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青年与青年社会组织
17136500000015

第15章 专题篇(6)

1. 青年公益组织与需求创业

中国青年公益组织和公益创业的动力,首先来源于社会需求:一是服务对象的需求,即老弱病残、贫困家庭等,不仅需要获得资助,也需要生活发展,就促进青年公益组织从简单的捐助、扶助,转向创造公益就业岗位,创造公益服务收入,让受助人士提高生活与发展能力。二是公民参与的需求,当“人人参与公益”成为社会时尚、成为生活方式,简单捐助、服务活动就不能满足多层次、多职业青年的需求,他们希望公益活动更加富有创造性、挑战性、效益性。这样,公益创业让各类参与的青年都发挥才能、体现价值,为社会人群服务的同时感觉自己的成功。三是公益组织的需求,大量青年社会组织特别是公益组织发展,不满足低水平徘徊,需要公益创业孵化器的培育,增强创新发展能力,“还有一些组织在行业内不一定是管理最规范的,也不一定是规模、影响力最大的,但它们在某一方面的理念或者行为确实最先进的,它们为行业带来活力和创意。NPI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就是一个富有创新思维的组织,他们在国内最早提出公益孵化器、公益创投等概念并付诸实践”。?[10]各类公益孵化基地、公益创业园、公益创意中心的出现,成为推动青年公益创业迅速发展和壮大的助推者。从珠江三角洲地区看,广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中山市“清风自由人”青年社会组织孵化园、佛山市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东莞市“莞香花”青年社会组织服务基地等,从单纯支持青年公益组织的服务活动,转向重点扶持青年公益组织的创业探索,从公益创投、公益大赛到风险评估、效益评估,逐渐引导青年公益组织发挥“公益心、创业行”的特色,以友爱的情怀拓展项目,以精明的思维经营管理,促进公益组织的可持续发展,发挥越来越丰富的社会服务功能。

2. 青年公益组织与实践创业

青年志愿服务在中国发展早、项目多,也锻炼了一批批优秀的志愿者,这些人生逢其时,在社会组织大发展的背景下自觉转型,成为敢于“吃螃蟹”的探索实践者。这些青年富有爱心、充满热情,乐意为社会进步、他人幸福奉献自己的时间精力、聪明才智。当中国社会提供公益创业的环境时,这些公益组织的先行者就勇于转向公益创业,开拓爱心与事业结合、服务与效益结合的路子。

李森,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队长,著名的“义工老乌”(因其网名乌托邦而得名),统领着5万余名注册志愿者。2012年3月,“启智”成功注册为广州市天河区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这个广州最大的民间青年志愿者组织,向专业社会工作机构转型。目前覆盖广州所有街道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也让李森看到了社区志愿组织孵化培育的需求。“社工+志愿者”的服务模式是所有社区综合服务的必由之路。“志愿服务最终要回归社区,本土发展。”李森说。下一步,启智希望通过与街道、社区居委会、社会组织的合作,利用启智发展志愿服务的经验,来孵化社区本土志愿者组织。“调动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最终让我们生活的社区更加和谐和幸福。”

—资料来源:李森《从启智队到社工中心》(2013年)

目前,李森以启智志愿服务总队为基础创办的启智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独立承接了广州市天河南、石牌两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另外,通过与原点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合作,承接冲口“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按照招标合同3年共获得1800万服务资金,建立经济方面可持续发展、公益方面可持续服务的机制。从我们考察访问的各类公益创业机构看,创办人具有志愿服务经历的占多数;另外还发现,有些曾经接受社会帮助的青年,也积极参加志愿服务,逐渐成为公益创业者。“一个人如果单纯处于受助状态,会缺乏自信、自豪,从而缺乏生活的积极性。在接受资助的同时,参与志愿服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具体的行为能够发挥多大作用,但是对于自己恢复信心与自豪感非常重要,成为勇敢、快乐、坚强生活的支持。”?[11]不论是“一窗灯火”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创办人黄伟辉,还是“青工文化服务中心”创办人袁知安,都是在接受社会热心人士的关心、帮助下摆脱困境、成长发展,转身投身社会服务、从事公益创业,如今成为富有社会影响力的创业青年。

