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武则天发迹史
17131700000023

第23章 夫妻共治(2)

这个看似不可能的事还真被武则天做到了,趁着自己尚未年老色衰,武则天对李治撒娇道:“陛下,上官仪的事我知道,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都怪我平时不太注意,让你生气了!”

武则天早年号称媚娘,狐媚功夫自然有一套。对于这么善解风情的老婆,懦弱的李治如何抵抗得了,他居然产生了愧疚心理,当初真不该找上官仪密谋啊,我有这么好的老婆还不知足,上官仪,幸亏没听你话。

看到李治这个样子,武则天又趁机说道:“陛下啊,你这个人什么都好,就是耳根子软。我看以后你上朝的时候,我就在后面坐着,给你把把关,免得你又一心软,听信那些大臣们的谗言,就又把我废了,你看这样好不好啊?”

李治忙不迭点头说:“你说咋样就咋样吧,都听你的,都听你的……”

就这样,武则天开始和李治一起操纵朝纲,国家进入二圣临朝的阶段。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对武则天说三道四了。试想一下,大臣上朝议政时,谁敢不考虑到皇帝后面正坐着一位铁手女强人呢?

当上半个皇帝,让大臣认可了自己的地位之后,武则天决定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将自己的权威扩大到民间。于是,她打起了泰山封禅的主意。

就像哈佛是很多读书人的梦想一样,泰山封禅也是每个皇帝的梦想。一般认为泰山封禅是由秦始皇开创的,但是传说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黄帝、颛顼、帝喾这先古圣王都曾在泰山举行封禅大典。尧舜禹这些大贤大德的古代领袖也曾跑到泰山赶时髦,泰山北斗都是至高无上的象征,得到泰山的首肯,那你就是名正言顺的领袖了。

封禅本来是最高领导人与上天进行沟通的一种渠道,是皇帝协调天、地、神、人之间关系的一种方式。但是皇帝只有在取得了很高成就的时候,才敢举行这种仪式,表示自己已经完成了上天交给自己的任务,达到了最高成就。

在秦始皇之后,举行过封禅的皇帝,仅有汉武帝和汉光武帝。司马迁曾经就狠狠地嘲讽过汉武帝好大喜功,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轻易不敢举行这个仪式。

当初李世民也希望能举行一次泰山封禅,但是最终他还是觉得自己不够资格而放弃了。对于这个皇帝的终极梦想,李治当然也是欣欣然向往之。

显庆六年的时候,益州等地方都盛传天上有龙出现,一些想巴结皇帝的人就开始上表建议皇帝封禅。李治正准备付诸实施,结果朝鲜半岛又出现统治危机,于是只能作罢。

在李勣等人的指挥下,取得了对高句丽和百济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实现了唐朝三代皇帝的梦想。这个时候又有朝廷官员说在皇宫里面看见了麒麟,就这样,所有的现象都表明现在唐朝统治已经进入了天下太平、国力强盛、人们富裕、安定团结的空前盛况之中。

于是乎,武则天泰山封禅的建议立马被付诸实践。经过紧张的筹备。公元665年正月,在李治夫妻的带领下,以李勣、许敬宗等人为检校封禅使的庞大队伍就从长安城向洛阳进发了。

在这个队伍里除了后宫妃嫔、文武百官、护卫队、仪仗队之外,还有国际友人和附属国的领袖随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涵盖了突厥、天竺、昆仑、倭国、乌苌、新罗、百济等与唐朝建交和往来的国家或部落元首,以及这些领导人的扈从。

这样一个绵延几百里的庞大队伍经过近一年的跋涉终于来到了齐州,在临时的行宫中,李治夫妻接见了各国、部落元首以及随行官员,并于十日之后启程前往泰山。

传统的封禅大典由祀昊天上帝的封礼和祭皇地袛两个重要仪式组成,这两个仪式都由皇帝举行初献,由王公大臣进行亚献和终献。

按照这个做法,封禅大典上作为皇后的武则天只能当观众。但是武则天之所以要举行泰山封禅,一方面是想让天下人都知道,自己辅佐皇帝以来取得的辉煌成绩;另一方面就是为了突出自己的政治地位,扩大在民众中的影响力。

所以在举行封禅之前,武则天就跟李治说:“陛下啊,我最近详细地考察了一下这个封禅大典的流程。觉得有个地方安排的不是很合理,你看,这个祭祀皇地袛典礼中配享的是太后,但是主持仪式的却是王公大臣,他们都是大男人,由女人配享的祭祀典礼怎么能让男人来主持呢?这实在是很不合礼制,我看这次咱们就把这个错误给纠正过来,让臣妾带着些后妃、夫人们来祭祀皇地袛,好不好啊?”

