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清朝野史大观(上册)
17316900000438

第438章 前清宫词百首

崇文学士奏铙歌,滇蜀初平庆止戈。

敕取金鸡宣大赦,一双驯象宝瓶舵。

(清初有崇文院,取海内知名者为学士,如吴伟业、王士祯、朱彝尊等。滇蜀平,皆作铙歌颂扬功德。清制,朝会大典如献俘、宣赦,以驯象舵宝瓶立于班前,皆朝仪也。自越南、缅甸相继属于英、法,无复有贡象者,而宣武门象坊象亦多老死,此制遂废。)

五月薰风殿阁凉,忽传避暑到山庄。

金盆急罢兰汤浴,随跸亲询总管房。

(热河行宫名曰“避暑山庄”,清先皇每值盛夏驻跸于此。乘舆待发,嫔御随侍先期,惟总管太监知之。同光时虽经重修,然国家多事,遂不复幸。)亲割鸾刀奉玉盘,宣炉厂盒爇沉檀。近臣遍有花猪赐,昨日宫中正拜竿。(清制,每祭竿时,立竿于庭,以特豚颁胙。惟清贵有之,外臣不与。)

木落桑干见早霜,官家明日幸围场。

万骑夹道金吾肃,前马班联豹尾枪。

(清乘舆出入,必有侍卫前导,荷豹尾枪,以大臣领之。沿明制也。)

入值朝臣尽紫貂,六街人静朔风号。

至尊昨晚斋宫宿,遥望天坛燎火高。

(清时冬至祭天坛,上宿于斋宫,与祭诸王大臣皆服貂蟒,燎火之光照耀远近,盖巨典也。)

图开王会列瑶屏,又值年班换岁星。

闻道班禅新入觐,雍和宫侧听皇经。

(清每年年班喇嘛进京,于雍和宫诵经以祝圣寿。)

盈盈十五不知春,偏惹君王注视频。

妒杀宫中诸女伴,一方红锦束腰身。

(内制:凡宫娥进御者,以红锦被裹之负入寝宫。)

温殿消寒岁欲残,唐花开遍玉栏杆。

朝元法服先收拾,亲拣东珠缀宝冠。

(清制,臣僚冠以五色顶戴,王公勋爵冠以宝石,天子冠以东珠。)

御屏环列净于揩,四库图书次第排。

回忆右文全盛日,早朝才罢幸南斋。

(南书房亦名“南斋”,选翰林工诗文、善书画者供奉其间。康、雍、乾、嘉四朝得人最盛,道、咸之际已不如前,至同、光时虽选置如旧,而此风渺然矣。)

宜春小殿昼凝香,妆罢抬身度曲廊。

欲向乾清先探问,阿哥可出尚书房。

(清制不立太子,皇子均称“阿哥”,入上书房读书,师傅选翰林充之,每日授课数小时,皇上退朝即入宫请安。)

春来试马系雕鞍,集凤轩前拓地宽。

作势飞身方欲上,不禁忍俊又盘桓。

(集凤轩在大西门内,上尝较射试马于此。)

沉李浮瓜溽暑清,御园佳果荐时新。

葡萄十种离离熟,内诏先颁赐近臣。

(御园有葡萄十种,有伏地公、领孙、哈密、琐琐、绿白、黑红、马乳等名。初秋熟时,荐庙后即颁赐近臣,翰林得赐者多纪以诗。)

羊车望断又黄昏,懒卸新妆掩苑门。

风逗乐声歌燕喜,不知谁氏已承恩。

(羊车始于晋武帝,清宫亦有之。)

红烛烧残午夜余,六宫人静碧窗虚。

闲翻译本黄金案,细细临摹学国书。

(清制,本章汉字外,另译满字国书以副之。)

东西对峙起离宫,海甸巡游驾六龙。

春日百花繁似锦,雕栏铃索护重重。

(海甸亦名南苑,为巡游之所,凡百余里。元、明离宫别馆甚多,清初亦作东西二宫,珍禽异兽、奇花佳果,皆植养于此。春日花开似锦。)

枢臣入值传宣后,一一头衔递膳牌。

卫士传餐仍立仗,已看日影过宫槐。

(朝制:除枢臣日日召见外,其余无论内外臣僚,入对者必先递膳牌,始预备召见。)

