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悲观态度,乐观生活
17155800000021

第21章 懂得善待他人,他人才会善待你(2)

本性的意欲还对处外在世界的对象无从知晓,就像一切都在黑暗之中。此时的本性意欲就像一个受困的囚徒一样,向着牢房的四壁和铁栏咆哮呐喊。不过,光明很快就会到来了。他会慢慢长大的。这样,人类本性的意欲活动的基本特征,以及它们在个人身上稍做修改,就可以马上亮相、现形了。当然,已经刚开始形成的时候,本性的流露还很模糊、隐约地露出其轮廓,这是因为大脑发育的程度所致。对于善于留意察看的人来说,人类的性格特性很快就在小孩的身上悉数显现出来。用不了多久,它们就变得确定无疑。一个人将维持终生的个性特征就会展现了出来:本性意欲的主要倾向、以及情绪展现、将占主导地位的情欲——这些都会一一显现。因此,在学校里发生的事与未来社会生活经历之间的关系,通常就犹如《哈姆雷特》第三幕中戏中戏前面的动作哑剧与这戏中戏的关系一样——该动作哑剧预告了戏中戏的内容。不过,从小孩的智力表现中,我们还是不能就此预测这孩子将来的智力水平的。相反,很多早熟的所谓“神童”,一般都会在日后变成了凡人。相比而言,那些真正的思想天才,在他们童年时通常都会在理解事情的时候显得比较迟缓,甚至会感到吃力,这正是因为他们理解得深刻的缘故。相应的,他们这样的人中大都会毫无保留地与人笑谈自己小时候那些曾经愚蠢的想法和行为。例如,歌德就在《诗与真》(卷一,第7页)中讲了他小时候把厨房里餐具抛出窗外的傻事。我们明白,所有这些都只涉及随时间不断起变化的部分,而一个精明的人也就是智力强的人,绝不会让我们知道他在小时候的那些不良品性,甚至还有过对别人使过的那些狡诈阴毒招数。那是因为他觉得,这些东西仍然会指证他现在的个性和为人。有人曾告诉我,人类学研究者、颅骨相学家戈尔,在与自己不熟悉的人交往时,会让对方讲一些小时候时候玩闹的往事,以便在可能的情况下从暗中探知对方的个性特征;因为那些个性特征一旦形成,就是会保持不变的。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会无所谓地甚至还还会很得意地笑谈自己在小时候曾做过的那些蠢事还有那些没脑子的想法。但是在那时候我们曾表现出来的那些不良的性格特征、做过的卑劣行为导致我们到老想起来都会良心不安的事,我们却会缄默不语。

所以,正如性格在此时完整地出现后,它也同样会维持不变,直至高龄。年老体衰会逐渐消耗掉我们的智力,但是却对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任何影响。善良的天性仍旧会让一个老人备受爱戴,哪怕他现在已经智力衰退,变得迟钝,开始返回他的童年期。一个人的诚实、无私、温和、耐心、博爱、真诚等特性会维持人的整个一生,不会随着年龄的老去而消失。另一方面,虚伪、恶毒、奸诈、刻薄、冷酷、贪婪、卑劣等特性直到一个人垂垂老矣的时候也同样不会减弱分毫。如果有个人跟我们说:“以前我是个无恶不作的坏蛋,但现在我是个正直、善良、诚实好人。”那我们只会感到可笑罢了。所以,华尔特·司各特爵士在《奈杰尔的财产》一书中,通过一个年老的高利贷者的例子,向我们证明了:一个人到老了之后,即使他的头脑思想已变得孩子气了,但是这个人身上的自私、贪婪以及奸诈的个性,仍然威力不减当年,会自然而激烈地表现出来,就跟秋天里仍在存活的有毒植物一样。所以,在人们的肌肉力量、机体力量、记忆、感觉、悟性、机敏、天才的思想等,都因时间的损耗而变得衰竭麻木时,唯独本性的意欲是完好无损、保持不变的;本性意欲的冲动和方向还是一样不变。反而可以说,老年人身上的本性意欲活动在很多方面,甚至比年轻人表现得更强烈。例如,正如我们所知道的,老年人对生命的执着变得非常强烈,然后就是对一旦被他抓住的东西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依不饶、毫不放松的劲儿,可以说是顽固而执拗的了。对此现象的解释,就是老人大脑的智力已经不那么敏锐。这样,通过活跃起来的本性意欲就会有些固执,因此,老年人的愤怒和憎恨情绪很难平息缓和,从下面的旧歌谣里就看得出来——

