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孙子兵法(第六卷)
17332600000036

第36章 唐高宗时裴行俭建议高超

唐朝高宗年间,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及李遮匐扇动造反,侵逼到了安西。唐朝要发兵征讨,裴行俭建议说:“吐蕃叛乱,干戈未息,现今波斯王去逝,他的儿子泥涅师师在京城押作人质,以至群龙无首。依我之见,还是差使节到波斯去册立泥涅师师为王,便可平息叛乱。”唐高宗听从了裴行俭的话,命他将封册送波斯王。

裴行俭一行经过莫贺延碛,到处风沙弥漫,阴晦难明,他们迷失了方向,饥渴难忍。裴行俭命令手下的人虔诚祭祀,得天意说:井泉就在前面,已经不遥远了。果然,不一会就云收风静了,再往前走了几百步,又有丰美的水草,随行人员各个都兴高采烈,佩服裴行俭的神机妙算,把裴行俭比做贰师将军。到了西州地方,当地人夹道欢迎裴行俭。裴行俭在这里召收了豪杰子弟一千多人,继续向西行进。不久,他们都停下了,裴行俭对他的部下说:“现在天气实在太炎热了,简直像蒸笼一样,先就地歇息吧,等秋天天气凉快一点,我们再继续前进。”

都支一直窥探着裴行俭的一举一动,听说裴行俭秋天再前进的消息后,也就不作任何防御的准备了。

裴行俭召集四镇诸蕃的酋长豪杰,对他们说:“我过去曾来过此地,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刻也不曾忘怀。现在,我想重温一下过去的时光,找一些人陪我再去打猎,谁愿陪我去?”这时,蕃酋子弟竟有一万多人愿意陪同前往。裴行俭假装要去打猎,训练队伍,不几天,就召集好了人马,但不是向打猎的方向去,而是向都支部落的地方进发。离都支部落十余里的地方,裴行俭派人向都支问安,看起来并不像讨伐他们的样子,后又派人召见都支。都支得知裴行俭到来的消息十分惊诧。他原与遮匐商量好了,等秋天时,双方联合军队与裴行俭的军队作战,突然听说裴行俭的军队已经临城,一时竟不知如何是好。在这样的局势下,反抗已无济于事了。裴行俭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擒获了都支等人。这天,又传了都支的契箭,把各部酋长召来请命,一网打尽。然后把军队进行了改装,乘胜前进。途中他们碰上遮匐的使节,这些使节是想与都支商议联合作战一事的。裴行俭释放了遮匐的使节,让他们告诉遮匐,都支已束手就擒了,希望他们也放下武器,投归唐朝。遮匐知道自己势单力孤,不是对手,就痛痛快快地投降了。

裴行俭的随行人员,在碎叶城立了块碑,把这次战功记在了上面,流传后世。唐高宗对裴行俭的战功非常赞赏,说道:“你带兵讨伐叛逆,孤军深入,途经万里,没费一兵一卒,用计策把叛乱分子打败了,使他们归服唐朝,没有辜负我的重望啊!”不久,又赐宴为裴行俭庆功,当面称赞道:“爱卿真乃文武兼备,今故授卿二职。”即日,拜裴行俭为礼部尚书,兼检校右卫大将军。

裴行俭不时给敌人造成错觉,利用智谋战胜敌人,不费一兵一卒,可谓战争史上的一个创举。在军事策略上,他使用的是“不战而屈人”的策略,《孙子·谋攻篇》中说道“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这里的不战,不是放弃武器,反对战争,而是指不与敌人直接交兵,而能使敌人屈服。孙武认为这是在战争中所能达到的最理想境界。这理想境界被裴行俭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