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李鸿章传:晚清四十年:同治、光绪以来大事记
17132700000013

第13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李鸿章(1)

洋务运动的业绩

北洋海陆两军的兵力

李鸿章办理洋务失败的原因

“洋务”这两个字,并不是李鸿章的专有名词。然而本着名从主人的原则,为李鸿章写传记,就不得不以“洋务”这两个字来总结和概括他人生中二十多年的事业。

李鸿章之所以被庸俗而不开明的读书人唾骂,是因为洋务,他之所以被鄙陋而见识浅薄的功利者所追崇,也是因为洋务。我之所以一方面推崇李鸿章,一方面责骂李鸿章,而又为李鸿章感到惋惜,也是因为洋务。能说李鸿章不懂洋务吗?但在中国当时的洋务人士中,我没有发现比他更懂洋务的人。可李鸿章真的懂洋务吗?为何别的国家通过搞洋务而兴盛了,中国却因为搞洋务而愈加衰弱了呢?我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那就是李鸿章只知道有洋务,却不知道有国家事务,以为洋人所办的事务,也就是所谓的洋务。

现试图把李鸿章自平定太平军、捻军以后,和日本进行战争之前,所办的各类洋务列表如下:

设外国语言文字学馆于上海 同治二年正月

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 同治四年八月

设机器局于天津 同治九年十月

筹通商日本并派员往驻 同治九年闰十二月

拟在大沽设洋式炮台 同治十年四月

挑选学生赴美国肄业 同治十一年正月

请开煤铁矿 同治十一年五月

设轮船招商局 同治十一年十一月

筹办铁甲兵船 光绪元年十一月

请遣使日本 光绪元年十一月

请设洋学局于各省,分格致测算、舆图、火轮机器、兵法、炮法、化学、电学等科目,挑选通晓时务之学的人主持,并于考试功令稍加变通,另开洋务进取 一格 光绪元年十二月

派武弁往德国学水陆军械技艺 光绪二年三月

派福建船政生出洋学习 光绪二年十一月

始购铁甲船 光绪六年二月

设水师学堂于天津 光绪六年七月

设南北洋电报 光绪六年八月

请开铁路 光绪六年十二月

设开平矿务商局 光绪七年四月

创设公司船赴英贸易 光绪七年六月

招商接办各省电报 光绪七年十一月

筑旅顺船坞 光绪八年二月

设商办织布局于上海 光绪八年四月

设武备堂于天津 光绪十一年五月

开办漠河金矿 光绪十三年十二月

北洋海军成军 光绪十四年

设医学堂于天津 光绪二十年五月

李鸿章所办的洋务,基本上就是以上所列的这些。综合所列来看,大体上不出两样:一是军事方面的,比如购船、购械、造船、造械、筑炮台、修缮船坞等;二是商业方面的,比如开铁路、招商局、织布局、电报局、开平煤矿、漠河金矿等。其中虽然有一些开办学堂、派留学生去外国留学的事情,大致都是为军事方面服务的,要么就是为对外交涉培养翻译人才。李鸿章所认识到的西洋人的长处,也就只是这些了。

在海军、陆军军事事务上,是李鸿章倾尽了毕生心力的地方。他以善战而建立了自己的功名,而他之所以能成功,实是由于长时间和西方的军队在一起作战,亲眼见识了他们武器先进装备的威力,并将用这些武器来装备自己的军队。所以在平定了叛乱之后,李鸿章深深认识到以中国的兵力,平定内乱尚绰绰有余,但要抵御外部的侵略则明显不足,所以他兢兢业业地把强兵当成头等大事。他的眼光不可谓不超过普通人一等,他把很大的心血也便投入到了这上面。

据统计,在中日甲午海战之前,李鸿章手下的兵力大体如下:

北洋海军兵力表

分职

队别 船名 船式 吨数 马力 速力 炮数 船员 下水

年份

队 定远 铁甲 7335 6000 14.5 22 330 光绪八年(1882年)

镇远 铁甲 7355 6000 14.5 22 330 光绪八年(1882年)

经远 铁甲 2900 3000 15.5 14 202 光绪十三年(1887年)

来远 铁甲 2900 5000 15.5 14 202 光绪十三年(1887年)

队 致远 巡洋 2300 5500 18 23 202 光绪十二年(1886年)

靖远 巡洋 2300 5500 18 23 202 光绪十二年(1886年)

济远 巡洋 2300 5500 18 23 203 光绪九年(1883年)