晓钟初动噪宫鸦,春日迟迟上碧纱。

锦帐未悬呼内史,叮咛莫折并头花。

(宫中花凡开并头者,宫人群以为瑞,相戒不折,以为得幸之兆。)

秋老霜高狩木兰,羽林万马渡桑乾。

崇朝便献头鹅至,天子归来荐玉盘。

(清制,每秋末冬初,即狩于口外木兰等处,以讲武;道光后即鲜举行。旧典,头鹅宴,皆沿金、元旧制也。)

孟春祈谷幸南郊,盛世明良一德交。

祝罢嵩呼宣赐,御筵分出太官庖。

(孟春,上祈谷于南郊。礼成,赐近臣宴。咸、同后不复行。)

宣窑厂盒戗金红,方翅梅花选配工。

每值御门归殿晚,便邀女伴斗秋虫。

(宫中亦喜蟋蟀之戏,以宣德御制盆为最贵。蟋多采于易州、西陵等处,种类以百数,而梅花、方翅为上品。)

胜地瀛台接水滨,朝来内诏宴词臣。

承光殿里多彝鼎,学士偏歌玉瓮春。

(黑玉酒瓮上有白章,随其形刻为鱼兽出没波涛之状,可贮酒三十余石。委弃人间迨四百年,乾隆时进于朝,敕建石亭于承光殿南以贮之。御制《玉瓮歌》镌于瓮内。学士郑虎文仿昌黎《石鼓歌》体韵恭和,称旨敕镌石亭楹柱。)

画栏曲曲碧桥横,戏掉龙舟打桨轻。

七十二泉新雨后,玉河春水一时生。

(七十二泉发源于西山、玉泉山等处,注玉河,可通小舟至海子。)

人日春晴月半规,东西暖阁锦成围。

殿前队队宫灯出,知是诸王罢宴归。

(东、西暖阁在乾清官后,各九间。)

宣武坊前雀市停,嬉春无事阅禽经。

翻嫌鹦鹉能饶舌,乞取金钱买百灵。

(京师宣武门有雀儿市,珍禽异鸟咸集。北人多养百灵,以其能作各种鸟兽声;然非数年驯养,不可与教。八哥、鹦鹉等佳者,一头值数十金,宫中多市之。)

祗应慈宫笑语温,金张门第旧承恩。

椒房自署文鸳牒,阁下诸王拟指婚。

(清制,凡亲王长成,由太后指配各贵戚女为福晋,入选之人皆向所宠幸、日日进宫问起居伺颜色者。指定后,则明发懿旨:某女婚某王,钦此。见邸抄。)

五云宫殿晓烟含,一派天光接蔚蓝。

闻说前年随御辇,杏花春雨在江南。

(清圣祖仁皇帝、高宗纯皇帝,皆屡幸江南。)

首夏园林暑未蒸,九华初御转凉增。

南薰殿里笙歌起,四月清和已进冰。

(京师向有冰窖。宫中冰皆由内务府进御,甫交夏即开窖取冰。)

牙签万轴贴金泥,乐善堂前夕照低。

禁本缄书皆御识,羊脂小印十全题。

(乐善堂,乾隆书斋名。高宗自署“十全老人”,有小玉印刻此四字,内府图书多押此印,盖高宗御识也。)

驼封熊白陋侯鲭,品物时新次第呈。

除却远方珍异味,御前玉食总双行。

(上膳掌于御膳房,聚山海珍错书于牌。除远方珍异之品以时进御外,常品如鸡、鱼、羊、豕,每膳皆具,每具必双;盖古制“公膳双鸡”之遗意。)

云罗衫子嫩凉添,新染轻红玉指尖。

欲倚画栏望牛女,琼华岛中月纤纤。

(琼华岛在太液池中,以文砖、乳花石杂甃之,岩洞窈窕,磴道纡折,多叠奇石,岞崿。)

五龙亭畔柳丝丝,春日君王看水嬉。

箫鼓乍停方退仗,背人偷折海棠枝。

(五龙在太液池西南,旁植杨柳,春日垂丝,树树掩映亭池,风景绝佳。又亭有海棠数百株,春时其花盛开,如在锦城。)

盘龙金柱碧玲珑,鸳鹭成行引上公。

今日保和亲试士,锦标谁夺状头红。

(保和殿四壁上下,皆雕龙形盘绕,金碧辉煌。惟考试大典及胪传日,始一御之。)

