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
17136500000016

第16章 专题篇(7)

青年需要合作、公益需要协同,善于吸引和联系同仁进行创业和服务的青年,就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最关键的是青年公益人要培养良好的合作心态,从传统“你死我活”的竞争观念转变为现代“你好我更好”的竞争观念。在公益机构、志愿团体中,各自为政、画地为牢的服务方式,不仅仅制约公益事业的发展,同时削弱为有需要人群服务的成效。青年在探索公益创业道路的时候,应该培养宽容心态、开阔胸怀,乐意合作并支持其他公益机构、公益人士的发展,逐渐壮大公益服务的力量,成为中国社会建设的生力军。

8. 青年公益组织与网络创业

当今世界的网络发达,不仅成为青年生活不可分离的新手段,而且成为公益创业和公益服务的新工具。青年公益人利用网络联络、聚集、行动、分享成为常态,其中,最有特色的是“麦田计划”。

为了知道更多助学部网站,我常常去一个一个点击各个网站的友情链接,这就像是一条线索,牵引着我,一个网站一个网站地跳到了麦田—当时,还是莫凡的个人网站—走过麦田,那一天,是2005年1月8日。

在这个网站,最让我震撼的是莫凡的一个帖子《走访在大山》,这是我当时看到过的最震撼的帖子。跟其他的网站相比,这些照片都拍得非常专业,能够真实地反应云南山区的状况,同时又很有艺术性。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于是注册了自己的第一个名字:蒲公英的种子。同时,也发表了我在走过麦田的第一个帖子:为山区孩子订阅《读者》的建议。这是在其他网站被拒绝的一个建议,但我不想放弃,因为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多次深深受到《读者》的影响,包括我开始公益行动,也是因为在《读者》上面看到《孤儿德比的故事》。而走过麦田的站长莫凡没有直接否决我的建议,还说要送我一本他的画册和一本台历。我当时那个开心啊!一是不管建议是否能实施,起码有人肯定我的想法,二是竟然还有意外的收获。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麦田从网络到组织,建立多层次的公益体系。未来的麦田,除了关注孩子的教育,也会更多关注志愿者。我们希望每一个志愿者在为麦田、为孩子付出的同时,能够有真正的收获。照莫凡的话说,做麦田,51%是为孩子做事,还有49%,是为志愿者自己做,也只有这样,麦田才会越走越好,越走越强!

—资料来源:詹敏《麦田:一路走来》(2013年)

调查发现,中国公益领域出现“实体组织网络化、网络组织实体化”两种趋势。许多传统依靠领袖、骨干、成员组织起来的青年公益机构,逐渐学会运用网络空间聚集人群和资源,面向国内扩大服务范围和社会影响力。那些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起来的青年公益组织,则在网络联系、推广服务的同时,建立“线下”的交流圈子,密切公益青年之间的思想感情。一是网络成为青少年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网络公益也成为公益创业非常重要的途径。通过网络为困难群众募捐,为公益项目筹资,为公益行动宣传,并且建立网络公益管理、实施、评估的机制,就吸引大批青年人才有所作为。二是网络成为公益信息传播和思想的主要途径,青年公益人士充分利用网络交流沟通,产生新思想、新创意,并且逐渐形成新的合作项目。目前,青年既是“生活人”,也是“网络人”,公益机构开拓网络空间、共享网络资源,就意味着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发展机会。

三、青年公益组织与公益创业的社会功能

青年公益创业的兴起,具有双向的功能。一方面是青年发展与成才获得新机会,另一方面是青年对社会创新的新贡献、新作为。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青年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由于是最活跃、最有生气、最有创造力的群体,青年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常常影响社会变化,推动社会变革。青年公益创业,作为中国社会的新生事物,带来多方面的冲击,改变传统的社会观念,改变原有的利益格局,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

1. 倡导友爱互助

青年公益创业的兴起,首先就是改变人们对于创业发展的片面理解,改变单纯利益计较、利益竞争的弊端;重新在市场经济环境中倡扬互助友爱的风气,建立新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展市场经济的最初三十年,人们仅仅了解工商创业、经济竞争,认为凡是创业都追求利润最大化、追求利益最大化,这样,社会就出现发展的悖论:追求创业发展就意味着利益冲突增加,追求和谐生活就意味着缺少创业活力。青年公益创业的出现,改变了这种单一、片面的认识。因为,青年创办公益机构、志愿组织,不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而是借鉴经营管理的经验,让公益机构自我发展,增强服务社会人群的能力。以广州启智志愿服务总队转型,创办广州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为例。启智队的志愿者从1995年初办时的十多人,发展壮大为如今的五万多人。但是,仅仅依靠爱心奉献、业余服务,组织发展受到制约,项目拓展面临困难。创办公益机构—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之后,承接天河区两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转介承接荔湾区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每年共获得营运资金600万元,还获得其他政府购买服务、社会资助服务的一些资金,就聘请专职人员,拓展多样服务,帮助社会人群。每年支付人力和物力成本之外,仍有少量的节余,不能用于分红,而是用于支持启智志愿服务总队开展爱心服务项目,关怀特殊群体,帮助困难群众。青年公益创业者的出现,让社会大众发现经营管理与友爱奉献并不矛盾,可以有机结合,在大力倡导创业就业的同时,也传播爱心、助人自助。

