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体育新编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
17147400000027

第27章 排球运动(4)

4.六对六防守与进攻练习。由教师在场外抛球或扣球。一方组织进攻,另一方练习防守。

第四节 排球运动的主要规则

一、比赛场地及设备

(一)球场

1.分比赛场区和无障碍区。比赛场区为长18m,宽9m的长方形,其四周至少有3m宽呈长方形对称的无障碍区,从地面量起至少有7m的无障碍空间。国际比赛的场区边线外的场区至少5m,端线后至少9m,上空的无障碍空间至少12.5m。

2.比赛场地的场区

比赛场区:由中线的中心线分为长9m、宽9m的两个相等的场区。

前场区:每个场区各画一条距离中线中心线3m的进攻线(其宽度包括在内)。中线与进攻线之间为前场区。

换人区:两条进攻线的延长线之间,记录台一侧边线外的范围为换人区。

发球区:在两边的端线外,两条边线的延长线上,各画两条长15cm,垂直并距离端线 20cm 的短线,两条端线之间为发球区。发球区的深度延至无障碍区的终端。

准备活动区:在两个无障碍区外的替补席远端,画2m×2m见方的区域为准备活动区。

(二)球网

球网高度,成年男子网高2.43m,女子为2.24m,少年男子为2.24~2.35m,女子为2~2.15m。

二、界内球和界外球

(一)界内球

界内球球落在场区内(包括场地界线)的地面上,或者球的一部分触及地面点在界线上而另一部分在界线外,均判为界内球。

(二)界外球

界外球球落在场区以外的地面上而不触及界线、球落地前触及标志杆或标志杆以外的球网,从过网区外通过以及触及场外障碍物,均判为界外球。

判断界内、界外球是司线员的主要职责。

三、持球和连击

只有第一裁判员对持球和连击有权鸣哨并做出判断。

(一)持球的判断

根据规则,队员身体任何部位允许触球,但如果没有清晰地将球击出或接触球有停滞时(如捞球、推掷、推带等),则为持球犯规。判断持球应注意以下事项:

1.要在建立正确的持球概念的基础上掌握好持球判断“尺度”。持球尺度的确定,应根据不同的对象和比赛性质而有所区别,既要有利于群众性排球运动的开展,又要促进运动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因此,尺度要合理,片面地强调“严”或“宽”都是错误的。

2.一场球,甚至一次比赛大会,掌握持球尺度都应力求平稳,做到前后一致、双方一致。

3.在判断方法上,应以视觉观察为主,强调看准了才鸣哨,击球的声音不能作为判断持球的依据。

(二)连击的判断

规则规定,一名队员连续击球两次或球连续触及他身体的不同部位,则为连击犯规(拦网除外)。但规则又规定,接对方的来球(包括被拦回的球),在第一次击球时,除用上手进行传球外,允许身体不同部位在同一动作中连续触球。

根据上述规定,在判断是否连击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首先要区别是第一次击球,还是第二、三次击球。如果是第一次击球,而又不是上手传的球(如垫球、挡球),则允许同一动作的连续触球,不判为连击犯规。

2.要注意判断击球时,是否同一动作的连续触球。如同一垫球动作,球触及手臂后又触及肩部或头部均不应判为连击。但如果球触及队员身体某部位后,该队员改变击球动作或采用同一动作再次击球,应判为连击犯规。

3.不管第几次击球,都不允许上手传球连续触球。

4.在第一次击球时,垫球、传球如出现持球是不允许的,应判持球犯规。

判断连击与判断持球一样,主要以视觉为主,不应根据队员击球前或后的动作和球飞出的方向去判断。只有看清而肯定是连击时,方能鸣哨。

四、过中线和触网

(一)过中线

比赛进行中,队员身体的任何部分都不允许越过中线触及对方场区;但队员的一只或两只脚在触及对方场区的同时,脚的一部分还接触中线或置于中线上空,不判为犯规。因动作惯性而越过中线的延长线,如对对方不产生妨碍和影响是允许的。

判断过中线是第二裁判员的主要职责之一,要十分注意观察双方队员在网前的移动,当扣球或拦网队员落地时,视线应在网前有所停留,切勿过早地跟球,避免对过中线或触网犯规的漏判。

(二)触网

触网犯规的判断比赛进行中,队员身体任何部分触及9.50m以内的球网和标志杆,则判为触网犯规。但球被用力击入球网而造成网触及对方队员,或室外比赛,因刮风使球网触及对方队员,都不应判为触网犯规。判断队员触网,第一、二裁判员应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互相弥补。第一裁判员要着重观察扣球一方及网口上沿的触网犯规;第二裁判员应着重观察拦网一方及网口以下的触网犯规。如双方同时触网,应判双方同时犯规,该球重发。

五、发球和位置错误

(一)发球

发球队员没有按照记分表上登记的轮转位置进行发球,叫做发球次序错误,其处理方法为:

1.犯规队未得分时,判该队失发球权,并纠正错误位置。如犯规队已得分,则按照上述处理外,同时取消该队因发球次序错误所得的分数。

2.如一局比赛结束,双方队员已交换场区或全场比赛已结束,双方队员已退场后,发现某队发球次序错误,则不再追究,比赛成绩有效。但未交换场区或未退场时,发现发球次序错误,应追究和判罚。

(二)位置错误

当发球队员击球的一瞬间,某队不有按记分表上登记的轮转位置站位,叫做位置错误。判断位置错误是以发球队员击球的一瞬间,同列队员或同排队员之间身体的着地部分的关系(一般指脚)是否错误为依据。

1.同列队员的前后关系前排队员必须有一只脚的着地部分比同列后排队员的双脚距离中线更近(平行也是犯规)。

2.同排队员的左右关系同排(前排或后排)的左边或右边队员的一只脚的着地部分必须比同排的中间队员的双脚着地部分距离同侧边线更近(平行也是犯规)。

六、暂停和换人

比赛成死球时,只有教练员或场上队长可以向裁判员请求暂停或换人。

(一)暂停

每队可请求暂停两次,每次暂停时间最多不超过 30s。暂停时,可分两次暂停,也可以连续请求暂停。允许场上队员和替补队员在场外接受教练员的指导。

(二)换人

每队最多可替换 6 人次(一个队员上场,另一个队员下场为一人次)。如多人次的换人,教练员或队长应向裁判员交待清楚,一人次一人次地上下场,同一队在同一间断时间内,未经过比赛过程不得请求再次换人,教练员或队长请求换人应是有准备的,否则以延误比赛处理,判该队暂停一次。

七、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

当后排队员在进攻线上或前,将高于球网上沿的球直接寄过对方场区或球触及对方拦网队员的手,判为后排队员进攻性击球犯规。

八、比赛因故中断的处理

4 小时内在原场地恢复比赛,保留两队在比赛中断前的局数和分数,场上队员,位置与中断局的保持一致;4 小时内在另外场地恢复比赛,保留两队在比赛中断前的局数,取消中断前未结束局两队的比分,场上队员、位置与中断局的保持一致;4小时以上后恢复比赛则全场比赛重新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