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两代人的成长
17135800000005

第5章 在回忆童年的时光中给孩子创造一个“内心成长”的童年时代(2)

那时候,没有公路,更没有公交车,乡亲们要到乡里县里办点事非常困难。母亲背着四弟领着我步行了15里路到了县城,到了县城母亲把我身上穿的所有衣服和鞋子全部扔掉,买了新衣服、新鞋。穿戴好以后,来到县城表叔家。

在表叔家,母亲用眼泪诉说了我在村里的遭遇,讲到父亲为了让大伯照顾我的生活,每月给徐庄的哥哥寄5元钱,作为我的生活费。而我过的却是猪狗不如的日子。(那个年代5元钱是个大数目,在农村一个农民要想挣5元钱那是难上加难,因为那是一个计划经济的年代,农民没有挣钱的机会。我家的房子因为没有人住,成了村里大队办公室,一年才给我家6元钱。我大伯把我父亲寄的钱全存起来,没有舍得花一分钱,以备他们养老用。)表叔说了许多相互理解的话,请我们吃了午饭,给我们准备了路上吃的食物,把我们母子三人送到车站。母亲费了好大的劲儿,吃了许多苦,才把我们兄弟二人带回家。

每每想起这苦难的童年,想起童年所经历的往事,想起一个人远离父母过孤独的日子,心中有说不完的忧伤。儿子在爹娘面前是个宝,远离爹娘是棵草啊!只有经过那段岁月的人才懂得这句话的含义。

苦难是人生积攒的财富,磨难是人生经历的储蓄,经历的烙印在心中成了永恒的回忆。这种财富是人生旅途的差旅费,这种磨难是人生过程的加油站。有句名言是这样讲的:“逆境是成长必经的过程,能勇于接受逆境的人,生命就会日渐的茁壮。”这话有一定道理。

这种意识是在我长大成人后,在回忆中慢慢体会到的。有了这种体会还怕人生的困难吗?有了这种体会,人生的磨难就是生命的血液流畅,就像喝了茅台酒,感受苦涩的生活经历也是人生旅途中的美好品尝,就会有顽强的生命力和火一样的热情去度过生活的四季风光。儿童时代的苦难经历,让我懂得了做父亲以后如何处理父子关系,如何引导儿子健康、快乐、有效成长,让我懂得儿子成长的儿童时代不是仅仅感受物质的幸福,而是家长要给孩子创造一种适合他成长的氛围,而是要为孩子搭建一个有生命意义的平台。

让他在和谐的岁月中有内心世界的成长。让他内心强大,让他生活丰富多彩,能够为长大成人后展翅高飞积蓄能量。使孩子成为一个懂生活、会生活、能够创造生活的人。

我们要懂得对一个家庭而言,孩子不是家庭的唯一,他只是家里的成员之一,家庭的和谐是他成长的营养液。父亲成为他的脊梁,他的生活才会有力量,母亲成为他的心脏他才会幸福地成长,没有主心骨的日子他的生活苍白无光。

人来到这个世界是一个自然的生命,更是一个社会的生命。这个生命要对创造我们生命的父母感恩,感恩的过程也是净化心灵的过程。

同时,我们要经营我们的生命过程,让我们的生命丰富多彩,让我们的生命在社会生活里体现一种责任,用责任的业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

我们在享受子女来到这个世界的过程中,经营他的生命,使孩子在幼小的心中认为父亲就是他的脊梁,母亲就是他成长的教室。这样的人生才完美。

在迎接一个小生命来到这个世界时,我们就应该准备好承担责任,就应该懂得小生命来临时,已经赋予了社会的意义。

他不是我们家中的宠物,不是我们手中的玩具,而是一个社会中的人,一个在社会生活中变化发展的人。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求孩子做到的,首先父母应当做到。你给他创造的生活氛围要具备。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第一个老师。家庭氛围是孩子所需要的营养。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应该感谢伯父伯母给了我成长的机会,一个七八岁的小孩要自立、要勤快、要学会劳动、要独立思考、要自觉完成家里所交给的任务。只有这样才能生存,只有这样才能解决温饱问题,才会增长人生的智慧,使我成熟起来。“苦难是人生的教科书”。

回北京上学后,我非常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在班里做班干部,被评为“三好学生”,每学期都拿奖状,一贯好学生。奖状贴满了整整一面墙,我成了父母的骄傲。

