歼8Ⅱ飞机的副总师
1980年5月31日,空军正式上报了歼8改进型飞机的战术技术要求。1980年9月4日,总参谋部、国防科工委下发文件正式批复同意,歼8改进型飞机命名为歼8Ⅱ型飞机。
在歼8Ⅱ型飞机的研制过程中,首次引入了系统工程管理概念,由顾诵芬担任总设计师,并形成了型号总设计师—系统总设计师—主任设计师—主管设计师4级责任制。李明作为歼8Ⅱ型号的副总设计师,兼任飞机自动控制与操纵系统的总设计师。他主持制订了歼8Ⅱ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方案,进行了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控制律的研究与仿真,组织领导了系统设计、试验与鉴定的全过程。
这套名为KJ-12的自动飞行控制系统,是在苏联АП-155型自动驾驶仪的基础上改进而来的,首次采用了电液伺服舵机,1988年设计定型。KJ-12系统除了具有自动驾驶功能外,还具有增稳、自动配平、自动改平等功能,同时还有从低空危险高度自动拉起的功能。该系统也是我国第一个正式装机使用的战斗机自动驾驶仪系统。
沈飞公司科研副总经理
1984年4月,李明被任命为601所副所长,除了要承担繁重的科研任务之外,他还要分担一些行政管理方面的事情。李明担任副所长之后不久,时任沈飞公司科研副总经理兼歼8Ⅱ型号现场总指挥的管德按照上级安排,前往德国做访问学者,回国之后到航空工业部科技局任职。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贯彻厂所结合制度,李明就被派到沈飞公司接替管德担任沈飞公司科研副总经理兼歼8Ⅱ型号现场副总指挥。
在沈飞公司工作期间,李明的主要任务就是组织歼8Ⅱ03、04架飞机的试制、调整试飞、转场去试飞院,以及歼8飞机批生产和交付。有一件事让李明一直记忆深刻,也让他体会到了那个年代科研人员的坚持精神。
有一天,驻沈飞公司的副总军代表柏树葆对李明说,空军决定配套引进意大利研制生产的A弹,定点上海航天局后,014中心研制的霹雳4导弹就“下马”了。
在这种情况下,霹雳4导弹的总设计师董秉印决定找李明帮忙,希望在霹雳4导弹“下马”之前进行一次机弹地面联合试验,以考察飞机上的电磁环境对导弹的影响和机弹对接的相关问题。同是奋斗在第一线的科研人员,李明非常理解董秉印当时的心情,更为他这种工作态度所感动,在接受了董秉印的建议之后,李明多次与驻沈飞公司的军代表协调霹雳4空空导弹的试验,并取得了军代表的支持。之后,李明与董秉印制订了完整的试验要求和试验目标,明确了霹雳4导弹的技术状态,以及沈飞公司可以提供的试验条件,并与沈飞公司试飞站就试验进行了协调。
经过精心准备,在601所、沈飞公司等各个方面的大力支持下,霹雳4空空导弹的机上地面试验达到了预期的目标,这次试验使董秉印弄清了霹雳4导弹设计过程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包括机弹对接、电磁兼容等,为以后的导弹研制积累了经验。试验结束后,董秉印还专门写信给李明,对他提供的大力帮助表示感谢。
面临任务的思考
1986年7月,李明被任命为601所总设计师。这个时期,正是我国国防工业较为困难的时期,但是对于一个在国防科技领域奋斗了20多年的“老同志”而言,他思考了两件事。
一是,当时国家已转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改革开放政策,为了集中有限的国有资源,实现这一转变,对国防工业提出了军转民的方针。军品订货锐减,不少工厂已到处“找米下锅”。尽管“八二工程”即将“上马”,并且已经确定了由601所担任总设计师单位,但是下一代战斗机即新歼的研制任务已定点611所,601所面临着在下一代战斗机研制中无项目可做的处境。作为飞机设计研制的龙头单位,如何考虑和谋划601所的长远发展,不但关系着601所未来的命运,也关系着沈阳地区航空工业厂所的未来发展。
二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世界航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期。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军队对装备的需求,特别是对装备科技含量方面的要求也相应地水涨船高,作战飞机的设计研制已日益复杂,涉及的新技术专业日渐增多,知识密集,高新技术的大量运用与集成已成必然趋势。面对这样的大趋势,李明一直都在思考,自己能否适应这样的技术发展潮流,能否挑起这副重担,以及如何与老同志共事,并组织和带领601所这支技术队伍一起前进。
