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心理学与微动作
17129800000004

第4章 解读身体密码(3)

作为身体语言分析专家,乔·纳瓦罗在FBI工作多年,长期担任反间谍情报小组的专家,曾用分析身体语言的方法破获大案。2011年,在马英九和蔡英文竞选期间,纳瓦罗曾经飞到台湾,分析了马英九和蔡英文的电视辩论。

纳瓦罗不懂中文,也不认识马英九或蔡英文,因此,他的分析排除了语言和主观因素。纳瓦罗从视频中两人的身体语言上发现,马英九很务实,很有条理,说话有分寸,清楚所说的话会造成什么影响,看起来是个仁慈的人,尊重他人的意见,很谨慎,不会轻易被他人的情绪左右。马英九紧张的时候会揉手指,好像那是一种慢性按摩,讲话过程中,马英九的手势不会超过身体的宽度,这种习惯会给人不亲民的错觉。

蔡英文则比较像美国的“技术官僚”,看起来并非充满精力,但是相当有自信,身边的人都会被她影响。蔡英文说话时直视对方,不时地摸自己的胸口,给人以真诚的感觉。喜欢条理和规矩,不会有强烈的情绪反应,非常冷静。

曾有人说,马英九和蔡英文除了性别不同之外,其实是一对同质的人物,两人都理性、低调,自制力强,能够冷静处理事务,对政治有准确的判断力。尽管有这些相同点,从身体的微动作还是可以看出来两人的内心活动的不同。

作为一个刚刚来到大城市的年轻人,李察每天早早出门,用一整天的时间面试。他的行程表总是排得满满的,比工作最忙的时候还要紧凑。每到一家公司,他先用中文自我介绍,再用英文介绍简历中的要点,他想要尽快在这个陌生的地方给自己找一个职位,却又不能太委屈自己,因为从现在开始,他不再是一个潇洒人生的年轻人,而是一个需要为家庭负责任的丈夫。

每天在这座城市里说着“生物化学”这几个字,讲到上百遍的时候,李察感到自己不自觉地做出了反应,就像形成了条件反射一般,从嘴里吐出“生物化学”这四个字,他的手和脚就开始发麻,还不停地冒冷汗。慢慢地,这种条件反射被固定下来,李察每见到一位面试官,和对方握个手,说声“早上好”之后,他的手脚就变得冰凉起来,好像刚刚从深海被打捞上来一般。几天之后,李察觉得自己生病了。推掉一个面试,他去医院做了一次身体检查。医生给出的结论是“焦虑引起的躯体反应”。

一般来说,情绪能够激活人的神经系统,促进腺体分泌,同时引起骨骼肌的反应,顺着脊柱产生刺痛感,引起面色红润。为什么李察的情绪没有产生类似的反应而是手脚冰凉呢?还是说,每个人的情况都不同?

研究表明,感到愤怒的人头部会发生变化,感到幸福的人从头到脚都在变化,感到压抑的人四肢会产生感觉。几乎所有情绪的发生都会引起头部的变化,表现为微笑、皱眉头、皮肤温度的变化等。此外,身体反应还会出现在胃部。不过,这种变化是非常细微的,并不像人们想象得那样明显,大部分情感只能引发微小的心律波动或体温变化,身体并不会因为吃惊而发热。

可是又如何解释李察的焦虑让他手脚发冷呢?或许就像嫉妒的感觉不会让人的脸变红,但是人们感觉脸变红了一样,这其中还有主观因素的参与以及肌肉、内脏和无法准确辨别的神经系统的反应。

傲慢的中国人?

