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心理学家欧廉·尤里斯曾经总结出三条“平心静气法”,即降低声音、放慢语速、挺直胸膛。当你进入情绪难以抑制的状态,或许可以尝试这三个办法,尽量让自己恢复理智,冷静地处理工作事务。
其实你很优秀——莫让嫉妒遮住眼睛
在古代,有一个国王饲养了一群大象。这群象中,有一头长相特别,全身白皙的白象,国王非常喜欢。
后来,国王将这头白象交给了一个专门的驯象师照顾,不仅照顾它的饮食,还要调教它学习表演的技艺。这头象果然不是一般的品种,非常聪明,教什么东西一学就会,仿佛带着某种灵性。时间不久,它就学会了很多技艺,并且和驯象师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一次,国家将要举行庆典,国王打算骑着白象出席。当国王骑着白象出现在广场上时,民众们纷纷围拢过来。可惜,他们要看的不是国王,而是那头罕见的白象。国王的光彩都被白象抢走了,脸色非常难看,对庆典事宜也失去了兴趣,简单地在广场上绕了一圈就回宫了。
心生嫉妒的国王在心里琢磨着如何将这头象处死,于是问驯象师说:“如今,这头象已经学会了很多技能了吧,那么,可不可以让它站在悬崖边展示一下才艺呢?”驯象师说:“应该可以。”于是,驯象师将白象带到了悬崖边上,准备为国王表演。
国王说:“这头象能用三只脚站立在悬崖边吗?”驯象师说:“这简单。”他骑上象背,对白象说:“来,用三只脚站立。”果然,白象立刻就缩起一只脚,稳稳当当地立在悬崖边上。国王又说:“那么,它能两条腿悬空,用另外两只脚站立吗?”“当然可以!”驯象师对白象重复了一番口令,白象果然听话地做了。国王接着又说:“那它能不能三只脚悬空,只用一只脚站立呢?”驯象师一听,终于明白了国王的意图——他想要置白象于死地。于是,驯象师对白象说:“这次你要小心一点。”白象小心翼翼地抬起来三只脚,用一只脚站在了悬崖上。在一旁围观的群众惊叹于白象的高超技艺,纷纷为它拍手叫好。
看到这番情景,国王的嫉妒心更加强烈了,“我一定要让它消失不可,否则的话,今后民众的眼里就再也没有我这个国王了。”国王再次发出了指令,对驯象师说:“那么,它能把最后一只脚也缩起来,全身悬空吗?”驯象师悄悄对白象说:“看来,国王今天一定要看见你从悬崖上摔下去才能罢休。我们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不如你就飞到对面的悬崖上吧。”听到了驯象师的指示,白象果然四脚腾空地飞了起来,载着驯象师飞到了悬崖对面。
悬崖对面已经是另外一个国家,当地人看到驯象师和白象后,将他们绑了起来,送到了国王的面前。国王问驯象师说:“你是什么人?为什么要骑着白象来到我们的国家?”驯象师将山崖对面的国王试图杀死白象的过程一一说明。该国的国王叹了一口气说:“一个人的嫉妒心究竟会有多重呢,竟然和一头白象计较起来?”
人与人总是存在差距的,不管是先天的容貌和智力,还是后天的地位和成就,都会造成好坏之分、强弱之别。不过,那些因为别人评上了比自己高的职称而指桑骂槐,因为同事得到领导的厚爱而愤愤不平,因为别人的生活条件比自己好而郁郁寡欢的人活得实在太辛苦了。他们永远见不得别人比自己优秀,见不得别人受到赞美。如此这般,便产生了嫉妒之情,从而上演一场场滑稽的嫉妒闹剧。
《世说新语》中记载了一个叫做《妒记》的故事:
东晋大将桓温在讨平了蜀国后,纳了蜀国皇帝李势的妹妹为妾。桓温家中的妻子是晋明帝的女儿,即南康公主。南康公主向来以凶悍妒忌着称,当她得知这件事后,马上带着刀来到了李女的住所,想要一刀杀了丈夫的小妾。
当南康公主来到时,李女正在窗边梳头。她姿色出众,端庄美丽,正在文静地扎着头发。见到南康公主后,她合拢了两手,神色娴静地看着公主,和公主哀怨婉转地说起话来。公主赞赏于李女的美貌和娴静,于是丢下刀上前抱住她说:“你啊,我见到你都觉得你非常可爱,更何况桓温那个家伙呢!”最后,南康公主不但没有杀她,反而对她非常好。
俗话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别人如果真的非常优秀的话,单纯的嫉妒或者破坏对自身的提高毫无用处,反而只会让自己走向情绪的死胡同,变得越来越闭塞,越来越目光短浅。嫉妒别人的人,只能说明自己还不够优秀,或者说在心理上不够强大。