皇帝一听,觉得皇后说得很在理,就接纳了武则天这个提议,于是下发了一个封禅的补充文件,就是在社首山举行的祭祀后土的仪式中,由武则天举行亚献,越国太妃燕氏举行终献。在皇帝的红头文件下来之后,检校封禅使立马心领神会,创制了由皇后举行亚献的仪式流程。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公元666年正月元旦的时候,轰轰烈烈的封禅大典正式举行。首先,由李治在泰山南山下的封祀坛举行了祭祀昊天大帝的典礼,由唐高祖李渊和太宗李世民配享;第二天,又再次登山,封玉册于泰山上的登封坛。

第三天便开始举行祭皇地袛的仪式,在李治初献结束之后,把这些执事的男人都请走之后。武则天率领着六宫的女人们便开始登山行礼。由于都是女人,都用帷帐遮着,而且仪式中的歌舞部分都由宫人来承担,看到这个稀奇古怪的仪式,底下的那些大臣们都在下面议论纷纷,指指点点。

面对这些指点和嘲笑,武则天采取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的态度,视若不见。就这样她又创造了一项纪录,在她42岁的时候成为历史上唯一主持亚献的皇后。

封禅大典结束以后,为了表示普天同庆的意思,皇帝下诏大赦天下,大封群臣。三品以上的官员爵升一等,四品及以下位加一阶,其他人员也根据情况,享受到了不同标准的福利待遇。

在行宫里,李治还连续七天举行了庆功宴,于正月十九日才从泰山起驾回宫。在途经曲阜县的时候,又拜祭了孔庙,追尊孔子为太师;后来又在谷阳县,拜老君庙,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接着在东都洛阳停留了一段时间,最后,于同年四月回到长安,正式结束了声势浩大的泰山封禅。

权力危机

泰山封禅之后,唐朝经历了二圣统治的短暂辉煌。一时间海内咸服、天下太平。

这个时候,与贞观初年相比,人口增加了一百多万户,粮食丰收,物价平定,人们生活安居乐业,边疆统治稳定。

但是两年之后,这个局面就发生了很大的逆转。

首先,在军事上,唐朝遭遇了开国以来最严重的失利。吐蕃先是攻陷唐朝西域十八州、安西四镇;后来又全歼薛仁贵率领的大唐西征军,属国吐谷浑沦陷。

紧接着,关中又遭受大面积的干旱和饥荒,政府不得不下令让百姓自由流浪,寻找生存机会。

在统治面临危机的时候,武则天又遭受了丧母之痛。公元670年,一直作为武则天强大后盾支持的母亲杨氏,病故于陕西宝鸡的九成宫。

自父亲去世之后,母亲就是武则天的精神支柱之一,为她当皇后之事多方奔走。虽然杨氏去世的时候已经92岁高龄,但是母亲的病逝还是让武则天悲痛不已。

为了安慰妻子,李治下令封丈母娘为卫国夫人。后来,武则天按照母亲的遗嘱,将她改葬在咸阳县外祖父的坟墓旁边。

这个时候关中大部分地区正在遭受严重的干旱,有人认为这是上天对于皇后干预朝政感到不满,而施于人间的警示和惩罚。

在这样的环境下,武则天在母亲葬礼之后,以退为进,请求避位。生性软弱的李治当然不可能在妻子哀伤之中,趁火打劫地接受这个故作姿态的请求。更何况这个时候的李治经常为“风疾”所困扰,已经习惯了武则天在工作上给予自己的帮助。

李治不仅没有让武则天退位,还追赠岳父为太尉、太子太师、太原郡王,岳母为太原郡王妃、鲁国太夫人,加谥号“忠烈”,为丈母娘操办了隆重的国家级葬礼。

李治又下令废朝三日,让刑部尚书卢承庆负责办理杨氏的丧事,并且派宰相戴至德作为代表人前去吊唁,此外在长安的九品以上的京官和亲命妇都要到杨氏家里去参加葬礼,并且给杨氏送葬。

杨氏葬礼的规格是按照王礼来操办的,在官方为她所立的石碑上还有李治的亲笔题词。

通过为母亲举行隆重的葬礼,武则天成功地转移了公众的视线,并且再一次提升了自己的威望和地位。

在国内局势缓和之后,武则天开始继续追寻自己的权力之路。这个时候,武则天的得力助手李义府已经被李治给除掉,就连武则天另一只手,许敬宗也已经光荣退休了。

于是,在武则天重整旗鼓准备再次出发之时,她感觉到了身边缺乏可靠的帮手。无奈之下,她只得启用自己武家的人。

只是除了父母和姐姐之外,武则天对自己娘家人一直不待见,甚至在泰山封禅的时候。借机除掉了情敌外甥女,并嫁祸给自己的两个哥哥,处死他们不说,还给他们改姓蝮。

由于小时候的伤害,武则天得势之后,把两个哥哥给流放了,让姐姐的儿子贺兰敏之改姓武,继承了父亲的爵位。

最初武则天对于自己的帅哥小外甥——贺兰敏之很器重,但是自从杀死了外甥女之后,武则天发现这个外甥知道是自己杀死了他姐姐,对自己心存怨恨。于是,渐渐讨厌起他来,并且在母亲去世后,就把这个小外甥也找借口给杀掉了。