街坊四邻都羡慕父母养了我这样的好儿子。直到我初中毕业留校当了老师,大家都替我们家高兴。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我今生的骄傲。直到我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儿子,也教育儿子回报老人最好的礼物就是自身的优异成长。这是无限的孝心,也是父母最想得到的礼物。

想想给儿子取名字叫马立,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

那是20世纪80年代初,我担任高中文科班主任。1980年从华东石油学院附中转来一个学生叫张卓立,她从出生以后就在石油附幼、附小、附中长大,由于妈妈调动工作她才来到北京,这是她第一次来到北京。

她来到文科班以后,我发现这个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强烈的求知欲。在学习上她善于独立思考,善于总结学习的经验;在生活中她善解人意,在工作中她善于合理支配时间。当时,她在班里学习成绩一般,有的成绩还比较差。但是不管大考小考、不论考试考好考坏,她都以愉快的心情接受,考得好的科目她不骄,考得差的科目她不卑。

我和她交流学习体会时,她只说了一句话。她说:“我只关心没有掌握的知识点和考试失去的分数,只有解决了知识的欠缺才能考上理想的大学,只关心今天的分数那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分数只能说明昨天,不能证明你的明天。只有及时查漏补缺,才能解决问题。”

我让她在班里介绍学习经验,她说:“学习成绩高低是暂时的,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学习目的和学习态度。国家发展需要人才,作为学生爱国应该从爱学习做起,不应该靠空洞的说教。学习态度要有恒心、虚心和耐心,要有学习的意志品质。学习办法总比困难多,用功了成绩就会有提高。同时,要善于分析和总结经验,知道得与失的原因,作为习惯坚持下去就一定会实现上大学的梦。由于她的榜样作用给班里带来了良好的学习风气,文科班取得了学校历史上高考最好成绩。

当时主要是由于地域差异、课程设置和进展速度不一样,比如地理,她在山东东营上学时就没有学过。但是,我从来没有看到她着急过,她总是笑呵呵地说,老师请您相信我,我会追上大家的,绝对不拖班里后腿。结果在1982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后来读了研究生,硕士毕业以后,分配到大学当老师,不久就在大学当了领导干部。

记得考上大学后,她曾经给我写了一封长达70页的信。信中回顾和总结了中学阶段的成长,考学过程中的艰难路程,困惑中的人生探讨,喜怒中的矛盾冲突。同时,她希望我好好读书,提高文化水平。我们师生俩在一起谈人生、谈社会、谈时代变迁。从她身上我进一步懂得了读书学习的重要,懂得了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的责任。

张卓立的父亲作为一个大学教授,也给我写信,鼓励我去大学深造。张教授说:“国家的发展需要人才,不需要假大空似的工作者,小马老师希望你也读书学习考大学,到那时你是我们家最受尊敬的教师。”

张教授在学校感谢了她女儿所有的老师,唯独没有答谢我这个班主任。他只留给我一封信,鼓励我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年,留给了我精神的目标。

我对张卓立说:“老师不会辜负你们父女俩所寄予的希望,一定会好好读书考大学的,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职业工作者的。”

同时,我告诉她,我很快就要做父亲了,无论生男生女我都会用你名字中的一个字。老师会永远记住你的,你是我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生活片断。最美好的职业生涯日记。

1982年5月17日中午12点,我的儿子来到这个世界,全家欢天喜地,母亲把家中下蛋的鸡杀掉熬成鸡汤,从三元桥走到红庙把鸡汤送到小庄医院。岳母把工作辞掉办理退休手续,回家照顾他们母子俩。大家坐到一起商量给儿子取名字。最后按照我的意思,给儿子取名马立。

之所以给儿子取名叫马立,其中有四层意思:

第一个意思是马要做千里马,要万马奔腾,要和时代同步前进,要和时代紧密相连,有了人生目标,一定会马到成功,一定会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栋梁人才。马要永远站立冲锋在前。

第二个意思是儿子出生那年,我虚岁30岁。古人云“三十而立”。我们这一代出生在50年代,成长在60年代,理想、兴趣、志向都无可选择。那个时候,全国的青年都在传唱一首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歌声充满着幸福、欢快、责任、未来,孩子在2000年,中国进入下一个世纪,他18岁要上大学,儿子的前途全是美好的梦。待到儿子30岁的时候要顶天立地。

第三个意思是要让他学习我的学生张卓立,引导儿子能够成为一个像张卓立一样的有为学生,成为一个善于学习的人。按照当时我的想法取张卓立名字中的一个“立”字,取一个立字叫马立是恰当的。儿子是我生命旅程中的灵魂。儿子成长的过程应该有我生命的追求和血液的流畅。