3. 青年公益组织与兴趣创业

当代青年与上几代人有明显的区别,不是将公益服务作为“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苦差事”,而是善于结合自己的个性、兴趣选择公益项目,探索公益创业。“在中国公益界,首次称‘玩为先,益其次’的公益项目是‘多背一公斤’;首次参与其中的人拥有‘1kgers’专有称呼的,是‘多背一公斤’;首次被称为‘非主流’的公益项目是‘多背一公斤’!”?[12]这些年轻人,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悲情伤感,而是在带给自己快乐的同时,帮助和服务越来越多的人。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创业机遇的增多,将兴趣、爱好、公益、创业相结合的青年就成为新的群体。

“骑车去北京”的梦想一直在王卫心中,而且越来越迫切:一定要走出去的想法越来越强烈。当看着中国版图,看着中国大好河山、名胜古迹时,心随着变大,慢慢由骑车去北京演变成要骑遍中国!瞬间,王卫觉得他的大学生活是精彩的。2008年7月13日,23名大学生从广东奥林匹克中心出发,带上北京奥运火炬手开启了广州北京的“心系奥运,心动亚运”的自行车游学之旅。整个活动都很顺利,王卫们如愿经过37天的骑行从广州沿沿海路线到达北京。骑行北京奥运、广州亚运、深圳大运志愿服务之后,“公益创业”开始在王卫大脑反复构思着。

有了这样的构思之后,王卫们启动了自己的公益创业之路。目前,齐天下有骑行娱乐的非营利服务,有推销中高档自行车的商业服务,还有公益游学的志愿服务,在年轻人中掀起“骑行”热潮。

—资料来源:王卫《自行车上的中国梦》(2013年)

中国公益事业与志愿服务,从仅仅着眼社会人群的需求,转向将服务对象需求与服务者个性兴趣相结合,这是社会的进步。青年公益人员既承担责任,也发挥兴趣,将公益服务作为生活时尚,将公益创业作为人生乐趣,就能够持续推进,不断发展,获得越来越大的成功。

4. 青年公益组织与志向创业

当代中国最早从事公益事业、志愿服务的青年,都具有改善社会、改善民生的志向。当代中国最早诞生志愿服务的地区,“深圳特区志愿服务的发展,一方面提供了促进社会进步、改善社会环境、解决社会问题的新生力量;另一方面提供了公民充实精神、陶冶心灵、完善自我的机会,并且以一种民生团体的方式支持社会转型”。?[13]我们调查1989年和1990年报名参加深圳市义工联(志愿者)的成员,一份报名表的“报名理由”一栏这样写道:“因为我有慈祥的双亲,我希望天下老年人安享晚年;因为我有恩爱的家庭,我希望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因为我有天真活泼的儿女,我希望天下儿童都有快乐童年;所以,我报名做义工(志愿者)。”正是这些坚定的理想和志向,激励青年公益人士坚韧不拔、坚持服务。

著名青年公益组织“灯塔计划”的宣言《一盏灯的故事》真实了反映公益青年的愿望和追求。

一盏灯的故事

一颗星可以驱走黑暗

一盏灯可以指引前路

我们希望有那么一盏灯

可以用自己去指引方向

在我们身边就有这么的一群人

身处迷途没有办法看清未来

那是边远地区的小孩

在他们身边可能没有一个人走出过山外

也不知自己的将来

灯塔计划就是希望能找出更多的灯

因为我们相信—方向引领一生

—资料来源:凌莉《灯塔计划—那些花儿在天涯》(2013年)

“灯塔计划”经历了“没名没分”的自发公益团队到借助工商注册寻求生存空间,再到完成民办非企业注册获得公益发展身份。虽然几经周折,困难很多,但是公益青年不改初衷,坚持将服务山区儿童综合素质发展、提供大学生社会见识发展作为宗旨,从艰难曲折的坎坷之路,到公益创业的发展壮大,成为当今社会组织繁荣的代表。杭州市的“滴水公益”也是秉承信念诞生与发展的社会组织,从服务浙江城乡群众,到面向全国贫困地区、灾害地区提供多样化服务,赢得了各地政府与群众的赞赏。他们对于公益组织和公益人的理念具有独到的理解:青年公益创业,需要组织和个人具有信念和志向,也需要将远大抱负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越来越多的公益青年人士都坚持服务社会、服务人群的前提,就是自己的内心要强大、素质要完善。因此,许多公益青年热衷学习和交流,既参加组织内部的学习,也寻求国内各种公益学习机会,还通过网络学习丰富自己。这样,他们从原来简单、单一的公益志向,逐渐丰富和发展,形成公益创业与公益服务的新信念、新志向,把改造社会、造福人群与自我发展、快乐生活相结合。

