之渐渐关闭起来。

但是,很多爸爸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孩子正在长大,忽略了孩子也会有自己的秘密,所以也会无所顾忌地进入孩子的世界,随意闯入孩子的“隐私地带”,甚至粗暴干涉,私拆孩子的信件,监听孩子的电话,偷看孩子的日记等。

这些行为都是对孩子隐私的不尊重,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甚至会引发亲子间的矛盾,削弱孩子与爸爸的亲密关系。

姜樊是一名初二的学生。一天,他正走在上学的路上,突然想起了昨天晚上的作业忘记带了,急忙又掉头往家跑。

当他掏出钥匙打开家门时,看到爸爸正从自己房间里出来,脸上还不太自然。姜樊走进自己房间去拿作业本,结果发现自己书桌的抽屉全部被打开了,自己的日记本、同学们送的贺卡等,都堆在桌子上。

姜樊非常生气,对爸爸说:“你怎么翻我的抽屉,随便动我的东西?”

没想到爸爸却比他还生气:“怎么?爸爸看看自己儿子的东西还要经过允许吗?”

“就是应该经过我的允许,你这是不尊重我的隐私!”姜樊愤愤地说。

“小孩子能有什么隐私?别忘了我是你爹,好了,上学去吧!”爸爸毫不在乎地对姜樊说。

如果爸爸为了了解孩子而偷看孩子的隐私,其结果往往是得不偿失。事实证明,这种做法会令孩子非常反感,甚至会使孩子产生敌意和反抗。孩子也会因为自己的隐私受到侵犯而采取更极端的措施将其保护起来,把自己的心紧紧锁闭,结果导致爸爸与孩子关系恶化。这时,爸爸再想了解孩子就变得更加困难了。

没有秘密的孩子是长不大的,所以,理智的做法就是尊重孩子的隐私权,给他们一个自由的空间。

成功爸爸课堂启示:

启示一:经常沟通,尊重孩子的自尊自由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独立人格的形成,孩子的“保密性”也越来越强,比如写日记、书信,与同学交往和谈话内容等,都不愿向爸爸透露。这时,爸爸可以经常主动与孩子交流,达到与孩子情感上的沟通,营造家庭中平等、民主、理解、宽松的行为模式,让孩子感到自己和爸爸之间不仅仅是血缘上的亲子关系,更是生活中可以信赖的朋友。这样一来,孩子也会愿意把自己心中的秘密告诉爸爸了。

启示二:不用非正常手段侵犯孩子的隐私

爸爸在未经孩子允许的情况下,查看孩子的信件、日记、手机短信、电子邮件、网上聊天记录等,都属于通过不正常手段获取孩子的隐私,也都是不尊重孩子的行为。

孩子与成人一样,也都渴望被尊重、被承认,尤其是在面对自己的秘密和隐私时,更希望能得到尊重和保护。如果爸爸随意侵犯孩子的隐私,就是让孩子异常敏感的心被伤害,甚至会恶化父子关系。爸爸要明白,孩子有了隐私,并不代表是有意隐瞒爸爸。每个人都有隐私,孩子有隐私也是一种再正常不过的现象了。爸爸不希望别人窥视自己的隐私,孩子同样也不希望爸爸不尊重他们的隐私和秘密。

启示三:有的放矢地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尽管孩子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了,但毕竟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是非观念也娇弱,缺乏自我克制的能力,正值成长的心理危险期。所以,孩子在处理学业、情感、人际、生活等许多方面的问题上,还不能很好地把握尺度。

对此,爸爸平时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思想动态,掌握孩子内心隐秘的同时,还应根据孩子的性格、爱好等,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增强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当孩子有了自己的爱好、理想甚至异性朋友时,更应循循善诱,加以引导。

当然,爸爸还是要允许孩子“保密”的,因为内心的秘密是每个正常人具备的基本内容。从这个意义上讲,尊重孩子的“隐私”,其实也是尊重孩子的人格。

爸爸手记

尊重隐私,是文明的表现。当孩子开始有隐私时,代表孩子已经有了独立意识和自尊意识。对此,爸爸要给予尊重,与孩子以朋友的关系融洽相处,跟孩子建立起一种较为平等、民主、理解与沟通的行为模式。在充分尊重孩子人格与隐私的基础上与孩子交流情感,从而让孩子主动敞开心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