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足迹与风采:南航校友访谈录(全2册)
17151000000032

第32章 奋斗无悔 矢志不渝

———记73级?[1]友, 原总参谋部陆航研究所所长尹万力

尹万力,男,1954年3月生,吉林长春人,1977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航空宇航系直升机设计专业。曾任总参谋部陆航研究所所长,现任总参谋部陆航研究所研究员。荣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10项。陆军航空兵研究专家,直升机专家。曾发表过《陆军航空兵作战使用研究》《直升机作战之思考》《陆航后勤保障装备发展的困境与出路》《救护直升机的现状及发展探讨》《直升机发动机入口绕流的数值模拟》《涵道尾桨气动特性及翼型CFD分析》等文章。

2011年,我们通过多种途径联系到了南航校友、陆航研究所原所长尹万力研究员。8月26日,虽然北京下着大雨,但我们感受到了老校友对我们的热情。他虽身离南航几十年,但依旧心系南航,关注着母校的发展。

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尹万力出生于一个充满航空氛围的家庭,从小生长于空军司令部,军人父母的一言一行、空军大院里航空氛围的点点滴滴使得尹万力对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自古英雄出少年”,尹万力不到16岁就进入空军部队锻炼,小小的年纪却有着过硬的军事技术,入伍第三年被部队推荐成为南京航空学院的一名工农兵大学生。在南航的4年里,他与众多优秀的学子、优秀的老师共同学习和生活,经历了很多事情。可以说南航的大学生涯,让他从一个青涩的学子蜕变成为有思想、有阅历的学者,改变了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0世纪70年代,“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全国普遍轻视文化学习,并逐渐影响到了那时的年轻一代。受当时形势的影响,很多年轻人不重视知识学习,有些人甚至认为知识无用。尹万力当时在空军某部队承担直升机的维护工作,到部队不到2年,就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很快入党、提干,成为部队里的佼佼者。就在他有些沾沾自喜的时候,一位在50年代初曾接受过苏联专家培训的老同志给尹万力说了一句令他印象极其深刻的话:“别看现在知识不受重视,但以后的社会肯定都需要知识。你只有重视知识,努力学习知识,不断充实自己,才能成为真正对军队、对国家有用的人。”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他,也让他明白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因此,在南航的学习生涯中,尹万力经常废寝忘食、通宵达旦地学习,自身的综合素质得到很大的提高。正是那时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功底,为他后来的事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谈及到南航的求学经历,尹万力对王适存老师、张晓谷老师以及当时担任他们班主任的老大姐梅为胜老师仍记忆犹新。王适存老师当时担任直升机教研室主任,在空气动力学研究方面有很大成就,提出了著名的“王适存涡流理论”。王老师治学严谨认真,对同学们十分负责,上课时如果有同学讲话,就会停止上课,因为他希望每一个同学都可以认认真真地学到东西。上行下效,有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有什么样的学生,尹万力从王老师那里学到的不仅仅是航空方面的专业知识,也学到了他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严谨态度。这种态度促使尹万力在日后做每件事都非常严谨,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力求零失误。可以说没有王老师的教诲也就没有后来尹万力在直升机专业领域的成绩。张晓谷老师的父亲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打成反革命,受此影响,张老师在学校受到很多不公正的待遇,也没有人愿意主动和张老师交流,所以张老师在学校里总是独来独往,形单影只。然而,即便是这样,张老师仍然保持着乐观和自信,勤勤恳恳、尽职尽责教书育人,他这种“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的坚强和执著也深深影响了尹万力。每当尹万力走进张老师的宿舍,看到老师堆满书籍的三屉桌和床铺,看到老师略显憔悴的面容,看到老师坚强、刚毅的眼神,就给了尹万力自强不息、刻苦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也为他形成处惊而不乱、遇难而不馁、坚韧不拔、知难而进的工作作风打下坚实的基础。时任尹万力班主任的梅为胜老师,是个心地善良、和蔼可亲、一心扑在工作上的老大姐。她时时处处替别人着想,总能和大家打成一片。有一件事情,尹万力印象最深刻:当时有两位同学为了竞争班长一职,导致班级分成了两派,一时间,班里的气氛十分紧张。梅老师在了解这个情况后,分别找班上各位同学谈话,安抚好大部分人,着重解决小部分人之间的矛盾,最终将这次事件圆满解决。“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教给学生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他们的人生经验和自己的世界观。南航的老师们不仅给了尹万力渊博的知识,还为他塑造了一个全新的人生。