与人谈话时,传递信息的手段不限于口头语言,尽管人们常常意识不到,但表情、手势、身体动作向对方传递的信息更多。微微一笑表示认可或欢迎,皱眉表示不满,挥手表示再见,听报告时,身体倚在椅背上打呵欠表示厌烦。这些动作具有公认的含义,至少在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是这样的。

中国人之间有一些通用的身体语言,在细节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差异,这些差异正是引起误会的源泉。比如,中国人用食指指向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这件事是我干的”,但在美国人看来,这个举动非常滑稽;中国人用跺脚表示气愤、灰心或悔恨,美国人做出这样的举动则是因为不耐烦;对孩子来说,拍脑袋是疼爱的含义,但是,拍一位美国小孩的脑袋则会引起孩子父母的不满;目不转睛地看,中国人的含义是好奇或者惊讶,美国人觉得那样不礼貌,让人感觉不自在;叫对方过来,中国人将手伸出去,手心向下,手指弯曲,来回摇晃,美国人将手伸出去,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在中国人看来,美国人的动作有侮辱或挑衅的意味,非常不礼貌;在美国人看来,那样的手势不是在叫人,而是在呼唤宠物。

个人交往中,错误地理解身体语言会造成误会,产生恶意,国家领导人之间的交往,如果因为身体语言产生误会,可能因此造成国际范围内的蝴蝶效应。2010年,在哥本哈根会议期间,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拍摄了这样一张照片。照片中的人物是我国的前任总理温家宝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两人对坐,奥巴马身体前倾,伸出双手,温总理则淡然端坐,岿然不动。这张照片在国外流传时引起了美国人的不悦,很明显,它在传递一个信息:傲慢的中国人!

中国经济近几年持续发展,俨然出现大国之势,尤其在金融危机后,各国都遭遇经济低迷、失业率上升的困境,中国的土豪们却到世界各地炫富,狂买奢侈品,中国成为他国眼中的“大户”。由此,难免引起他人的不满,加上暴发户到处为国民“代言”,于是傲慢、无礼的形象成为现代中国人的代名词。不过,中国人真的如此傲慢吗?连国家领导人都表现出一副目中无人的模样?至少从这张照片来看,傲慢之说不过是一场误会,其原因在于中国人和美国人对身体语言的不同理解。

中国人虽然没有系统地研究过身体语言,但是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影响,在正式场合的言行举止依然有自成一体的规矩。中国人的身体语言比较封闭、保守,成年男子在正式场合要显得稳重、不卑不亢,轻率、张狂的举动都会被视为无礼。成年女子则要平和沉稳,端庄大方,举止得体,不娇不媚。相反,美国人习惯使用开放的、随意的身体语言。

我们的古人用拱手作揖的方式打招呼,握手、亲吻和拥抱是后来从西方传过来的。我们的传统文化排斥在公开场合的情感互动,因此中国人忌讳身体接触,尤其是和异性之间的身体接触,尽管今天的中国已经改变了很多,但是在公开场合和异性亲吻、拥抱依然是禁忌。美国的成年男子如果用亲吻、拥抱在某种程度上的方式和一位电影明星打招呼,或许能够被人们接受;如果初次见面就和一位中国的乡村姑娘拥抱,就会引起中国人的反感。

作为有身份的成年男子,温总理在正式场合正襟危坐,只能算作标准坐姿,并无不妥之处。傲慢是一种比较粗鲁的行为,比如一方伸出手来准备握手,另一方断然拒绝,则是傲慢的典型象征。奥巴马身体前倾,双手摊开,从美国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他在寻求情感互动,但是相比温总理期待地注视着对方的姿势,奥巴马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眼神交流,因此,奥巴马的姿态只是正常的个性表达。

其实,人们对身体语言的误解古已有之。曾经有这样一个笑话:一个阿拉伯人和一个英国人谈话,说着说着,阿拉伯人走上前来,距离英国人非常近,英国人觉得不舒服,小心地后退了一步。阿拉伯人看距离拉开了,又向前走了一步,两人重新“亲密接触”,这一次,英国人再次悄悄地后退。整个谈话过程,阿拉伯人不断靠近,英国人不断地后退,谈话结束时,他们站在了偏离原点很远的地方。

这就是身体语言的文化差异导致的。按照阿拉伯人的习惯,两人交谈时,站得近些显得友好,英国人则习惯与人保持适当的距离,太近会产生压迫感。于是,不明就里的两个人稀里糊涂地一进一退,好像在打拉锯战一样。

在美国等英语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普通交谈时是避免身体接触的,任何部位的触碰都会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是无意间碰到对方的身体,应该马上道歉。同性的身体接触更加敏感,过了童年期,两个同性若手拉手或者肩搭肩地走路,会被看做是同性恋。

