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哈佛逻辑课
17133100000009

第9章 理论篇(8)

这是一个三段论推理,两个已知判断是“程序员是脑力劳动者”和“海伦是程序员”,其中起媒介作用的共同概念是“程序员”,推出的新判断是“海伦是脑力劳动者”。前面讲到的阿凡提所用的推理也是这种形式的三段论,只是把第二句话和结论都省略了。

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必须符合两个要求,即前提真实和形式正确。如果前提虚假,就不能保证必然得出真实结论;而形式正确要求推理过程必须合乎推理的规则,如果违反了推理规则,即使前提真实,也不能保证必然得出真实结论。所以,前提真实和形式正确是正确进行三段论推理的两个必要条件,缺一不可。

三段论推理的一般规则有7条,简要介绍如下:

1.三段论中只能有3个不同的概念,如果出现了4个不同的概念,则会出现错误。如: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我是群众,所以,我创造历史。

这个推理的前提中实际包含了4个不同的概念,即“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我”、“群众”,说话人把“群众”与“人民群众”作为中项(共同概念)进行三段论推理。实际上,“人民群众”在大前提中是一个集合概念,“创造历史”是对人民群众整体而言,不等于说其中每个人都能创造历史。而“群众”在小前提中是一个非集合概念,是在分别意义上使用的,可以指每一个群众。当然,这样推出的结论是不可靠的。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如:

很多商界精英都是哈佛大学毕业生,股神巴菲特是商界精英,所以,巴菲特是哈佛大学毕业生。

推理前提的中项是“商界精英”,但在大、小前提中都不周延。也就是说,在大前提中,中项“商界精英”与大项“哈佛大学毕业生”发生联系;在小前提中,中项“商界精英”的部分与小项“巴菲特”发生联系。这样就无法确定小项“巴菲特”与大项“哈佛大学毕业生”究竟有什么联系了。

3.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到结论中不得变为周延。如:

哈佛人都应起到模范作用,我不是哈佛人,所以,我不用起模范作用。

大前提中的大项“应起到模范作用”,是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而到结论中成为否定判断的谓项,变为周延。很明显,在前提中仅断定某种情况的部分,不能在结论中变为断定某种情况的全部,这就犯了“大项扩大”的错误。

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如:

纽约不在肯塔基州,哈佛大学不在纽约,所以,哈佛大学在肯塔基州。

这个推理的两个前提都是否定的判断,其中项“纽约”与大项“肯塔基州”和小项“哈佛大学”都没有任何联系,无法起到中项的媒介作用,根本推不出小项与大项究竟是怎样的联系。因此,上述推理所得的结论只是一种可能情况,没有必然性,是不合逻辑的。

5.前提中有一个是否定的,则结论只能是否定的。如:

迷信都不是科学的,占卜是迷信,所以,占卜不是科学的。

大前提是否定判断,断定“迷信”都与“科学”相排斥;而小前提是肯定判断,断定“占卜”属于“迷信”。这样,由于中项“迷信”一方面与大项“科学”相排斥,另一方面又包含着小项“占卜”,因此,也就必然使小项“占卜”与大项“科学”相排斥,结论必是否定的。

6.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如:

有些官员是自由党人,有些妇女是官员,所以,有些妇女是自由党人。

这个推理的两个前提都是特称判断。从推理内容上看,结论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但是从推理的形式上看,不能必然推出这个结论。因为,有一部分“官员”与“自由党人”发生联系,又有一部分“妇女”与“官员”发生联系,并不能确定“妇女”与“自由党人”必然属于哪一种联系。“有些妇女是自由党人”只是若干联系中的一种可能。所以,这种推理是不合逻辑的。

7.前提中有一个是特称的,则结论只能是特称的。如:

所有的基督教徒都承认上帝是存在的,有些政府官员是基督教徒,所以,有些政府官员是承认上帝存在的。

这个推理的大前提是全称判断,断定“基督教徒”全部都是“承认上帝存在”,而小前提是特称判断,断定“政府官员”的部分是“基督教徒”。这样,就可以推出这部分政府官员必然是承认上帝存在的,而不能把这部分政府官员扩大为全部政府官员。因此,推出的结论必定是特称的。

