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哈佛逻辑课
17133100000029

第29章 应用篇(14)

洛里了解情况后,当天夜里就动身前往马歇里的家乡,两天后,他找到了恩人的母亲,并带她躲进了地下室。法军和英军在敦刻尔克成功大撤退后,马歇里和同伴们也就顺利完成了任务,为此他决定回家看看母亲,当他在废墟中见到扶着母亲的洛里时,他的眼眶湿润了,紧紧抱住了洛里和母亲,此后,马歇里与洛里成为了生死之交。

懂得满足别人,并施人以幸福,对方才会坦然地愿意同你一起分享,幸福有我的一半,也应当有你的一半。实际上,如果你懂得如何去满足对方,对方就懂得如何感恩于你,这是情感的一种互换,但是在交换过程中感情往往会变得更加深厚。

哈佛大学MBA、日本声名远播的顶级猎头冈岛悦子说:“只有了解了大家的兴趣,投其所好,才能产生沟通和交往的契机。”别人不想要的,不可强加给对方,而反过来说,别人想要的,就应该尽量予以满足。不过这种满足必须遵循一定的条件,帮助朋友并不是单纯地凭借义气,而应该控制在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围之内,孔子说:“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一旦超出了道德和法律允许的范畴,你的行为就是助纣为虐,性质也就完全改变了。

创造“捆绑式”事业组合

古希腊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认为:“一切的亲人并不都是朋友,只有那些有着共同利益关系的才是朋友。”他将朋友等同于利益的结合体,这不免有些绝对和世俗,不过共同的利益具备巨大的凝结力的确毋庸置疑。共同的利益既是形成友谊的基础,也是促进友情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

有时候,利用双方的共同利益来维持和完善相互之间的友谊很有必要,共同的利益也是朋友共通之处的体现,这同样迎合了朋友间求同存异的原则。寻找双方更多的共同点和交集点对友谊并没有什么坏处,而且只会让双方的关系变得更好。

刚过完49岁生日的伯尼·马库斯在自己20多年的职业生涯里,总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这才让他坐到了部门经理的位置上。再这样安安稳稳地坐上11年,他便能待在家里安心拿退休金了。然而,上帝并没有打算让他安度晚年。

一天,他像往常一样早早来到公司,人力资源部经理面无表情地对他说:“你被解雇了。”

“为什么?我犯了什么错误吗?”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实,他大为惊讶。

“不,你没有犯下任何错误,只是公司发展不景气,董事会决定要裁员,仅此而已。”

是的,公司的借口都是如此,与所有失业者一样,繁重的家庭开支使伯尼·马库斯不得不再次踏上了寻找新经济来源之路。在求职的那段时间里,一有空,他便会去洛杉矶的一家街头咖啡店里,一坐就是几个小时。巨大的压力与内心的痛苦无法对他人倾诉,但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够找到新的生存方法,而这一信念成为了一直支撑他不断努力的关键所在。

有一天,伯尼·马库斯偶然间在街头咖啡店遇到了自己的老朋友——同样被老板解雇的亚瑟·布兰克。两人互相安慰,并决定一起面对人生窘境。

“为什么我们不能自己创办一家公司?”这一念头刚刚升起,便如同火苗一般,将两人多年来压抑在心中的梦想与激情点燃了。于是,在这间普通的咖啡店里,他们进行了新的家居仓储公司的策划,同时制定出了“最低价格、最优选择、最好服务”的制胜理念,并随后制定出了使这一理念得以成功实践的详细管理制度,然后,二人开始正式着手创办公司。

20年后,两人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迅速地发展成为了拥有16万员工、800家分店、年销售额超过300亿美元的世界500强企业,而这家企业如今的名称是美国家居仓储公司,它的成功塑造了世界零售业发展史上的又一个奇迹。

想要在人脉交往中获得好的结果,我们不仅要注重于结果本身,更需要让自己关注于获取这些结果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在人际交往中,交往双方都是对这一过程进行经营的主角,都能够在一定范围内发挥作用,使彼此关系受到影响,因此,我们不仅需要考虑如何才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更要考虑如何才能创造“捆绑式”的关系以帮自己获得成功。

