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古籍孙子兵法(第六卷)
17332600000033

第33章 希特勒侵占莱茵河

1936年3月7日凌晨,大约三万名德军悄悄地驶离驻地,进占了莱茵河地区。到达莱茵河地区后,三个营的兵力越过莱茵河对岸,开始构筑工事,并深入到亚琛、特里尔和萨尔布吕肯等重要城镇。与此同时,德国外交部长牛赖特召见了法、英、比、意四国大使,向他们递交了德国政府的进占莱茵的备忘录。稍后,德国首相希特勒走上了德国议会的讲坛,向六百多名议员们发表了蛊惑人心的演说:“德国不再认为受到洛迦诺公约的约束。为了德国人民维护他们边界的安全和保障他们的防务的根本权利起见,德国政府已从今天起重新确立了德国在非军事区的不受任何限制的绝对主权。”“在这个历史性的时刻,在德国的西部各省,德国军队此刻正在开进他们未来的和平时期的驻防地……”。德军已出兵莱茵河的消息,犹如一针兴奋剂,令德国议员们兴奋不已。同时也在英、法等国引起了极大的惊慌。

莱茵区地处德、法、卢、比四国边境,东北有德国的重工业基地鲁尔区,西南有法国的工业区阿尔萨斯——洛林。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战胜国英、法等国与战败国德国等国家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签订了《凡尔赛和约》,规定莱茵河左岸德国的全部地区和右岸五十公里内划为非军事区,德国不能在莱茵河两岸集结军队。1925年10月16日,又签订了《洛迦诺公约》,明文规定,德、法、比相互保证不破坏凡尔赛和约规定的德比、德法之间的边界现状,遵守关于莱茵非军事区的规定。但是,随着德国经济力量的增长和国力的增强,正在密谋发起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希特勒,决心寻机破坏这些条约了。因为希特勒要想向东方发动侵略战争,就不能不首先占领与法国接壤的莱茵地区,以解除德国西部的后顾之忧。

1935年5月,希特勒一面信誓旦旦地向世界保证他将尊重《洛迦诺公约》和《凡尔赛和约》,一面却密令冯·勃洛姆将军拟出重新占领非军事区的代号为“训练”的进军莱茵的计划,企图“以闪电速度的突然一击”来完成进占莱茵地区的行动。

然而,要真的破坏这两个条约,总得有个借口。因此,希特勒一边进行着周密的出兵准备,一边在努力寻找着可以破坏条约的借口和机会。1936年2月,希特勒苦苦寻找的机会终于来了。2月27日,法国众议院通过了苏联和法国签订的《苏法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立即成了希特勒破坏《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的借口。希特勒宣称,苏法之间的条约的签订,意味着《洛迦诺公约》已经失效了。3月1日,希特勒发出了占领莱茵河的命令。他的这一蓄谋已久的计划,终于开始实施了。

然而,尽管希特勒决定出兵占领莱茵地区,但他对英、法等国的实力还是存有恐惧的。此时,仅法国的兵力就不下一百万人,而且还有十三个师已经星夜开往法、德边境的马奇诺防线,而德军的实力与法国相比,还相差甚远。用希特勒自己的话说,就是“陆军甚至还没有足以与波兰人抗衡的战斗力”。如果法国对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条约》的行动给予反击,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德军逐出莱茵区。因此,负责指挥这次军事行动的勃洛姆将军在向德军下达了进占莱茵地区的命令的同时,又自作主张地下达了另一命令:“如果法国人采取敌对行动,部队就迅速从莱茵河对岸撤回!”

根据《洛迦诺公约》的规定,法国是有权对德军进入莱茵非军事区的行动予以反击的,而且英国也有义务以武力支持法国。自知实力不敌英、法的希特勒,为了避免与英、法军队发生对抗,在一面挥着大棒进占莱茵非军事区的同时,又玩起了花招,他及时提出了“新的和平建议”,要求与法国和比利时签订为期二十五年的互不侵犯条约。

希特勒的这一招,果然收到了奇效。对德国背信弃义的行为大为恼火的法国政府,派外长于3月11日飞抵伦敦,请求英国政府支持法国在莱茵采取军事行动。而英国政府却本着在欧洲大陆“抑法扶德”的既定方针,不仅竭力劝说法国不要出兵干涉德国的行动,而且还对希特勒的“和平建议”大感兴趣,表示希望看到德法、德比之间能够签订这一条约。由于得不到英国的支持,原本就对德国怀有恐惧感的法国政府,也不愿冒与德军交战的风险了。最后,法国仅仅在口头上通过当时的“国联”向德国提出抗议,德国出兵占领莱茵非军事区,就这样成了既成事实。

希特勒出兵占领莱茵地区的成功,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后果:第一,通过这次军事冒险行动,探明了英、法两国的虚实。区区三万余兵力,就吓得英、法等国不敢采取任何军事对抗行动,希特勒胆子更大了。此后,德国便开始在西线重新调整部署,腾出兵力派往中欧,并以疯狂的劲头进行更大规模的扩军备战,第三帝国开始又一次沿着“条顿武士的道路向前进军”了。第二,这次行动,使英、法两个欧洲强国的威信扫地,其他国家更加敬畏希特勒的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南斯拉夫等法国的东方盟友眼睁睁地看到,法国有一百多个师的强大力量,尚且不敢向区区数万人的德军展开抗击,那么,在德国军队进攻东方时,还能指望法国鼎力相助吗?第三,这次行动的成功,大大地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内的声望,加强了他的独裁统治。总之,在德国破坏《凡尔赛和约》和《洛迦诺公约》,出兵进占莱茵非军事区的时候,英法等国本来有机会、有能力来挫败希特勒的这一冒险行动,从而制止德国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但却在希特勒的大棒加萝卜的战术之下退却了。三年后,德国公开宣布废除《洛迦诺公约》,不久,全面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尤其需要指出的是,希特勒的“大棒加萝卜”——一面挥舞“大棒”,出兵占领莱茵区;一面奉送“萝卜”,提出所谓的“和平建议”。这种手段本身并非多么奇妙,况且还不无冒险的色彩,然而,在当时情况下,希特勒对欧洲各国,特别是英、法、德之间的利益关系及其矛盾症结却有深刻的认识。正是由于其准确预见,紧紧抓住并充分利用了英国的“抑法扶德”和法国的不抵抗主义,使得希特勒“施小计”便大功告成。由此引申出来,施计用谋,并达成预期的目的,当以“知彼知己”为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