不过,女性之间见面时拥抱、亲吻是普遍现象,英语国家的夫妻、亲戚分别之后重见也会互相拥抱。男性之间见面时是否互相拥抱,不同国家有不同的习惯。阿拉伯人、俄罗斯人和法国人,即使两个男性,见面时也会热烈拥抱、亲吻脸颊,亚洲国家的男人则不会,中国人会选择握手,日本人则会选择鞠躬。

20世纪70年代,福田赳夫担任日本首相期间,他曾到美国进行国事访问。福田赳夫在白宫门前下车,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上前紧紧拥抱他,表示欢迎。结果,福田首相大吃一惊,日本代表团成员也愣住了。按照日本人的习惯,深深鞠上一躬就能够表示欢迎,如果卡特那样做的话,福田首相也不会那么惊讶,可惜,美国人并不会用这种方式表示欢迎。

美国妈妈常常抱怨自己的孩子被中国朋友扭来扭去,有时候是摸摸,有时候是亲亲、拍拍,在中国人看来,这是表达喜爱的方式,表示亲近和爱抚,美国妈妈则会感到别扭。对于不熟悉的人,这样的行为则会被看做无礼的行为,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和厌恶。

到中国旅行或者生活在中国的外国人最常抱怨的则是陌生人的围观。不管走到哪里,总是被无数双眼睛盯来盯去,好像一个来自外星球的生物突然降临一般,生活在北京的莱斯利每天都在为这个问题烦恼。

莱斯利是一位生活在中国的美国人。她在北京有一份教书的工作,业余时间用来学中文。她的愿望是尽快学好中文,然后到中国各地看一看,中国文化让她觉得非常神秘,非常好奇。不过,生活中也有一些令人无法忍受的事情打扰她,对于路人喜欢盯着她看这件事,莱斯利每次提起来都非常恼火。

莱斯利在北京有中国朋友,也有外国朋友,和他们相处,莱斯利感到很愉快,她有一位合住的室友名叫杨乔,是一位来自四川的姑娘,她喜欢听杨乔讲家乡的故事。和杨乔相处半年后,莱斯利对四川产生了兴趣,她决定亲自去看一看杨乔的家乡,看看她所描述的巴蜀之地到底是什么样子,于是,四川成为莱斯利游历中国的第一站。

在四川,莱斯利遇到了和在北京一样的问题。不管她走到哪里,都有人盯着她看,有的人甚至三三两两地围着她,好像她是一个怪物。的确,莱斯利有着接近180厘米的身高,走在中国的街道上,顿时产生鹤立鸡群的效果,容易吸引路人的好奇心。

好奇并不代表无礼,但是莱斯利还是无法接受。她的朋友向她解释过那只是好奇而已,路人对她并没有恶意,“但那不能成为无礼围观的理由”。为了这件事,莱斯利陷入了矛盾之中,她的中国之行计划只完成了一小部分,可是,一想到无论她走到哪座城市都会成为路人瞩目的焦点,莱斯利就非常气愤,有时还会冒出逃回美国的念头。

中国人的围观让人觉得反感,中国人的笑有时候也会让人生气甚至暴怒。虽然微笑、大笑在中国和美国都是表示友好、赞同、满意、高兴的动作,但在某些场合,美国人没笑,而中国人笑了,就会造成彼此的误会。

美国人存放自行车时,没有找好重心,自行车倒了,他正在为自己的失误感到困窘,身边的中国人开始笑起来,好像在嘲笑他一样,他感到非常生气。美国人在餐厅里更容易听到这样的笑声。比如不小心打碎了一个盘子,美国人自己已经很窘了,在场的中国人开始笑起来,而且声音越来越大,他感到心里非常不是滋味,十分生气。

而了解中国文化之后就会知道,这种笑并不是针对某个人,更不是一种幸灾乐祸的嘲笑。这个时候的笑有很多意思,比如“不用当一会儿事”、“一笑了之”,等等。大家笑了,证明事情不大,不用放在心上,反之,如果在场的所有人都表情凝重,那么就证明当事人真的犯了严重的错误。只可惜,不明所以的外国人常常对此产生误解。