景山偷约去登高,佳饵分携乐意陶。

内制却嫌酥太腻,翻教宫监市花糕。

(京师果饵,重阳花糕最佳。)

中秋分外月华明,领宴归来夜色清。

不供嫦娥怜兔影,为侬捣药祝长生。

(京师秋节,以泥塑兔神。兔面人身,面贴金泥,身施彩绘,巨者至高三四尺,价近万钱。贵家巨室儿童、闺阁多购以归,香花、饼果供养之。习尚如此,禁中亦然,殊可怪也。)

玳梁新燕羡双栖,午梦惊回莺乱啼。

瞥见液池人字柳,长条依旧拂春堤。

(太液池旁有人字柳,高宗曾颜之云:“借问人称谁氏,依稀彭泽先生。”)

集成四库图书富,御印先朝密密缄。

除却禁中藏缮本,四文宝阁贮瑶。

(《四库全书》,高庙时修有二缮本,藏于禁中。又饬浙、苏等处建文源、文渊、文津、文溯四阁,分藏四部,皆集珍版。)

西湖朝爽挹颐和,便自开奁斗黛螺。

不定惜花偏早起,十洲清气晓来多。

(金鳌玉有高庙联语云:“九陌红尘飞不到,十洲清气晓来多。”)

秘阁清斋入值初,春来行困倦难除。

玉清砚谱分明记,乞得松花学楷书。

(高庙有《玉清砚谱》,以金松花等砚为上品。)

短发初齐未上头,只工欢喜不工愁。

御前轮值随歌舞,说着承恩便带羞。

(清廷宫女皆打辫,必自召幸后加以位号,再行上头。)

蝉噪宫槐日未斜,液池风静白荷花。

满堆冰果难消暑,敕进金盘哈密瓜。

(冰果,以杂果置盘中浸以冰块。都中夏日,宴饮必备,盖循满俗。哈密瓜小黄瓤,味最甘,尤胜三白,西域所贡方物佳品也。)

上元值宴玉熙宫,歌舞朝朝乐事同。

妃子自矜身手好,亲来阶下抖空中。

(空中,玩器之一,近于舞。京师新年,王孙贵姬擅长者皆为之,宫中妃嫔亦多好焉。舞式有鹞子翻身、飞燕入云、响鸽铃等目,颇饰观。)

花朝才过又清明,天际游丝漾午晴。

惆怅翠华临别苑,玉阶独立数风筝。

(京师俗喜放风筝,自腊日以至清明,夕阳将下,则天际一望皆是。内城尤多,宫中亦乐为之。)

好雨连朝晓霁开,大高殿里谢坛回。

六宫欲博天颜喜,齐进南山万寿杯。

(祈雨、祈雪,皆于大高殿立斋坛,天子亲往拈香,得雨后则亲往谢坛;亦有亲王代往行礼者。)

津沽犹未进冰鲜,膳品先参玉版禅。

昨日崇文新报到,不知楚皖孰当年。

(冬季,崇文门进呈冬笋及冰鲜鱼。冬笋来自楚皖,分年进京。楚笋当年则入京,在秋杪;皖笋当年必冬初也。冰鲜产于津沽,以节署前玉带河为上品,即银鱼。)

寂寞长门恨转增,夜深刀尺剪吴绫。

春风秋月闲中度,又待宫车去拜陵。

(先朝妃嫔贫者,多以断绫碎锦刺宫绣以谋生活,每年拜陵之日,则随宫车一出耳。)

臣安曾进秘方传,何代无贤可比肩。

目下医家抄写遍,龟龄集胜息饥圆。

(龟龄集乃房中药,文宗朝彭毓松、穆宗朝王庆祺皆进此药得幸,后皆以此获谴。)

避暑年年植紫宸,百尊铜佛态横陈。

偏无直谏刘仁轨,一任春深镜殿尘。

(热河行宫名“避暑山庄”,清帝夏日驻跸之所也,极池馆楼台之胜。内有铜佛殿一所,柱壁皆铸精铜为之。内藏铜佛像百余尊,皆裸形密戏图也,尽态极妍。按,唐高宗为武后作镜殿,白日秘戏之,刘仁轨亟谏毁之;武后立周,复成之。)

成亲墨妙擅钟王,贻晋名斋帝语庄。

每到端阳逢赐扇,内家争乞十三行。

(嘉庆帝兄成亲王工书,帝敕王集生平所书各帖上石,赐名“贻晋斋”。所书宫扇十三行,小楷尤精妙,入能品。)

