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特殊材料铸人生
17148600000039

第39章 人们眼中的颜鸣皋(5)

颜院士因骨质疏松住进了医院,坚强地与疾病作斗争,时刻挂念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的发展,时刻惦记着科研攻关和人才培养情况,关心着航空工业“十二五”计划和2030年规划,关注着国内外时事发展和国家战略政策。武警总医院干部病房的310房间时常成为专题学术讨论的场所,成为青年学生和团员学习院士精神的教育基地,成为颜院士与院内外专家和各级领导研讨重大事项的会议室……武警总医院主治医师和值班护士着急了,经常不忍心和非常耐心地提醒我们,要注意颜院士的休息,要注意每次来医院探视的时间规定,要注意每次来访的人数限制,要注意讨论时间不要太长……

可是,颜院士还是与往常一样,说说笑笑,和蔼可亲,乐观豁达!除了颜院士身躯消瘦外,根本看不出骨质疏松病痛给他带来的行动不便,看不出卧床休养带来的心理影响,每次看到颜院士这样,我心里很高兴,大家心里也很高兴。每次当颜院士坚持要拄着拐杖走出病房送看望他的人到电梯门口时,我的脑海里情不自禁地会浮现1994年颜院士拄着拐杖走在清华大学西主楼门前的潇洒身姿,想起2003年航空百年研讨会等无数次学术报告会上的侃侃而谈,想起在2006年参加研究院印尼巴厘岛疗养团活动期间,颜院士纵身跃入海湾与汹涌海浪搏击的魄力与勇气!颜院士在我的心里一直是那么一位充满惊险神奇、潇洒豁达、严谨慈祥、德高望重的科学家!颜院士已经克服和经历了无数的磨难和艰辛,那么,我和大家坚信,在航空工业大发展的今天,还会有什么样的困难和病痛是颜院士不能克服的呢?

在此,衷心祝愿我的导师早日康复!衷心祝愿颜院士健康长寿!

我心中的颜院士

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铝镁合金研究室张坤博士

我作为颜院士的学生,认识颜总的时候他已经83岁了,我也因此几乎成为他的关门弟子。在我心中,颜院士是一位治学严谨却又温柔的严师与长辈,我对他的敬仰来自于我与他的每一次交谈。

第一次见到颜院士是2003年10月10日上午10点半左右,我对他的第一份感觉是亲切。当年我即将硕士毕业,面临人生的又一次重大选择。怀着对科研工作的一股质朴的热情,我再一次选择了继续攻读博士学位。Google中输入“北京”、“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几个关键词,“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颜鸣皋院士”赫然跃入眼帘。我想象中的颜院士一定是位威严的学者,战战兢兢地拨通了颜院士家中的电话,而电话中的声音是那么慈祥,让我忐忑的心顿时轻松了不少,对院士的敬意也油然而生。我一个人如约在10月10日上午登门拜访颜院士,我们的第一次接触也就这样平凡地开始。门开后我才发现这位83岁的老人竟然是这样矍铄硬朗,特别是眼神那么睿智,而整洁得体的西装又显出这位老人的翩翩君子风范。颜院士向我简单介绍了院里的组织机构,在了解我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后向我肯定了铝合金专业需要人,鼓励我好好复习备考。更有意思的是,颜院士看我一个女孩子第一次过来,很担心我回程不顺,在百望山遭遇堵车,反复嘱咐我坐330路或346路公交车到百望山下,然后穿过马路到斜对面转特6公交车到西客站。我感慨这位老人的温柔,也因此顺利地当天赶回长沙。

我对颜院士的第二份感觉是严谨。博士开题一年后,我第一次请他审改我的专业论文,他一口答应。我以为以他当时的工作繁忙程度和身体情况,肯定要花费一段时间。谁知第二天下午他就先在电话中告诉我文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让我随后去办公室拿修改稿。只见他用铅笔对我的文章做了密密麻麻的修改,有接近20处之多,包括遣词用句甚至英文拼写错误、标点符号也不放过,对个别数据也进行了新的分析,希望我能从另一个角度完善研究方案。在颜院士面前,我惭愧到脸红,感慨万千,对以颜院士为代表的第一批归国学者的治学态度深深敬佩,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也再不敢马虎。

弹指一挥间,转眼到了博士论文答辩的时候,颜院士以一如既往的严谨态度审改了我的博士论文,并指导我完成答辩。还记得在答辩现场,颜院士明确要求我站着进行博士论文汇报,以示严肃与尊重。陈述完毕后,答辩委员会主席曹春晓院士刚问了我一个问题,我就急于回答,并且向曹院士解释。颜院士坐在我旁边用很严厉的目光制止了我,我第一次见到导师用这么强烈的情感表达,又一次认识到学术来不得半点虚假,来不得半点狡辩,而这也将成为我未来工作生活中永远的财富。

我对颜院士的第三份感觉是慈爱。2005年底我的父亲罹患肺癌去世,当时我只有29岁,父亲的去世对我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在后来近一年的时间里,我情绪非常的低落,每天只是用繁重的工作排解自己。每每到颜院士那里作工作汇报,他都会像慈父一般地关心我的个人生活、家庭情况,我不善言辞表达,但这份感动永远铭记在心。2009年我做了妈妈,年底去武警总医院看望颜院士时,颜院士瘦了一些,但精神还好。他仔细看了看我说:“宝宝好吗?男孩、女孩?嗯,胖了点!不过,胖了好,我就是太瘦了!呵呵!”