第四个意思是从字的笔画来说,马的姓氏笔画是三画,名字立的笔画是五画,姓氏的三画加上名字中的五画是八画,按照中国的传统文化八画是福音,就是幸福的意思,全家祝他幸福快乐、平安一生。取马立的名字反映了全家的感情寄托。反映了对他未来生活的期待,反映了我职业生涯的梦想和追求。

马立来到这个世界,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怎么养育他、引导他。让他的幼年、童年时代有美好的回忆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有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这个问题在他出生前后我们全家就多次讨论过。

那时候我在学校担任教育主任、团委书记,教政治课,兼班主任,每天都有处理不完的事情,同时我在外面还进修学习,只要在学校工作过的人都会知道这些工作任务的繁重。所以那时的我,经常是吃住在学校办公室。只有星期六晚上回家,周日陪儿子玩,陪伴儿子,近距离地接触他的生活空间,了解他、观察他,才能有效地指导他。

记得上世纪80年代初我读过一本德国人写的书,书名记不得啦,同时还读过陈鹤琴写的《家庭教育》一书。在这本书里,小孩从醒到睡、从笑到哭、从吃到撒、从健康到生病、从待人到接物种种问题,我都得到了很充分的启发,对于初为人父的我找到了一本启蒙书。

沉浸在马立来到这个世界的喜悦中,我想首先应该想到父亲的责任、母亲的责任,这个责任就是社会的责任,而不应该只是享受有儿子的情感快乐。

作为老师,在工作中看到有多少个年轻父母由于过分骄纵和溺爱孩子,最后管不了孩子,孩子成了孽债而遗憾终生。按照老辈人的说法:“三岁看小,七岁看老。”一个人幼儿和童年的成长阶段至关重要,马虎不得,父母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头脑清醒,理智培养。

从儿子三岁起,不管工作有多忙,我都坚持每周日有计划地带他出去感知外边的世界,出去接触外边的社会生活。在感知这个世界的过程中培养他的行为毅力,培养他对知识的探知兴趣,培养他在生活中,学习如何处理与社会生活矛盾,处理各种人的关系问题。

在周日带儿子出去游历时主要安排两个内容,一个是参观新华书店,让他静下心来感受书店的读书氛围;另一个是让他到电影院看看电影。像《半夜鸡叫》《三个和尚》《小猫钓鱼》《草原英雄小姐妹》《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邋遢大王历险记》等。这些电影给儿子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安民告示的教育是契约教育,是有效率的教育。马后炮的教育是不用动脑筋的教育,是愚蠢的教育方法。

每周日出门前,我都根据去的地方先在家给他提要求,提要求时告诉他做到与做不到的后果是什么。问他能不能做到爸爸提的要求。孩子的天性是爱玩好动,不愿意待在家里。对于我提出的要求,他都表示能做到。

我对他说,一个要求是我们从家出发,走着去走着回,争取路上不坐公交车;另一个要求是路上不买零食吃,喝自家带的水吃自家蒸的馒头。告诉他,放你兜里五毛钱,如果今天出门没有坐公交车或买东西用,回来就放在你的存储罐里。为了培养他的好习惯,有储蓄的意识,早给他准备好了一个存钱的胖头猪。这个玩具是专门给儿童存钱用的。每次回来就把钱放进去。

我们父子俩从三元桥走在通往东大桥的路上,走走停停、说说笑笑,走在沿途中,我告诉他周边的环境,在各种环境中要注意什么问题。告诉他沿途上各种建筑物上写的字,熟能生巧,下次再经过这些地方,他就主动告诉你建筑物上写的字,告诉你过马路注意来往车辆。

比如如何避让车辆,遵守交通秩序。如何识别各种事物,商店啊、工厂啊、书店啊、体育场啊、公交车啊、小汽车啊、大卡车啊等,告诉他各地方门口写的字。

比如遇到熟悉的人要有礼貌,要主动打招呼,叔叔阿姨给礼物要在大人同意的情况下才能接受。没有家长同意不能接受任何人送的礼物。

比如和成年人在一起吃饭,不要插言搭话,不要吵吵闹闹,不要提各种要求,不要下手去抓饭吃,这样做不卫生等等。有时走累了,就在他的小手上教他写写字充分利用时间让他生活在学习的氛围中。

把今天要做的事和可能发生的问题讲在前面,提前安民告示,如果今天出了问题,作为父亲在批评时他会无话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