雪花如掌映琼楼,前殿歌声尚未休。

金鼎不添银骨炭,吉林新进紫貂裘。

(银骨炭出山西窑,其炭白霜无烟,难燃而不易熄。明掌于惜薪司,清掌于内务府,皆以供御。)

金鱼池畔水淙淙,选就头鱼贮碧缸。

准备内官供禁御,春来掉尾自成双。

(鱼藻池在崇文门外,俗呼曰“金鱼池”。渔户于春日选大鱼贮缸内,以应宫中之求。其最大者长数寸,有龙头、凤尾诸名。在池内,游人以饵饲之,皆作队唼喋。)

一阵东风响鸽铃,春宵酒力未曾醒。

乐声忽奏和鸾曲,柳宿宫中添两星。

(京师养鸽者,尾际以铃缀之,朝日初升,鸽乍放,天际铃声悠扬飘忽,内城尤多。文宗尝纳二宫人,翌日御试翰詹,以白诗“柳宿宫中添两星”命题,无有知其旨者。)

春深太液漾波纹,楝子开时暖日薰。

昨午膳房宜索脍,黄花鱼好进崇文。

(御膳房,内务府主之。每年三月,崇文门呈进黄花鱼,即石首鱼。)

窄袖修裾别样娇,珠钗一串压双翘。

承恩自有如花貌,不向春风斗舞腰。

(宫妆皆窄袖长袍,不着裙。髻梳横长式,腰植立,不喜婀娜。国俗如此。)

蓬门小苑报花开,恰好妆成应诏催。

佯对至尊含笑问,寿宁宫里跪安来。

(寿宁宫为皇太后所居,每晨后妃均往候起居,谓之“跪安”。)

画船箫鼓按歌声,竞渡波间作队行。

夹岸旌旗红照水,衣香人影不分明。

(清盛时,每于海甸等处,为龙舟水嬉诸戏。)

彩旗八宝焕珠光,浴佛新开内道场。

昨夜慈宁亲诏下,妙高峰里进头香。

(京师西山,亦名“妙高峰”。上有天仙圣母庙,每年四月朔日开庙会。孝钦曾为穆宗祈痘于此,先期预诏。庙祝必俟宫中进香,后始行开庙,谓之“头香”。)

紫册黄封选罢时,垂帘日久思含饴。

大婚典礼期将近,少府传宣进四司。

(清制,大婚之前,先选宫女稍长者进御,凡八名,曰司帐、司寝、司仪、司门。)

螓首蛾眉绝世姿,贴黄偏让汉家宜。

不知谁博慈宫爱,如意双双插鬓时。

(后妃之选,例不得及汉人。选定为后者,太后以金玉如意插其鬓,定制也。)

巨典煌煌庆大婚,金吾不禁放诸门。

忽传纸价高丽贵,一色花衣唱谢恩。

(同治大婚,金吾不禁,凡穿花衣者,可入午门内瞻礼。观光者无不雇蟒袍混入,市肆至无售处。前门雨衣店,向卖翎枝、高丽各货,遂以高丽纸彩画为花衣,买者络绎不绝。后因宫内失物甚多,襄办诸臣皆获薄谴,光绪大婚,门禁遂严。)

昭阳仪仗午门开,夹路宫灯对马催。

队队宫监齐拍手,后边知是凤舆来。

(同治大婚,仪仗由午门排至后第,宫灯数百盏,对马数百匹。内监前引,后乘黄缎盘金绣凤肩舆,十六人舁之。舆将至时,宫监拍手相应。)

调护危疑首懿亲,谦冲毕竟让宣仁。

只今麦饭逢春社,谁向东陵一怆神。

(穆宗孝钦出,母以子贵,故文宗崩热河,两宫垂帘,实则大权独归西后。东后能谦退,恭邸于中调护之。然论及陵寝,未尝不垂涕也。)

暖阁梅开春讯探,年年赐嘏主恩覃。

御书福寿悬方幅,一例泥金八宝嵌。

(每年终,御书福、寿字斗方,遍赐王公亲贵及内外大臣。)