年轻小伙的怒气犹如燃烧的干草,

老人家的恨意却是烧得通红的钢条。

经过所有这些考察,只要我们看深一点,就不难发现:人的智力提高和发展必须时间很长的一个过程,然后,它就会变得开始衰退。但是人的本性意欲却不会因为时间的变化发展而变化,除了它必须在开始形成的时候需要定性变化的时候。个性本身就是作为既成之物出现的,并且保持不变,它不受时间的法则变化而变化。这便是显示出它是属于形而上的东西,而并不隶属于表象的世界。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与人交往的时候,当我们看到某人的缺点后,好为人师的我们总会觉得自己应该可以改变对方。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幸交到了“有毒朋友”的人,就更是如此。我们会热衷去改变对方,谆谆善诱,想让他改到坏毛病、坏习惯甚至是坏性格。而结果呢,我们往往都是徒劳罢了。因此,与其去试图改变不应该结交的“有毒朋友”,还不如花点时间和精力去多结交一些对自己有所帮助,相处愉快的有益朋友。

认清什么样的人才是真正值得你结交的朋友

一个人的善还是恶,首先就是从他如何对待他人的根本态度上显现出来的。也就是说,对待他人的态度是怎样的,是友爱,是嫉妒,还是同情、愤恨等特质。尤其是嫉妒和同情这两种彼此对立相反的特质,这两种特质缘于一个人对自己的状况和他人的状况之间不可避免的所做出的比较。根据这种比较,对他的个体判断所产生的结果,就会让那两种特质之一造就了他对待他人的一个根本态度,从而进一步成为他行为的根源。

其实,每一个人的优点都是与某一缺点相关联的——这一缺点往往恰恰是因这一优点太过所造成的。反过来说,每个人的每一个缺点同样与某一优点相关联。所以,我们对他人的看法常常会出现一些差错,往往就是因为在我们与刚认识的人进行交往的时候,我们总会把他的缺点和与这些缺点相关联的那些优点给混淆了,或者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谨慎小心的人就会显得有些懦弱、胆小,节俭常常会变成了吝啬。或者,我们还会把大手大脚挥霍乱花钱而视为他大方豪爽,低俗放肆变成了真诚坦白,冲动犯傻变成了自信非凡,诸如此类,就不一一举例了。

优缺点人人都有。每一个人,即使是最伟大的思想天才,在某个知识领域中也一样有明显的局限性。同样,每个人的本性里也都有着某些相当恶劣的道德成分,甚至某个有着最高贵性格的人,也会在某些时候以其个人的不良特性使我们大吃一惊。人类本身就是有着程度不一的卑鄙、下流,甚至残忍的。

虽然是这样,但人与人之间的差别还是非常巨大的。因此,一旦看见他人表现出我们自己的样子时,我们大都会就感到震惊的。啊!如果能有一种可以让人透视道德的镜子就好了!可以让他透视覆盖住的一切、那些由人们的谎言、虚伪和奸诈等所织成的网;那些丑陋的东西潜藏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可怕的秘密就藏在美德外表的背后,甚至就在我们最不会怀疑的地方恰是它们的藏身之处。因此,很多人跟那些小动物结下了更为纯净的友谊,而不是人类。当然了,要不是因为我们的爱犬那诚实的眼睛——看着这种纯净的眼神时我们就用不着心存狐疑、忐忑不安——我们又怎么能从那些人没完没了的背信弃义、弄虚作假中恢复对他人的信心呢?我们这个所谓文明的世界,其实不过是个巨大的假面舞会。在这儿,我们见到的是哲学家、律师、牧师、医生、骑士以及其他各类人等。而其实,他们这些人都不是他们所展示给我们的那样子,他们只是戴着面具罢了。那些善于隐藏在面具背后的人一般都是些投机取巧,给自己谋取利益的人。