卧薪尝胆,终成大业

古人云:“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成大事的人不仅仅需要过硬的学术功底,更需要一颗强大坚韧的内心。尹万力用自己的亲身体验证实了这句名言。在他进入大学之前,军事技术就已得到大家认可。在南航学习期间,他充分利用一切时间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又成为同学中的佼佼者。毕业返回原部队后不久,他被选调到空军第一研究所工作。在空军第一研究所工作期间,尹万力仍然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出来。他工作业绩非常突出,再次得到了空军第一研究所全所领导、同志的认可。一直表现出色的他,多么希望能够调到军队研究所工作,以便把自己的才华更好地发挥到我军的装备建设中去,可是他没有被留下。此后,尹万力又被借调到空军机关工作,虽然工作成绩仍然很突出,也深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但他一次又一次地失望了,最终被遣回到原部队。在别人看来,这一定是因为尹万力个人专业技术水平不达标的缘故,殊不知,他只是当时残酷政治斗争的一个无辜牺牲品。在那个政治风暴不断的年代,他受到了父亲的牵连,虽然努力工作且成绩出色,依然未能得到公正的待遇。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中回到原部队的他,发现部队已经物是人非,原来熟悉的一切都已改变,这对尹万力的打击非常大。然而,承受着他人的不理解和轻视,在他人的议论中,在一个近乎陌生的环境里,尹万力没有被打倒。他没有忘记张老师孤独的身影,也没有忘记他豁达的笑容,他学着在逆境中求发展,不断提升自己,他相信自己的努力终会有回报。怀才不遇仅仅是一时得失,怎能因为这一时的得失而效阮籍之哭,怎能因为这一时的不顺而消沉。“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三千越甲可吞吴。”天道酬勤,老天是公平的,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当陆航研究所成立之时,尹万力因为在部队中的突出表现和优异的专业技术水平,终于被选调到陆航研究所工作。进入研究所后,尹万力为陆航研究所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步一步成长为陆航研究所所长。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如今,尹万力因为年龄问题已不再担任研究所所长,但仍作为一名普通技术人员,继续战斗在直升机科研的第一线,并作为直升机行业的专家,为军用直升机研制、为直升机装备部队后更好地使用,担负着审查、把关和培养新生力量的重任。谈起当代我国直升机的发展情况,尹万力仍激动不已:“目前陆军航空兵的发展已经受到军委总部首长的高度重视,直升机作为陆军航空兵的标志,已经列为我军武器装备发展的重点。可以说,直升机已经迎来飞速发展的大好时机。母校作为培养 ‘三航’人才的重点院校,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创新和独立研究的能力,为国家直升机发展大计做好人才支持。”

从尹万力的人生经历来看,梦想是要靠自己努力,即使是无人赏识而怀才不遇,也要相信自己,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凡是有成就的人都是踏实的,他们走的每一步都凝聚了自己拼搏的汗水。“十年磨一剑,卧薪尝胆”,甘于孤独才能有所成就!

心系母校,情怀师生

对于南航的在校大学生,尹万力有很多期望。他希望大学生不是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希望学弟学妹们学习、身体两不误。尹万力说,锻炼身体就是锻炼意志力,锻炼身体也是为更好地学习打好基础。尹万力回忆道,在南航求学期间,他是南航乒乓球校队中的一员。刚到南航时,他打乒乓球的水平很一般,连很多女同学都打不过,只是因为他打横拍,教练才将他留下。自从进了校队,为了自己的身体,也为了不辜负教练的期望,他充分利用体育锻炼的时间刻苦训练,最终成为当时南航乒乓球队的顶尖高手之一。尹万力说:“体育锻炼不仅锻炼了身体,也会给你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当你发现自己的努力终有回报时,你会产生一种满足感、自信感及荣誉感,这会充分激励和鼓舞自己,反过来成为你在学习上的动力。”为了增强身体素质,尹万力还坚持用冷水洗澡,这个习惯让他获益良多。

尹万力是从南航走出去的,虽已不在校园,却仍心系学子,他根据自身的经历与感悟,对南航学子提出了他的一些建议:一是南航作为理工科为主的院校,校风严谨,南航的学生需要继续发扬这一优良作风,高标准、严要求,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放松,一点小错误也许就是一场大灾难;二是大学生要时刻心系祖国,祖国的繁荣富强是所有人发展的前提;三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是非曲直的判断标准;四是要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这是迈向成功之路的必要前提。

(撰稿:华 超 审稿:苏 州 编辑:樊泽恒)

注 释

[1].友寄语: 建立梦想,努力拼搏,成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