金钗钿合定深情,执贽宫仪别有名。

椒戚都趋珠宝市,一时如意价连城。

(清制,册立妃后,见两宫必递如意为贽,上及太后亦以如意赐之。每遇庆典,椒房贵戚搜买遍京师,而东西珠宝市之价遂较寻常倍蓰矣。)

蕙质兰心秀并如,花钿回忆定情初。

珣瑜颜色能倾国,负却宫中左手书。

(同治选后时,上意在珣嫔、瑜嫔,瑜嫔即毅后之姑也。孝钦以后貌虽亚珣瑜,而庄重过之,遂定为后。后工书,尤能以左手作大字。入宫后,二嫔擅宠,后不逮远甚。然毅皇早弃天下,惟后以身殉之耳。)

待晓金门寝殿开,御阶随仗暂徘徊。

紫光阁里看图画,闲说中兴论将才。

(紫光阁,清朝图画功臣处。自开国五大臣,如平三藩准回、定台湾及咸同平粤匪诸功臣,皆绘像于阁。)

垂帘余暇参禅寂,妙相庄严入画图。

一自善财承异宠,都将老佛当嵩呼。

(孝钦后政暇,尝作观音妆,以内监李莲英为善财,李姊为龙女,用西法照一极大像,悬于寝殿,宫中均呼孝钦为“老佛爷”。)

内家妆束入时无,窄袖低笼锦绣襦。

垂发半抛慵绾髻,额端平插小牙梳。

(宫人皆梳辫,前有看发齐眉,以小牙梳挽之,盖时髦也。)

宫漏遥闻报午除,长秋仗下放朝初。

诸王一一钞名入,天子亲来问起居。

(孝钦两次垂帘,躬揽大政,天子守府而已。)

两番盛典费周章,万寿山前点景忙。

曾记升平千叟宴,凄凉犹自说高皇。

(孝钦六十、七十两次万寿,初拟举行铺张扬厉,各省疆吏皆先期派司道大员入觐祝嘏,各分地段点景,争妍斗巧,以贡谀媚。甲午有中东之役,庚子有联军之役,戎马仓皇,先后报罢,停止庆典。乾隆高庙举行千叟宴,时值全盛,海内殷富。前后悬殊若此,益增沧桑之感矣。)

歌舞编成内教坊,颐和日日奏霓裳。

新来学得谭家调,小部音声独擅场。

(孝钦编小梨园一部,于内教坊以内监知音律者为之。京师伶人以谭鑫培为第一,谓之“谭调”,供奉内廷为教习。)

十三被点学歌喉,南内春深不识愁。

都说李家新髻好,偷来帘下看梳头。

(内监李莲英之姊以梳头得幸,日侍孝钦左右,贵宠无与伦比。)

万寿节中垂盛典,花衣期内引朝仪。

尽翻旧样团龙制,六合同春画折枝。

(花衣,即蟒衣也。清制,万寿前三日、后四日,在官者必服之,谓为“花衣期”。旧制礼服花样皆团龙,自孝钦周甲称庆,内务府官员定制礼服改团龙花样为“六合同春”。亦团形一鹿、一鹤、一松枝,取音“六”同“鹿”、“合”同“鹤”、“春”同“松”,皆长年之物,以寓颂扬万寿之意。一时臣僚从风而靡,团龙遂不入时矣。)

春衫低亚双垂碧,宝髻高盘一抹云。

买得泰西花露水,不须百合异香薰。

(泰西花露盛行中国,宫中尤喜购之。)

御河冰泮不须敲,闲立金鳌望近郊。

知是小轮新试水,浓烟一缕出林梢。

(金鳌玉栋在万寿山下,地势高敞可瞰御河、海甸等处,孝钦曾制小轮舟以备游幸。)

荔枝龙眼并枇杷,活色生香撷露华。

首夏轮舟飞挽至,红尘一骑笑唐家。

(清制,闽广荔枝、龙眼诸品,皆贡干实,无鲜者,意在恤民。自海禁大开,轮舟通行,例贡之外,多进鲜果,数日而至。)

珍珠为帐褥芙蓉,歌舞初停便放慵。

梦觉每疑犹作乐,八音新式闹时钟。

(西洋钟新式,施八音于机内,将报时,则八音先鸣,多至十二调者。宫中恒喜置之,名曰“闹钟”。)

玉楼宴罢醉花阴,偏得君王宠爱深。

抛却管弦学西乐,御前乞坐打风琴。

(风琴为西乐,具必坐而按之,各学堂皆备,禁中亦盛行焉。)