例如,有个人为了与竞争对手周旋取胜而戴上了从律师那儿借过来的所谓法律的正义的面具;而他的对手,另一个人也为着同样的目的,选择戴上了维护公共利益和爱国主义的假面具。很多的人为了各种各样的目的而戴上了哲学和博爱的假面具,等等此类。作为女人只有为数不多的一些选择。大多数情况下,可供她们去选择的面具只有端庄、闲静、腼腆、贤淑等。另外,社会上还有许多各种各样缺乏特色的面具,就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整齐划一。因此,可以说,我们举目所见的大都是千篇一律的货色罢了。那些面具不外乎就是老实、忠厚、谦虚、关切的笑脸,充满善意的友谊等。就像我之前说过的,大多数情况下,所有这些面具的后面都是些奸商、投机倒把分子、只为自己谋福利的人。所以,我们必须要知道,生活就是一场假面舞会——这非常重要,否则,我们就无法明白很多事。我们感到完全茫然失措。在这方面,属于“泰坦用更好的泥土塑造了他的心”(尤维纳利斯的诗句)的人,所受迷惑的时间就更长了。而诸如此类的情况简直就是他们不能理解的:卑鄙、无耻的人得到的是受重视、获得提携;对人类事业有贡献,甚至做出了最非凡、最伟大业绩的人换来的却是同行的忽视;真正货真价实的东西竟然无一例外被拒之门外,而那些似是而非的东西却受人欣赏和追捧;有才华的人和真理一样受到人们的仇视;那些学者对其研究的领域所表现出来的种种无知……我们应该这样教育年轻人:在生活,这场假面舞会里,那些水果都是蜡制的,鲜花是丝绸做的,金鱼是由纸折出来,所有的一切都是不值钱的东西和不必当真的笑谈。我们应该告诉他们:看似在认真地讨论某件事情的那两个人,其中一个只是在卖假货,而另外一个人却是在用假币支付而已。

——《叔本华思想随笔》

叔本华的人生智慧

现代社会中,各种诱惑越来越多,人们在彼此交往的时候常常分不清眼前的那张笑脸究竟是真心的还是虚假的。古罗马一个哲学家说过:“人是一个拖着躯壳的小小灵魂。”其实这躯壳又何尝不是人类的面具呢?

《论语》中,子贡曾问过孔子,人们都说这个人好,那你看这人怎么样呢?

孔子说:“未若乡人之善者好之,其不善者恶之。”意思其实就是说,表面上看起来是好的,其实内心未必就是好的。

生活中有太多的假象和虚伪需要我们去辨清。如何才能在纷乱的尘世中辨清孰是孰非,孰好孰恶?其实就是用内心、良心去发现美的所在,运用我们道德的力量,只要心如明镜,必然就能看清世界之本然。

与其嫉妒别人的成就,不如尽快去提高自己

除了缺乏足够的判断力,在阻挠高成就者获得声誉方面,发挥得毫不逊色的还有嫉妒。从一开始,甚至对于最低一级的成就,嫉妒从一起始就阻挠有所成就的人获得声誉,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贯彻始终,永不言弃。这因而使原本就已是阴险、恶毒的人生世道更平添了许多险恶。阿里奥斯图的描述是相当正确的:这种阴暗、忧郁更甚于明亮、喜悦的人生却是充满着嫉妒的。

也就是说,碌碌无为之辈秘密和非正式地联合起来,这种拧成一股绳的心思就是嫉妒;这种团结遍布各行各业,随处可见其踪影。人们联合起来,共同抵抗个别出类拔萃的人,即人们不愿意在其发挥作用的范围内听说或者忍受这样出色的个人。相反,“假使有人要在我们之中出类拔萃,那他就去别处出类拔萃好了!”这样一来,除了优秀的东西难得一见和知音难寻以外,现在还得再加上这种团结一心齐发挥的嫉妒:这种嫉妒立誓要压制一切朽木、奇葩,如果有可能,甚至务必把它们连根拔除而后快。

对别人所做出的成就,有两种行为态度:或者是自己也做出成就,或者就是不承认有人做出了这些成就。而后一种方式由于更加便利,以至于人们通常更为乐于使用。因此,一旦有人在某一学科表现出杰出的才华,那么这一学科里的所有平庸之辈就会联合动手把这种才华掩盖起来,夺走能让这杰出才华曝光和展现的机会,使尽一切手段阻挠人们了解这些东西,好似这种才华是对他们的肤浅、无能、马虎、潦草的一种背叛和指责。多数情况下,这一系列掩藏、压制才能的办法在一段时间里颇为有效,而这只是由于天才把自己的作品献给人们的时候,怀着赤诚之心,满以为这些人会享受自己的杰作——这类的天才偏偏最无力对付那些心怀叵测、手段老辣的卑劣家伙。要知道,这些家伙在应对庸俗的方面极为老练。事实上,这位天才甚至一刻都不曾想到,当然更加不会理解人们会使出这些招数。在挨上当头棒喝以后,茫然、失措的他还会怀疑起自己的作品呢。如果不是他擦亮眼睛,认清楚那些毫无价值的人及其勾当,他也许还会放弃努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