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千古才情千古对:智趣楹联
17338400000018

第18章 中秋节联

中秋佳节,由月而起,人们在这一天的主要的活动自然是晚间一家人欢聚拜月、赏月和吃月饼。除了与月相关的习俗,还会有观潮、燃灯等活动。在美好夜晚面对皎皎圆月,不论是古人还是今人都会生出美好的情感,会以各种方式来表达对大自然恩赐的感激之情。

漫话中秋节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中间,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

中国人过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他传统节日一样,中秋节也是逐渐发展形成的。中秋节大概始于祭月之礼。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礼记·祭义》说:“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唐孔颖达为其正义说“祭日于坛,谓春分也;祭月于坎,调秋分也。”如此看来,先秦时代祭月的时日当是秋分。《国语·周语》说:“古者先王即有天下,又崇立于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尊君。”古时天子以天为父,以地为母,以日为兄,以月为姊,天子祭天地示孝,祭日月示悌。帝王祭月是给百姓作个孝悌的示范,以此教民要敬长辈,举家和睦。民间也便随之兴起秋日祭月之风。

从时令上说,秋天是“秋收节”,春播夏种的谷物到了秋天就该收获了。自古以来,人们便在这个季节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从天文学的角度说,中秋节是太阳经过秋分点时与之最接近的一个满月日,其时秋高气爽,天清云淡,圆月皎洁,由此,民间后来又将秋分日祭月改至八月十五祭月。

到了唐代,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就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每到中秋之夜,家家设大香案,摆上瓜果祭品,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谈笑赏月、吃瓜果、月下游玩。不过,此时的祭月具有了更多的赏月意味,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至宋代,八月十五赏月、拜月习俗就更具规模了。在北宋京师,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明代以后人们更是将中秋节过成团圆节。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中有:“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

今天,尽管一些旧俗已不再盛行,但中秋节在中国人的心中已成为最为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节前,远在他乡的游子都要赶回家乡,为的是八月十五晚上和家人团聚,共度佳节,感受美好的生活。即使不能回家,也会把酒问月,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应节对联

·月露披宇

·一宵当皎洁

·举头望明月

·天上一轮满

·冰壶含雪魄

·平分秋色一轮满

·梦到团圆惟望月

·神州清风本无价

·占得清秋一半好

·日射晚霞金世界

·几处笙歌留朗月

·轮影渐移花树下

圆轮映天 四海尽澄清 把酒问青天 人间万里晴 银汉漾金波 长伴云衢万里明 思来离散欲登舟 海岸明月皆有情 算来明月十分圆 月临天雨玉乾坤 万家箫管乐丰年 镜光如挂玉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