光阴荏苒,从我认识我敬爱的导师至今已过去7年。在我人生短短的30多年,能够遇到这样一位可敬可亲的学者、长辈,幸甚至哉!学为人师,行为示范,颜院士以他严谨的治学态度、亲和的为人改变了我的一生,同时也改变或影响着他身边许许多多的人。

我的爷爷

颜茜

我的爷爷是个安静而内向的人。

小时候,总是奶奶在操持家务和处理方方面面的事务,体贴周到地照顾着爷爷以及家里的每一个人。

而爷爷,则“总是在工作”。无论是去上班,还是在下班之后。

对于儿时的我来说,爷爷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在书房灯光下阅读和书写的背影。

科技兴国,是爷爷始终不忘的追求。

爷爷喜欢读书。无论去什么地方,总是会习惯性地带上一两本书。而家里、办公室里的书,则占满了整整的一面墙。

后来有了电子书,爷爷就会经常让爸爸帮他下载一些中外名人的传记,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录等。

虽然看书越来越吃力,但爷爷对书籍的阅读和喜爱从未停止。在爷爷面前,如果聊天时说起吃穿玩乐,都只是一时的话题;唯独说起哪篇报纸上爷爷很关注的文章,爷爷都会尽力去找来阅读。又或是听到家中有人提起某一本书很好,爷爷就会立刻说道:“去买书吧!”

爷爷对新鲜事物一向都充满好奇。虽然年岁大了,但却依然学习使用电脑,还常常上网浏览各种新闻资讯和科学报道,有时兴趣来了还会在笔记本上玩一会儿游戏,而且思路清晰,反应迅速。一些记忆逻辑相关的小游戏,我们这些晚辈都比不过他。

音乐是爷爷另外的一个爱好。他喜欢听一些中外名曲和老歌,有时还会一边听音乐、一边跟着哼唱。据说当年爷爷还曾是学校唱诗班的成员呢!

爷爷的工作和生活非常规律,饮食起居也很有条理。由于“文化大革命”中做过胃部大部分的切除手术,少食多餐成了他一贯的传统,而且每餐都会注意荤素搭配。每天坚持喝牛奶、番茄汁;还经常吃些生菜、燕麦、南瓜等健康的食品,而且无论多喜欢的东西也从来不暴饮暴食。

爷爷还很注意锻炼身体和保健,直到80多岁的时候依然坚持每天步行去办公室上班,指导学生完成课题。因病住院后,也依然每天坚持多次在楼道中走步锻炼。而且每天早中晚还会各给自己做20分钟的头部按摩和健身操,从不懈怠。

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规律的作息,正是爷爷健康长寿的秘诀。

爷爷是浙江人,虽然离开故乡多年,但依然对家乡、对记忆中的家乡风味充满了喜爱和怀念。醉蟹、醉泥螺、水磨年糕、酒酿圆子、“臭冬瓜”等家乡的食品,总是能让他吃得格外开心。甚至一边吃,一边向旁边的人津津乐道地解说菜品的来历,乃至回忆起小时候的情形,格外开怀。

如今爷爷虽然生活在北京,但始终挂念着家乡故土。为此还特意经常阅读《宁波日报》,以便能及时了解家乡的消息。

爷爷冷静、理性;言语不多,但很有条理;爷爷不擅社交,不谙“人情世故”。属于适合埋头做学问,也喜欢整日埋头做学问的人。

从小到大,爷爷没给我讲过什么大道理,也不喜欢说教什么。他虽然关心我的学业,却从来没给过我“望子成龙”或者“望女成凤”之类的压力。既鼓励我求学,也同样支持我在课余时间读书、看报、集邮、运动等。在他看来,获取知识,开拓视野,提升自我,才是学习的本质;愿意去学,掌握学习方法,切实地学到知识,比追求成绩更加重要!

2007年5月,我有幸陪同爷爷回到老家浙江慈城镇。慈城镇有着2400多年的历史积淀,古来就有“鼎甲相望、进士辈出、举人比肩、秀才盈城”之誉。爷爷此次回到家乡,是将祖居捐赠与慈城镇。颜氏祖居已被正式列为慈城镇文物保护单位。经重修后,正式成为慈城院士陈列馆,并作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之一。陈列馆中展示了爷爷及其他7位从慈城走出的两院院士的文献、图片和陈列物品。

从故乡回京之后,爷爷特意请人撰写了一幅颜氏家训:

明明白白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我知道,爷爷一直笃行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