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每天读一点二战史
17154800000018

第18章 北非:喋血黄沙(2)

1940年6月,意大利正式对英法宣战。随后,意军空袭了马耳他,法国炮击意大利北岸作为还击。这是双方第一次冲突。6月22日,法国政府向德国投降,此时在地中海的法国海军就处在十分尴尬的境地。为了防止法国的军舰被轴心国利用,英国炮击了停靠在米尔斯克比尔港的法国舰队,法国军舰被击沉或击毁,1200多名法国海军在此次战役中死亡,英法两国因此产生了一丝嫌隙。

自7月8日起,英国和意大利两国的海军在地中海海域频繁发生冲突,双方互有损伤,都没能取得决定性的战果。此时,英国驻埃及军队的补给都需要经过地中海。为了减轻意大利海军对英国补给线的威胁,英军决定袭击位于塔兰托的意海军基地,并将这次行动命名为“审判计划”。

为了计划的顺利实施,英军派出了最新的“光辉”号航空母舰取代了老旧的“鹰”号,并和2艘重巡洋舰、2艘轻巡洋舰及4艘驱逐舰一起组成了进攻塔兰托的舰队。随后在保持静默的情况下,于11月11日晚,成功地逼近塔兰托,在150海里外停靠,21架“箭鱼”轰炸机分两批对意军舰队进行了轰炸,在一个小时的空袭中,击沉一艘战列舰,重创两艘,击沉巡洋舰和驱逐舰各两艘,而英国只付出了两架飞机的代价。经此一役,意海军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1941年3月,英军的一支负责希腊运输的护航舰队进入了意军的视线,意大利派出1艘战列舰、6艘重巡洋舰和2艘轻巡洋舰和多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进行截击。但是,意军的情报出现了明显的失误,这支英军舰队中不但有3艘战列舰,还有1艘航空母舰,而且此时英军的部分舰艇已经装有雷达,在信息方面占有很大的优势。3月28日上午,意军遭遇了英国运输舰队,率先发起了攻击。但由于追击和炮火不能集中,没能造成杀伤。下午,英军航母加入了战斗,舰载“箭鱼”轰炸机在岸基轰炸机的配合下,击伤了意军的主力战列舰。当战斗进入到晚间的时候,英军的雷达优势完全显现了出来,意军根本无法发现英军的位置。利用这一优势,英军很快扩大战果,意大利两艘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被英军击沉,损失士兵2300多人。战败之后意海军再也不敢出现在地中海东部地区,尽管德军承诺给予空中支援,但意军始终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使得盟军能够集中精力对抗隆美尔率领的德意志军队。

1941年4月25日,希特勒签署占领克里特岛的命令,因为控制克里特岛令英军在东部拥有优良的港口、一个固定的航空母舰,对轴心国的南方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所以必须拿下该岛。因为此时制海权已经落入盟军之手,所以希特勒决定进行空降作战。这次行动被命名为“水星计划”。德军通过滑翔机、空投伞降、水路运输等多种方式,将2万多德军士兵运抵克里特岛。5月20日,德军开始空降,但是初期作战效果并不是很好,大量士兵尚未着陆就被英军击毙,成功落地的士兵也在迫击炮的轰击下阵亡,只有降落位置比较偏远的德军才形成了有规模的战斗力。第一天德军伤亡惨重,但是没有达成任何一个战略目标。第二天德军攻占马来迈机场,得以大量地运输部队,最终取得了数量上的优势并成功地击溃了岛上的盟军士兵。盟军被迫撤往埃及,德国占领克里特岛。这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降作战。盟军也开始意识到这一作战形成出色的机动能力和渗透能力,双方的空降兵因此开始进入飞速发展的阶段。

克里特岛之战后,英国皇家海军在海上展开了一系列攻势,夺取了地中海区域的制海权。直至1941年末,意大利海军才做出最成功的攻击,就是在突击亚历山大时利用蛙人安装水雷攻击英国舰只。尽管他们成功攻击了两艘英军舰艇,但在经过打捞修复之后,它们又重新活跃在战场之上。

1940年12月13日,意大利两只轻巡洋舰从巴勒莫驶往的利波里,运送驻利比亚空军急需的飞行燃料;与此同时,英军的4艘驱逐舰也正行驶在这片海域。尽管意军侦察机曾发现这支英国舰队,但运输舰的指挥官认为双方不会遭遇。而此时,英军在雷达系统和对意军信息破译侦查方面已经处于绝对领先的位置,英军的信息部门截获了这个信息,迅速对意军进行了拦截。晚间利用夜幕掩护和雷达优势,英军在5分钟之内就将这两艘巡洋舰击沉,同时造成舰队指挥官在内的900名意军士兵死亡。

马耳他位于意大利和北非之间,正处于轴心国对北非的补给线上,对轴心国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意大利对英法宣战之后空袭的首要目标,就是马耳他。随后,意军对马耳他发动了猛烈攻击。当时驻守马耳他的英军只有4000人,但他们仍坚持了近两个月,直到盟军抽出力量对马尔他进行支援。12月份,意军被打败。1941年,德军加入到进攻马耳他的战役中。轴心国通过海空军牢牢封锁了马耳他,企图通过围困迫使马耳他投降。1942年3月至4月间,德军日夜不停地轰炸马耳他的港口、机场和民用设施。1942年7月,盟军派遣126架新式战机支援马耳他。最初的两个月内,德军的战机被击落207架,但很快由于盟军补给物资的短缺,德军重新占据上风。1942年8月,盟军组织一支敢死舰队从英国出发,冲破了重重封锁,虽然损失了大量舰只,但最后携带大量航空燃油的“俄亥俄”号带来了急需的燃料。双方重新进入僵持阶段。年底美军加入战斗,在北非围困了隆美尔的德军,马耳他围城才宣告结束。

