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拿破仑传
17153700000049

第49章 海(6)

被俘的将军把给哥哥的信写好了,贝尔蒂埃审阅后,信被送出,依然没有回音。拿破仑怒不可遏:现在他做决定总是间歇性的,时而犹豫,时而果决。当拉普向他请示,军队到底是进是退时,他答道:“酒已斟满,势必尽饮。我将进军莫斯科……皇帝我已经当得够久了,现在我要再当一次将军!”在场的人都双目放光,他们仿佛又听到皇帝当年的铿锵之声!此时正值9月初。

在博罗迪诺附近神圣的草原上,巴克莱的继任者库图佐夫终于停止了撤退。双方势均力敌。这正是拿破仑所建议的对决。当夜无人入睡,因为明天,明天终于要开战了。金色的莫斯科将拜倒在我们脚下,一切的苦难终将成为过去。夜半时分,信使从巴黎赶来。拿破仑正俯身研究地图,问是否是紧急报告。秘书一声不响地递给他一份西班牙的公文:威灵顿在萨拉曼卡战役中取得了对马尔蒙的决定性胜利。皇帝读完报告,未加评论,继续研究地图。在欧洲的最东端,在欧亚两洲交界之处,几小时以后,他将痛击俄国人。尽管在欧洲最南端,英国人获得了令人惊讶的胜利,但现在还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天将破晓,一如往日,今天的近卫军依然在高喊:“皇帝万岁!”

他给他们看了他儿子的画像,这是信使昨夜从巴黎带过来的。他们站在那里,这些久经沙场的老兵,没有人知道法国在西班牙战败,他们只知道一个劲儿地赞美皇太子的美丽可爱。画像被送回帐篷,拿破仑突然像个诗人一样说道:“收起来吧。孩子太小,不适合见到流血的战场。”

两军展开激战,重要的据点攻下又失守,然后又攻下,几度易手。近卫军高呼,要求皇帝像以往一样,让他们在莫斯科河畔参加决战。将军们要求他同意,亲信们也竭力劝说:拿破仑拒不下令。平生第一次他没有离开自己的位置。他在发烧,呼吸困难,咳嗽,双腿肿胀。坐在马上,他犹豫不决,派上近卫军似乎能够左右战局,但他却无法做出决断:“明天要是还有恶战,我该怎么办?我还能派谁迎战?”到了晚上,俄军撤退。第二天检视战场,有7万人阵亡或重伤:比以往历次战斗都要惨烈。皇帝说道:“幸运之神有如娼妓。我经常这么说。此刻,我更是深感如此。”

不过,通往莫斯科的道路终于被打通了。当初50万大军进攻俄国,如今跟随他的只有10万余人。当拿破仑背向斜阳,登高远望的时候,他看到的是一座有着上千个圆顶建筑的城市,市中心小山上耸立着那座东方城堡——克里姆林宫。他凝视着眼前的城市,一无兴致,只感到疲惫,他低声说道:“莫斯科!危机已过!”

5

莫斯科 大火燃烧的街道 第三个信使 最后一封信

沙皇宫殿里的心情

“城市的钥匙在哪里?负责交接的市政官员在哪里?”

一下午,他就在等候城市的各种钥匙,而军队则从他身旁经过。无论在维也纳、米兰、马德里还是柏林,他都以胜利者的姿态经由城门入城。难道那些鞑靼人竟然不知道这一高贵的罗马风俗?没有任何动静。远处传来库图佐夫士兵嘈杂的声音,这支尚未被完全击败的军队正从城中撤退,他自己的军队则气势汹汹地拥进城来。俄军殿后与法军前哨几乎短兵相接。入城时静悄悄的,莫斯科已成一座空城。不过还有很多房屋,疲惫不堪的士兵们想道,我们可以找到食物,舒舒服服地睡上一觉。

在这令人不安的寂静中,皇帝和他的参谋部缓缓地纵马前行,目标是克里姆林宫。就在那里。所有的目光都饱含着无言的惊叹,打量着充满异国情调的宫墙。所有的门户均已洞开,但却没有一个人可以充作向导。金碧辉煌的厅堂宛如梦幻,孤独而又凄凉。他们走进一个大厅,窗子都钉上了木板,当士兵用枪托砸开木板时,皇帝才从华盖上认出,这是昔日沙皇的加冕厅。但是宝座被罩了起来。

此时此刻,一切皆已圆满,只欠和平。这就是他想要的和平吗?如今除了胜利,他一无所有。是谁骗取了胜利的果实?就是这片辽阔而又陌生的土地。13年前是沙漠愚弄了他,如今则是这大草原。为什么他不仿照从前解放阿拉伯人的计划,也解放立陶宛的农奴以获得兵源和向导呢?假如他现在还这么去做,并且将周围的农民召集进这座空城,和他们讲和,那么情况又会怎样?我们还是这里的主人,这个谜一样的帝国还可以满足我们许多的愿望。