面对上面两个棘手的问题,经过反复思考之后,李明认为,601所今后工作任务的重点主要是4个方面,一是抓好歼8飞机的系列发展,这是当时的立所之本;二是继续抓好预先研究工作(包括已有的预研项目和待开发的预研项目以及“863”计划中的项目等);第三是看准机会,开展民机的研制(当时603所在酝酿,601所也考虑发展通用航空飞机,如农林机);第四是等待机遇研发新机以及民品(非航空产品),也考虑从事地面维修保障设备的设计与生产。李明向所长、书记做了汇报,并建议开会对他的这一“谋划”进行讨论,这样不但可以集思广益,还可以听取和形成一些主流意见。
当时的所领导根据李明的建议,组织召开了讨论会。会议讨论认为,601所作为国防领域的主要研究所,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它的长远发展不是601所自己能决定的,这需要与上级机关沟通,需要研究和了解上级机关的规划。
经过这次会议,李明明确地认识到,研制新机需要等待机遇,但是机遇总是青睐那些有准备的人,这里所说的准备就是应用基础预研。虽然预研经费比型号研制经费要少得多,但是预研所取得的成果却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必须发动大家都下功夫。因此,在这次讨论会之后,李明更加坚定了继续推进601所预研工作的决心,并以身示范,一直坚持到今天。
在这次讨论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必须发动全所的力量,努力开创歼8飞机系列化发展的新局面。战斗机的研制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往往需要数年甚至10多年的时间才有成果。在我国第三代战斗机研制出来之前,面对军方的多种需求,对现役飞机的改进改型是一条必由之路,也能更快取得成果。歼8飞机是601所从仿制迈向自行设计道路的开山之作,开发其潜能并形成完整的战斗机系列,既是601所的职责,也是当时形势下稳定和锻炼队伍的必由之路,更何况歼8Ⅱ飞机的改进改型才刚刚开始,飞机本身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另外,在李明看来,结合歼8Ⅱ飞机改进改型的需要,开创一条研制生产中、高端地面保障设备和自行设计生产若干装机产品之路,对601所今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对于第二个问题,经过一番思考后李明认为,如何顺应战斗机技术发展的潮流,带领601所的技术队伍一起前进,主要取决于自己。
通过思考,使李明既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认识到共事的好坏主要取决于自己。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李明认为,军机上的高新技术正向数字化、自动化、综合化方向发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信息化与机械化的融合。而李明的技术专长是飞机自动化,它既是一个向飞机设计各个专业提供服务的专业,也是一个可以带动和显著提升原有专业技术能力和水平的专业,适应性很广,他又有在部队从事维修工作的实践和经验,有在哈军工5年刻苦学习,打下的牢固专业知识基础,加上在601所近20年的基层科研工作实践,只要继续坚持勤奋好学的精神,就没有过不去的坎。所以,他觉得既然领导信任自己,就应当有信心挑起这副担子。
至于与老同志们能否和谐共事,李明认为关键在于自己能否谦虚谨慎,尊重别人。“俗话说,人无完人,如何团结同志一起工作,我认为首先要遵循对己严、待人宽的原则,其次就是要让别人有职有权,勇于挑担子。只要能掌握这些待人处事的原则,我认为应该是可以团结全所技术人员共同前进的。”1998年,在珠海航展上,601所研制的歼8Ⅱ飞机参加航展并进行了飞行表演。作为601所的总设计师,李明接受了中央电视台的采访,在记者问及“如何与团队同志共事”时,李明的回答亦如此。
带好团队