平远 巡洋 2200 1500 14.5 11 …… ……

超勇 巡洋 1350 2400 15 18 130 光绪七年(1881年)

扬威 巡洋 1350 2400 15.5 18 130 光绪七年(1881年)

镇东 炮船 440 350 8 5 55 光绪五年(1879年)

镇西 炮船 440 350 8 5 55 光绪五年(1879年)

镇南 炮船 440 440 8 5 55 光绪五年(1879年)

镇北 炮船 440 440 8 5 55 光绪五年(1879年)

镇中 炮船 440 750 8 5 55 光绪七年(1881年)

镇边 炮船 440 840 8 5 55 光绪七年(1881年)

舰 康济 炮船 1300 750 9.5 11 124 光绪七年(1881年)

威远 炮船 1300 840 12 11 124 光绪三年(1877年)

舰 泰安 炮船 1258 600 10 5 180 光绪二年(1876年)

镇海 炮船 950 480 9 5 100 同治十年(1873年)

操江 炮船 950 400 9 5 91 同治五年(1866年)

湄云 炮船 578 400 9 4 70 同治八年(1869年)

镇远舰是中国海军史上最早的具有近现代意义的两艘主战军舰之一,由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制造。1886年,北洋水师出访日本,停靠长崎港,引起日本朝野一片惊恐。甲午战争中镇远舰多处受伤。1895年2月27日,该舰被日海军俘获,编入日本舰队,成为日本海军第一艘铁甲战舰,服役日本海军17年。

与靖远舰同为北洋水师中航速最快的战舰。1894年9月17日黄海海战中,致远舰激战五小时弹尽且受重创后,管带邓世昌欲冲撞日舰吉野与之同归于尽,但被日舰击沉,同舰官兵246人全部殉职,邓与其爱舰同沉。全舰仅7人获救。

附:水雷船

船名 船式 吨数 速力

左队一号 一等水雷 108 24

左队二号 一等水雷 108 19

左队三号 一等水雷 108 19

右队一号 一等水雷 108 18

右队二号 一等水雷 108 18

右队三号 一等水雷 108 18

直隶练军淮勇表

在中日战争爆发前夕,直隶、淮军新练陆军两万多人,大概情况如下:

军 队 营 数 人 数 将 领 驻 地

盛 军 18 9000 卫汝贵 小 站

铭 军 12 4000 刘盛休 大连湾

毅 军 10 4000 宋 庆 旅顺口

芦防淮勇 4 2000 叶志超 聂士成 芦台北塘 山海关

仁字虎勇 5 2500 聂士成 营 口

以上合计四十九营,二万五千人左右。

李鸿章倾注了全部精力在这两支海陆军队的建设上,对这两支军队的战斗力自认为心中很有把握。光绪八年(1882年),法国入侵越南,开始滋扰我国边境的时候,朝廷商议准备在京城周围布防,李鸿章又上奏,说了“臣用了十年的时间来练兵,装备新式武器,虽然由于经费紧张而不能实现心中所有的设想,但是临阵对敌,还不至于让皇上担惊受怕。”等等的话,他内心所具有的自信,从这些话语中也可以感受得到。但没有想到的是,中日战争一爆发,巨大的铁甲战舰不是被重创、被击沉,就是被敌军所缴获。 淮军和新练的陆军也是屡战屡败,之前留下的好名声被一扫而光。所残余船舰和其他武器装备,再经过在天津塘沽与八国联军一战,和罗荣光、聂士成一起化为了灰烬。于是,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三十年来所积累、所精心谋划和培植的势力和资本,全部都烟消云散。等到李鸿章死的时候,他所苦心经营的天津,还在外国人的手里,没有收回。唉!李鸿章啊李鸿章,我想你在九泉之下也不会瞑目!

李鸿章失败的原因有一半是由于有群臣们的掣肘和牵制,也有一半是由于他自己的缘故。从他自己的缘故来看, 一半来自于用人不当,一半来自于见识不够。他当时已经立下了很大的功业,正处于名声鼎盛的时候,因而自视甚高,觉得全天下的事办起来都很容易。而他又对老部下和将领念旧情,曾经共患难,如今同富贵,让他们相互推荐,占据众多重要的岗位,对他们委予重任,而无暇过问他们的才干是否适合相应职位,以至于在遇到大事的时候往往搞砸,延误战机,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另外,他只知道练兵,却不知道兵是怎么来的;只知道筹集粮饷,却不知道军队粮饷是怎么来的,所以做了很多的琐事,最终一无所成,这又是一个原因。下节将会更详细地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