2. 推动公平正义

青年公益创业者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特别强调社会公平,追求社会公平,这样就影响公益机构、志愿组织推动社会平等和正义。“从外在意义的角度看,志愿者的集体行动正从过去单纯的慈善福利逻辑逐步走向多元的意义逻辑。新的多元的意义逻辑,除了福利的考虑外,还包括参与发展逻辑、理性维权逻辑以及社会变革逻辑”。[15]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90年代的青年公益人士,较多注重关怀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帮助,那么,21世纪的青年公益创业者就开始致力于改变社会、建设社会,探索公平合理的社会。通过青年公益创业的实践,不仅仅是寻求慈善资助帮助服务对象,而且努力创造让弱势群体参与发展、获得发展的机会,共建共享社会进步的成果。深圳市青工文化服务中心的创办人袁知安(网名袁子弹),最初从湖北省到深圳市找工作的时候,四处碰壁,几乎放弃希望,准备返回家乡。这时候,他在路上捡到钱包,还给失主,赢得失主好感并介绍一份工作,开始新的人生。此后,他创办网络科技公司,热心公益事业,经常参加志愿服务,发表志愿者诗歌与文章,引起家乡政府的关注,邀请他创办家乡市政府驻深圳办事处的网站,获得较为稳定的收入。2012年适应创办公益机构的热潮,在深圳市团委、民政局的支持下创办青工文化服务中心,目前的运行仍然存在困难,但是不断发展、扩大影响,受到越来越多务工青年的欢迎。袁知安等创办的各类公益机构,不仅仅是追求生存,而且是追求务工人员、底层人员拥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更多的表达机会,参与社会事务并获得自己的权利。过去,弱势群体的权益,需要政府部门维护、志愿组织维护、爱心人士维护,如今,弱势群体自主创办的公益机构,勇于表达利益、争取权利,成为社会公平发展、平等参与的公民。

3. 激发公民活力

青年公益创业,是在工商创业之外提供新的机会,让年轻人有更多途径成长成才,充分展示年轻人的生机活力,也为社会带来无限的生机活力。20世纪80年代、90年代,是中国青年经济创业、工商创业最旺盛的时代,从注册个体户到创办有限公司,从成立集团到加入跨国公司,都能够寻找到自我表现发展道路。但是,进入21世纪遇到种种困难,特别是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工商创业的困难增大、机遇减少,人们的发展受到阻碍、社会的活力受到压抑。这时候应运而生的青年公益创业,将年轻人的理想追求和聪明才智引导到新领域、新空间。正如公民组织研究专家朱健刚教授所说,大量“蚁族”青年(大学毕业、工作低微、蜗居城市、前途渺茫)如果转向公益创业,三五成群创办公益社团或公益机构。一方面都是合伙人,具有创业的自豪感,通过激情创业实现自己的理想;另一方面公益创业的价值观,帮助社会人群,特别是帮助弱势人群的功能,让年轻人具有崇高感、觉得是为社会进步做贡献。这样,在新的创业热潮中,一批批青年人才成长、一批批青年领袖崛起,让中国社会具有旺盛活力。

4. 繁荣社会企业

青年公益创业催生了大批以帮助社会人群、解决社会问题为目的,但是运用经营管理手段维持发展的社会企业。这种社会企业从欧美国家兴起,扩散到亚太地区,香港、台湾也陆续兴起,近年来引入中国内地,引起很多青年人才的关注,激发实践热情。比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起人是香港著名社会工作教授罗观翠女士,理事长是中山大学社会工作毕业生廖焕标,从艰难起步、资金短缺,坚持不懈地做好“青年地带”等服务项目。如今,启创已经从广州辐射到佛山、中山、东莞、江门等地,仅仅在广州市海珠区就获得政府购买青少年社会工作专项资金1600多万元(3年),为机构发展和人才培养奠定很好的基础。又如绿根社会工作服务社支持四川地震灾后建设的农民参与“公平贸易”,将农副产品直接通过社会企业进入城市销售,减少中间商的盘剥,消费者的资金直接交付农民手上。社会企业在中国是新生事物,仍然面临许多困难与问题,但是只要青年公益创业者坚韧不拔地努力,必将不断成熟和壮大。

5. 创新社会体制

青年公益创业的热潮,不仅仅引起社会观念变化、经营格局变化、生活方式变化,而且能够引发社会体制的变革和进步。过去,政府仅仅放开工商领域的民间力量竞争,对于社会建设与社会服务领域,一直是“官方”主导而民间作用有限。但是,伴随青年公益创业的力量逐渐增大,将会冲击原有社会管理体制,促进“小政府、大社会”格局的形成。同时,网络时代来临,公益创业借助网络的传播和推广,获得自我发展的强大动力。“最近几年,社会志愿组织加快网络建设,利用网络提高志愿服务的时尚特色,提高服务的社会覆盖;同时,网络志愿组织借鉴传统社团建设方式,逐渐稳定和持久,组建富有生命力的志愿者队伍。实体志愿组织与虚拟志愿组织的发展方向相互交叉、互相促进,开启中国志愿组织的新格局。”[16]网络改变世界、网络改变体制,青年公益创业者利用网络的影响力和实体的冲击力,促使政府改变原有不适应新变化、新需求的体制因素,加快自我调整、机制创新。上海、深圳、东莞等地区,政府牵头和支持,青年公益创业机构“恩派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具体运作,开展公益项目创投活动,为大量服务社会人群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广州举办“志愿服务广交会”,吸引政府和企业为青年公益创业项目、志愿服务项目提供投资,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中山市举办“博爱100·公益1+1+1”活动,采取“政府支持一点、企业资助一点、市民捐助一点”的方式,鼓励公益机构发展服务项目,扩大社会影响。青年公益创业热潮将推动政府体制改革、制度创新,为新生社会力量的崛起和发展提供条件,为创造更加人性与和睦的社会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