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时事播报点评环节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 关于时事播报点评这一环节,笔者最初的设想是用简短、精炼的语言将最近一周发生的重大事件、社会热点和同学们感兴趣的事情由播报小组进行播报,时间设定为十分钟。但是如上文所提到的,第一个小组进行播报时,同学们准备非常充分,不但制作了PPT,还录制了采访视频。通过这些形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同时也为后面要播报的小组带来了很大压力。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意识和荣誉感都非常强烈,不肯在任何方面落后别人。虽然,笔者一再强调回归到最简单的口头播报即可,重要的是播报内容的准备,但是很多小组还是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了让同学们的这些准备能够有机会展示出来,同时也为了鼓励他们的积极性,从而经常会出现超时的现象。而且由于过多关注形式和手段,反倒忽视了内容。此外,点评小组中,由于事先已和播报小组进行过沟通,得到了播报的内容,点评中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即点评小组同学把事先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读给大家。点评者点评的内容更多是对播报者内容上的补充,而结合播报者的内容和现场播报情况,进行深入思考,提出有针对性的想法和建议,还明显存在不足。通过这一环节的实施,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可能是教师的指导不够,教师应该对播报、点评小组事先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引导,这样在课堂中呈现的效果肯定会更好。
3.主题课堂展示中选题的广泛性有待增强
经过时事播报、点评环节,同学们就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思考,涉及的内容和领域还是比较广泛的。但是,到了主题课堂展示环节,有些小组并未沿着之前的思考进行进一步研究,而是转而选择一些相对容易把握的内容。在这学期的课堂展示中,许多小组选择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周边关系等主题进行展示讲演,其他一些“概论”课中的重要问题,如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对国有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看法、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对政治体制改革的认识等,同学们涉及的不多。其实,在时事播报点评环节时,很多同学的思考就已经涉及到这些方面的问题,但是到了主题课堂展示环节却没有持续深入研究下去,实属遗憾。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大胆尝试和发表想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锻炼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成绩评定上不够全面
实践教学环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最终评定的成绩也是由教师为每小组统一打一个分数,小组的分数即是每个成员的分数。这样做,有利于小组成员团结一致,共同努力争取好的成绩。但是,由于之前提到的小组成员参与程度不一,滥竽充数的现象也存在其中。因此,应该更加合理的评定成绩,将小组评价指标与组员个人评价指标结合起来。小组成员课下分工参与情况,由组长给予记录说明,课上参与情况,教师可就其课堂积极性、出勤等方面综合予以评价。小组分数是每个组员的基准分,个人参与程度和表现情况是额外分数,二者有机结合,做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总之,实践教学是有效提升“概论”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方式。无论是课堂实践还是课外实践,实践教学的方法多种多样,以“时事”为切入点的实践教学,只是笔者结合自身授课实际的一种探索,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也难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但是真正使学生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思考,从对理论不感兴趣,到自觉运用理论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每一位思政课教师应该为之努力的方向。
四、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反响
笔者在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的教学中,采取了以时事为切入点,通过“时事播报点评—主题课堂展示—课外社会实践”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尝试之后,也针对这些环节设置,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和访谈,以听取学生的体会和感受。经过了解,学生们普遍持积极参与的态度,同时也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一)关注时事,从现在做起