根据这7条规则来看阿凡提的推论,是合乎逻辑规则的,但是由于前提不真,所以推出了一个不必然真的结论,目的是对国王进行嘲讽。

有5位旅行者在伦敦希罗思机场的候机室里交谈。他们分别来自新德里、巴黎、波士顿、纽约和巴西利亚。

A先生说:“我去过很多地方,曾经多次访问北美洲,但我从没去过南美。下个月我将首次访问巴黎。”

B先生说:“太好了!我将在那里遇见您。我也准备到那里旅行。去年,我曾经去过哈佛大学和联合国总部所在地。”

C先生说:“去年我也去过波士顿,那是我第一次去美国。”

D先生说:“我还从来没有到过波士顿,我倒是很愿意去那玩几天。我能认识你们几位来自不同国家的朋友,真是太高兴了!”

E先生说:“您说得很对!”

聪明的读者,你能根据以上的对话推出他们分别来自哪一个城市吗?

提示:巴西利亚是巴西首都,位于南美洲;波士顿和纽约都是美国的城市,位于北美洲;哈佛大学位于波士顿市;联合国总部位于纽约市。

排除错误的推断,得出正确的结论 。

某企业财务部在一次年终审核过程中发现账面少了24.66万美元。财务部的核对人员罗德曼对所有进出账目反复核对了两遍,却始终没能找出原因。于是他请来已经退休的会计霍华德帮忙。霍华德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分析错账原因有三种:或者汇总汇错,或者余款结错,或者记账记错。而这个问题出在账面明细上,所以,第一种“汇总汇错”的情况就不存在了。接着,霍华德又将账上各户的余额全部复核了一遍,也没有发现差错,这就否定了第二种“余款结错”的可能,于是,他初步断定,账面上的差错是记账记错造成的。

记账记错,不外乎两种可能,一种是只有一笔账记错,一种是有两笔或两笔以上账记错。根据财务部工作人员两次复核,却一笔错账都没有发现的情况来看,霍华德认为后一种可能性不大,很可能属于一笔账记错的情况。

在几千笔账中,怎样去查找一笔错账呢?霍华德根据24.66万美元这个数字的一些特点,认为有两种可能:第一,24.66是个偶数,所以有可能是收付反方向的错记。如果是收方误记付方,那么这笔账就应该是12.33万美元,但是在凭记中没有发现12.33万美元的账。第二,24.66这个数有可能是小数点位置的错记所致。如将付方的2.74误记为27.4,或将收方的27.4误记为2.74,都会短少24.66,因此,霍华德就在凭记中查找2.74万美元的金额,果然发现有一笔付方2.74万美元的账。于是,霍华德认为,这笔账的差错可能就是由于这笔付方2.74万美元的账误记为27.40万美元所造成的。最后把凭证与账面明细作了核对,事实验证了霍华德的分析是正确的。

为什么别人很难查找的错账,霍华德却能一步一步如此准确地找出原因呢?这主要是由于他对财务工作具有丰富的经验,在长期工作中积累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方法。一旦发生了问题,他马上就能作出科学的分析。他的分析三次正确地运用了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第一次,通过否定“汇总汇错”和“余款结错”,推断错账的原因是“记账记错”;第二次,通过否定“两笔或两笔以上账记错”,推断可能是“一笔账记错”;第三次,通过否定“收付反方向记错账”,推断可能是“小数点位置的错记”。最后根据这个推断,果然查出了这笔错账。

选言推理就是以选言判断为前提,按照选言支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推理,有两种形式,即相容选言推理和不相容选言推理。

相容选言推理是以相容选言判断为前提,按照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推理。根据相容选言判断至少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逻辑性质,不能由其中一个选言支的真,推断其余选言支为假,只能由其中一个选言支的假,推断其余选言支为真。因此,相容选言推理只有一种正确推理形式,即否定肯定式。如:

工作没做好,或是由于主观原因,或是由于客观原因,这项工作没做好不是由于主观原因,所以,这项工作没做好是由于客观原因。

这是一个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前提中的选言判断“工作没做好,或是由于主观原因,或是由于客观原因”其选言支“由于主观原因”和“由于客观原因”具有相容关系,因此不能通过肯定其中一个选言支,否定另一个选言支,只能通过否定其中一个来肯定另一个,构成否定肯定式。上例中霍华德在查账过程中,第一次应用的选言推理就是这种形式:

错账原因或是“汇总汇错”,或是“余款结错”,或是“记账记错”,错账原因不是“汇总汇错”,也不是“余款结错”,所以,错账原因是“记账记错”。

前提中选言判断的三个支判断“汇总汇错”、“余款结错”、“记账记错”之间具有相容关系,即错账原因中有可能同时存在这三种情况,因此,应用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是恰当的。在三种可能情况中,否定了其中两种情况,就能肯定其余的一种情况。

此种选言推理可以总结为两条规则:1.肯定一部分选言支,不能否定另外一部分选言支;2.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就能肯定另一部分选言支。

不相容选言推理是以不相容选言判断为前提,按照不相容选言判断选言支的逻辑关系进行的推理。根据不相容选言判断只能有一个选言支为真的逻辑性质,即可以由一个选言支真推出其余选言支假,也可以由一部分选言支假推出剩余一个选言支真。因此,不相容选言推理可能有两种正确推理形式,即肯定否定式和否定肯定式。

我们对待困难,要么知难而进,要么知难而退,我们对待困难,要知难而进,所以,我们对待困难不能知难而退。

这种以不相容选言判断和肯定其中一个选言支为前提,推出否定其余选言支为结论的推理形式叫肯定否定式推理。

汽车要么是手动挡的,要么是自动挡的,这台汽车不是手动挡的,所以,这台汽车是自动挡的。

这种不相容选言判断以否定其中一部分选言支为前提,推出肯定剩余一个选言支为结论的推理叫否定肯定式推理。霍华德在查账过程中,第二次、第三次应用的选言推理就是这种形式,其中第二次推理:

记账记错要么是一笔记错,要么是两笔或两笔以上记错,根据核对情况,不会是两笔或两笔以上记错,所以,这笔账是一笔记错。

第三次推理:

这一笔错账要么是收付反方向的错记,要么是小数点位置的错记,这一笔错账不是收付反方向的错记,所以,这一笔错账是小数点位置的错记。

以上两次推理的形式,都是通过否定不相容选言判断的一个选言支,从而推出肯定另一个选言支为结论的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否定肯定式。由此可以总结出不相容选言推理的两条规则:1.肯定一个选言支,即可否定其余选言支;2.否定一部分选言支,即可肯定剩余一个选言支。

美国著名小说家马克·吐温曾在一次酒宴上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国会中有些议员是混蛋。”记者将此言公诸报端。华盛顿的议员们大为愤怒,纷纷要求马克·吐温澄清并道歉,否则将诉诸法律。马克·吐温答应登报道歉。数日后《纽约时报》上出现了马克·吐温的道歉声明,全文如下:“日前,鄙人在酒席上发言,说有些国会议员是混蛋。事后,有人向我兴师问罪,我再三考虑,觉得此言是不妥当的,而且也不合事实,故登报声明,把我的话修改如下:国会中有些议员不是混蛋。”请用直接推理知识,对马克·吐温的声明作出解释。

提示:马克吐温的两句话并不矛盾,可以同时为真。

由“半费之讼”引发的“二难”辩术古希腊智者的著名代表普罗塔格拉十分擅长辩论,而且精通法律。一个名叫爱瓦梯尔的人曾拜普罗塔格拉为师,向他学习法律,师生商定,先付一半学费,另外一半学费在爱瓦梯尔第一次出庭取得胜诉之后再付。

但学业结束后,很长时间里都没有人找爱瓦梯尔办理诉讼,另一半学费他也一直没有支付。普罗塔格拉等得有些不耐烦了,要诉诸法律解决,并对学生爱瓦梯尔说:

如果我打赢了官司,根据判决,你就应该支付另一半学费;如果我打输了官司,根据协议,你也应该支付另一半学费,或者我打赢了,或者我打输了,

总之,你都应该支付另一半学费。

对此,爱瓦梯尔却表示不认同,他回答说:如果我打赢了官司,根据判决,我就不付另一半学费;如果我打输了官司,根据协议,我也不付另一半学费,或者我打赢了,或者我打输了,总之,我都不付另一半学费。

这就是被称为“半费之讼”的一场著名辩论。师生之间各执一词,听来似乎双方各有道理、各有依据,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