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用经济头脑经营人生
17328000000040

第40章 学会用他的矛去攻他的盾

生活中我们不可能不遇到与人发生冲突、产生矛盾的事情,于是与人争辩成了每个人都可能会碰到的情况。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就与人争辩提出了一个专业术语,叫“产婆术”,即用他人自己的观点驳斥他人。在驳斥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对方所应知道的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的方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他人最终自己得出正确答案。用中国人的话说就叫:学会用他的矛去攻他的盾。

让对方一步步说出他的观点,然后依照对方的观点一步步推理,最后引出矛盾,从而使对方自己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这个时候再趁机加入自己的观点,让对方接受你。这种方法比用自己的观点驳斥更有效。

苏格拉底通过提问,来诱导出对方得出不合理的结论。比如,有一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了帮助这位年轻人认清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苏格拉底与这个年轻人有这样一段对话,现引用于此。苏格拉底:虚伪应归于哪一类?欧谛德谟:应归于非正义类。苏格拉底:偷盗、欺骗、奴役应归于哪一类?欧谛德谟:非正义类。

苏格拉底:如果一位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害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的吗?欧谛德谟:不能。苏格拉底: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是在作战中欺骗了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欧谛德谟: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骗朋友不正确。

苏格拉底: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骗自己的士兵说援军马上就到,从而鼓舞起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解释?欧谛德谟:应该算正义的。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骗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下去了,结果病治好了,这该属于哪类呢?欧谛德谟:应该属于正义的。

苏格拉底:如果一个人发疯了,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走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欧谛德谟:是。苏格拉底: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骗吗?欧谛德谟:请允许我收回刚才说的话。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起到了“接生婆”的作用,因此,他的这套特殊的与人辩论的方法被称为“产婆术”。苏格拉底通过提问,让对方根据自己的思路来回答,然后进行反驳,结果对方矛盾百出。

从上面的对话,可以看出,提问是“产婆术”谈话法的核心。当然,要掌握这个谈话法,需要你本身思维清晰,否则就可能把自己给“绕”进去,而让对方顺利得出他想要的结论。如果不懂得提问,这个技术仍然能用,那就是依据对方的观点,直接帮助对方推论出不合理的结论。《晏子春秋》里面有一个故事,晏子就是运用了这个方法,间接地说服了对方。

齐景公喜欢射鸟,让烛邹掌管那些鸟,但鸟跑掉了。景公大怒,诏告官吏杀掉烛邹。晏子说:“烛邹的罪有三条,我请求列出他的罪过再杀掉他。”

景公说:“可以。”于是招来烛邹,晏子在烛邹面前指出他的罪过说:“烛邹,你为国君掌管鸟而丢失了,是第一条罪;使我们的国君因为丢鸟的事情而杀人,是第二条罪;使诸侯们知道这件事了,以为我们的国君重视鸟而轻视士人,是第三条罪。”把烛邹的罪状列完了,晏子请示杀了烛邹。景公听完,摇摇头说:“不要杀了,我明白你的意思了!”

这种辩证法看起来就像一种“诱敌深入”的作战方法。它的关键点在于,先避开对方的论点,不做评论。对对方准备得最充分,认为最有把握的论点,避而不答,含而不露,通过提问和自己的分析,诱使对方大胆地回答自己的问题,落入自己的“圈套”。学会用他的矛去攻他的盾,使自己挫折的人生走上顺遂的康庄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