就这样,武则天娘家人基本上死得差不多了。没有办法,武则天只好又把流放到岭南的侄子武承嗣给找了回来,让他顶武家的香火,继承父亲周国公的爵位。为了培植自己的势力,武则天还将他提拔到宗正卿的位子上来。

宗正卿虽然只是个从三品的官职,实际权力并不高,但他掌管的是皇室户口、籍贯之类的东西,通常只能由李家子弟担任。武则天把这个位子给自己的侄子,不得不让人对她的意图感到怀疑。

不过这还只是个开始,在同年的中秋节,武则天又怂恿李治追尊李氏的先祖。其中,远祖李简为献祖宣皇帝、李简的儿子李天赐为懿祖光皇帝、李治的高祖李虎和曾祖李昺因为之前已经被尊为皇帝了所以没有加尊。爷爷李渊和父亲李世民分别被尊为高祖神尧皇帝、太宗文武圣皇帝。当然他们的妻子也被追尊相应的封号。

追尊李氏祖先当然不是武则天的真正目的,在追尊完李治的祖宗六代之后,武则天就对李治说:“陛下,你看咱们的祖宗被称为皇帝和皇后,咱们自己也称皇帝和皇后,咱们怎么能跟祖先用一样的称呼呢?这简直是太不孝了,肯定得改!”

仁孝的李治听妻子说完之后,说:“你想的太周全了,那咱们不叫皇帝、皇后叫什么呢?”

武则天说:“这皇帝是天子,我看不如把皇帝改成天帝吧!”

李治一想:“这天帝与天齐,比皇帝听着还牛气,真是太好了!”当然是痛快地同意了。

李治都不称皇帝了,武则天当然也不能称皇后了,于是两个人就成了天帝天后。通过这个巧妙的偷梁换柱,武则天将二圣的称呼变得更加名副其实了。

北门学士

武则天在“二圣”时期就着手培养一支效忠于自己的队伍,在泰山封禅之后,她从左、右史和著作郎中,物色了一批有潜力的文人学士。

她以编纂图书的名义把这些人招进宫来。表面上,这些人是来帮武则天编书,实际上武则天却让他们给自己出谋划策,充当智囊团,暗地里参与政事。

武则天特许这些人可以从玄武门出入宫中禁地,所以这批人被时人称为“北门学士”,因为玄武门在北边。这些人除了帮武则天编纂《列女传》、《臣轨》、《乐书》、《少阳正范》等书籍外,还为武则天制造舆论、出主意、定国策,瓜分宰相权力。

可以说“北门学士”是继李义府、许敬宗这些老牌功臣之后,武则天前进道路上的又一支生力军。

当上天后的武则天,一点也没有闲着。为了讨好李治,她上表请求恢复长孙无忌的官爵,准许他陪葬昭陵,他的孙子长孙翼也得以承袭赵国公的爵位。在“北门学士”的协助下,她拟定了一套新的施政纲领,谓之“建言十二事”。

其具体内容为:(1)劝农桑,薄徭赋;(2)免除三辅一带百姓徭役;(3)息兵,以道德教化天下;(4)在全国各地禁止浮巧;(5)节省功费、力役;(6)广言路;(7)杜绝谗言;(8)王公以下人员都要学习《老子》;(9)父在为母服缞(cuī)三年;(10)上元以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11)给八品以上京官增加俸禄;(12)任职时间长并且有才能的官员,如果因为各种原因仍然职位很低的人,给他们晋级升官。

这个时候的武则天,已经基本上肃清朝中异己力量,所以她开始在政绩上谋求建树。在她的这份施政纲领中所提出的十二条建议,主要是从国家最高利益出发,寻求富国强民之路。

在这份执政纲领中照顾到了普通百姓和中下层官员的利益,因此深得人心,自然也得到了李治的认可。

不过她的部分建议,也遭到了很多非议,譬如,父在为母服缞三年的提案就引起了很多的猜疑。唐朝时候妇女地位虽然比较高,但仍是一个以父系家长为主导的男权社会。

父亲去世,对于子女来说,犹如天塌掉一般。子女需要为父亲服斩衰三年。古代服制按服丧期限及丧服粗细的不同,分为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种,谓之“五服”。

斩衰是指不缝缉的意思,也就是说服丧人要穿用最粗的生麻布制成的衣服,而且衣服不能缝边,要把线头、布头露在外面。女性服丧人还要用生麻扎头发,梳成专门的丧髻。在服斩衰期间要毫不掩饰地表达自己的哀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