想要实施利益捆绑式促进友谊的方法,首先就应该了解对方的兴趣点,并以此作为切入点,从中寻找出共同的利益关系以及合作的可能性,当然这种行为的出发点应是善意的,就像两个原本就关系密切的家庭指腹为婚一样,目的只是为了进一步增强两家的关系。能够借助共同利益来增加友谊,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种高明手段,更何况有了原先的交流和感情做基础,那么共同的利益就能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在平时的生活中,我们也要尽量多寻找一些和朋友合作的机会,而且应该积极主动地创造出合作的机会,这对于增进友谊有很大的帮助。一方面朋友之间的信任度更高,默契程度更深,有利于出色地完成任务,降低获利的成本和风险。另一方面还创造了两人感情交流的机会,有利于友情的稳固和发展。

哈佛大学校长曾公开宣称,学生经过激烈竞争才进入哈佛,而一旦入学就不应该继续在校内激烈竞争了,而是应该好好体味和享受四年的哈佛生活。哈佛强调同学间的互助、扶持、关心、友情和合作。可以想象,哈佛的大学生活一定是丰富多彩、温馨惬意的。

感恩别人,幸福的是你自己

感恩节是由美国人民独创的一个古老节日,这个节日正是来自于一个关于感恩的故事。

1620年,一些饱受宗教迫害的加尔文教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木制帆船去北美新大陆寻求宗教自由。经历了两个月的海上颠簸折腾后,他们终于在酷寒的十一月里,在现在的马萨诸塞州的普里茅斯登陆。然而就在第一个冬天,一半以上的移民死于饥饿和传染病。而那些侥幸活下来的人们生活也十分艰难,他们在来年的春季开始播种。为了能继续生存下去,他们一整个夏天都在祈求上帝的保佑,希望能盼来一个丰收的季节,否则,他们只能接受死亡的结局。

值得庆幸的是,当年的庄稼终于获得了丰收。大家喜极而泣,非常感激上帝的恩赐,决心要选一个日子来永远纪念。于是,美国的感恩节诞生了。在这一天,具有各种宗教信仰和各种身份背景的美国人,都一起为他们一年来所受到的恩典表示感谢,并虔诚地祈祷上帝能继续赐福于世。

感恩是一种自觉的行为,它出自行为人的谦卑和爱心。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不但拥有无上的爱心,更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东西。可生活中却有很多人,总是抱怨命运的不公,总是觉得自己比别人拥有得少。一个人不懂得感恩已有的,那么他很难获得更多的。因为再多的拥有都不能让他满足和幸福,那么,即使物质再丰富,他的思想永远是贫瘠的,他的幸福感也是低度的。

有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里被盗了,丢了很多东西。他的一位朋友听说后,忙去信安慰他,劝他不必太在意。罗斯福很快给朋友回了信,信中写道:“亲爱的朋友,感谢你来信安慰我,现在的我无恙。我不生气,反而很感激上帝,一是盗贼只偷走了我的东西,而没有伤害我的身体;二是盗贼只偷去我的部分东西,而不是全部;三是我最感庆幸的,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相信很少有人拥有罗斯福这样的度量,因为对任何人来说,失窃都是一件很不幸的事。可是,罗斯福却能在这个看似不幸的事情中,感受到值得庆幸的方面。正因为有着这样的博大胸襟,他才会在宽恕和感恩中,让心灵免受创伤。

在《哈佛教授与女儿的对话》一书中,有这样一段对话:

女儿问:“一句‘谢谢’有那么重要吗?”

教授回答说:“常怀感恩之心,人就会变得善良、自信、快乐。”

毫无疑问,善良、自信和快乐,是我们多数人追求的目标,因为这是最能给我们带来幸福感的情绪体验。常怀感恩,你便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一个雍容大度的人、一个充满爱与关怀的人。这样的你,总是对别人、对生活,少一份挑剔,多一份包容,总是聚集着满满的正能量,永远积极地生活。即使常怀感恩之情的你是卑微的,你那颗感恩的心,也永远是高贵的。因为拥有这颗高贵的心,所以幸福总会眷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