军容荼火气如山,招展龙旗画角间。

近日官家频讲武,十三太保手亲攀。

(十三响洋枪,宫内呼为“十三太保”,德宗尝亲习之。)

殿前歌舞郑樱桃,十粒金丹别调高。

毕竟圣明持大体,曲兰花下摘倭刀。

(余庄儿,京师名优也,歌喉宛转,兼功技击,供奉梨园,德宗颇赏之。一日在大内演有排《十粒金丹》新剧未解妆,德宗召之殿内,携手顾后曰:“此子可称文武全才。”后以其近御坐,大怒,将诉之孝钦。上惧,乃以余所佩倭刀为真者,将律以御前持械罪挥之出,曰“送刑部”。余遂报故不复召。)

万方送喜讴歌日,三度垂帘端拱年。

惆怅帝枢春昼永,一湾流水自涓涓。

(同治立,孝钦垂帘;光绪立,再垂帘;戊戌政变,幽光绪于瀛台,凡三垂帘。)

补祝长春巨典隆,香山粉本画图工。

只缘摄影神逾肖,冷落当时艾启蒙。

(艾启蒙为乾隆时画师,高庙太后八旬万寿,为九老宴游香山,命艾启蒙图《香山九老图》。孝钦七旬,拟重申庆典,亦欲访召画师图写典景。内务府谓现时无名手,而泰西摄影法实胜于画。未及期,而拳匪乱作,联军入京师,皆罢。)

队队宫监倚棹歌,瀛台四面漾春披。

赏花垂钓皆岑寂,闻说君王正养疴。

(瀛台四面皆水,盛时宣召近臣赏花、钓鱼于此。戊戌政变,孝钦幽德宗于其地,谓在此养疴,以释群疑。)

绕电流虹吉未征,深宫日日祝前星。

刀圭欲试西人术,无奈中书不肯听。

(德宗前星不耀,中外颇以国本为虑。孝钦遍询王大臣,咸以事体重大,未敢主持。时常熟相国以师傅之重兼执政,力持不可,遂罢。)

吴绫蜀锦制虽工,花样新裁日不同。

内敕尚衣催进御,漳州独擅海鹅绒。

(光绪中叶,服饰多用海鹅绒。有饬三织造进御,据复奏“绒出漳州,向有官匠承织进御。自洪杨事起,八闽为汪广洋所蹂躏,匠役逃散无存。现咨福建招集旧匠,克日开机”云云。)

莲花为貌玉为肤,能读斜行异国书。

长信恩深甘薄命,茂陵不聘女相如。

(驻法钦使裕庚之女,长身玉立,姿容绝世,兼通翰墨,能英法语及其文字。孝钦召入宫,甚宠异之,欲赐婚醇邸。女固辞不允,遂出宫。)

南宫余暇喜临摹,十丈鹅溪纱绢铺。

写出虬枝松干古,文华赐本独优殊。

(孝钦亦喜作画,常绘古松,笔颇苍老。每画一幅,辄为近侍乞取。合肥相国七旬赐寿,所赐亲绘松图,亦为孝钦得意之笔。)

龙团凤饼斗芳菲,底事春茶进御稀。

才罢经筵纾宿食,机炉小火煮咖啡。

(咖啡,泰西茶品之一,西人恒于膳后服之。性芳温,健脾行气,分消食积。德宗因疾,在宫多嗜此茶。)

重卷珠帘感益多,慈宫经岁驻颐和。

李花不似杨花怨,莫放宫人蹋臂歌。

(内监李莲英最为孝钦所宠异,外论多以非语相加,至比之为北魏胡太后歌杨白花。然宫闱事秘,无从知也。蹋臂歌,始于汉武帝。)

迩来佳酿进西欧,品第醇浓酒库收。

最怕香槟气升冽,预持金钥试金头。

(近日宫中饮宴多重洋酒,香槟最佳。有金头、银头之分,气香烈。开时不慎,则酒尽上冲,淋漓满地,而瓶无余滴矣。先以小锥锥瓶,以泄气。)

丰润杭州便面娇,内宫舒卷嫩凉招。

殿头电气虽清暑,适手终输五叶雕。

(宫扇以丰润、杭州折扇为贵,图画工细,扇骨六十根至百二十根不等。欧风东渐,宫中殿上多置电气扇。然适手所用者,初夏即丰、杭折扇,仲夏用芭蕉团扇,盛夏则用雕翎扇。扇以金玉、象牙、玳瑁等为之,雕翎有十一叶、九叶、七叶、五叶,愈少愈贵,有值数百金者。)