5. 青年公益组织与智慧创业

“公益青年很有才”,这是我们调查过程中听到很多人的评价。青年公益创业者大都是较早发现社会需求,较早敢于创新探索,较早学会社会经营的人士,能够将一点一滴的“做好事”“帮助人”延伸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事业,延伸成为具有社会效益的实体。“袖珍姐姐”于海波从自己摆脱困境、自强不息到创办志愿组织、创办公益机构,一方面接听电话、接收来信,帮助各种有困难的求助者;另一方面选定方向、突出特色,着重关心和帮助特殊困难的“少年儿童”。这样,逐渐形成公益服务的品牌,获得公益基金和社会机构的资助,具备了良性发展的基础。新世纪以来,越来越多的青年专业人士、青年管理人才进入公益领域,开展公益创业,带来了智慧,带来了思想,带来了知识,带来了技巧,提高了公益服务的水平,提升了公益创业的效益。中山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廖焕标,在导师罗观翠教授的带领下,创办广州市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海珠区青少年发展协会等,从经营“青年地带”服务项目开始,逐渐拓展多元化项目。通过不断创新公益服务的形式和内容,赢得了社会的认可和欢迎。2012年,启创获得政府1600多万元,资助3年开展青少年社会工作服务,廖焕标也成为青年公益创造者的标杆,激励专业青年投身公益事业。

青年公益智慧创业的特点,一是在爱心、热情的基础上增加理性和科学的因素,让公益服务具有可行性、效益性。二是青年的专业知识促进公益机构不断规范化,获得持续发展的空间。三是青年的创新智慧推动公益事业“如虎添翼”,不断增加生机活力。伴随中国教育发展,青少年受教育水平提高,青年公益智慧逐渐成为公益发展的新主流。

6. 青年公益组织与机遇创业

中国社会转型和社会创新,在提出越来越多公益需求的同时,也创造越来越多公益创业机遇。青年作为最活跃、最敏锐的年龄群体,善于发现机遇、把握机遇,实现公益创业的目的。“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草根组织的发展开始出现许多新的迹象。部分组织因制度原因出现分裂重组,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公益创业,一些机构通过组建理事会探索治理创新,个别组织出现财务危机或公信危机,因应政府采购一些组织走上更多与政府合作的新路,等等。一个无法否认的事实是:经过十余年的求索,中国的草根组织已破土而生。”?[14]专家所说的“草根组织”就是源于公民、吸引公民、自由组合、自主发展的组织。中国社会出现很多问题,民众利益需求出现多元分化的时候,恰恰是公益服务、公益创业的新机遇、新要素。青年公益创业者善于转换思维、调整心态,“从问题中发现机遇、从需求中开辟机会”。这样,优秀青年成为新世纪公益创业的领头羊,开创中国公益创业的新趋势。

7. 青年公益组织与合作创业

当今社会是个体创新和团体创造相结合、个性发挥与群体智慧交互作用的时代,青年公益合作创业成为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一是公益团体内的合作,个人将聪明才智表现出来,互相补充、相互融合,发挥成效。二是公益机构之间的协作,每一个机构都体现优势,相互支持,共同服务社会人群。三是区域之间的公益联合,发挥文化习俗特色,提升公益服务的影响力。关键是在公益青年中倡导协作观念、培养协作习惯,消除传统“小农意识”“画地为牢”心态的影响,逐渐形成中国公益青年合作发展、协同服务的格局。

协作,还意味着宽容,每个环节的诉求点可能是不一样的,领袖的责任就是求同存异,携手共进。所以不要担心会遇到委屈误解,要耐得住寂寞,把握住机遇,永远不要拒绝协作。我看到高校里有无数的公益团队组织,关注无数的群体对象,每个人都想自己搞一套。作为有志于坚持长久的领袖,我的建议就是学会参与协作,你要立志,从小事做起,从配角做起,从细节中培养大的志向,从组织活动中锻炼博大的胸怀,然后你就离领袖不远了。

—资料来源:《南方日报》公益周刊主编戴远程《公益成就青年领袖》(2013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