经过一个学期的课堂时事播报、点评,同学们能够自己树立起关注时事的意识,不再只把关注的目光放在自己身上,对周围的人、对社会、对国家发生的重大事件也积极给予关注。这点从同学们对这一环节的热情参与上面就可见一斑。笔者还记得,这一环节开展头两周的时候,有同学就反映这种方式非常好。他说,之前也会关注最近发生的一些热门事件,但是常常是看看热闹,上网浏览一下新闻,就结束了。真正把这些时事新闻整理出来,并讲给其他同学听,这个过程对时事的了解程度和之前相比就完全不一样了,可以说是更全面和更深入。他说他们小组在准备时事播报的时候,并不是随便在网上摘取几则热点新闻,编辑一下就结束了,而是先广泛搜集近一周的重要时事,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更有重要性、代表性的时事,而且常常就某一则时事,为了保证信息的准确和全面,他们会查阅很多网站、报纸,以此来进一步鉴别报道的真实度。可见,新闻播报的同学还是以非常负责任的态度去开展这项工作的。在实际播报形式上,也大大出乎笔者的意料。采访、扮演不同角色、录制视频、制作PPT,形式非常丰富。如果对此环节设置没有很大热情的话,自然也不会花费这么大的气力去完成。所以,无论从学生的反馈还是课堂现场表现,都反映出他们的积极态度。在时事播报之后,还有一个时事点评的环节。其实承担时事点评环节的小组任务更重,他们不但要去关注这些时事,而且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思考,发表自己的想法。笔者曾经与担任时事点评的小组同学进行过交流,他们反映,为了让自己的点评更深入,有时会觉得难度较大,但是也一直努力争取做到最好。他们说,如果要点评得深刻,就要求自己看更多的东西,不光关注某一则时事,还要搜集与之相关的事件,用一种联系的观点去分析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引发更多的思考。虽然觉得有难度,但是经过查阅资料,去分析现实问题,他们觉得收获还是很大的。
当然,在谈到收获的同时,同学们也指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有小组组长曾反映,并不是每个组员都出力去完成这样一项学习任务。有的组员就是起着一种“打酱油”的角色,甚至没有发挥任何作用。有的小组长甚至说所有工作都是有他一个人完成的。笔者对此事也及时进行了调查,找到该小组学生进行谈话。如果这样的话,不能让所有的同学都参与起来,发挥每一位同学的主体作用,那么实践教学也就失去了意义。不过,这样的小组极其个别,同学们普遍能够发扬分工合作的精神,完成时事播报点评。还有一个学生们提出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点评小组的同学常会由于觉得点评很难,转而以补充播报小组时事的内容而代替。课堂上有时会出现播报小组播完时事之后,点评小组同学又继续说道,对播报小组没有播报的时事新闻再做一下补充的情况。虽然这样做,可能让同学们知道了更多的时事,但是思考不足或者没有深入思考这样一个缺点还是广泛存在的,这就需要今后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使得其点评更加深入,效果更加突出。
经过一个学期时事播报点评环节的实行,笔者发现同学们对时事的关注明显比以前有很大提高,而且这种自觉的意识已经建立起来。笔者有幸看到,在暑期社会实践调查中,有几个小组的同学的社会调查都涉及到“对时事关注程度”的这样一个问题。比如有小组在《基于手机媒体的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移动学习有效性探究》的调查报告中,对影响大学生关注时事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他们指出,媒体的娱乐化趋势和追求点击率的商业追求,使娱乐新闻或者那些小道消息、坊间舆论很有市场,很容易对大学生形成误导。同时,在开放式的大学教育和价值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影响下,越来越少的学生在本专业学习之余对时政热点保持关注,更多的学生被八卦娱乐的媒体热潮所席卷,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素养的养成和提高极其不利。这与笔者所注意到的大学生对时事关注较少是吻合的。这个小组在对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学习的实验探索中,选择最受大学生欢迎的微信平台作为实验工具,每日向同学们推送包含党政理论动态、国际国内大事、社会热点和生活哲理四个方面内容的消息。通过三种不同类型组合消息的推送,调查结果显示,以某一时事热点、某一人物或某一故事为主题,采取对这一主题深入探讨的方式来组织推送的消息内容的方式优势最为明显,也最受实验对象认可和欢迎。通过同学们实验反馈的结果,也从一个方面证明了课堂上通过以时事为切入点,从初步了解到提出问题、深入思考,再到学习理论、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一种学习路径是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和认可的,同时也是有效拉进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引起学生对学习理论兴趣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