笙歌初罢画帘沉,百戏纷陈斗慧心。

新制留声机匣妙,花前不按八音琴。

(宫中先多市八音琴,以为玩具;自留声机出,竞饰新奇,争购赏之,而琴声渺然矣。)

一斛珍珠慰寂寥,仓皇西幸总魂销。

马嵬山下同遗憾,凄绝长门赋大招。

(德宗珍妃颇有宠,庚子西巡时,戎马仓皇,六宫无主。孝钦顾妃曰:“尔齿稚貌美,此去长安,路遥难达,且羽林兵单,或致辱,宜自为计未绝之也。”有崔监某,李莲英之儿也,遽以毡裹妃,推置宫井中。及回銮后,始治崔罪。流之草草,改葬而已。)

西狩归来奏管弦,笙歌不减太平年。

梨园供奉均三品,但恨无过小叫天。

(“小叫天”为京师第一名角,名谭鑫培,梨园供奉内廷者。其余伶人滥赏至三品衔,甚众。)

薄雾笼烟月未升,颐和殿角隐层层。

内官走马开金钥,万盏齐明电气灯。

(颐和园自回銮后重加修建,一律改用电气灯。夜分光华夺目,万盏齐明,照耀远近,洵巨观也。)

服饰宫妆总别裁,明珠约指制尤佳。

舶来钻石连城璧,贱却金梁耀月钗。

(宫内首饰,不外金珠。自欧风东渐,钻石乃大盛。大者至值万金,而珠玉不足贵矣。)

杂剧纷陈总滥觞,十番鼓急似奔泷。

秧歌独博慈颜喜,叠就新声字字双。

(秧歌为京师北鄙之音,备极淫亵,词尤鄙俚。其歌一唱百和,无丝竹金鼓之节。孝钦返跸,衰老倦勤,惟知媚外,以求一日之安。宠监李莲英探太后意,亟思所以怡悦之,于观剧外,传一切杂剧进内搬演。慈意果大慰悦;尤喜秧歌,缠头之赏屡千金,风靡一时。畿内外游民徒手皆习秧歌,争奇斗异,冀以传播禁中,得备传召,出入大内,藉势招摇宫禁。不知而梯荣罔利者比比矣。)

益寿佳名锡紫霞,香膏制就米囊花。

一般遗恨湘妃竹,应向重泉诉翠华。

(道光季年,五口通商,洋药弛禁,朝野无不嗜之。文宗初立,亦嗜之,尝谓“益寿如意膏”,又曰“紫霞膏”。及粤事急,宵旰焦劳,恒以此自遣。庚申联军入京,文宗狩热河,有汲汲顾景之势,更沉溺于是。故孝钦亦嗜之,垂帘时皆选上品烟膏进御。德宗末年,再申烟禁,孝钦亦自克。及大渐,某邸劝后开禁,以小金盒进曰:“太后为天下臣民主,朝野攸赖。日来圣躬不豫,艰巨益增,今以戒烟致疾,万一不讳,恐非所以重苍生之寄托也。”后掷其盒于地,且加申饬,翌日遂崩。)

五色玻璃四面风,水晶新殿制尤工。

圆明代谢颐和继,胜有宫花寂寞红。

(宣统立,作水晶宫以奉慈舆,甫成而民国起。按,圆明园毁于咸丰庚申联军之役,孝钦就园址作颐和园。同、光两朝,土木之工,当以颐和为最。)

九秋风雨蓟门哀,金匮函书已劫灰。

三十余年弹指过,鼎湖龙去可重来。

(穆宗崩,孝钦贪立幼主、以握政柄,故德宗得立。吴可读侍御以尸谏于蓟门,孝钦藏其奏于金匮。德宗朝,孝钦两次垂帘三十余年。德宗、孝钦相继崩,而清不腊矣。)

帘卷千官集凤墀,那堪重咏摘瓜辞。

瀛台纵异轮台悔,一样伤心玉儿时。

(德宗崩,外间颇有异议。翌日,孝钦大渐。顾命王大臣立溥仪为穆宗后,兼祧德宗,是为宣统帝,而清运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