作为“八二工程”赴美技术支援组第一任组长,李明在纽约格鲁门公司的技术支援组驻地工作了10个月。在带领第一批技术支援组完成任务回到所里后不久,歼8系列型号任务也逐渐多了起来。作为601所的总师,在当时的科研体制、机制下,李明除了担任“八二工程”和“八三工程”的总设计师之外,还被任命为歼8Ⅱ02批、歼8Ⅱ受油机的总设计师以及歼8ⅡM出口型飞机的总设计师。尽管上述研制项目立项的时间有先后,但他认为靠一个人的力量承担这么多型号任务是不可能的,必须发动和带领整个团队来承担这些任务。为此,经过酝酿,在总师办会议上他向各位副总师提出了3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内的全部专业技术工作,管理好自己所带领的技术队伍;第二是为了扩展每位副总师的技术业务范围和提升能力,尽可能给每位副总师分配担任一个型号的常务副总师,这既能协助组织领导该型号的研制工作,也将承担更大的责任,还会有对相关专业进行技术协调、熟悉和掌握的机会;第三是要求每位副总师申请和承担一项预研课题,在熟悉原有专业技术的基础上,关注和开拓本专业的新技术、新发展,起到技术带头人的作用。
因此,在当时的条件下,李明对所里的各位副总师做了明确的分工安排,请陈嵩禄副总师任歼8Ⅱ02批的常务副总师;杨凤田副总师任歼8Ⅱ受油机的常务副总师;崔德刚/黄季墀副总师先后任歼8Ⅱ出口型的常务副总师;张权副总师总管所有已在外场的歼8系列飞机的相关事务等。后来,又有了歼8×、歼8F等研制项目,这些项目在论证前期尚未任命总师前,也都具体落实到某个副总师来承担。
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调动和发挥了技术团队中个人的积极性,有利于多个型号的高度平行交叉进行研制;另一方面,也使李明能集中精力抓主管的重点型号研制,并突出重点地抓各型号研制中出现的重大或关键技术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措施的决策。
不过,在李明看来,实践下来,真正在以上3个方面都做得较好的只是少数,大多数只能兼顾两个方面,还有少数人只做了一个方面的事。究其原因,一方面与他分配任务有关,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多型号,让每个人负责一个。另一方面,也与具体个人的价值取向有关,重视型号研制远比重视预研的人多,有的人在分到了型号任务之后,就不愿意去抓预研了。这与他的观点不同,重视与努力抓预研,是为研究所的长远发展下功夫,应大力提倡,但预研的业绩和评价似乎总不如型号显著,这种氛围一时也难以改变。
李明在担任总师之后,另一个较难解决的问题是技术队伍中的忙闲不均。当时601所虽然型号任务很多、很重,可是承担的工作量却出现了两极分化,能力强的人非常繁忙,而能力偏弱的人却清闲自在。李明认识到这是体制、机制的问题,就尝试提出了一些办法解决。
李明觉得,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本方法,就是让技术人员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业绩考核来进行督促和激励。考虑到所里各室和各专业分工很细,型号研制也总有高潮与低谷,他遵循客观规律,贯彻有张有弛,引入竞争,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积极性的原则,并根据这个原则对所里的设计室采取合并“同类项”,将20多个设计室与实验室合并成若干个片和部,在部内创造人员流动的机会。
李明的这些尝试,虽然不能说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干部队伍中的看法也不尽相同,但经过这些尝试,大部制至今仍保留了下来。
决策与攻关
在歼8系列飞机研制中,通过设立常务副总师,使李明可以集中精力抓好其中的几项重点型号工作,同时也为副总师们提供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广阔空间,获得积累知识与经验的机会。但是,设立常务副总师,并不意味着李明就放松了对该型号的管理。他在设立型号常务副总师的同时,给自己定了一条原则,即凡是型号研制过程中遇到重大技术问题需要攻关时,他必须介入并参与,对一些重大技术问题做出决策,并承担决策责任。而每当遇到对歼8系列飞机发展有重大影响的事情与机会,李明都会及时提出意见与办法,使之“开花结果”。
歼8Ⅱ02批A弹攻关
雷达制导型空空导弹不论是半主动还是主动雷达制导,与挂装的飞机和机上的航电火控系统的匹配和综合,都比红外制导空空导弹要复杂得多。现在,大家对机弹之间的机械对接、气动对接、电气对接和射频对接技术已耳熟能详了,但在歼8Ⅱ02批飞机上配装阿斯派德(Aspide)空空导弹,简称A弹,由于对这些对接技术和应采用的技术措施掌握得不够深入,因而,在系统设计中,在一些技术细节的设计协调上有疏漏,相应的地面试验技术也开发得不够,导致在歼8Ⅱ02批配装A弹的鉴定试飞过程中,出现了不少问题(特别是电磁兼容问题),经过多次靶试后空军才放心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