虽然说,我们都是平凡人,难免嫉妒,但是内心强大的人往往能够用理性抑制嫉妒,将嫉妒的能量从破坏他人的努力转换为刺激自己向上的动力。
当别人比自己好,比自己成就大时,我们应该报以欣赏和祝福,即使不加赞美,至少应该暗暗下定决心,让自己也像他人那般优秀、那般成功。保持一颗平静和睦的心,告诉自己说“其实你也很优秀”,然后拨开嫉妒的迷雾,用榜样的力量激励自己前进。
忧心忡忡为哪般——远离焦虑
一天早晨,死神来到了一座城市。一个走在街上的人认出了死神,于是问他说:“你是死神吗?”死神说:“是的,我是死神。”那人显得很惊恐,颤巍巍地问道:“你来这里想做什么?”死神说:“我要带走这里的一百个人。”那人说:“这太可怕了,你怎么可以这样做?”死神冰冷的面孔下发出了毫无生气的声音,说:“我是死神,我必须这么做。”
那人没等死神说完,一溜烟儿地跑掉了。他并没有一个人躲起来,而是跑去提醒所有人:死神来了。他跑到了城市的很多角落,将这个消息带给那些无辜的人,希望他们能够及时躲避死神的杀戮。
到了晚上,他又碰见了死神。那人问死神说:“你明明说要带走一百个人,为什么今天有一千个人死了。”死神说:“我照我说的做了,只带走了一百个人。焦虑带走了其他的人。”
每个人都有面对焦虑、紧张的时候。当面临人生中的重大事件,比如结婚、生子时,多数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焦虑。这时,人们会表现出心跳加速、胸口憋闷、语言不畅,甚至出现因神经过度兴奋而晕厥的现象。不过,这种程度焦虑都属于正常现象。
如果一个人每天都在担心自己会失业、随时想着世纪末日会不会到来,或者担心自己收益不佳而神经紧张地忙来忙去,这种焦虑就需要小心和警惕了。
在撒哈拉的沙漠中,生活着一种灰色的沙鼠。每年的旱季来临之前,它们都会变得异常忙碌。因为它们要大量地囤积草根,以便应对接下来的艰难日子。因此,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它们整天都叼着满嘴的草根,在洞口跑进跑出,忙得不可开交。
但是,即使贮存的草根早已经足够支撑度过整个旱季,沙鼠依旧在拼命地工作,一刻不停地寻找草根,并将其带回洞中。一般情况下,一只沙鼠在旱季里需要吃掉两公斤的草根,而它整个夏天的奔忙往往能运回洞中十公斤。当旱季过去,大部分草根都在洞中腐烂,它们再将这些腐烂的草根清理出洞。
科学家对沙鼠的这一行为非常不解,于是对它们进行了专门的研究。结果证明,它们的担心和焦虑永远大于实际需求,这完全是沙鼠的本能,是一代一代的祖先从基因里留给它们的。当时,还有不少人建议用沙鼠来代替小白鼠进行科学实验,因为沙鼠更能够准确反映药性。可惜,科学在沙鼠身上的实验最后都失败了。其原因,正是沙鼠过分焦虑的特性。
当科学家将沙鼠从草原搬到了实验室之后,它们马上就会出现不适反应。它们到处寻找草根。哪怕笼子里边食物充足,它们也会想办法将笼子外面的草根弄进来。最后,因为实验室里没有大量的草根供它们寻找和囤积,沙鼠很快就一个一个地死去了。也就是说,它们并非死于现实的困境,而是死于头脑中的过度焦虑。
沙鼠的反应,像极了在社会上奔波的现代人。即使是衣食无忧,没有出现生活危机的人,也整天忧心忡忡的,为某种莫名其妙的担忧感到不安。其实,这种担忧往往来自对明天或者未来的期待,而不是对当下事物的担心。
现代的社会事物变幻莫测,让许多当下没有任何威胁的人开始为将来的所需而发愁。那些没有到来,或者永远不会到来的事成为许多人每天议论的话题,比如到底有没有世界末日,到底有没有可能发生核战争。当人们整天陷在焦虑、紧张和担心中时,就可能变得像沙鼠一样,紧绷着神经和大脑,每天忙忙碌碌,疲于奔命。
会游泳的人都知道,一旦溺水,最好的自救方法不是拼命折腾,不是大声呼救,而是让自己放下对死亡的担忧和焦虑,尽量地放松身体。即使一瞬间沉入水底,水的浮力也会让身体慢慢地浮上来。而那些溺水身亡的人,往往都是掉进水里就拼命地扑腾,结果导致大量的水进入肺部,最后无法呼吸才沉入水底。
溺水的情境,其实和人生的困境比较相似。一旦遇到困境,当事人往往还未直接地面对,就已经被自己焦虑和紧张的心理搞得体无完肤了。最后真的就像溺在水中一样,强烈的求生欲望反而成为了束缚自己的枷锁,拉着人一步一步地向着水底沉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