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声乐理论与实践
17322600000019

第19章 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声乐训练实用指导

歌唱者都追求美好的声音。如何鉴别声音好与坏的问题好像很简单,其实是最困难的。著名男高音歌唱家程志认为,声音观念对于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初学时歌唱者盲目追求圆润、明亮的声音,容易形成主观的片面意识,因为往往自己听是好的声音,别人听起来却很难听。因此,歌唱者就要在尊重声音客观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对声音的不断研究,把对声音的感性认识能进一步深化为理性认识——建立一个好的声音观念。这对提高声乐教学质量和学习进度,无疑会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

那么,何谓好的正确的声音观念呢?程志老师指出,在歌唱时,清晰流畅的读字,无做作、任何难受的感觉,此时的声音状态就是正确的声音状态。所谓好的正确的声音观念,指的是一种大致统一的声音标准。这种标准,是以那些世界最著名的美声歌唱大师典范化的演唱为模式,如卡鲁索、吉利、帕瓦罗蒂、卡拉斯、苔巴尔蒂等,他们每一个人的歌声都有自己独特的音色,但是更多地体现出来的确是具有众多共性的、统一而又规范的声音特点。我们把好的声音观念体现出来的规范的声音特点,概括为八个字:“通、实、圆、亮、纯、松、活、柔。”

“通”是指声音通畅。声音通畅,是以气息通畅为前提的。通畅的声音,是发声器官各个部位在歌唱发声的运动中处于最谐调状态的产物。“实”是指声音结实。结实的声音是有音量、有力度、有穿透力和致远力的声音,是表现人物的英雄气概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必不可少的声音条件。“圆”是指声音连贯和圆润,是在声音圆润的基础上表现出来的音乐美感。“亮”是指音色明亮,集中、明亮的音色,给人一种光辉灿烂的感觉。明亮的音色,又是歌声中泛音频率的体现。歌声里最有价值的东西,就是优美动听的明亮的音色。“纯”是指音色纯净。音色越纯净,声音越清晰、透明。解除下巴与前颈、喉结周围肌肉在歌唱发声时的紧张用力与干扰声带正常工作的多余的劲儿,始终保持这些部位的松弛状态,使“声门适度感”更随意,是纯净音色的重要前提。“松”是指声音松弛。声音松弛,给予听众的心理感受是轻松愉快的。它使听众得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活”是指声音灵活、自如,这样才能随心所欲地表现歌曲在音乐艺术上的所有内容。“柔”是指声音柔和。在歌唱艺术的表现中,既要有明亮结实的声音特色,又要有柔和细腻、如月光般柔美的音色。这种“刚柔相济”的声音,能极大地丰富声乐艺术的表现力。

意大利人有句话说,“只有说得好,才能唱得好”。简单地说,就是在轻松自然的说话声上加以呼吸的支持,用最少量的呼吸和最少量的力量获得最丰满、圆润、结实、洪亮的声音,把自身的条件最大限度地表现出来,由此去完成各种作品和表现各种艺术风格。也就是说,在好的歌唱状态下唱出的声音,一定是好听的声音。那么反过来,有好听的声音,一定有好的歌唱状态。玛达·奥利韦罗说:“当我感觉很好时,口腔是放松的,喉咙是放松的,这点是最主要的……呼吸进行的非常舒适优美,柔和地通过鼻子进行着……我感觉到气息走下去……很优美地。”

的确,好的声音观念能在歌唱的过程中引导你获得正确的肌体感觉和情绪感觉,获得正确的声音形象。好的声音观念能引导你从音乐出发,唱出很自然又好听的声音。看来好的声音观念是非常要紧的。著名声乐教育家沈湘在《声乐教学艺术》一书中写道:“在声乐教学中,应当明确我们声乐训练的标准就是正确的声音观念,是我们的耳朵。声乐教师的最终目的就是改变学生的声音观念,教唱的全过程就是不断改变学生的声音观念的过程,训练教师和学生的耳朵,培养歌唱家的耳朵。”