夜深了,却毫无睡意。“为了放松一下,我们工作吧。”他对科兰古说。他打开波兰地图,说明为什么不在那里停留。而六个星期后,他将进入彼得堡。他拿出他的“圣经”——部队的花名册,每次出行他都会随身携带,即使和平时期也手不释卷。花名册告诉他还有多少兵力。看着一行行的数字,他的精神好转:“几个星期后我又可以在这里集结25万人。每个人都有住处。但是食物怎么办?城市四周全是沙漠。”

窗外突然亮了起来。着火了!不要紧,对此我们已经习惯,昨天就有几处地方起火。然而,传令兵、将军、信使突然络绎而至:同时报来数百条消息,全城到处起火。没错,这是有预谋的纵火,因为所有的水泵都不见了!这些疯子难道想亲手烧掉神圣的莫斯科?皇帝会怎么做?这段时间与皇帝在一起的塞居尔,向后世描述了当时的情景:“周遭的火势似乎也灼伤了皇帝的心灵。他忽而站起,忽而坐下,忽而快步穿过许多房间。他那短促激烈的行动证明,他正经受着可怕的精神折磨。他搁下紧急公文,突然又拿起来,又重新放下,然后他使劲推开窗户。从他胸中爆发出急促的呼喊:‘多么可怕的景象!他们自己放火毁城!这么多的宫殿!多么伟大的决定!谁又能料到!这都是些什么人啊!简直就是斯堪特人!’……突然传来消息说,克里姆林宫下埋有地雷。几个仆人吓得魂不附体,卫兵们则冷静候命。皇帝只是微微一笑,并不相信,他的步伐依然坚定有力。每扇窗前他都会停下来,观察那熊熊烈火正吞噬所有的桥梁和宫门,大火包围着他,围困着他。空气中满是烟雾和灰烬,秋分时节的狂风使得烈火更加肆虐。

这时缪拉和欧仁匆匆赶来,冲到皇帝面前,坚持要他离开,但徒劳无益。终于成为沙皇皇宫主人的拿破仑,坚持己愿,不为烈火所动,突然有人喊道:“克里姆林宫起火了!”皇帝想要直面危险……

在火药库的塔楼里,人们抓到一名俄国宪兵。他被带到皇帝面前。俄国人供认,他是奉命在克里姆林宫放火的。皇帝做了一个异常愤怒和鄙夷的动作。俘虏被士兵拉到广场上处决了。这件事促使皇帝下定了决心。

我们匆忙从北楼梯下去,皇帝命令我们带他出城。但大火封住了宫门,根本找不到出路。最后我们在岩石间发现了一条通向莫斯科河的沟堑。从这条窄窄的通道,我们总算逃离了克里姆林宫。但这又如何呢?怎样才能渡过河去呢?士兵们被烟尘眯住了眼睛,被狂风遮住了耳朵,茫然不知身在何处,街道笼罩在滚滚浓烟之中。逃出这人间炼狱的唯一出路就是一条弯弯曲曲的街道,两侧的房屋已经开始燃烧。

皇帝不假思索地踏上了这条可怕的道路。他快步向前,从烧得噼啪作响的房梁和屋顶下穿过……灼人的炽热,过度消耗的空气,无法控制的烈火,让我们几乎透不过气来……向导迷了路,要不是第一军团的几名正在劫掠的士兵认出了皇帝,并带我们逃出火海,我们的生命肯定会就此戛然而止。

我们遇到了达武。他在莫斯科河边负了伤,却让人把他抬去,希望能够救出皇帝,不然就为皇帝殉死。他见到皇帝,惊喜万分,紧紧地抱住他。皇帝也非常感动,但仍保持着镇静,正是这份镇静让他在危险面前能够从容不迫。”

拿破仑在郊外的一座宫殿里等待大火熄灭。第四天,他回到了克里姆林宫,那里并没有遭到大的损害。第五天,他已忍耐不住:他第三次写信给沙皇。虽然现在他已占领敌人的首都,心中却并不踏实。他与敌人的任何联系都被切断,他不得不再次求助于一名被俘的军官,这次是一名上尉,皇帝在加冕厅接见了他。他是否感到一种英雄式的荒诞呢?一名小小的军官,无权无名,却充当了神圣俄罗斯的代表。而在他面前,在著名的沙皇大厅里,却站着显赫的法兰西皇帝,令整个欧洲都为之颤抖的征服者。他与上尉攀谈、谈判、提条件,仿佛这里就是提尔西特,而上尉就是沙皇。

“我进行的是纯粹的政治性战争,”拿破仑强调说,“我这样做只是为了敦促沙皇履行我们之间的条约。假如我占领了伦敦,我不会迅速离去。但我将很快从这里撤离。如果沙皇想要和平,他就应该让我知道这一点……我将释放你,但有个条件,你得去彼得堡。沙皇会乐于接见一个莫斯科近况的目击者的,你要向他讲述这里的一切。”