在之后的几个月内,双方围绕补给线在地中海上又爆发了数次冲突,互有胜负。直到1943年7月25日墨索里尼被罢黜。8月,盟军成功占领西西里岛,随后以此为跳板攻入意大利本土,意大利新政府宣布投降。意大利的投降,为持续了3年的“地中海之战”画上了句号。

第四节 德国介入,英军北非溃败

“沙漠之狐”隆美尔

1940年末到1941年初,意大利军队在北非战场上节节败退,这使得希特勒不得不考虑出兵北非,支援意大利。

1941年2月,希特勒派遣一支包含1个坦克师和1个轻步兵师的“德意志非洲军”前往北非增援意大利。统帅这支部队的,是悍将隆美尔。

隆美尔,1891年生于德国南部海登海姆市,父亲是一名中学校长,1910年从军,1911年进入但泽皇家军官学校学习,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争期间获得过3枚十字勋章,并曾以500人的部队俘虏意大利9000名士兵。魏玛共和国时期,隆美尔潜心研究军事。希特勒上台后,隆美尔着有《步兵进攻》一书。该着作所展现出来的各种进攻方法令“元首”极为赏识,隆美尔开始平步青云,一度担任元首卫队的队长。二战爆发后,任第七装甲师师长,在希特勒闪击西欧各国的过程中,将闪电战发挥得淋漓尽致,他的第七装甲师战功最为显赫,常常因为推进速度的迅疾而将大部队远远甩在后头。进攻法国的过程中,隆美尔以不到1000人的损失俘虏了敌军近10万人,缴获坦克400多辆,飞机12架,法国人将之称为“魔鬼之师”。

显然,希特勒派隆美尔到北非收拾残局,也是出于他对隆美尔的信任。隆美尔的到来,让轴心国在北非的局面迅速得以改变。

非洲地区环境险恶,补给困难,尤其是对轴心国而言,隆美尔的第十五装甲师的装备,甚至到了5月都没有运完。这里的战事和别处不同,浩瀚的沙漠中,遮掩少,不利于步兵展开,坦克就成了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作战工具。鉴于补给的重要性,常常一个补给点的陷落,全军就不得不后退几十公里乃至上百公里。即便如此,隆美尔到了北非以后,还是选择了主动出击。在这名崇尚速度与进攻的战术大师眼中,进攻永远是最好的防御。当然,这也是他进行详细侦探之后得出的结论。刚到非洲,隆美尔就对英军进行了空中侦察,并在多次小规模的遭遇战中察觉英军并无主动进攻的趋势——不得不说的是,此时已有为数不少的英国北非驻军被征调到了巴尔干半岛支援希腊。

1941年3月,隆美尔不顾希特勒按兵不动的命令,向驻守阿盖拉的英军发动袭击,并占领了该地,英军不战而退50公里。一周后,隆美尔察觉退守梅尔沙隘道的英军的装备以及兵力正得到源源不断的增援,再次不顾意大利北非派遣军司令加里波第坚守不出的命令,率领第五轻装甲师再次对英军发动了进攻,激战一天后,英军败退。

加里波第对隆美尔擅自行动大为光火,令其停止前进,但隆美尔对这项命令采取了无视的态度。他在给妻子的信中写道:“此时罗马和柏林的统帅部一定会对我的行为感到愤怒,但是这机会稍纵即逝。我相信我的战果将会得到尊重。”4月4日,率军追击溃逃英军的隆美尔到达班加西。两天后,西兰尼加的英军司令奥康纳被俘,隆美尔乘势对失去统帅的西兰尼加英军发起进攻。一天后,德军攻陷英军在西兰尼加的据点梅契里,俘虏英军2000人,并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在沙漠中作战,补给往往是最重要的。所以,除了托布鲁克城的英军仍然坚守岗位之外,其他失去补给的英军开始全线撤退。从意大利手中夺取西兰尼加后,英军仅仅占领了10天,就被远道而来的隆美尔抢走了。

托布鲁克是北非重要的港口,谁拥有托布鲁克的一方,就能相对容易得到军事补给,同时它也有着一个桥头堡的作用,这是其战略价值所在,也是为何英军放弃了所有地方,但丘吉尔依旧下令死守这座孤城的原因。

隆美尔的沙漠兵团,就止步于托布鲁克,几次进攻无果不说,还损失不少士卒,包括第十五装甲师的师长少将卡冯。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德军补给跟不上的缘故,当然这也是因为他的盟军——意大利北非派遣军的无能。隆美尔在写给他妻子的信件中说道:“意大利人根本就是一群贪生怕死毫无纪律的乌合之众,看到英军坦克,就四散奔逃,这情况和1917年时并无区别(隆美尔曾在一战后期和意大利军交战)。”

托布鲁克易守难攻,加上英军的补给充足,让隆美尔一筹莫展。但这枚钉子不拔掉,攻入埃及控制苏伊士运河的目的就无法达到,隆美尔不得不被拖在托布鲁克城下。德军统帅部副参谋长保卢斯视察过托布鲁克战况后,认为:“非洲军团的补给难以持续,攻下埃及的可能性并不大。”

北非拉锯战

4月末,隆美尔开始对托布鲁克围而不攻,派遣第五轻装甲师继续东进埃及,并迅速占领了进入埃及的必经之地——索鲁姆和哈勒法亚山口。5月15日,英军组织反攻,将哈勒法亚山口夺回,但德军很快就卷土重来,歼灭了山口的英军。

为了固守埃及,5月的时候,英军增援了200多辆坦克,丘吉尔下令得到增援的英军向隆美尔发动代号为“战斧行动”的反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