声音观念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声音的要求标准和追求目标。如果对声音的要求标准不高,追求的目标不高,我们就是再努力,再勤奋,教和学的效果都不会理想。有经验的声乐教师常有这样的反映,即在声乐教学中教技术并不难,难的是解决学生的学习思想问题。这“学习思想问题”指的就是学习中声音观念的问题。学生总有一段时间,很难和教师的要求合作,这就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所以很难达到教师技术上的要求。一旦学生思想搞通了,技术要求就会迎刃而解。如“靠前”的声音概念,老师告诉你声音要靠前唱,你没有正确的声音观念引导,就会拼命靠前,结果会使声音发白,老师会纠正你的位置,告诉你往后脑勺、颈背后那儿唱,结果唱对了,你要记住,唱对了的歌唱状态就是正确的声音观念。正如大歌唱家卡鲁索认为,自己的意念在颈背后,并说自己的高音是从背后的地板上发出来的,但在听者的耳朵里他的声音具有最大的穿透力,是充分靠前的。你只有真正找到了“靠前”的感觉,有了正确的“靠前”的声音概念,才能达到老师“靠前”的技术要求。再如“共鸣”的声音概念。老师说你唱的这是大喉音,你却感觉这是胸腔共鸣。如果有了正确的“共鸣”的声音观念,你就能鉴别,喉音不是胸腔共鸣,它的弊病在于没有正确地打开喉咙,正确的“共鸣”的声音观念会引导你正确地打开喉咙:颈部往四周扩张,喉咙不是往下压,而是两边肌肉松下来。让你体会真正的胸腔共鸣。

那么如何才能有正确的声音观念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多听。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唱的好的,就要听,要有丰富的听觉积累,再找出其中的共同特点和不同之处,从你的演唱实践中总结出一些经验来。多年的学习、教学积累经验,就是积累我们正确的判断声音的好坏,这个问题最难了。究竟哪个声音是好的?好在哪儿?只能靠多听。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用嘴说,很难说清楚,就要靠耳朵去鉴别。包括坏的,听了坏的声音,知道哪是坏的,别那样唱。

在这个多听的过程中还要培养一种内心听觉。这是初学者最难以克服的一个困难。严格地说,从一开始学习声乐就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内心听觉,与其说如何学唱,不如说如何学听,多听自己的录音,作为对照自己声音的镜子,减少自我听觉与客观听觉的差距,学会能客观辨别自己声音的能力,建立内心听觉,逐渐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

对于歌唱者来说,要运用内心听觉来指挥和控制发声机能。即在歌唱以前,就应该先听见自己的声音,感觉到歌唱的状态,让思想永远走在声音的前面。正如安·可托尼所说,你必须例外地在实际发出每一个母音之前,在思想上把它赋予适当的色彩、音色和表情。马蒂娜·阿罗约也说:“声音必须在思想上和生理上是同样高的。声音是从思想开始的而不是从人体内开始的。”

当然听的多了,正确的声音观念也在不知不觉中树立了。这样我们能鉴别声音是否因漏气而空洞无力。母音的音色有没有按规律随着音高在变化,有没有把“开”一类的母音(像“AH”之类)唱得太闷,或是把“闭”一类的母音(像“O”之类)唱得太开;声音在结尾处有没有产生喉音;音走动时,是不是常常发生“破裂”;由低音到高音,或是由高音到低音时,有没有“换音”现象,如果有的话,产生在音域的哪一段,“换音”现象明显与否。如此,我们才能对学生的嗓音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才能有好的、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正确的声音观念,为歌唱者明确了追求美好声音的目标以及演唱技巧方面的要领,从而提高对歌声的鉴赏力。当然好的声音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是不断更新的。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歌唱当然也是听觉的艺术,所以从事这项专业的人,一定要有鉴别歌声标准的能力,这是能否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