“我不会被引见的,陛下。”

“你去拜托内廷大臣托尔斯泰,他是个正直的人。不然,你还可以命令内廷侍卫为你通报,或者,在沙皇每日散步的必经之地等候。”上尉浑身发冷,他感觉似乎要被收买去行刺沙皇。他什么也没有答应,期期艾艾地说不出话来。“好吧,我来写封信,请你将它转呈给沙皇。”这最后一封信函,竟要通过如此尴尬的方式从一位皇帝传到另一位手中,可谓是拿破仑致沙皇的三封信件中最为奇特的:

“敬爱的皇兄……宏伟壮丽的莫斯科已不复存在……贵方的举动既可憎又无用。您想夺走我的给养吗?它们贮存在地窖里,大火烧不到那里。这里可是一座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人类用了几个世纪才建造出的不朽杰作,怎么能为了如此微不足道的目的而将它毁掉呢!……出于人道,并为陛下的利益着想,我将接管这座俄军放弃的城市。市政当局和民兵团起码应当留守,维也纳两度失守时都是这样做的。在柏林和马德里也是如此;甚至当年苏瓦诺夫领军进驻米兰时,失去米兰的法国人也是这么做的……以您的高贵的思想和善良的心性,您不可能同意纵火焚城这样卑鄙的恶行,对您这样伟大的统治者和俄罗斯这样伟大的民族而言,这实在有失体面。您的臣民只顾着搬走灭火设备,却抛下了150尊大炮……我与陛下作战并非出于怨恨。如果在上次战役前后,您能有所表示的话,我本可以停止前进,我甚至希望,为了您的缘故而不去占领莫斯科……假如您尚感念你我旧日的友情,您就会善待此信。不管怎样,您总要感谢我告诉了您目前的情势。”

这宛如是老师写给学生的信,写信者极度孤立,信中充满恼怒和怨恨,意在打动收信人:就好像极有节制的道德家在给流氓写信。其实全信的主旨只在“善待此信”这几个字,其中潜藏着写信人的目的和希望。它会起作用吗?

在彼得堡,敌军的推进,如此近距离的威胁,莫斯科的大火,这一切都使得人心惶惶。朝廷倾向于和谈。还有比这更好的时机吗?敌人日益狼狈,他们急于谋求谈判!鲁莽的康斯坦丁大公,甚至沙皇的母后——皇太后痛恨暴发户拿破仑,拒绝把女儿嫁给他,在提尔西特会谈后责骂沙皇长达数星期之久——都建议双方握手言和:现在正是时候!

但是沙皇不为所动。有两个人促使这位个性优柔的人保持坚定。一位是法国人贝尔纳多特,他们在芬兰再度会晤,贝尔纳多特坚定了沙皇的决心,他甚至还把帮助瑞典攻占挪威的俄国援军遣回给沙皇:贝尔纳多特的仇恨十分强烈,他下决心一定要消灭拿破仑;而且他又是如此野心勃勃,想要得到沙皇承诺的法国王冠。

另一位是德意志人,他是这个民族在危亡关头,在其救亡斗争中所能孕育出来的精英。四年来,曾是帝国男爵的施泰因被拿破仑驱逐,背井离乡,四处流亡,如今成了沙皇的顾问。他在所有方面都是拿破仑的对头。现在他将与皇帝决一死战。

这一次,施泰因将获胜。

6

帝国男爵施泰因 双雄对比 施泰因的决定性影响 狮子的建议 “您必须掉头” 桦木手杖

在许多国家里,17年来,在那些奋起反抗拿破仑的才智之士当中,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塔列朗和施泰因那样让皇帝如此头痛:前者用他阴险狡诈的天才瓦解了拿破仑的创造意志,后者则用其内心强大的道德力量对抗拿破仑无道德的活力。施泰因体现着德意志人的良好品德,拿破仑则荟萃了意大利人的各种天赋。这二者并不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两种天赋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相互理解。如果施泰因是法国人——就像卡尔诺——他也许会成为皇帝最得力的助手,荣誉感与务实精神会让他们很好地合作,相得益彰。

但是,这种惺惺相惜根本无法弥合他们之间强烈的疏远感。道不同难与为谋。因为拿破仑是个没有祖国意识的人,他可以在任何国家建功立业。他之所以重视法国人,只是因为他碰巧当上了法国皇帝。与之相比,施泰因却是全身心地为祖国而活,故土乃是他的力量源泉,他沉重而丰富的灵魂与机敏灵活等品质格格不入,而那正是拿破仑性格的重要部分。施泰因是位心中只有德意志和德意志人民的政治家,他希望同文同种的德意志人能够统一起来,即使这会违背某些弱小君主的意愿;而拿破仑则是心怀欧洲和欧洲人的政治家,他和施泰因一样都必须和那些君主做斗争,不过他的目的是统一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